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也论中国诗学的“意象”与“意境”说——兼与蒋寅先生商榷
被引量:
37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沟通中西诗学批评 ,确认和阐释中西诗学的通用概念 ,有理论建设的积极意义。蒋寅对“意象”和“意境”的阐释 ,并未清晰地区分世界“通用”与中国“专用”之间、历代通用与当时专用之间的不同。文章认为 :“通用”性的阐释必须满足中国诗歌艺术对相应理论阐释的需要 ,并适应它的历史经验 ;最好在本来不谋而合的地方寻找“通用”性阐释的理论生长点。
作者
韩经太
陶文鹏
机构地区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文学院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1-111,共11页
Literary Review
关键词
中国
诗歌
意象
意境
意想论
情景论
王昌龄
王国维
阐释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2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305
引证文献
37
二级引证文献
186
参考文献
2
1
本刊稿约[J]
.文学评论,2002(3):143-143.
被引量:2
2
顾祖钊.
论中西文论融合的四种基本模式[J]
.文学评论,2002(3):168-174.
被引量:18
二级参考文献
22
1
朱立元.
走自己的路──对于迈向21世纪的中国文论建设问题的思考[J]
.文学评论,2000(3):5-14.
被引量:102
2
拙作.《文学原理新释》第102页,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3
王弼.《周易略例·明象》[M].,..
4
韦勒克 沃沦 刘象愚等译.《文学理论》[M].三联书店,1984年.第236页.
5
.《西方文论选》上卷[M].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第192、214、210、247-248页.
6
黑格尔.《美学》第1卷[A]..《朱光潜全集》第13卷[C].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338-340页.
7
.《周易·系辞》[M].,..
8
曹丕.《典论·论文》[M].,..
9
扬雄.《法言·问神》[M].,.第159页.
10
王充.《论衡·乱龙》[M].,..
共引文献
18
1
陶水平.
中国文论现代性的反思与重构——关于近十年“古代文论现代转换”学术讨论的思考[J]
.东方丛刊,2007(1):124-140.
被引量:9
2
王泽庆.
“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十年巡礼[J]
.东方丛刊,2007(1):141-155.
被引量:3
3
孙大军.
当代中国文论话语研究十年述要[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7(4):109-113.
被引量:2
4
林代贵.
反映论的兴起与中国古代文论传统[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37-40.
5
罗显克,钟良.
“诗”与“画”边界研究:以王维诗为中心[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6):155-159.
被引量:6
6
曹顺庆.
中国文论话语及中西文论对话[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8(1):123-130.
被引量:40
7
曹顺庆,杨一铎.
立足异质 融会古今--重建当代中国文论话语综述[J]
.社会科学研究,2009(3):166-174.
被引量:13
8
于有荣.
通向声乐和谐美妙境界的心中桥梁--论声乐学习中的内心意象[J]
.中国音乐,2009(1):167-169.
被引量:1
9
方李珍.
戏曲意象初探(一)[J]
.福建艺术,2010(3):33-35.
被引量:1
10
高玉.
中国文论“失语症”现状及“重建”的可能性[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70-76.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305
1
卢盛江.
空海入唐与《文镜秘府论》的编撰[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7(3):60-63.
被引量:2
2
卢盛江.
王昌龄《诗格》考[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1(2):26-32.
被引量:13
3
洪孟良.
意境是对意象概念的超越和扬弃——与叶朗先生商榷[J]
.学术界,2001(4):143-147.
被引量:3
4
胡元坎.
意境新论[J]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29-32.
被引量:1
5
李振声.
作为新文学思想资源的章太炎[J]
.书屋,2001(7):20-45.
被引量:18
6
王建珍.
论意境研究在现代的发展[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76-80.
被引量:2
7
叶朗.
再说意境[J]
.文艺研究,1999(3):107-110.
被引量:47
8
谢冕.
实现的与期待的[J]
.东南学术,1999(2):8-11.
被引量:2
9
王泽龙.
20世纪中国诗歌现代化历程的回眸[J]
.人文杂志,1998(6):140-145.
被引量:2
10
古风.
意境理论的现代化与世界化[J]
.中国社会科学,1998(3):171-183.
被引量:20
引证文献
37
1
成其昌.
中国古代诗词中莲荷意象的评述[J]
.社科纵横,2005,20(2):176-177.
被引量:3
2
胡大雷.
传统文论的魅力及创新性阐释[J]
.文艺理论研究,2004(4):41-47.
被引量:5
3
焦雨虹.
当代诗学历程回顾与瞭望——诗歌现代性困境解读[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9):87-90.
被引量:1
4
梅华.
清朗温润的意象——韦应物诗歌意象分析[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38-39.
5
蒋寅.
原始与会通:“意境”概念的古与今——兼论王国维对“意境”的曲解[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4(3):12-25.
被引量:73
6
韩经太,陶文鹏.
中国诗学“意境”阐释的若干问题——与蒋寅先生再讨论[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4(6):75-87.
被引量:13
7
罗显克,钟良.
“诗”与“画”边界研究:以王维诗为中心[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6):155-159.
被引量:6
8
黎志敏.
论诗歌意象理论构建[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3(6):94-100.
被引量:8
9
黎志敏.
语象概念的“引进”与“变异”[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10):79-85.
被引量:8
10
孔新苗.
批评的文化自觉——关于中国美术批评研究的两点思考[J]
.艺术百家,2009,25(5):88-93.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86
1
张雨.
新诗情境诗学的生成[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172-181.
2
赵毅衡.
从文艺功能论重谈“境界”[J]
.文学评论,2021(1):59-66.
被引量:10
3
周兴陆.
叔本华哲学的东方元素与王国维“境界”说的建构性[J]
.美学与艺术评论,2023(1):1-23.
4
师晓龙,孔宇航.
布局·序列·意境:1980年代中国现代建筑中的园林方法[J]
.建筑学报,2024(S01):72-79.
被引量:1
5
苏欢.
论柳永词中的“客”[J]
.汉字文化,2024(15):148-150.
6
邱乙格,殷学明.
语象研究四十年回顾与展望[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23,39(1):94-100.
7
王世海.
论境界概念的纷争与真理性[J]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24(1):67-91.
8
杜竹敏.
古代文学研究[J]
.学术月刊,2005,37(3):124-127.
9
李克和,陈恩维.
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重构——评万伟成《观人诗学》[J]
.中国韵文学刊,2007,21(3):115-116.
10
韩经太,陶文鹏.
中国诗学“意境”阐释的若干问题——与蒋寅先生再讨论[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4(6):75-87.
被引量:13
1
胡琳.
意象与意境的辨析[J]
.文学界(理论版),2011(1):196-196.
被引量:1
2
曹晓安.
论王红公译李清照词中的意象与意境的处理[J]
.时代文学,2009(15):55-56.
3
汪德宁.
沿波溯流 探微烛隐——关于意象、意境的重新思考[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4):80-84.
4
洪亮.
《读〈人间词话〉》二则[J]
.读写月报(高中版),2009(11):44-44.
5
胡建次.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情景论[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4(3):111-115.
被引量:1
6
罗宁.
谈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与意境[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1(6):22-22.
7
赵阳.
试论王夫之“情景”论的美学特征与创新[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4).
8
袁愈宗.
神理凑合,自然恰得——王夫之“情景”论新解[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6(6):34-37.
被引量:2
9
朱亦农.
《十四行集》与古代诗歌意象艺术之关系[J]
.华中人文论丛,2010(1):124-127.
10
宋蕊星.
试论诗歌鉴赏中文学意象的艺术效果[J]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4,0(12):40-40.
文学评论
2003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