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对旋转推铅球技术的再认识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主要以文献资料法和教学实验法 ,对背向滑步推铅球与旋转推铅球技术进行了比较研究 ,旨在使大家对旋转推铅球技术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从而为旋转推铅球技术的引进、教学和训练提供有益的参考 .
作者
刘瑞江
机构地区
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出处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4期106-108,共3页
Journal of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关键词
体育教学
运动训练
背向滑步推铅球
教学实验法
旋转推铅球技术
分类号
G824.1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8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3
参考文献
3
1
崇秀云 周家瑜.铅球技术的发展与回顾[J].田径,1984,(2):28-30.
2
虞明蔚 朱仲贤.背向旋转推铅球技术的引进和消化[J].体育科技,1980,(3):7-20.
3
Ken O, Bosen.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the conventional and rotational techniques of shot put[ J ]. Track Field, 1985, (85): 7 ~ 11
同被引文献
38
1
张英波.
投掷名家论旋转推铅球③[J]
.田径,2000(5):10-11.
被引量:20
2
李建臣,文世林.
旋转推铅球技术的速度节奏特征[J]
.运动,2012(23):17-18.
被引量:1
3
陈道裕,郑建岳,陈兰芳.
旋转推铅球技术对我国男子运动员适用性的探讨[J]
.中国体育科技,2002,38(10):22-23.
被引量:8
4
毛永,郑峰,何明,于学青.
推铅球技术的演变暨旋转式推铅球技术的要点和难点[J]
.山东体育科技,2002,24(1):1-4.
被引量:11
5
龚锐.
旋转推铅球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和前景[J]
.体育科技信息,2001,21(2):11-13.
被引量:1
6
白光斌,龚锐.
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于鑫、程小燕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动作的速度节奏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134-136.
被引量:17
7
罗炯,金季春.
表面肌电的处理方法及在体育科研中的应用前景[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21(2):56-59.
被引量:51
8
宫本庄,刘阳.
浅谈我国运动员较少采用旋转式推铅球技术的原因[J]
.田径,2005(12):23-24.
被引量:2
9
张宝峰,李风雷.
旋转推铅球技术优势的生物力学分析[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8(2):76-78.
被引量:16
10
范秦海.
对我国新老两代女子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技术的对比分析[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1):1572-1573.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
3
1
张庆来,张林.
“旋转式”与“滑步式”铅球投掷最后用力技术的博弈分析[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6):133-139.
被引量:8
2
张庆来,魏永敬.
“旋转式”与“背滑式”加速蓄力阶段人-球系统运行速度对比分析——以我国2名优秀男子铅球运动员为例[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20,36(4):82-87.
被引量:5
3
尹华跟,张葆欣,黄艺,刘娜,刘刚,童立涛,陈夏.
铅球“滑步”与“旋转”最后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J]
.体育科学研究,2021,25(6):58-6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3
1
张俊清.
男子铅球旋转技术最后用力阶段的身体重心速度与铅球速度分析[J]
.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0(24):206-206.
2
姜萍.
铅球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次序的探索[J]
.科技资讯,2016,14(6):142-142.
3
欧健华.
田径投掷项目中的左侧支撑技术探讨[J]
.考试周刊,2016,0(83):117-117.
4
闻德平.
有效提升实心球投掷距离刍探[J]
.成才之路,2017,0(35):85-85.
被引量:2
5
吴帮发.
铅球投掷技术的生理学研究[J]
.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0(1):236-237.
6
张庆来,魏永敬.
“旋转式”与“背滑式”加速蓄力阶段人-球系统运行速度对比分析——以我国2名优秀男子铅球运动员为例[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20,36(4):82-87.
被引量:5
7
周靖涛.
国内外高水平投掷运动员成绩增长规律和发展趋势研究[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2,30(5):72-75.
8
王亚琨.
国际优秀投掷运动员成绩提升规律和发展趋势研究[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2,30(6):48-50.
9
李小生,王超,马海涛,刘远新,郭东雪,宋海明,郭朝军.
基于视频同步的我国优秀铅球运动员投掷技术优化诊断与分析[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23,40(4):499-506.
10
霍跃榕,董海军,刘翠娟,张凯雯.
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宋××旋转投掷技术的加速特征研究[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4,32(4):52-58.
1
龚锐.
旋转推铅球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和前景[J]
.体育科技信息,2001,21(2):11-13.
被引量:1
2
金寿山.
旋转推铅球技术[J]
.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20(4):59-62.
3
韩静.
滑步与旋转推铅球技术的积分肌电特征[J]
.烟台南山学院学报,2014,0(2):24-26.
4
陈道裕,郑建岳,陈兰芳.
旋转推铅球技术对我国男子运动员适用性的探讨[J]
.中国体育科技,2002,38(10):22-23.
被引量:8
5
张沁.
旋转推铅球技术优势与亚洲铅球运动发展[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5(3):34-36.
被引量:3
6
赵春庭,狄凤岗.
谈旋转推铅球[J]
.中国体育科技,1981,17(35):17-21.
7
李铁录,李福全.
亨特旋转推铅球技术[J]
.田径,2001(6):62-63.
被引量:1
8
邹润富.
对旋转推铅球的技术分析[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86,5(4):49-53.
被引量:1
9
张英波.
旋转推铅球技术特点及其与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生物力学参数对照[J]
.田径,1994,0(4):20-24.
被引量:16
10
袁远,任廷锋.
旋转推铅球技术的优越性和运动员的适用性[J]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6):213-214.
被引量:1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