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文化背景比较研究
被引量:35
The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between Competitive Wushu and the Olympic Games
出处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8-10,共3页
Sports Culture Guide
参考文献8
-
1孙葆丽.奥林匹克体育与中国传统体育之差异[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5):585-587. 被引量:58
-
2王岗.武术发展的文化学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2):149-151. 被引量:117
-
3戴小平.武术竞技套路改革要适应奥运要求[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35(1):58-60. 被引量:11
-
4赵克.现代体育思想:奥林匹克主义与中国人文精神之契合[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23(2):149-151. 被引量:21
-
5马剑,刘同为.武术与奥林匹克的文化价值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2,18(3):33-36. 被引量:8
-
6李重申,谢谨.寻求中国武术发展的突破点[J].体育文化导刊,2002(5):50-51. 被引量:33
-
7潘建林,罗明刚,郭毅萍.武术运动应如何走向世界──对中国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接轨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2(1):28-29. 被引量:37
-
8《西方政治思想》,北京大学出版社
二级参考文献28
-
1王岗.试析武术在现代化社会中的社会学价值[J].体育文化导刊,1998(3):12-13. 被引量:22
-
2黄俊.试论体育的突破和超越[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5,19(1):1-4. 被引量:2
-
3熊斗寅.顾拜旦体育思想初探[J].体育科学,1992,13(6):4-6. 被引量:12
-
4奥托.西惹密泽克,何群.奥林匹克主义、奥林匹克运动和奥运会[J].体育文化导刊,1991(5):69-72. 被引量:14
-
5衣俊卿.“内在创造性转化”还是“外在批判性重建”─—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转型的宏观考察[J].天津社会科学,1994(4):39-45. 被引量:15
-
6任海.奥林匹克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
-
7毛磊.中西500年比较[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3..
-
8曹锡仁.中西文化比较导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
-
9杨适.中国人论极其比较[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2..
-
10卢元镇.中国文化史[M].北京:中国广播出版社,1991..
共引文献271
-
1郭雷祥,樊红岩.在普通高校发展传统武术的可行性研究[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7(6):47-50. 被引量:8
-
2杜振远,孟庆宁,薛永兵.论现代现代武术的分类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S1):612-613. 被引量:5
-
3孙强.浅谈武术运动员的心理训练[J].搏击(武术科学),2008,5(6):45-46. 被引量:1
-
4张林姣.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思考[J].搏击(武术科学),2007,4(3):84-85.
-
5冉斯铭,公茂力,陈保学.试通过分析武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价值特点来看武术未来的发展趋势[J].搏击(武术科学),2007,4(4):4-5. 被引量:3
-
6姚雪芹.中国武术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思考[J].搏击(武术科学),2007,4(4):18-19. 被引量:3
-
7宿继光,刘定一,张江华.对中国武术段位制实施现状的思考[J].搏击(武术科学),2007,4(5):9-11. 被引量:14
-
8崔艳华.社会转型期的形意拳文化发展[J].搏击(武术科学),2007,4(5):21-23. 被引量:6
-
9赵天益.对中国武术套路发展的思考[J].搏击(武术科学),2007,4(5):39-41. 被引量:2
-
10公茂力,刘同为.武术国际化推广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7,4(8):3-5. 被引量:11
同被引文献232
-
1朱有源.从竞赛规则的演变看竞技武术套路运动技术发展趋势[J].菏泽学院学报,2008,30(5):86-89. 被引量:6
-
2白晋湘.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 丰富世界现代体育宝库——民族传统体育研究述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4):433-435. 被引量:130
-
3熊斗寅.人文奥运之我见[J].体育与科学,2001,22(6):15-18. 被引量:91
-
4邱丕相,郭玉成.论武术体系框架的构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25(3):64-67. 被引量:40
-
5刘同为,王震,丁丽萍.论21世纪武术发展的战略构想[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25(3):68-71. 被引量:43
-
6徐春毅,卫志强.影响我国竞技武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25(3):72-75. 被引量:38
-
7吴贻永,葛震明.联合国城市指标体系概述与评价[J].城市问题,2001(3):13-15. 被引量:14
-
8郭玉成.体育的武术与文化的武术[J].搏击(武术科学),2007,4(5):1-3. 被引量:31
-
9陈根福,武俊昊.学校武术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7,4(6):59-61. 被引量:11
-
10张一龙.对竞技武术发展问题的探讨[J].搏击(武术科学),2006,3(1):9-11. 被引量:3
引证文献35
-
1张晓旗,温搏,王洪潇,张琳.竞技武术入奥历程、困境与对策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23,39(3):57-61.
-
2刘小湘,王翔.用和而不同的哲学观分析武术进奥的二重性[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3):6-9. 被引量:1
-
3潘友连,黄正初.武术国内外发展述论[J].科技广场,2004(5):128-129.
-
4张林姣.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思考[J].搏击(武术科学),2007,4(3):84-85.
-
5姚雪芹.中国武术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思考[J].搏击(武术科学),2007,4(4):18-19. 被引量:3
-
6潘海湘,许可.学校武术教育的发展现状[J].搏击(武术科学),2007,4(4):66-67. 被引量:1
-
7刘晓玲.武术的奥运历程探析[J].搏击(武术科学),2005,2(10):17-18. 被引量:2
-
8马敏跃,邹国建,胡望洋,赵钟晖.推进武术国际化发展的思考[J].体育科学,2004,24(8):73-74. 被引量:34
-
9谭洁,龙建新.试析中、日传统文化特点及对竞技运动的影响[J].辽宁体育科技,2004,26(5):30-30. 被引量:1
-
10程鹏宇.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思考[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5):103-106.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252
-
1黄辰鑫.国际化背景下武术入选奥运会项目的改革反思[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1(4):189-190.
-
2姬翔.传统武术的文化价值流变与回归[J].拳击与格斗,2017,0(12X):100-101.
-
3武希玲.民族传统体育重塑与改造的再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S1):111-112. 被引量:4
-
4刘惠英.中国传统武术国际化再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08,12(2):36-38. 被引量:9
-
5蒋明朗,王建利.跆拳道入奥对中国武术现代化的影响[J].搏击(武术科学),2008,5(3):3-5. 被引量:5
-
6杨海琴,雷鸣.武术运动发展的社会环境现状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8,5(3):6-8. 被引量:1
-
7徐林川,马振.高职院校武术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探索[J].搏击(武术科学),2008,5(6):58-59. 被引量:5
-
8余万斌.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融合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10(6):141-143.
-
9袁春杰,徐永生.中西体育价值观差异对武术国际传播的影响[J].科技资讯,2007,5(2):187-188. 被引量:2
-
10赵天益.对中国武术套路发展的思考[J].搏击(武术科学),2007,4(5):39-41. 被引量:2
-
1孙少晶,刘韬光.武术学科发展研究报告(20082011年) 国外武术研究进展[J].中华武术(研究),2012,0(12):13-18.
-
2李娜.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与学校体育的融合[J].考试周刊,2011(45):121-122.
-
3杨晓春.和[J].商务旅行,2008,0(9):8-8.
-
4徐慧颖.对奥林匹克运动与我国学校体育关系的思考[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3,11(1):75-77. 被引量:1
-
5王晓倩,林东.刍议因材施教在田径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15(12):100-102.
-
6李承俊.体育教学中基于学生身体及心理素质差异的教学策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5,31(12):45-46.
-
7王亚洲,赵文杰.通识教育视阈下我国高校体育人文教育的现实探析与发展路向[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6,26(3):120-122. 被引量:1
-
8凡菲,常丽.《体坛周报》在伦敦奥运会报道中的突破与创新——基于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探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3,31(5):40-44. 被引量:1
-
9丁赟.高校女生篮球教学模式探索[J].体育科学研究,2006,10(3):83-85. 被引量:2
-
10张洪忠.报纸体育读者的网络融合特征分析——基于成都报纸读者调查数据[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38(3):34-37.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