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6-39,共4页
Social Science Front
二级参考文献21
-
1詹明信,张敦敏.回归“当前事件的哲学”[J].读书,2002(12):12-24. 被引量:43
-
2姜涌.孟子的民本主义政治哲学[J].广东社会科学,2005(3):67-72. 被引量:7
-
3丁祖煜.儒家文化与中国外交[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17(2):89-93. 被引量:2
-
4徐春根.超越相对价值——从庄子的立场出发[J].学海,2007(1):117-122. 被引量:3
-
5李方.试论唐朝的“中国”与“天下”[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7,17(2):10-20. 被引量:13
-
6[法]利奥塔.《非人》,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24页.
-
7[德]黑格尔 范扬译.《法哲学原理》[M].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97,175页.
-
8.《海德格尔选集》(下)[M].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886页.
-
9[德]阿多尔诺著 张峰译.《否定的辩证法》[M].重庆出版社,1993年.第302-303页.
-
10让-皮埃尔·韦尔南.希腊思想的起源[M].秦海鹰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3.
共引文献116
-
1鄢一龙.“公天下”之治——中国传统善治观及其当代意义[J].中国政治学,2020(3):42-62. 被引量:3
-
2刘雅君.普遍政治秩序与中国古代政治史的话语重构——以贡献制的体制功能为线索[J].社会科学,2021(6):150-160. 被引量:6
-
3何志鹏.涉外法治的国家范式与全球范式[J].法商研究,2024,41(2):23-42. 被引量:3
-
4张媛媛.“新世界主义”与中国:基于历史及跨文化传播的视角[J].传播力研究,2020(5):28-29.
-
5张旗,白云真.中国国际关系规范理论与多元世界的秩序构建[J].国际观察,2023(6):35-58. 被引量:1
-
6孙利天,刘梅.内在与超越——内在意识形而上学的根本焦虑[J].社会科学,2006(12):160-165. 被引量:3
-
7赖骏楠.建构中华法系——学说、民族主义与话语实践(1900—1949)[J].北大法律评论,2008,9(2):416-455. 被引量:5
-
8姜涌.孟子的民本主义政治哲学[J].广东社会科学,2005(3):67-72. 被引量:7
-
9傅长吉,丛大川.“管理”与人的生命存在——对“管理”产生前提的哲学反思[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4):17-20. 被引量:8
-
10翁开心.自然法隐退了吗?——反思法律-政治中的普遍正义空间[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2):89-95.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95
-
1贺来,刘李.“后形而上学”视域与辩证法的批判本性[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47(2):24-32. 被引量:13
-
2F.费迪耶,丁耘.晚期海德格尔的三天讨论班纪要[J].世界哲学,2001(3):52-59. 被引量:512
-
3任继愈.为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宗教学而奋斗[J].哲学研究,1979(4):42-50. 被引量:32
-
4H.-G.伽达默尔,孙周兴.摧毁与解构[J].世界哲学,1991(5):22-28. 被引量:24
-
5M.石里克,叶闯.哲学的未来[J].世界哲学,1990(6):1-8. 被引量:39
-
6孙利天.关于辩证法的十点意见[J].人文杂志,1989(1):28-33. 被引量:2
-
7孙利天.辩证法与后现代主义哲学[J].天津社会科学,1995(2):5-12. 被引量:6
-
8D.麦克莱伦,陈亚军.历史与现在: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J].世界哲学,2005(1):3-15. 被引量:10
-
9刘森林.恩格斯与辩证法:误解的澄清[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5,42(1):9-12. 被引量:7
-
10王天成.黑格尔概念辩证法中的个体生命原则[J].天津社会科学,2005(2):19-23.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16
-
1叔贵峰,周帅辰.高清海“类哲学”对辩证法“自否定”原则的当代推进[J].天津社会科学,2021(2):44-49.
-
2叔贵峰,袁青.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学科属性及其理论建构原则初探[J].世界宗教文化,2021(1):20-24. 被引量:3
-
3侯春林.马克思主义圣经批评的逻辑起点和未来走向[J].基督宗教研究,2019(2):42-63.
-
4白刚.从“概念辩证法”到“资本辩证法”--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扬弃[J].江海学刊,2009(2):50-56. 被引量:4
-
5白刚.黑格尔概念辩证法的形而上学本性[J].天津社会科学,2010(2):32-36. 被引量:5
-
6孙利天.中国哲学的未来[J].社会科学辑刊,2010(3):4-7. 被引量:3
-
7闫顺利,董萍萍.辩证法是唯一符合哲学本性的思维方式[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4):20-22. 被引量:3
-
8闫顺利.哲学是关于绝对的相对真理[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9(2):6-10. 被引量:1
-
9闫顺利.哲学是关于绝对的相对真理[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1(1):30-32.
-
10张岩磊.信仰的生存实践理解[J].长白学刊,2012(1):16-19.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34
-
1张彦杰,胡海波.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3):173-179. 被引量:12
-
2白雪.论黑格尔的辩证思维方式[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4(S1):12-14. 被引量:1
-
3王海锋.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重估《资本论》的价值[J].江海学刊,2011(1):52-57. 被引量:3
-
4蒋俊生,王庆.功利主义下实现分配正义的现实考量[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0(4):132-136.
-
5闫晋虹.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综述[J].高校社科动态,2013(4):23-27. 被引量:1
-
6闫顺利,赵雅薇.本体论视域中的马克思哲学实践过程思想[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46(3):1-8. 被引量:1
-
7胡海波.中国精神的实践本性与文化传统[J].哲学研究,2015(12):114-121. 被引量:20
-
8常胜,闫婉荣.红色资源的利用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思考[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14(1):20-24. 被引量:2
-
9张四化.解释学、实证化、形式化:当代辩证法研究的三个发展路向[J].学术论坛,2016,38(5):1-5. 被引量:1
-
10张四化.解释学、实证化、形式化:马克思辩证法当代发展的三个新趋向[J].云南社会科学,2016(4):37-43.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