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审美性教学的研究与问题
被引量: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现代哲学的推动下,教学论正在进行着深刻的检讨和转向。一是超越知识论的束缚,进入艺术和审美的轨道;二是教学审美观和艺术观自身的反思,教学的审美取向开始直指人的意义世界,以及内在的心灵体验和精神过程。这两种转向相互影响,互为动力,促使教学论放弃传统的审美立场和艺术尺度,通向一个新的审美和艺术之路。
作者
薛晓阳
机构地区
扬州大学师范学院
出处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23,共6页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Experiment
关键词
教学论
审美性教学
教学艺术
哲学
主体精神
分类号
G424.1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13
同被引文献
86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48
参考文献
3
1
莫其逊.
美学在现代人文学科中的地位[J]
.文史哲,1999(2):12-16.
被引量:2
2
孙俊三.
从经验的积累到生命的体验——论教学过程审美模式的构建[J]
.教育研究,2001,22(2):34-38.
被引量:199
3
易健.
现代美育是一种感性的情感的生命教育[J]
.湖南教育学院学报,1999,17(4):15-20.
被引量:16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梁启超.趣味教育与教育趣味.饮冰室文集(卷38)[M].,..
2
-.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名人散文精品[M].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152.
3
黑格尔.美学(第1卷)[M].商务印书馆,1994.14.
4
童庆炳.《现代心理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54.
5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三联书店,1987年.第421-422、422页.
6
马斯洛 等.《人的潜能与价值》[M].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7
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
8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73页.
9
B, Joyce & M. Weil Models Teaching, New Jersey, Prentive Hall.
10
[英]汤因比,[日]池田大作 著,荀春生等.展望二十一世纪[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
共引文献
213
1
周立群,肖建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审美教育的缺位与重构[J]
.理论月刊,2009(2):185-188.
2
陈晓妹.
近十年来国内审美化教学研究综述[J]
.文教资料,2008(8):197-199.
被引量:3
3
陈雅玲.
高等师范院校生本教学模式的构建——以公共教育学为例[J]
.现代教育论丛,2008(6):32-34.
4
林娟.
略谈语文创新教学[J]
.文教资料,2007(35):141-143.
5
高伟红.
略论教学模式发展的审美化方向[J]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2(3):10-14.
被引量:1
6
王君.
商务英语听说课程的体验式教学初探——以经贸专业学生为例[J]
.商场现代化,2011(18):164-166.
被引量:1
7
张煦春.
励志歌曲演唱与道德情感培育研究——融美育于德育课堂教学新模式[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27(11):20-21.
被引量:1
8
刘海燕.
体验式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
.金融教育研究,2009,23(S2):80-82.
被引量:4
9
柳建营.
关于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的几点思考[J]
.传承,2010(15):122-124.
被引量:1
10
董亚珍.
体验式教学模式理论思想及教学理念[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24(10):3-5.
被引量:27
同被引文献
86
1
向云驹.
论“文化空间”[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3):81-88.
被引量:347
2
林崇德.
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5-13.
被引量:351
3
檀传宝.
教育学和美学交叉研究的三种水平──兼论"美学教育观"概念的建立[J]
.中国教育学刊,1995(3):18-21.
被引量:22
4
叶澜.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
.教育研究,1997,18(9):3-8.
被引量:2849
5
吴开朗.
教学美学的内在美与形式美[J]
.教育理论与实践,1989,9(2):48-51.
被引量:2
6
董远骞,张定璋,裴文敏.
要有一本新的《教学论》[J]
.中国教育学刊,1980(2):41-43.
被引量:4
7
钟和诚.
论教学艺术的审美特质[J]
.课程.教材.教法,1994,14(12):16-18.
被引量:4
8
殷树祥.
千江有水千江月——浅谈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的风格美[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0(12):50-52.
被引量:2
9
赵汀阳.
知识,命运和幸福[J]
.哲学研究,2001(8):36-41.
被引量:111
10
李如密.
教师的审美素养:教学美创造的精神之源[J]
.教育科学研究,2006(1):29-31.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11
1
李如密.
教学美的意蕴探析[J]
.课程.教材.教法,2006,26(2):13-17.
被引量:25
2
李如密.
教学风格:教学美的重要范畴[J]
.中国教师,2009(2):4-6.
被引量:2
3
洪燕.
论教育审美化境界[J]
.凯里学院学报,2010,28(1):142-144.
4
陈劲.
审美性教育创造及教师审美创造力的培养[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3):84-87.
被引量:2
5
付英华,赵义泉.
审美教学的人学承诺[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2(2):116-118.
6
陶克祥,张卫军,张文天.
试论体育教学美的概念、形态及意蕴[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2,28(3):4-6.
7
刘昕.
儿童母语审美性教学初探[J]
.上海教育科研,2017(11):91-93.
被引量:1
8
唐松林,金鑫,范春香,肖芳.
虚拟教学平台之文化空间设计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9(4):56-62.
被引量:8
9
刘锦诺,杨丽.
我国70年来教学理论中的美学向度研究[J]
.课程.教材.教法,2019,0(9):56-62.
被引量:5
10
马维林,王婷婷.
教学审美化的艺术理解向度[J]
.课程.教材.教法,2021,41(11):70-77.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48
1
封平华,郑群珍.
新课程标准下的几何审美化教学[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6(3):52-54.
被引量:2
2
查有梁.
课堂教学审美设计新探[J]
.课程.教材.教法,2007,27(1):28-33.
被引量:8
3
孙泽文.
论大学教学艺术的内涵特征[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10):8-10.
被引量:2
4
戴秋飞.
求美者方为良师——谈如何追求新课程语文的教学美[J]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07(11):12-14.
5
曹石珠.
和谐课堂教学的内在品质探析[J]
.全球教育展望,2007,36(12):31-35.
被引量:9
6
曹石珠.
论基于和谐理念的课堂教学的建构[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7(1):73-76.
被引量:5
7
龚孟伟,陈晓端.
当代教学论视域中的学习哲学之思[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8(4):113-118.
被引量:3
8
杨小秋.
教育实践美的审视[J]
.江苏教育研究,2010(2):7-10.
9
王彦明.
期待美的教学:一种社会学的分析[J]
.中国教育学刊,2011(2):47-50.
被引量:3
10
杨亚利.
浅谈高等教育教学中的审美价值追求[J]
.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7):81-82.
被引量:1
1
薛晓阳.
论审美性教学的研究与问题[J]
.现代教育论丛,2002(5):47-52.
被引量:1
2
戴跃明.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诗歌审美性教学探究[J]
.文理导航,2014(22):16-16.
被引量:5
3
姜珉.
有关大学语文教学创新之浅见[J]
.职业时空,2008,4(6):70-70.
被引量:1
4
程玮.
和谐教学对话视域中的教师角色定位[J]
.继续教育研究,2010(4):98-100.
被引量:3
5
林姗姗.
基于中华文化基因语境的古诗词审美性教学[J]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C),2017(3):60-61.
被引量:1
6
徐慧.
探究心灵体验的新思路,打造学生喜爱的班会课[J]
.考试周刊,2012(29):176-178.
被引量:1
7
高轩.
心灵体验在教学回归生活中的价值[J]
.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09(10):48-48.
8
张嘉祥.
关爱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实施“成人教育”[J]
.考试(教研版),2012(03X):170-170.
9
王宜鹏.
近年来我国教育哲学研究综述[J]
.教育与职业,2006(36):16-17.
被引量:1
10
师玉兰.
案例研究与教师专业化成长[J]
.文学教育,2011(6):137-137.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3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