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微波萃取技术在中药及天然产物提取中的应用
被引量:
4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微波萃取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新型提取技术 ,在生物、环境样品及天然产物提取中已显示了极大的优越性。微波萃取技术具有快速 ,效率高 ,耗能少以及有利于环保等特点 ,是一种提取中药及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的有效方法。如果能应用于生产 。
作者
傅荣杰
冯怡
机构地区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出处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804-807,共4页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基金
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 ( 0 0 34 )
关键词
微波萃取技术
中药
天然产物
提取
应用
化学成分
分类号
R284.2 [医药卫生—中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7
参考文献
39
共引文献
721
同被引文献
648
引证文献
46
二级引证文献
526
参考文献
39
1
范志刚,张玉萍,孙燕,匡丽萍,杨莉斌.
微波技术对麻黄中麻黄碱浸出量影响[J]
.中成药,2000,22(7):520-521.
被引量:54
2
李嵘,金美芳.
微波法提取银杏黄酮甙的新工艺[J]
.食品科学,2000,21(2):39-40.
被引量:125
3
王家强.微波用于重楼皂甙的提取[J].中国中药杂志,1993,(4):233-233.
4
郭振库,金钦汉,范国强,段豫平,秦晨.
黄芩中黄芩苷微波提取的实验研究[J]
.中草药,2001,32(11):985-987.
被引量:57
5
段蕊,王蓓,时海峡.
微波法提取银杏叶黄酮最佳工艺的研究[J]
.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0(3):46-48.
被引量:36
6
周志,汪兴平,张家年.
茶多糖分离提取技术研究[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2,28(3):83-84.
被引量:42
7
郭振库,金钦汉,范国强,段豫平,秦晨.
微波帮助提取中药金银花中有效成分的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02,27(3):189-192.
被引量:54
8
郝守祝,张虹,刘丽,李智恩,徐祖洪.
微波技术在大黄游离蒽醌浸提中的应用[J]
.中草药,2002,33(1):23-26.
被引量:51
9
沈岚,冯年平,韩朝阳,朱沪平,范广平.
微波萃取对不同形态结构中药及含不同极性成分中药的选择性研究[J]
.中草药,2002,33(7):604-607.
被引量:40
10
韩伟 施明清 邓修 等.微波辅助提取三七中的有效成分Rgl[A]..第九界全国微波能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8.48.
二级参考文献
107
1
沈生荣,杨贤强,赵保路,忻文娟.
茶多酚复合体及(一)——EGCG对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J]
.茶叶科学,1992,12(1):59-64.
被引量:41
2
王丁刚,陈国华,王淑如.
茶叶多糖的降血糖、抗炎及碳粒廓清作用[J]
.茶叶科学,1991,11(2):173-174.
被引量:57
3
王莉,鲁建江,顾承志,成玉怀.
天花粉多糖的微波提取及含量测定[J]
.药学实践杂志,2001,19(3):168-169.
被引量:30
4
郭孝武.
超声技术在中草药成分提取中的应用[J]
.中草药,1993,24(10):548-549.
被引量:134
5
潘道东,李桦,李鹏林.
红果乳酸菌饮料的研制[J]
.中国乳品工业,1993,21(2):52-57.
被引量:3
6
杨俊伟,黎磊石,胡伟新,许瑞吉.
大黄素抑制肾代偿性肥大的作用[J]
.中国药理学通报,1994,10(3):224-227.
被引量:9
7
赵伟良.
铁盐沉淀法从柑桔皮中提取果胶[J]
.化学世界,1995,36(4):215-217.
被引量:23
8
赵伟良.
混合盐析法从柑桔皮中提取果胶[J]
.精细化工,1995,12(6):55-57.
被引量:13
9
史清文,刘素云,张文素,卫恒巧,蔡明来,顾吉顺.
银杏叶的研究开发概况[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5,7(1):70-76.
被引量:41
10
吴志军,李杰兵.
改进铝盐盐析法从柑桔皮中制备果胶[J]
.现代化工,1995,15(2):37-38.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721
1
陈晨,何蒙蒙,吴泽蓉,邓迎春,周霞,万军.
青稞β-葡聚糖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中国食品添加剂,2020,31(2):172-177.
被引量:20
2
李宏,唐中伟,袁建琴,刘亚令,李友莲.
正交设计与响应面法优化甘草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J]
.轻工科技,2023,39(1):4-9.
被引量:7
3
赵武奇,殷涌光,梁歧,闫海洋.
微波辅助提取红景天苷[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4,30(2):19-22.
被引量:19
4
程军强,何冬丽.
核桃奶茶的研制[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4,30(2):142-143.
被引量:3
5
江和源,蒋迎,郑高利.
茶叶多糖的微波辅助提取技术及降血糖功能研究[J]
.中国食品学报,2003,3(z1):387-392.
被引量:1
6
易红,杨华.
葛根的品种产地和提取工艺研究进展概况[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6,12(11):60-63.
被引量:25
7
钟鸣,王丽贺.
蛹虫草中硒的赋存形态及蛋白硒分析[J]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8,15(3):35-40.
被引量:13
8
徐志红,李磊,武法文,谭淑娟,张志炳.
聚偏氟乙烯超滤膜的改性及其在银杏黄酮精制中的应用[J]
.江苏化工,2005(z1):89-92.
被引量:13
9
汪兴平,莫开菊,程超,曹莎.
微波在党参多糖的提取技术上的应用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2004,20(z1):206-209.
被引量:4
10
梁英,韩鲁佳.
黄芩中黄芩甙和黄芩素提取、分离纯化的研究进展[J]
.农业工程学报,2003,19(z1):218-222.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648
1
邵文霞,刘柏年,龚伯祥,王允兴.
石菖蒲挥发油中黄樟醚的分析[J]
.中成药,1984(1):26-27.
被引量:4
2
郑成,高晓明,杨铃,卢伟桦,韦滕幼.
藤茶中二氢杨梅素的微波萃取[J]
.广州化工,2005,33(2):12-15.
被引量:14
3
刘春菊,宣景宏,孟宪军.
树莓的营养价值及发展前景[J]
.北方果树,2004(z1):57-58.
被引量:32
4
Pan Xuejun and Liu Huizhou (Young Scienctist Laboratory of Separation Science & Engineeri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Instigate of Chemical Metallur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pces, Beijing 100080).
MICROWAVE-ASSISTED EXTRACTION OF GLYCYRRHIZIC ACID FROM LICORICE ROOT-EFFECT OF THE PROPERTY OF SOLUTION ON EXTRACTION OF GA[J]
.化工学报,2000,51(S1):240-243.
被引量:53
5
王笃政,于娜娜.
微波-超声波协同萃取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中的研究进展[J]
.化工中间体,2011,7(5):5-9.
被引量:13
6
陆建伟,王芳,颜冬梅,罗云,杨明.
中成药工业科技发展回顾与展望[J]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5-8.
被引量:4
7
梁玉珍,王素贤,曲曾禄,何钟林.
在二甲基亚砜-水不同配比的溶剂中对硫氰酸钴(Ⅱ)络合物的紫外光度法研究[J]
.分析化学,1993,21(9):1071-1074.
被引量:3
8
樊祥熹,陈颖,王淑英,王崇民,田成,何琳,杨昭毅,胡秋菊,施燕支,周天泽.
中草药中微量元素形态分析方法研究[J]
.分析试验室,1993,12(4):52-57.
被引量:42
9
任秀莲,魏琦峰,周春山,钟世安,董朝青.
沉淀吸附法提取苦丁茶中的熊果酸[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5(4):599-603.
被引量:23
10
史彦斌,胡振英,董鹏程,杨永建,张丽春,张东佳.
中草药鬼灯檠的现代研究进展[J]
.时珍国医国药,2004,15(9):621-622.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46
1
陈尚鈃,刘诚,范国荣,姚绪杰,江香梅.
天然产物中活性成分提取分离及分析技术[J]
.江西林业科技,2005,33(3):32-36.
被引量:6
2
谢明勇,陈奕.
微波辅助萃取技术研究进展[J]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6,25(1):105-114.
被引量:116
3
李书兰,骆雪芳,马丹,胡育筑.
中药中微量元素形态分析方法的研究概况[J]
.药学进展,2006,30(2):49-56.
被引量:39
4
陈菁菁,李向荣.
微波萃取法提取桑叶和桑白皮的黄酮类成分[J]
.中药材,2006,29(10):1090-1092.
被引量:41
5
许睿,韦松.
20年来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技术的进展[J]
.中成药,2006,28(11):1646-1651.
被引量:17
6
王春艳,李尚禹,潘书洋,李校堃.
密闭微波辅助萃取当归粉中的阿魏酸[J]
.分子科学学报,2006,22(6):389-392.
被引量:10
7
张喜梅,李琳,李晓玺,程亮光.
物理场强化葛根总黄酮提取的研究[J]
.食品科学,2007,28(10):301-303.
被引量:2
8
金红宇,戴博,田金改,南极星,林瑞超.
中药中外源性有害残留物的控制[J]
.中国药事,2007,21(12):1013-1018.
被引量:31
9
郑成,丘雅茹,招燕红,樊亚鸣.
藤茶中二氢杨梅素的中试规模微波提取及降血糖作用研究[J]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6(6):26-31.
被引量:16
10
曹俊辉,谢丽玲,杨素霞,胡建国.
中草药提取物体外抑菌活性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3):9982-9983.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
526
1
曾月,谢凤凤.
天然药物现代提取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J]
.壮瑶药研究,2023(3):487-493.
2
王浩,蒋新龙(指导),许晓路(指导),方玉.
超声-微波协同提取白三叶草籽油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J]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0(4):21-26.
被引量:1
3
闫茂仓,陈少波,单乐州,马爱敏,谢起浪,戴丝,李尚鲁.
22味中草药对创伤弧菌和灿烂弧菌体外抑菌作用筛选[J]
.水生态学杂志,2010,3(2):95-98.
被引量:20
4
张小维,董自亮,肖丹.
微波预处理-溶剂回流提取白芷香豆素类成分的工艺研究[J]
.中药与临床,2011,2(3):31-35.
被引量:1
5
王笃政,于娜娜.
微波-超声波协同萃取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中的研究进展[J]
.化工中间体,2011,7(5):5-9.
被引量:13
6
占弋丰,张小林,欧阳红霞.
莽草酸的应用与制取方法研究进展[J]
.化工中间体,2012,8(5):1-5.
被引量:5
7
李险峰,邓必阳.
微波萃取-CE-ICP-AES联用分析艾纳香中钙的形态[J]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4(2):161-163.
8
杨懋勋,毛双双,陈河如.
白木香叶不同提取部位对NO_2^-的清除作用研究[J]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3(4):000-000.
被引量:9
9
杨贵芝,刘晓霞,邹建宏,傅武胜,肖晶,方勤美.
富含色素类中药材中黄曲霉毒素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方法研究[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4,5(4):1125-1132.
被引量:4
10
刘因华,赵远,郭世民.
浅谈中药方剂有效组分的研究思路[J]
.辽宁中医杂志,2010,37(S1):42-45.
被引量:2
1
关蒙恩.
微波萃取技术研究[J]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2015(12):00264-00264.
2
李小芳,蒋蔚,黄毅,张乐.
浅谈微波萃取技术与被提取中药的关系[J]
.中成药,2007,29(5):757-759.
被引量:3
3
邓丽芳.
微波萃取技术在提取黄酮类化合物中的应用[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6(4):16-21.
被引量:4
4
李健.
微波萃取技术在中药方面的应用[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2,24(4):38-39.
被引量:16
5
薛月芹,袁珂,楼炉焕,葛斌斌.
淡竹叶中荭草苷的微波萃取-HPLC法测定[J]
.中草药,2008,39(11):1665-1667.
被引量:6
6
袁珂,俞莉.
超声提取与微波萃取冬凌草甲素的工艺比较[J]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9):778-779.
被引量:6
7
冯年平,范广平,吴春兰,韩朝阳.
微波萃取技术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J]
.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2002,4(2):49-52.
被引量:42
8
袁珂,杨中汉.
HPLC测定微波提取冬凌草中的冬凌草甲素[J]
.华西药学杂志,2006,21(5):474-475.
被引量:10
9
王巧娥,沈金灿,于文佳,王小如.
甘草中甘草酸的微波萃取[J]
.中草药,2003,34(5):407-409.
被引量:50
10
贾淑云.
微波萃取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J]
.中国处方药,2014,12(3):34-35.
被引量:6
中国中药杂志
2003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