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世纪70年代,传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逻辑终结之后,马克思主义话语在国外的发展呈现出急剧的多元化倾向。我们中国学者如何提供一套鉴别、评判的理论标准,以此来审理纷繁复杂的西方话语,这已经成为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生长点。在这种理论平台的重构过程中,张一兵教授较早提出了以“后马克思思潮”、“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晚期马克思主义”等概念来重组这一研究领域,虽然这种界划存在着进一步争论的余地,但从理论逻辑上来厘清这一领域的基本轮廓、把握它的内在张力和阐明它的历史动向却是一种可取的路向。鉴于此,本刊编发这组文章,从中可以看出,张一兵教授及其研究群体已经推进了这种界划:一方面在总体逻辑上,“后马克思主义”问题的出现,上述概念之间的关系在争论中得到了更清晰的阐述;另一方面某些具体的理论问题的研究也深入了,如鲍德里亚的定位、经济学语境中的后马克思主义思潮等。同时,也可以看出,在这组文章中,不同的作者之间的学术观点也并不完全一致,也就是说这种界划本身已经引发了一些新的理论问题和存在着进一步深入的需要。本刊编辑部并不直接认同任何一篇文章的具体理论观点,我们的目标是希望通过这些文章来推动这一研究领域的深入。
出处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14,共4页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Philosoph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