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酸乳制品中乳酸菌的分离培养与计数
被引量: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近几年来,我国乳品业中酸奶生产有了飞速的发展,相应的乳酸菌饮料也应运而生,酸奶是利用嗜热链球菌(S.thermophilus)和保加利亚乳杆菌(L.bulgaricus)两种特定的乳酸菌在乳中发酵,使乳蛋白质、脂肪、乳糖等降解,因而产生独特的风味,营养价值也大为提高。乳酸菌还能改善和平衡肠道中的菌系,增强胃肠功能。
作者
罗珍兰
谢继志
机构地区
江苏农学院食品科学系
出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1期22-24,共3页
Food Science
关键词
酸乳
乳酸菌
分离培养
计数
分类号
TS252.54 [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82
引证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72
参考文献
1
1
许本发,李雁.异构化乳糖对双岐杆菌生长的促进作用[J]中国乳品工业,1987(06).
同被引文献
82
1
甘伯中,杜宁娟,李帆,妥彦峰,王亚龙,刘军伟.
甘南牧区酸奶中乳酸菌的分离与发酵性能研究[J]
.食品科学,2009,30(3):204-208.
被引量:15
2
郭松年,田淑梅,白洪涛.
乳酸菌及乳酸菌发酵食品[J]
.粮食与食品工业,2005,12(1):39-40.
被引量:85
3
纪丽莲,陈晓明.
胡萝卜、番茄复合汁乳酸菌饮料的研制[J]
.食品工业科技,1994,15(6):50-54.
被引量:2
4
余华,颜军,刘海燕.
不同干燥方法对酸奶粉品质指标影响对比研究[J]
.食品科学,2005,26(3):145-147.
被引量:19
5
孙好学,王俊杰,白建.
三种辅料配置的酸奶研制工艺[J]
.粮食与食品工业,2005,12(3):38-41.
被引量:2
6
唐丹玲,颜素珠,梁郁强,曾瑶娟,唐文胜.
花生乳的乳酸菌发酵研究Ⅱ.乳酸菌的筛选和发酵产物初测[J]
.微生物学通报,1995,22(1):25-28.
被引量:4
7
杨基础,刘佳.
双歧杆菌固定化的研究[J]
.微生物学通报,1996,23(1):35-36.
被引量:17
8
王艳萍,陈莹,赵虎山,许本发.
一株芽孢乳酸杆菌TQ33产芽孢特性及抗性的研究[J]
.中国乳品工业,1996,24(3):9-12.
被引量:26
9
张英华,霍贵成,郭鸰.
乳酸菌冷冻干燥技术研究进展[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36(6):799-803.
被引量:21
10
张中义,林原,章银良,王德亮.
SOD双歧酸奶的研制[J]
.食品科学,1996,17(4):16-19.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12
1
金增辉.
发酵谷物胚乳饮料的开发及工艺过程[J]
.武汉粮食工业学院学报,1993(4):35-41.
2
刘萍.
微孔淀粉包埋乳酸菌的技术研究[J]
.中国食品添加剂,2005,16(1):38-41.
被引量:16
3
丁玉萍,李春丰,孙睿.
添加不同辅料对发酵豆乳贮藏性的影响[J]
.食品工业科技,2005,26(11):103-104.
被引量:2
4
丁玉萍,张英华,侯佳君,贾恒,李志江,高彩云.
几种食品强化剂对发酵豆乳质量的影响[J]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4(1):133-135.
5
胥秀英,温寿祯,曾素芳.
发酵豆乳的乳酸菌的分离、筛选研究[J]
.重庆中草药研究,1999(39):30-32.
6
邓耀杰,王吉男,陈锦良,李艺晴,肖璐,杜青平,许燕滨.
利用废酸奶生产饲料活菌制剂[J]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7):98-100.
被引量:1
7
李亚丽,姚利伟,张明玉,杨戈.
pH值、指示剂、抑制剂对酸奶中乳酸菌分离与纯化的影响[J]
.粮食与食品工业,2014,21(2):36-38.
被引量:2
8
谭周进,肖克宇,肖启明,阳赛培.
乳酸菌计数培养基和培养方法的筛选[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7(5):398-400.
被引量:31
9
马沁沁,付雨,孙群.
食源性乳杆菌中耐药基因的转移研究[J]
.食品科学,2015,36(23):167-171.
被引量:6
10
刘慧,张秀玲.
引进直投型酸奶发酵剂菌种的分离及其复合发酵性能的研究[J]
.食品科学,2002,23(9):66-68.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72
1
肖璐.
采用海藻酸钠和壳聚糖对乳酸菌微囊化的条件优化研究[J]
.大众标准化,2019,0(14):4-5.
2
陈健凯,翁文.
乳酸菌双层包埋技术及包埋菌生物活性的研究[J]
.西北农业学报,2005,14(6):191-194.
被引量:12
3
刘变芳,樊明涛,金丹.
"西藏雪莲"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发酵性能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2(B11):83-86.
被引量:18
4
邵伟,李玲,陈菽,熊泽.
酸豆奶布丁的研制[J]
.冷饮与速冻食品工业,2004,10(4):14-16.
5
廖敏,李诚.
低温长时间发酵酸乳加工关键技术及品质研究[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5,31(7):122-125.
被引量:4
6
陈健凯,翁文.
利用双层包埋剂包埋乳酸菌[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5,24(4):315-319.
被引量:4
7
陈健凯,翁文.
双层包埋剂包埋乳酸菌[J]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7(3):5-8.
被引量:5
8
徐忠,缪铭,王鹏,张海华.
羧甲基玉米多孔淀粉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
.食品科学,2005,26(10):116-120.
被引量:11
9
刘慧,李平兰,熊利霞,易欣欣,王翠霞.
功能性开菲尔酸奶复合发酵剂的研制[J]
.食品科学,2005,26(12):139-143.
被引量:14
10
孙军勇,李芸,顾国贤.
生物酸化乳酸菌发酵工艺的初步研究[J]
.啤酒科技,2005(12):24-26.
被引量:1
1
马钢.
酸奶及其饮料中双歧杆菌分离培养与计数[J]
.食品科学,1994,15(11):51-52.
被引量:5
2
刘志伟,谭兴和,周红丽,王锋,陈绪文,李国武,姚曙光.
自然制曲的蚕豆曲中优势微生物的分离与初步鉴定[J]
.中国调味品,2011,36(5):97-100.
被引量:2
3
田文莉.
乳清饮料及酸乳制品[J]
.济南二轻科技开发与消费,1992(3):35-35.
4
魏华,谢俊杰,吴凌伟,傅金衡.
啤酒酵母的培养与保藏[J]
.酿酒科技,1996(3):22-23.
被引量:5
5
郑坚强,彭新榜.
小米杂粮无糖酸乳制品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157-159.
被引量:4
6
董道顺.
南瓜酸牛奶生产工艺研究[J]
.乳业科学与技术,2011,34(3):121-123.
被引量:1
7
董道顺.
南瓜酸牛奶生产工艺研究[J]
.农业机械,2011(22):112-114.
8
董道顺.
南瓜酸牛奶生产工艺研究[J]
.中国乳品工业,2011,39(11):53-55.
被引量:1
9
本刊编辑部,蔡苍,李梦歌.
食品中微生物的分析与检测[J]
.食品安全导刊,2011(9):25-27.
被引量:2
10
赵鑫,赵洪双,姜国龙.
不同比例的嗜热链球菌与保加利亚乳杆菌对酸奶品质的影响[J]
.农产品加工(下),2009(3):177-180.
被引量:34
食品科学
1992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