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当代畜牧》
2003年第1期38-40,共3页
Contemporary Animal Husbandry
参考文献5
1 黄炎坤,赵金艳.应用生殖免疫技术提高动物繁殖力的研究进展[J]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2,19(7):10-12. 被引量:7
2 王建辰.动物生殖调控[M].安徽科技出版社,1997..
3 黄炎坤,茆达干,杨利国.抑制素基因疫苗的构建[J]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2(3):161-164. 被引量:3
4 Morris D G, McDermott, Grealy M,et al. Effect of irranunization against synthetic peptide sequences of the alpha N - subunit of bovine inhibin on ovulation rate,gonadotrophin concemtraticas andfertility in heifers. J Reprod Fertil, 1995,103(2) :285-291
5 陈峰,施振旦,毕英佐,曹永长.主动免疫血管活性肠肽对泰和鸡繁殖性能的影响[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7,18(A00):45-50. 被引量:24
二级参考文献16
1 牛树理,叶荣,杨利国.猪精液抑制素主动免疫黄牛诱导超数排卵的研究[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6,19(4):52-55. 被引量:22
2 叶荣,牛树理,杨利国.猪精液抑制素的提取与纯化及其生物活性的测定[J]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1996,19(3):8-11. 被引量:3
3 王建辰 章孝荣 等.家畜生殖调控[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4 杨利国 桑润滋 等.肉牛生产与产品加工[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48-51,61-65.
5 姜勋平.抑制素和bcl-2基因棉衣对小鼠反之和生长的影响:博士学位论文[M].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1..
6 王进荣.抑制素被动免疫对母牛卵泡发育和生殖内分泌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博士学位论文[M].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1..
7 朱平,抗体实验技术,1994年,79页
8 龚岳亭,生物活性肽.结构与功能,1985年,188页
9 戴华生,新实验病毒学,1983年,414页
10 Wheaton J E and Carlson K M.Active and passive immunoneturalization of inhibin increase FSH levels and ovulation rate in ewes[J].Biol Reprod,1992,47:361-362
共引文献34
1 黄运茂,田允波,许丹宁,施振旦.GnIH和PRL与南方灰鹅繁殖活动调控之间的关系[J]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3,26(4):59-64. 被引量:5
2 王光瑛,王寿昆.生殖激素对家禽就巢的调控[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4(1):82-86. 被引量:14
3 王永芬,赵金艳,黄炎坤.抑制素基因重组质粒转染大肠杆菌菌种冷藏与冷冻保存的效果分析[J]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4(4):244-245.
4 孔鸽萍,邢光东,刘铁铮.生殖激素与禽类抱性[J] .江苏农业科学,2005,33(4):97-99. 被引量:1
5 高菲,杨红生,许强,陈慕雁,张涛,周毅.双壳贝类血淋巴中儿茶酚胺的检测方法初步研究[J] .海洋科学,2006,30(1):28-33. 被引量:4
6 崔先利,杨利国,茆达干.黄牛对抑制素pCISI基因免疫的反应性[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6,28(2):197-200. 被引量:7
7 董虹,穆祥,刘凤华,张永东,许剑琴.北京鸭血管活性肠肽基因cDNA片断的克隆及序列分析[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6,11(4):29-32. 被引量:2
8 刘颖,黎敏义,刘志,李孝伟,施振旦.鸡催乳素受体胞外域的分子克隆及原核表达[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27(4):73-77. 被引量:2
9 束婧婷,陈国宏,包文斌,吴信生.家禽催乳素及催乳素基因的研究进展[J] .畜牧与兽医,2007,39(1):55-58. 被引量:3
10 阎萍.生殖免疫技术在动物繁殖中的应用[J] .中国草食动物,2007,27(3):52-54.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7
1 周银松.[D].江苏扬州:扬州大学,2002.
2 张居农,董卫,梁君慧.动物抑制素的分子生物学特性(综述)[J]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4):335-341. 被引量:3
3 汤承,岳华,李键,周乐,武浩.17β-雌二醇主动免疫对公山羊生殖的影响[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1998,33(2):124-127. 被引量:1
4 陶勇.动物类固醇激素免疫的研究进展[J] .黑龙江动物繁殖,1998,6(3):39-43. 被引量:3
5 朱以萍,冯瑞林.国产绵羊双羔素的研究概况及推广应用中的有关问题[J] .中国畜牧杂志,1999,35(3):57-58. 被引量:20
6 周银松,丁家桐,葛红山.雄激素免疫的研究进展[J] .黑龙江畜牧兽医,2001(8):37-38. 被引量:4
7 黄炎坤,赵金艳.应用生殖免疫技术提高动物繁殖力的研究进展[J]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2,19(7):10-12. 被引量:7
1 黄炎坤,赵金艳.应用生殖免疫技术提高动物繁殖力的研究进展[J]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2,19(7):10-12. 被引量:7
2 宋洛文,王学君,杜道全,肖杰.提高母羊产羔率的新方法——生殖免疫技术[J] .河南畜牧兽医,2003,24(2):45-45. 被引量:1
3 王利智,焦硕.两种雄性激素抗原对杂种藏羊产羔率的影响[J] .中国养羊,1990(1):20-21. 被引量:2
4 金曙光,周玉财,李明华,陈润易.添加不同种类棕榈酸产品对奶牛生产性能和血液指标的影响[J] .饲料工业,2010,31(A02):68-71. 被引量:1
5 马志宁.提高动物繁殖力的综合措施[J] .四川畜牧兽医,2000,27(8):37-37.
6 科技图书[J] .生物技术进展,2011,1(2):148-149.
7 阎萍.生殖免疫技术在动物繁殖中的应用[J] .中国草食动物,2007,27(3):52-54. 被引量:2
8 王宗焕.毛皮动物繁殖期体况调控[J] .新农业,2009(6):25-25.
9 于春延.快速扩繁良种奶牛新法[J] .农村新技术,2006(3):20-20.
10 温慧之.氨基酸螯合铁的研究及应用进展[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2,33(7):17-19.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