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按要素贡献分配理论述评
Commenting on the Theory of 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Essential Factor in Our Country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党的十六大提出按要素贡献分配,是我国分配理论与分配政策上一个新的突破。我学术界围绕按要素贡献分配理论形成以要素价值论为依据和以劳动价值论为依据的两条研究线索,进而产生许多争论。研究按要素贡献分配,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方法,要正确区分不同经济范畴适用范围。
作者
王文力
机构地区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出处
《西安政治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18-21,共4页
Journal of Xi'an Politics Institute
关键词
按要素分配制度
价值分配
分配理论
分配政策
中国
劳动价值论
分类号
F124.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6
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214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1
晏智杰.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重塑多元价值理论——论深化改革与促进发展的经济学价值论基础[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5(2):1-6.
被引量:10
2
刘磊.
剥削与劳动价值理论研讨会综述[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2(2):75-78.
被引量:6
3
吴宣恭.
产权、价值与分配的关系[J]
.当代经济研究,2002(2):17-22.
被引量:17
4
蔡继明.
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不等于剥削[J]
.学习论坛,2002,18(1):10-13.
被引量:8
5
李翠玲,卫兴华,吴易风,晏智杰,谷书堂,钱伯海,邹东涛,钱津,白暴力,蔡继明.
劳动价值论对话[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1(6):54-61.
被引量:14
6
蔡继明.
论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价值基础[J]
.经济研究,2001,36(12):27-32.
被引量:58
7
柳欣.
劳动价值论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J]
.南开经济研究,2001(5):28-32.
被引量:10
8
汤在新.
论科技工作者和经营管理者的收入及其来源[J]
.中国社会科学,2001(5):10-19.
被引量:14
9
赖德胜.
对按生产要素分配问题的剖析[J]
.中州学刊,1999(2):8-10.
被引量:4
10
项飞.
对马恩关于未来社会分配模式的重新考察[J]
.学术论坛,1995,19(4):33-36.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26
1
蔡继明.
论广义价值论基本定理及广义价值与劳动价值的关系——广义价值论纲(下)[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18-28.
被引量:24
2
陈昭.
社会主义股份制度的探讨[J]
.经济研究,1985,20(4):60-63.
被引量:3
3
符钢战.
传统劳动就业制度的危机及我们的选择[J]
.社会科学,1988(6):7-10.
被引量:2
4
谷书堂,蔡继明.
按贡献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J]
.经济学家,1989(2):100-108.
被引量:63
5
邓一鸣.
试论我国不同类型地区农村劳动力的剩余及转移[J]
.农业经济问题,1985,6(12):23-27.
被引量:3
6
何炼成.
也谈劳动价值论一元论——简评苏、谷之争及其他[J]
.中国社会科学,1994(4):23-31.
被引量:48
7
江泽民.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
.精神文明导刊,2001,0(8):4-16.
被引量:506
8
吴易风.
价值理论“新见解”辨析[J]
.当代经济研究,1995(4):1-10.
被引量:29
9
凯恩斯.货币、利息与就业一般理论[M].商务印书馆,1963..
10
罗宾逊.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M].商务印书馆,1964..
共引文献
214
1
周绍东,丁瑞云.
“价值源泉一元论”的学术争论及其现实意义[J]
.《资本论》研究,2021(1):12-25.
被引量:2
2
许建明.
竞争性均衡时剥削与道义经济的存在性和结构关系[J]
.政治经济学报,2021(1):71-92.
3
张雅俊.
基于市场机制和交易场景的数据要素定价模型[J]
.社会科学家,2023(10):72-76.
被引量:3
4
冯旭,李雪艳,姚宇.
数字经济的价值创造探赜——基于新马克思经济学综合学派“新的活劳动价值一元论”的理论阐释[J]
.海派经济学,2022,20(4):21-35.
被引量:5
5
张弘.
行政合同特权与法律控制[J]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2):37-38.
被引量:1
6
蔡继明.
从按劳分配到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中国改革开放30年收入分配制度演变与分配理论创新[J]
.政治经济学评论,2008(2):84-98.
被引量:6
7
岳宏志,寇雅玲.
生产劳动理论的一个全新研究——兼评中国经济学家关于生产劳动问题的观点[J]
.政治经济学评论,2007(1):79-112.
8
王海杰.
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误区[J]
.政治经济学评论,2006(2):143-153.
被引量:5
9
郑小升.
近年来国内剥削理论研究的新进展述评[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8(S2):23-27.
10
许文琴.
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质的规定和量的依据[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S1):165-167.
1
刘富华.
浅析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J]
.网络财富,2008(10):86-87.
2
汤在新.
要充分重视收入差距过大问题[J]
.广州社科快讯,2003(10):7-9.
3
赵振华.
加快构建按要素贡献分配的新秩序[J]
.经济,2013(4):15-15.
4
杨宏翔.
按要素贡献分配与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4):55-56.
5
钺士.
按要素贡献分配[J]
.上海综合经济,2002(12):1-1.
6
王宇航,杨超.
基于社会契约的公平观浅谈收入分配政策[J]
.经济研究导刊,2010(5):7-8.
被引量:1
7
张长升.
论生产力视域下的按要素分配[J]
.经济问题,2005(12):11-11.
被引量:2
8
黄邦根.
“按要素贡献分配”与“按劳分配”的比较研究[J]
.市场周刊(财经论坛),2004(5):4-6.
被引量:1
9
谷书堂.
对“按要素贡献分配”及其与收入差距扩大关系的思索[J]
.南开经济研究,2003(5):19-23.
被引量:6
10
欧康寿.
按要素分配制度的内涵与现实意义[J]
.广东社会科学,2001(1):13-16.
西安政治学院学报
2003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