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华北盆山体系动力学模式的思考
被引量: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根据已有的初步研究,发现用目前较为流行的盆岭构造模式去解释华北中生代的盆岭体系成因有些困难。因此,尝试将晚中生代的华北盆地与周围山脉作为一个体系,探讨软流热物质上涌及其侧向扩展与该体系上部地壳的水平运动-变形之间的关系;探讨底侵作用对地壳演变的影响;通过热-动力学的数值模拟,建立华北中生代盆山体系的地球动力学模型。
作者
邵济安
张长厚
张履桥
张永北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
内蒙古地质矿产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出处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18-224,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072073
49702034)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课题(KZCX1-07)
关键词
华北地区
盆山体系
地球动力学模型
盆岭构造模式
地壳演变
中生代
分类号
P548.2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53
参考文献
20
共引文献
1742
同被引文献
503
引证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259
参考文献
20
1
张长厚,宋鸿林.
燕山板内造山带中生代逆冲推覆构造及其与前陆褶冲带的对比研究[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7,22(1):33-36.
被引量:51
2
赵越.
燕山地区中生代造山运动及构造演化[J]
.地质论评,1990,36(1):1-13.
被引量:211
3
任建业,胡祥云,张俊霞.
中国大陆东部晚中生代构造活化及其演化过程[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98,22(2):90-96.
被引量:27
4
葛肖虹.
华北板内造山带的形成史[J]
.地质论评,1989,35(3):254-261.
被引量:94
5
邵济安,张履桥.
华北北部中生代岩墙群[J]
.岩石学报,2002,18(3):312-318.
被引量:89
6
王国灿,杨巍然.
大别造山带中新生代隆升作用的时空格局——构造年代学证据[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8,23(5):461-467.
被引量:42
7
马宗晋,杜品仁.
关于构造热涌模型的进一步思考[J]
.地震地质,2000,22(1):59-64.
被引量:6
8
邵济安,张履桥,魏春景,韩庆军.
北京南口中生代双峰式岩墙群的组成及其特征[J]
.地质学报,2001,75(2):205-212.
被引量:34
9
人柏林,郭敬辉,刘文军.
一个残留的地幔楔:来自华北早第三纪火山岩的证据[J]
.科学通报,2001,46(21):1825-1831.
被引量:9
10
孙继源,邢集善,叶志光,陈昌武.
华北地区板内构造及深部过程初探[J]
.地质科技情报,1992,11(1):4-13.
被引量:44
二级参考文献
253
1
李培忠,于津生.
黑龙江碾子山晶洞碱性花岗岩岩体年龄及其意义[J]
.地球化学,1993,22(4):389-398.
被引量:35
2
郑亚东,张青.
内蒙古亚干变质核杂岩与伸展拆离断层[J]
.地质学报,1993,67(4):301-309.
被引量:54
3
王德滋,彭亚鸣,袁朴.
福建魁岐花岗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J]
.地球化学,1985,14(3):197-205.
被引量:40
4
杨文金,王联魁,张绍立,徐文新.
闽浙沿海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环境初探[J]
.地球化学,1986,15(4):307-318.
被引量:8
5
燕守勋,马杏垣,韩德馨,王桂梁,邵震杰,陆忠骥.
大陆拉伸构造区断裂构造的功能分类[J]
.中国区域地质,1993(3):255-263.
被引量:6
6
陈道公,李彬贤,文霞臣.
江苏盘石山幔源橄榄岩包体成因的地球化学[J]
.地球化学,1994,23(1):13-24.
被引量:17
7
陈道公,支霞臣,李彬贤,王银喜,杨杰东.
江苏盘石山二辉橄榄岩包体的Nd、Sr、Pb同位素特征[J]
.地球化学,1994,23(3):245-253.
被引量:15
8
许继峰,王人镜,杨淑荣.
北京云蒙山花岗岩基的岩石变形及其成因[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4,19(6):806-814.
被引量:11
9
袁学诚,徐明才,唐文榜,王庆海.
东秦岭陆壳反射地震剖面[J]
.地球物理学报,1994,37(6):749-758.
被引量:93
10
王椿镛,张先康,林中洋,李学清.
束鹿断陷盆地及其邻近的地壳结构特征[J]
.地震学报,1994,16(4):472-479.
被引量:36
共引文献
1742
1
吴智平,张飞鹏,李伟,幽鹏飞,付立新,李宏军,楼达.
黄骅坳陷中生代构造演化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20,49(1):123-136.
被引量:9
2
刘军,王波,周飞,秦臻,刘雨桐,马东正,陶辉飞.
柴达木盆地东坪气田氦源岩成因及其对天然气藏中氦气的影响[J]
.天然气地球科学,2023,34(4):601-617.
被引量:3
3
吉宏泰,孙建国,孟令伟,梁璐.
内蒙古地区聚煤规律、赋煤构造格局的基本特征[J]
.煤炭学报,2020,45(S02):965-975.
被引量:1
4
黄迪颖.
中国侏罗纪综合地层和时间框架[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9,49(1):227-256.
被引量:38
5
周小栋.
闽东西朝埃达克质岩地球化学、Sr-Nd同位素特征及其成因讨论[J]
.福建地质,2021,40(2):85-97.
被引量:1
6
宋绵,龚磊,王新峰,孟顺祥,吕琳,刘元晴.
阜平县地热水化学特征及结垢腐蚀性研究[J]
.地质论评,2020,66(S01):146-148.
被引量:7
7
李剑锋,付建明,马昌前,卢友月,程顺波,马丽艳,秦拯纬.
南岭九嶷山地区砂子岭岩体成因与构造属性:来自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Sr、Nd、Hf同位素证据[J]
.地球科学,2020,45(2):374-388.
被引量:13
8
谢元惠,李小伟,祝新友,黄行凯,刘腾,徐巧,刘孜.
内蒙古海苏沟岩体中钼矿床成岩成矿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地质意义[J]
.地球科学,2020,45(1):43-60.
被引量:2
9
李梦玲,孙珍军,于赫楠,付浩,胡涛.
秦皇岛茹各庄火山碎屑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22,52(5):1688-1706.
被引量:1
10
王琳琳,霍亮,王莹.
吉林延边小西南岔铜(金)矿床早白垩世中—酸性岩浆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成因探讨[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22,52(5):1658-1674.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503
1
沈传波,梅廉夫,徐振平,汤济广,田鹏.
大巴山中—新生代隆升的裂变径迹证据[J]
.岩石学报,2007,23(11):2901-2910.
被引量:66
2
顾家裕,张兴阳.
陆相层序地层学进展与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4,25(5):484-490.
被引量:48
3
李伟,吴智平,刘华.
中、新生代渤海湾盆地区演化与上古生界煤成气成藏[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9,16(1):13-16.
被引量:20
4
徐刚,赵越,高锐,李秋生,胡健民,刘晓文,吴海,杨富全,张拴宏,管烨,张季生,白金,匡朝阳,王海燕.
燕山褶断带中生代盆地变形—板内变形过程的记录——以下板城、承德—上板城、北台盆地为例[J]
.地球学报,2006,27(1):1-12.
被引量:21
5
贺元凯,吴泰然,荆旭,罗红玲,赵磊.
华北板块北缘早白垩世的底侵作用:来自麻粒岩包体的证据[J]
.岩石学报,2009,25(5):1201-1215.
被引量:8
6
范宏瑞,胡芳芳,杨奎锋,王凯怡,刘勇胜.
内蒙古白云鄂博地区晚古生代闪长质-花岗质岩石年代学框架及其地质意义[J]
.岩石学报,2009,25(11):2933-2938.
被引量:66
7
路凤香.
华北克拉通古老岩石圈地幔的多次地质事件:来自金伯利岩中橄榄岩捕虏体的启示[J]
.岩石学报,2010,26(11):3177-3188.
被引量:22
8
Mou Baolei,Yan Guohan Department of Geology,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Fei Zhenbi.
Geological Features of Triassic Alkaline and Subalkaline Igneous Complexes in the Yan-Liao Area[J]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1992,66(4):339-355.
被引量:5
9
张长厚,吴淦国,王根厚,张维杰,宋鸿林.
冀东地区燕山中段北西向构造带:构造属性及其年代学[J]
.中国科学(D辑),2004,34(7):600-612.
被引量:12
10
韩宝福,王式洸,洪大卫.
河北平泉光头山碱性花岗岩体的形成时代[J]
.地质科学,1993,28(2):183-185.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15
1
吴智平,张飞鹏,李伟,幽鹏飞,付立新,李宏军,楼达.
黄骅坳陷中生代构造演化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20,49(1):123-136.
被引量:9
2
邵济安,张履桥,牟保磊.
构造体制转折是岩石圈尺度的行为[J]
.地质通报,2004,23(9):973-979.
被引量:32
3
赖晓玲,张先康,成双喜,方盛明.
张家口—渤海断裂带西缘壳幔过渡带研究[J]
.地球物理学报,2004,47(5):798-804.
被引量:16
4
汪洋,姬广义,夏希凡.
北京西山大灰厂东狼沟组钾质火山岩形成的构造背景探讨[J]
.北京地质,2005,17(3):1-10.
被引量:9
5
肖庆辉,邱瑞照,伍光英,邢作云,张昱,童劲松.
中国东部中生代软流层上涌造山作用[J]
.中国地质,2006,33(4):730-750.
被引量:45
6
刘联群,李勇,康立明,李彪,邹宏.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最大湖泛泥岩分布特征[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0(5):866-871.
被引量:6
7
张长厚,李程明,邓洪菱,刘阳,刘磊,魏波,李寒滨,刘孜.
燕山-太行山北段中生代收缩变形与华北克拉通破坏[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1,41(5):593-617.
被引量:68
8
蔡书慧,贺怀宇,朱日祥.
燕山地区承德盆地下白垩统磁性地层学研究及其对华北克拉通破坏的制约[J]
.地球物理学报,2012,55(1):66-75.
被引量:6
9
蒋林,季建清,徐芹芹.
渤海湾盆地应用增强型地热系统(EGS)的地质分析[J]
.地质与勘探,2013,49(1):167-178.
被引量:18
10
胡鸿飞,戴霜.
六盘山地区早白垩世磁性地层年代及其构造意义[J]
.现代地质,2013,27(2):278-287.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259
1
杨润泽,刘海涛,李宏军,赵长毅,李传明.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深部煤系地层油气成藏机理与模式[J]
.天然气地球科学,2022,33(7):1074-1090.
被引量:6
2
汪洋.
北京白查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与构造指示意义[J]
.岩石学报,2009,25(1):13-24.
被引量:50
3
阎国翰,许保良,牟保磊,何国琦,童英,任康绪,乔广生,许荣华,张任祜,储著银.
中国北方中生代富碱侵入岩钕、锶、铅同位素特征及其意义[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1,20(4):234-237.
被引量:24
4
张元高,陈树民,张尔华,姜传金.
徐家围子断陷构造地质特征研究新进展[J]
.岩石学报,2010,26(1):142-148.
被引量:51
5
任康绪,阎国翰,牟保磊,蔡剑辉,李凤棠,谭林坤,邵宏翔,李元崑,储著银.
辽西凌源河坎子碱性杂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J]
.岩石矿物学杂志,2004,23(3):193-202.
被引量:34
6
邵济安,张履桥,牟保磊.
构造体制转折是岩石圈尺度的行为[J]
.地质通报,2004,23(9):973-979.
被引量:32
7
姬广义,汪洋,夏希凡.
北京怀柔长园花岗杂岩体岩石学和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北京地质,2004,16(4):1-13.
被引量:8
8
胡健民,赵越,刘晓文,石玉若,赵国春.
辽西凌源地区水泉沟组辉石安山岩锆石SHRIMPU-Pb定年及其意义[J]
.地质通报,2005,24(2):104-109.
被引量:32
9
汪洋,姬广义,夏希凡.
燕山造山带复杂构造变形型式的新证据及其地质意义[J]
.北京地质,2005,17(2):1-13.
被引量:7
10
汪洋,姬广义,夏希凡.
北京西山大灰厂东狼沟组钾质火山岩形成的构造背景探讨[J]
.北京地质,2005,17(3):1-10.
被引量:9
1
姜月华,谢窦克.
华南元古宙地壳演变过程研究中的几点进展[J]
.火山地质与矿产,1998,19(2):119-124.
2
郭福生,严兆彬,杜杨松.
混合沉积、混积岩和混积层系的讨论[J]
.地学前缘,2003,10(3):68-68.
被引量:77
3
地质年代[J]
.地球,2013(12):33-33.
4
地学书签[J]
.地球,2013(11):97-97.
5
陈孝红,谭春玉,唐作友,孟繁松,王传尚.
长江三峡国家地质公园(湖北)概况[J]
.资源环境与工程,2006,20(3):337-339.
被引量:4
6
姜涌泉.
关于秦岭造山带的新认识及有关启示[J]
.海相油气地质,1998,3(3):1-5.
被引量:2
7
开心园[J]
.河北农机,1994(1):28-28.
8
李煜航,王庆良,刘勉,崔笃信,郝明.
青藏高原东北部现今地壳形变[J]
.国际地震动态,2015,36(9):96-96.
被引量:1
9
毛建仁,厉子龙,赵希林,叶海敏,陈荣,曾庆涛.
赣南上犹岩体的锆石SHRIMP定年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7,26(z1):18-20.
被引量:6
10
孙湘平,修树孟,苏玉芬.
“东、南海陆架暖流”的初步探讨[J]
.海洋通报,1996,15(2):1-10.
被引量:10
自然科学进展
2003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