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茶叶的主要化学成分
被引量:
5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茶叶是世界上传统三大饮料之一。茶叶中含有500多种化合物。其中,最重要的是茶多酚、生 物碱、茶色素、芳香物质、氨基酸和维生素。
作者
杜继煜
白岚
白宝璋
机构地区
承德民族师范专科学校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
出处
《农业与技术》
2003年第1期53-55,共3页
Agricultur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化学成分
茶叶
饮料
茶多酚
生物碱
茶色素
芳香物质
氨基酸
维生素
分类号
TS275.2 [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53
引证文献
58
二级引证文献
638
同被引文献
753
1
胡狮山,肖玫,孟为国.
中国茶叶资源在食品工业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J]
.江苏调味副食品,2007,24(2):4-9.
被引量:2
2
王平,奚小环.
全国农业地质工作的蓝图——“农业地质调查规划要点”评述[J]
.中国地质,2004,31(z1):11-15.
被引量:23
3
尚宇光,李淑芬,肖鸾.
植物中生物碱的提取工艺[J]
.现代化工,2002,22(S1):51-54.
被引量:24
4
赵润英,王玮,赵丽妮,李昭,王俊平.
肉豆蔻挥发油对小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4):447-449.
被引量:10
5
吴汉福.
六盘水4种茶叶咖啡碱含量的比较[J]
.贵州农业科学,2009,37(9):46-47.
被引量:6
6
王笃政,于娜娜.
微波-超声波协同萃取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中的研究进展[J]
.化工中间体,2011,7(5):5-9.
被引量:13
7
孙世利,凌彩金,潘顺顺,苗爱清.
茶叶抑制肥胖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细胞生物学机制[J]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373-377.
被引量:11
8
刘秋彬.
论铁观音茶的养生保健功能[J]
.福建农业,2014(5):79-80.
被引量:8
9
程焕,贺玮,赵镭,胡小松,吴继红.
红茶与绿茶感官品质与其化学组分的相关性[J]
.农业工程学报,2012,28(S1):375-380.
被引量:54
10
苗爱清,吕海鹏,孙世利,王力,庞式,赖兆祥,曾琼,林智.
乌龙茶香气的HS-SPME-GC-MS/GC-O研究[J]
.茶叶科学,2010,30(S1):583-587.
被引量:94
引证文献
58
1
王勇,李俊凯,张莉萍,杜铁钢,方祖凯.
Study on Pu-erh Tea Methanol Extracts on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Several Plant Pathogens[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0,11(2):137-139.
被引量:12
2
彭雪梅,张卫明,刘起棠,顾龚平,陆长梅.
不同杀青工艺对罗布麻茶品质的影响[J]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4(3):464-467.
被引量:8
3
周鸿.
绿茶与健康的研究及应用[J]
.中国食物与营养,2005,11(7):56-58.
被引量:12
4
王琳,杨小竺,胡德渝.
黄芩与茶多酚除口臭的实验研究[J]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6,16(3):149-152.
被引量:14
5
陈波,张巍,康海宁,邓志威,王小如.
茶叶的^1H NMR指纹图谱研究[J]
.波谱学杂志,2006,23(2):169-180.
被引量:34
6
刘秀华,谢云,钟志京,邓义.
龙井茶叶热解气体产物中有机物的分析[J]
.化学工程师,2006,20(9):33-36.
被引量:1
7
沈莲清,黄光荣,王向阳,王忠英.
茶渣中蛋白质酶法提取工艺[J]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6,25(6):7-12.
被引量:22
8
左春生,陈斌.
低档绿茶在养殖业中的开发利用[J]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7(2):99-100.
被引量:4
9
刘海龙,吴希军.
荧光光谱检测技术在茶饮料成分分析中的应用[J]
.分析仪器,2007(4):36-38.
被引量:6
10
沈莲清,黄光荣,王向阳,王忠英.
茶渣中蛋白质的碱法提取工艺研究[J]
.中国食品学报,2007,7(6):108-112.
被引量:22
二级引证文献
638
1
龚受基,滕翠琴,曹惠怡,张均伟,谢加仕,蒙彦妃.
冠突散囊菌对夏秋绿茶发酵的影响[J]
.食品科技,2020,45(1):134-140.
被引量:9
2
王娟,郑桂珍.
口臭的研究现状分析[J]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9,0(S01):240-242.
被引量:4
3
赵业军,马灿,王莹莹.
茶叶渣对苯酚废水的吸附及再生研究[J]
.化学工程师,2020(12):42-45.
被引量:3
4
戴前颖,夏涛.
“茶叶审评”课程的标准化建设[J]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20,37(5):109-114.
被引量:1
5
官金艳,董军,韩艳云,肖康飞,陈洁,苏小路,胡亦清.
茶叶中农药多残留测定的样品前处理方法综述[J]
.湖北农业科学,2020(S01):20-27.
被引量:15
6
罗静洁.
茶多酚含片预防骨科全麻术后患者口臭的临床观察[J]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4,0(5):190-191.
被引量:3
7
刘琴,曹琼,邓思宇,李保兴,汪秫光,李大祥.
婺源工夫红茶主要化学成分与品质相关性分析[J]
.茶业通报,2019,41(3):120-124.
被引量:3
8
余艳芳,王晓,刘厚红,郭建峰.
两种测定信阳茶叶中咖啡碱含量的方法比较[J]
.茶业通报,2019,41(3):110-114.
9
邵磊,周裔彬,宛晓春,胡经纬,陈玮,尚岩岩.
日粮中添加绿茶粉及茶多酚对罗曼蛋鸡脂质代谢的影响[J]
.茶叶科学,2010,30(6):458-464.
被引量:8
10
张微云,叶玮.
茶多酚与维生素C联合应用抑制口腔产臭细菌产生挥发性硫化物的体外研究[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5(18):5462-5464.
被引量:16
1
叶勇.
茶色素的研究及其应用[J]
.中国食品添加剂,1997,8(4):23-24.
2
王华夫.
茶叶香型与芳香物质[J]
.中国茶叶,1989,11(2):16-17.
被引量:42
3
陆官馨,赵敦群.
茶色素研制报告[J]
.安徽化工,1993,19(3):32-34.
被引量:1
4
李侠,牛秋云,冯建国,刘振春.
超声波辅助提取蒲公英中生物碱的工艺研究[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3,35(2):233-235.
被引量:8
5
江涛.
葡萄酒中的香味物质[J]
.中国酒,2006(9):70-73.
被引量:1
6
杨煜,王学工,王闯.
马铃薯生物碱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1995,11(3):133-134.
被引量:3
7
刘芳,敖常伟,邓毓芳.
桃金娘果酒的研制[J]
.广西林业科学,1997,26(3):119-122.
被引量:16
8
纵伟.
桑叶挂面的研制[J]
.食品科技,2000,25(4):55-55.
被引量:10
9
惠丽娟.
苦杏仁面条的研制[J]
.农产品加工(下),2007(5):67-68.
被引量:1
10
徐鹤,张海悦,蔡苗.
超声波辅助提取马齿苋总生物碱的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2011,32(7):316-319.
被引量:6
农业与技术
2003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