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研究中国金融体系脆弱性和银行不良贷款的紧迫性与意义
被引量: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一、研究中国金融体系脆弱性的紧迫性 (一)国际背景。 1.在国际上提高对银行业稳定的重视程度。在过去几年里,国际上对银行危机的重视程度已经提高了。和其他许多国际经济现象一样,世界各国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在不断下降,这可以追溯到两个影响深远的趋势:自由化和全球化。这两大趋势已经席卷了整个世界。
作者
曾诗鸿
段志敏
机构地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云南电力集团公司
出处
《经济研究参考》
2003年第30期13-17,共5页
Review of Economic Research
关键词
中国
金融体系
脆弱性
银行
不良贷款
分类号
F832.4 [经济管理—金融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55
同被引文献
42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2
1
余永定,陆磊.
中国应从亚洲金融危机中汲取的教训[J]
.金融研究,2000(12):1-13.
被引量:47
2
余永定.
世界金融变革的五大趋势[J]
.国际经济评论,1997(3):5-6.
被引量:10
二级参考文献
4
1
余永定.
泰国的货币危机及其启示[J]
.国际经济评论,1997(9):5-8.
被引量:15
2
王洛林,余永定,李薇.
对香港股灾发展过程的经济分析[J]
.国际经济评论,1998(5):5-12.
被引量:9
3
余永定.
世界经济:强劲增长的一年[J]
.瞭望,2000(51):56-57.
被引量:1
4
余永定.
财政稳定问题研究的一个理论框架[J]
.世界经济,2000,23(6):3-12.
被引量:98
共引文献
55
1
王志远.
欧盟新成员国的货币危机:理论与现实[J]
.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9(10):30-36.
2
李辉.
金融电子化:法律的困境与出路[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1(5):14-19.
被引量:2
3
项喜,沈毅俊.
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条件分析[J]
.国际经贸探索,2004,20(6):47-49.
被引量:1
4
胡新智.
金融创新对货币供求的影响[J]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0(4):29-36.
5
朱兆文.
地方政府参与货币政策传导的博弈分析[J]
.南方金融,2004(12):18-20.
被引量:2
6
陈智,车吒.
资本项目自由化是我们的必然选择么?[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8(3):15-18.
7
李妮,贺皓.
我国金融稳定的基本现状与对策研究[J]
.西安金融,2005(2):41-43.
被引量:2
8
余永定.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历史性一步[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10):7-13.
被引量:30
9
曾先锋.
估算汇率弹性的模型和对人民币汇率的实证分析[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23(2):42-50.
被引量:4
10
吴信如.
资本账户开放时机的内生决定:一个两阶段动态最优化模型[J]
.世界经济,2006,29(6):40-47.
同被引文献
42
1
郑义.
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监管取向研究——安徽个案[J]
.金融研究,2004(11):104-111.
被引量:4
2
江涌,杨梅.
“走出黑暗隧道”的日本银行业[J]
.银行家,2004(7):96-100.
被引量:1
3
王喜平.
资本流动与货币危机[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4):285-289.
被引量:7
4
汤凌霄.
我国经济转型期隐性最后贷款人问题研究[J]
.金融研究,2005(12):16-24.
被引量:25
5
张强,佘桂荣.
银行监管的市场约束理论进展[J]
.金融研究,2006(10):98-105.
被引量:22
6
陈卫东,彭科.
银行内部人犯罪的动因分析[J]
.法制与经济,2006(11X):39-40.
被引量:2
7
危勇,满一兴.
完善最后贷款人制度:“巴杰特规则”及其政策启示[J]
.上海金融,2007(1):68-70.
被引量:3
8
谢朝华,彭建刚.
市场约束、流动性援助与存款保险——基于银行审慎经营的激励兼容分析[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1):48-54.
被引量:5
9
Rochet, et al., 2002. Coordination Failures and the Lender of Last Resort:was Bagehot Right After All? [ R ].FMG Discussion Paper, 15 (1) : 408-452.
10
王东风.
国外金融脆弱性理论研究综述[J]
.国外社会科学,2007(5):49-56.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6
1
董丽,袁治伟.
对当前我国金融稳定若干问题的思考[J]
.甘肃金融,2004(11):36-39.
被引量:1
2
汪艳秋,成春林.
从美、日、德三国经验看中国银行业的发展[J]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3(3):78-81.
被引量:2
3
彭科.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局部银行危机问题研究[J]
.金融论坛,2009,14(7):25-32.
被引量:1
4
田存志,彭幼霞.
新兴市场国家国际资本流动“突然停止”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金融脆弱性的视角[J]
.产经评论,2014,5(5):149-160.
被引量:1
5
鱼欣.
中国金融体系脆弱性测度与分析--基于2005-2014年的数据研究[J]
.金融经济(下半月),2017,0(2):140-142.
6
蒋帅.
我国金融不良贷款损失管理研究[J]
.投资与创业,2018,0(9):32-33.
二级引证文献
5
1
卢伟.
金融分业与混业选择之分析框架——兼论《证券法》第六条之修改[J]
.当代经济,2013,30(15):114-117.
被引量:1
2
谢雪莲.
本币国际化对国内货币金融稳定的影响[J]
.新余学院学报,2013,18(5):33-35.
3
孙红梅,朱伟琪,崔百胜.
金融危机的传导效应——以欧洲金融危机为例[J]
.金融论坛,2018,23(1):16-26.
被引量:11
4
谢婷婷,李玉梅.
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以新兴市场国家为例[J]
.西部金融,2018(4):9-13.
被引量:1
5
张冬玲.
中国银行业综合经营趋势与发展之道[J]
.时代金融,2006,0(6X):49-50.
1
刘华.
日本金融脆弱性及其原因剖析[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3):32-35.
2
洪宁.
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评析[J]
.经济科学,2002(6):123-128.
被引量:6
3
潘英丽.
金融体系脆弱性的制度分析[J]
.上海投资,2002(8):11-15.
被引量:2
4
陶雄华.
金融体系脆弱性: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5):59-62.
被引量:6
5
姜磊.
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与国际金融体制的创新[J]
.天津商学院学报,2002,22(4):34-38.
被引量:1
6
朱敏.
中国2000~2010年金融体系脆弱性的分析与测度[J]
.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32(6):20-27.
被引量:10
7
边晶.
影子银行与金融体系脆弱性的研究[J]
.商,2015,0(24):140-140.
8
艾旋.
金融体系脆弱性的制度分析:基于复杂系统的视角[J]
.商场现代化,2011(20):155-155.
9
金融创新实际上掩盖了日益增长的金融脆弱[J]
.经济展望,2010(5):92-92.
10
朱敏,谭德凯.
2000-2010年我国金融体系脆弱性的分析与测度[J]
.上海金融,2011(8):72-76.
被引量:3
经济研究参考
2003年 第3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