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48
A Research of College Students' Views on Creativity-affecting Factors
出处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26-927,950,共3页
Journal of Psychological Science
基金
西安财经学院科研专项基金资助项目的子课题
同被引文献267
-
1汤丹丹,温忠麟.共同方法偏差检验:问题与建议[J].心理科学,2020,43(1):215-223. 被引量:609
-
2姚正海.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思考[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7,15(3):47-49. 被引量:5
-
3徐建洪.浅析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83-84. 被引量:4
-
4潘建广,何慧星.试论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4(S1):225-227. 被引量:24
-
5吴兴富,李晓萍.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研究与分析[J].统计与咨询,2008(2):14-15. 被引量:8
-
6陈亚.论高校创新能力与创新培养[J].文教资料,2007(12):7-8. 被引量:2
-
7张丽花.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9(4):61-62. 被引量:2
-
8姚则东,潜玉虎.大学生创新教育模式思考[J].高教与经济,2006,19(2):25-27. 被引量:22
-
9李进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大学教学方法改革[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9,53(4):137-141. 被引量:47
-
10莫雷.论学习迁移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6):50-58. 被引量:59
引证文献48
-
1杜忠杰,杨明远,张美娟,刘卫星,明大阳.可控性开放式教学模式在高校足球选项课中的运用[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3):244-247. 被引量:1
-
2王黎恩,王极盛.创新心理素质量表在医科大学生中应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0):51-53. 被引量:6
-
3王东方.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中评价因子的导向性意义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6,19(10):169-170. 被引量:14
-
4刘军,马建国,李义宝.影响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管理因素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27(3):36-38. 被引量:5
-
5李小平.当代大学生创造性发展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空军雷达学院学报,2007,21(1):70-72. 被引量:1
-
6杜忠杰.拓展、整合、优化单排轮滑教材——运用自主学习模式的教学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7,29(5):85-85.
-
7张瑛,张建国,葛晓毅,董天瑶,高春燕,孙琴芳.大学生对创新能力培养的主动性及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20):77-78. 被引量:4
-
8汤建彬.影响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客观因素分析——以苏州大学为例[J].中国市场,2007(52):212-213. 被引量:4
-
9乔海曙,李远航.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综述[J].大学教育科学,2008(1):20-23. 被引量:171
-
10李忠,陈明长.对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思考[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81-84.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365
-
1郑晓亮.“5C”核心素养下高职院校贫困生能力发展探讨[J].学园,2020(8):95-96.
-
2陈婧,庄薇.护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17):111-114. 被引量:4
-
3谢玉波.浅谈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25(S1):123-124. 被引量:2
-
4冯春娣,张德明.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9,27(1):87-89. 被引量:2
-
5彭志华,彭延峰,宁艳桃,郭燕春.医用物理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探究[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1,28(4):2818-2820. 被引量:5
-
6孙晓燕,任玮.创造力研究理论对现代教育的启示[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0,26(6):55-58.
-
7于勇,杨国庆.体育专业与文科专业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的对比分析[J].运动,2012(1):99-100. 被引量:1
-
8程智辉,林畅,熊玲.基于动机理论的大学生创新动机激发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2(S2):215-216. 被引量:2
-
9秦文,李海英.论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大家,2011(23):157-158.
-
10肖爱平,田野,钱桦,谭月胜.以竞赛的形式培养大学生自主创新和工程实践的能力[J].中国林业教育,2009,27(S1):85-87. 被引量:6
-
1贺为.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1(11):2-3.
-
2刘军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6,13(1):21-22. 被引量:2
-
3李俊英.关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6(2):210-210.
-
4汤国明,刘东菊,黄春生.谈高等数学的教学创新[J].职业教育研究,2005(5):49-50. 被引量:9
-
5冯智慧,朱傲蕾.校园文化对发展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J].商情,2014,0(46):11-11.
-
6高卫国.试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16(2):52-53.
-
7张宇斌.浅谈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20(12):176-177. 被引量:7
-
8寇玉生,李飞龙,张志勇.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13(1):106-108. 被引量:1
-
9高丹.论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今日科苑,2007(24):245-245. 被引量:2
-
10杨洁.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及对策[J].消费导刊,2012(7):55-56.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