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经济论坛》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2-43,共2页
Economic Forum
同被引文献8
-
1邹卫强.隐私权的利益冲突与法律衡量[J].湘潮,2007(05X):15-17. 被引量:2
-
2陈英.信息产权与知识产权的内涵和外延的冲突[J].中国知识产权报,2003(10).
-
3美理查德.A·斯皮内洛.世纪道德:信息技术的伦理方面[M].刘钢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
4陈小飞,论消费者隐私权的法律保护[D].西南政法大学,2006.
-
5刘映春.电子商务中个人资料保护问题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27(2):71-75. 被引量:8
-
6孔令杰.关于我国个人资料保护立法的宏观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10(1):159-162. 被引量:2
-
7柴晓宇.德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的特色及对中国的启示[J].人大研究,2013(3):42-45. 被引量:9
-
8唐慧俊.论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的法律保护——兼评我国新修订《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之相关规定[J].消费经济,2013,29(6):72-76. 被引量:17
-
1刘春燕,刘振燚.互联网上隐私权的法律保护问题[J].律师世界,2001(10):22-24.
-
2王利明.隐私权的新发展[J].人大法律评论,2009(1):3-27. 被引量:64
-
3常永新.侵害隐私权该怎样认定[J].科技视界,2014(23):355-355.
-
4刘春燕.网络时代如何保护个人隐私权[J].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7(2):14-17. 被引量:4
-
5李新.别人“隐私”揭不得[J].农村新技术,2003(5):53-53.
-
6沈小平.谁在侵犯个人隐私权[J].家庭科技,1998(1):37-39.
-
7大数据的大计划[J].现代商业银行,2013(12):11-11.
-
8宣扬丈夫性无能属侵犯隐私权[J].工会博览,2004(23):72-72.
-
9吴佳颖.我的隐私我做主[J].新疆人大,2015,0(1):42-43.
-
10卢贤彪.浅谈“隐私权”下的排除规则[J].今日财富,2010(8):325-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