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贵州阿哈湖沉积物-水界面微生物活动及其对微量元素再迁移富集的影响 被引量:1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通过功能性微生物、孔隙水微量元素及有机质降解的电子受体的分析,发现长期受到煤矿废水和生活污水复合污染的阿哈湖沉积物-水界面附近发生着强烈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Fe,Mn和S的微生物还原发生在沉积深度上的不同位置,硫酸根的还原要高于Fe的还原,在表层进行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Fe,Pb等在表层的释放趋势。Fe和Mn在不同位置的还原造成了微量元素的“双重”释放效应。部分微量金属元素在沉积物表层10 cm范围内出现“强烈富集”现象。通过研究,初步解释了这种现象发生的微生物学机理及环境诱发机制,目的在于认识阿哈湖复合污染的湖泊环境中微量金属的不稳定迁移方式及其潜在环境危害性。
出处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9期2073-2078,共6页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基金 中国科学院重要方向项目(KZCXZ-105)资助.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二级参考文献22

  • 1袁自强,吴德殊,黄荣贵,陈振楼,吴丰昌,万国江.湖泊沉积物-水界面系列采样装置的研制[J].环境科学,1993,14(1):70-73. 被引量:20
  • 2陈振楼,普勇,黄荣贵,万国江.阿哈湖沉积物-水界面Fe,Mn的季节性释放特征[J].科学通报,1996,41(7):629-632. 被引量:24
  • 3[1]Lovley D R.Microbiol Rev,1991,55:259~287.
  • 4[2]Lovley D R ,Blunt-Harris E L.Appl Environ Microbiol,1999,65(9):4252~4254.
  • 5[3]Nevin K P,Lovley D R.Appl Environ Microbiol,2000,66(5) :2248~2251.
  • 6[4]Magnuson T S,Hodges-Myerson A L,Lovley D R.FEMS Microbiol Lett ,2000,185(2) :5~11.
  • 7[5]Lovley D R,Stolz J F,Nord G L,et al.Nature,1987,330:352~354.
  • 8[6]Widdel F,Bak F.Gram-negative mesophile sulfate-reducing bacteria.In:Hrsg Balows A,Trueper H G,Dworkin M,et al.The Prokaryotes.Springer Verlag,New York: Berlin Press,1992.3352~3378.
  • 9[7]Schwertmann U,Cornll R M.Iron oxides in the Laboratory,Prepartiion.VCH,Weinheim,New York Press,1991.69~144.
  • 10[8]Schnell S,Ratering S.Envirn Sci Technol,1998,32:1530~1537.

共引文献170

同被引文献280

引证文献13

二级引证文献21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