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6-58,共3页
Telecommunications Science
基金
2001年度及2002年度社会公益性研究专项项目
同被引文献6
-
1程平辉.束管回缩对光缆工程危害的探讨及解决[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5,18(7):32-34. 被引量:2
-
2宋志佗,王永红,鹿中晖,李英志.光缆接头盒的设计及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J].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2005(4):33-36. 被引量:4
-
3《防回缩中心管式光缆的研发和技术介绍》.中国通信学会2005年光缆电缆学术年会论文集.薛梦驰,黄彭媛,徐继明.
-
4《光缆及工程应用》.胡先志,邹林森,刘有信等.
-
5《核心网用光缆-层绞式通信用室外光缆》YD/T901-2001.王则民,吴俭.
-
6薛梦驰,黄垄,彭媛,等.防回缩中心管式光缆的研发和技术介绍[A].中国通信学会2005年光缆电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243—252.
引证文献4
-
1聂小丽,艾尼瓦尔.艾合买提江.表重复义的“又”及其与否定形式连用情况的考察[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8(6):79-82.
-
2李英志,王永红,鹿中晖,宋志佗.不同材料光纤松套管回缩特性的研究[J].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2006(3):8-10. 被引量:5
-
3宋志佗,王永红,鹿中晖,李英志.架空光缆中松套管和护套的伸缩现象探讨[J].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2006(6):15-19. 被引量:3
-
4白如勇.高寒和温差大地区光缆设计初步探讨[J].现代传输,2009(4):59-6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6
-
1宋志佗.光纤带活动连接器损耗增大故障分析[J].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2008(4):44-45.
-
2王永红,宋志佗,鹿中晖,李英志.我国西北地区通信线缆的安全与防护技术[J].现代传输,2009(6):54-62. 被引量:2
-
3张曜晖,常瑞林.青藏高原架空光缆研究[J].邮电设计技术,2011(11):21-26. 被引量:3
-
4周军霞.全干式光缆关键生产工艺的控制[J].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2012(5):27-29. 被引量:2
-
5李士稳.GYXTW型光缆常见生产问题的探讨[J].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2013(6):27-31. 被引量:2
-
6郭宝利,李士稳,刘广.基站用非金属微型光缆的设计[J].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2015(1):14-16 46.
-
1汪波.光缆工业用PBT的选择[J].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1999(4):38-42. 被引量:4
-
2专为亚洲电气和电子工业开发的PBT材料[J].石油化工,2003,32(4):293-293.
-
3要闻回顾[J].通信管理与技术,2010(2).
-
4杨世信,裴利国,武彪,田丰.西门子双层套管技术在光缆中的应用[J].西部广播电视,1997,18(6):6-9. 被引量:1
-
5周杰.光纤套管余长数学模型的建立[J].才智,2013(11):182-182. 被引量:1
-
6王涛,胡文芳.基于VLC的无线局域网系统关键技术研究[J].甘肃科技,2016,32(9):9-11.
-
7铁通DSL网络部署的全面解决方案——上海贝尔阿尔卡特73xx系列[J].通信世界,2004(8):44-44.
-
8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电信业务量收平缓增长[J].中国新通信,2009,11(20):8-8.
-
9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荣获“国家西部大开发突出贡献集体”称号[J].移动通信,2010,34(15):92-92.
-
10李慧芳.我国与国外电信发展水平的比较[J].电信科学,1991,7(1):6-11. 被引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