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19
-
1谢耘耕,王彩平.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市场报告[J].新闻界,2005(4):4-10. 被引量:40
-
2刘祖禹.谈抵制媒体低俗之风[J].新闻实践,2004(5):14-18. 被引量:6
-
3朱羽君,殷乐.减压阀:电视娱乐节目──电视节目形态研究之一[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1,26(1):92-96. 被引量:66
-
4马秋枫.歧途中的思考──大众传播媒介的自律和他律[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9(2):102-105. 被引量:4
-
5孙宜君.论中国电视传播中的媚俗现象及其治理[J].中国电视,2004(8):60-63. 被引量:18
-
6强海峰.论节目主持人语言的俗与雅[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5):139-141. 被引量:2
-
7李薇,张玉涛.论电视娱乐节目的现状与走向[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21(3):91-94. 被引量:6
-
8王晓玉.关注和论证“可凡倾听”的文化意义[J].新闻记者,2005(7):53-55. 被引量:3
-
9任中峰,彭薇.《百家讲坛》的“雅俗”变革[J].传媒,2006(3):60-62. 被引量:24
-
10邱沛篁.论新闻传媒与和谐社会构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6):87-91.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17
-
1葛丽娅.媒体低俗化的产生原因及其对策[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9(4):103-106. 被引量:3
-
2孙小兵.对传媒低俗化倾向的理论思考[J].中国广告,2008(2):136-137. 被引量:8
-
3胡忠青,石华.“恶搞”红色经典影片:跨越底线的颠覆与解构[J].电影评介,2007,0(6):7-8. 被引量:1
-
4胡丹.对“媒介审判”现象认识的几个误区[J].新闻知识,2010(3):43-45. 被引量:2
-
5滕丽.电视媒体语言中违背语言文明规范现象分析[J].怀化学院学报,2011,30(4):100-101. 被引量:3
-
6汤琴.探析我国大众传播的低俗化——“电视泛娱乐化”现象解析[J].当代小说(下半月),2011(3):68-69. 被引量:1
-
7朱晶.大众传播低俗化产生的原因探讨[J].编辑学刊,2012(4):37-41.
-
8黄晓丹.解析卫视编排竞争“乱象”及其策略[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3(13):199-199.
-
9毛伟.如何面对人人是记者的社交媒体[J].社科纵横,2015,30(5):137-140. 被引量:1
-
10刘健青.有关城市电视台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传媒科技,2012(04X):41-42.
-
1王蒙:粗鄙的营销手段可能吞噬真正的文化品味[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0(11):3-3.
-
2雷泓霈.对价值观的粗鄙赞美更让人可怕[J].声屏世界,2013(10):72-72.
-
3夏商.用诗意抵抗粗鄙时代[J].书摘,2015,0(10):21-24.
-
4朱学东.大学何以不朽[J].民主与科学,2012(6):46-47.
-
5冯勇.何必如此粗鄙[J].新闻实践,1991,0(6):23-23.
-
6吴为忠.《第一次心动》叫停要举一反三[J].晚霞(上半月),2007(10):6-6.
-
7洪秋莉.关于电视娱乐性节目的一些思考[J].新闻传播,2012(6):90-90.
-
8毛建国.别把低俗粗鄙当成个性风趣[J].中国政协,2015(13):32-32.
-
9徐贲.我粗鄙我怕谁[J].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5,0(16):34-35.
-
10杨雍.西方电视节目泛娱乐化思考[J].青年记者,2013,0(01Z):73-74.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