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哲学教科书体系的嬗变与重构
被引量:
1
Systematic Development and Reconstruction of Textbooks of Philosophy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回顾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的嬗变过程,探讨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哲学体系的重构,认为90年代以来,学者们能够立足当代哲学的思想平台展开思考,具有充分的理论个性,呈现出对马克思哲学的不同体认,这些不同的体认之间是补充性的关系,应当进行有效的对话。
作者
张立波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哲学系
出处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4-19,共6页
Teaching and Research
关键词
教科书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
大学
研究对象
实践范畴
“两课”教学
课程内容
教材研究
分类号
B0-4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249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14
1
高清海.
人类正在走向自觉的“类存在”[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38(1):1-12.
被引量:88
2
黄楠森.论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A]..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和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C].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
陈志良 杨耕.“两个主义”哲学模式述评[J].1989,(7).
4
高清海,舒炜光,车文博.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纲[J]
.学术论坛,1982,6(3):104-104.
被引量:1
5
黄栴森.
一个以列宁的《哲学笔记》为根据的唯物辩证法体系草图[J]
.人文杂志,1983(1):46-51.
被引量:4
6
黄楠森.
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5(2):164-171.
被引量:20
7
俞吾金.
论马克思哲学的本质[J]
.学术界,1998(1):1-11.
被引量:10
8
杨耕.
“实践唯物主义”概念的由来及其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关系[J]
.北京社会科学,1998(1):62-67.
被引量:15
9
丛大川.
论马克思哲学革命性变革的实质[J]
.学习与探索,1998(1):62-68.
被引量:7
10
高清海.
人的未来与哲学未来——“类哲学”引论[J]
.学术月刊,1996,28(2):3-16.
被引量:86
二级参考文献
3
1
黄楠森.
建立一个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任务[J]
.社会科学战线,1999(1):61-67.
被引量:23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2版第10、12、13、31、32卷出版[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8,50(5):78-78.
被引量:419
3
孙伯鍨,张一兵,仰海峰.
体系哲学还是科学的革命的方法论——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特质的思考[J]
.天津社会科学,1997(6):27-33.
被引量:30
共引文献
249
1
朱颖,张靖仪.
马克思“类思维”视野下的受众观变迁与公共性建构[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3,45(2):40-45.
2
李潇潇.
时代图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路径——从实践唯物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J]
.天津社会科学,2021(3):34-41.
被引量:2
3
韩振文.
中国特色人权理论的法理重述——从自然权利到马克思主义“类本质”权利[J]
.法治现代化研究,2021,5(1):107-117.
被引量:2
4
许静波.
论“类哲学”理念及其当代意义[J]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18(1):235-248.
5
李荣海.
拂去马克思身上的迷雾[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4(2):14-18.
被引量:1
6
白刚,卞绍斌.
告别体系哲学——马克思哲学变革的真实理路及其当代启示[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3(4):23-27.
被引量:1
7
曹际祥,王世涛.
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差异[J]
.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3):69-72.
8
王文兵,齐国禄.
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教科书体系研究述评[J]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6(1):177-186.
被引量:1
9
丛大川.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的现代形态吗?———兼答王金福诸位先生[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2(1):19-25.
被引量:1
10
孙志海.
哲学主题的转换和人学的产生──兼论类哲学是现代哲学的一个综合[J]
.社会科学战线,1999(1):87-91.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9
1
汪信砚.
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三个误区[J]
.哲学研究,2005(4):27-29.
被引量:21
2
孙正聿.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4):6-8.
被引量:10
3
黄涛.
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研究综述[J]
.宁夏党校学报,2006,8(4):20-23.
被引量:1
4
胡为雄.
新中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的编写及其经验[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7(5):69-77.
被引量:9
5
《毛泽东传》(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1070.
6
艾思奇.关于哲学教科书的一些问题[M]//《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学习资料.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63(4).
7
陈先达,杨耕.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大纲》的说明(续)[J]
.教学与研究,1994(2):64-66.
被引量:1
8
唐少杰.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及其体系问题的一点思考[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23(6):84-90.
被引量:1
9
张国祺.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在我国的由来和发展[J]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4(7):30-37.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1
1
余洲.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视野中的教科书体系问题浅析[J]
.中国软科学,2012(12):162-17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段丽丽.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如何体现“中国化”特色的探究[J]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8(2):25-27.
被引量:2
1
朱书刚.
试论马克思科学的实践观的形成及当代意义[J]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3(1):47-60.
2
甘伟兰.
关于动手操作的冷思考[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08(8):127-127.
3
李伟.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自主、合作、探究[J]
.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05X):66-66.
被引量:1
4
赵娜.
多元智能理论下高中化学教学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2014(36):199-200.
被引量:2
5
朱志明,徐峰.
动手操作应处理的几对关系[J]
.小学数学教师,2008(10):64-70.
6
王必胜,郭志聪.
公共课哲学教科书体系存在的缺憾[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14(10):111-112.
7
梁文清.
略论历史唯物主义教学中“人”的地位[J]
.探索与争鸣,1985(1):20-21.
8
麦端仪.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问题刍议[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6(3):43-47.
9
蒲景林,段丽华.
良好道德品质de实践范畴[J]
.黑河教育,1998(5):20-21.
10
孙莉玲.
当代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J]
.学海,2007(6):197-199.
被引量:6
教学与研究
2003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