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前景分析
被引量:12
Prospec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ASEAN free trade zone
出处
《国际经济合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5-58,共4页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同被引文献37
-
1吕玲丽.中国与东盟农产品比较优势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4(9):20-25. 被引量:45
-
2慕亚平,林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模式之探讨[J].中国法学,2002(5):140-146. 被引量:21
-
3胡均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趋势与效应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5,21(3):4-7. 被引量:13
-
4肖海峰,胡铁华.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影响因素及前景展望[J].调研世界,2006(7):19-22. 被引量:1
-
5刘士祥,石鑫.浅析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意义[J].科技信息,2007(2):216-216. 被引量:1
-
6何正全.中国对东盟贸易逆差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7(2):103-106. 被引量:9
-
7吴声光,邹学亲.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中的思考及对策[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24(3):8-10. 被引量:1
-
8陈晓晨.《亚洲区域经济合作之路》,《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10月22日.
-
9林琳.《加强与东盟经贸合作,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南方日报》2008年9月2日.
-
10郭亦乐.《东盟:广东区域合作新视角》,《南方日报》,2008年10月21日.
引证文献12
-
1赵琼.中国—东盟经贸合作面临的问题及其发展前景[J].经济问题,2004(8):19-21. 被引量:4
-
2范祚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推进策略与欧盟经验借鉴[J].东南亚纵横,2004(12):6-10. 被引量:5
-
3张广华.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障碍性因素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2):4-6.
-
4刘远.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现状与前景[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7(6):59-64. 被引量:8
-
5李燕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平发展之路前景光明[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6(8):31-34.
-
6赵琳,于晓萍.中国与东盟农产品经贸合作的现状与前景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11):4-5. 被引量:1
-
7刘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J].科技经济市场,2006(5):109-110. 被引量:3
-
8陈红蕾,徐勇.广东—东盟贸易投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东南亚研究,2009(4):51-55. 被引量:5
-
9姚运肖.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合作与拓展策略的分析[J].中国商贸,2011,0(04X):180-181. 被引量:3
-
10姚运肖.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新趋势与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商贸,2011,0(05Z):199-200.
二级引证文献35
-
1朱耀顺,吴进明.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周刊,2010(S1):35-36.
-
2熊洁敏.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障碍和策略研究[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7(2):15-20. 被引量:6
-
3王学柏,李荣林.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比较优势与效应分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6(1):11-16. 被引量:6
-
4杨捷,单文婷.中国与欧盟和东盟的贸易特点及影响因素比较——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7(11):21-24. 被引量:10
-
5杨宏恩.东盟与中国经济合作的动机及其现实收益[J].当代经济研究,2009(7):39-44. 被引量:2
-
6梁运文,黄骥.CAFTA建立后广西与菲律宾开放合作的国别战略选择[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2(1):5-9.
-
7刁巍杨,马萍.中国与东盟产业结构互补性实证分析[J].中国科技博览,2009(34):68-69.
-
8陈悦.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健康发展的障碍因素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0(8):20-22. 被引量:3
-
9陈悦.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健康发展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22(5):99-101. 被引量:2
-
10王静.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前景[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5):98-99. 被引量: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