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艾滋病引起的社会学问题
被引量:
1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艾滋病已经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民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由于其暂时的不可治愈性,使得有效的预防成为抵制艾滋病传播、泛滥的惟一正确选择,这需要政府与民众的共同努力,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综合治理。在此,我们刊登一组从事艾滋病问题研究的专家、学者的文章,具体介绍我国艾滋病的现状、传播特点、引发的社会问题以及预防的重要性,旨在使各级领导干部高度重视艾滋病的防治问题。
作者
王若涛
张有春
机构地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
出处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2-36,共5页
Chinese Cadres Tribune
关键词
艾滋病
传染性疾病
人类生命健康
社会经济发展
社会学问题
分类号
C913.14 [经济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19
引证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189
同被引文献
219
1
袁忠民.
涉“艾”者违法犯罪活动打击处理难的原因及对策[J]
.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04,16(3):47-50.
被引量:1
2
施佳.
我国艾滋病防治机制的立法完善[J]
.社科纵横,2004,19(4):58-59.
被引量:2
3
杨帆,祝晓莲,王维.
艾滋病防治的政策研究[J]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4,7(3):11-16.
被引量:12
4
王铭铭.
格尔兹的解释人类学[J]
.教学与研究,1999(4):30-36.
被引量:60
5
中国大陆性病蔓延的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研究[J]
.浙江学刊,1998(1):21-29.
被引量:4
6
彭现美.
艾滋病的社会学思考[J]
.南方人口,2004,19(2):58-63.
被引量:4
7
侯远高,木乃热哈,陈国光.
弱势群体如何参与STD/AIDS的防治[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3):52-57.
被引量:7
8
单国.
浅议艾滋病对社会发展和治安的影响及应对[J]
.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4):44-46.
被引量:1
9
彭现美.
艾滋病——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J]
.西北人口,2004,25(6):54-58.
被引量:2
10
林喆.
论艾滋病人的权利及其人权保障[J]
.金陵法律评论,2003(1):3-11.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12
1
杨国华,易守宽.
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的社会保障问题[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09,32(S1):161-164.
被引量:2
2
张有春,李晓林.
艾滋病宣传报道中歧视现象的研究[J]
.中国健康教育,2005,21(6):473-475.
被引量:28
3
刘能.
艾滋病、污名和社会歧视:中国乡村社区中两类人群的一个定量分析[J]
.社会学研究,2005(6):136-164.
被引量:84
4
潘绥铭,黄盈盈,李楯.
中国艾滋病“问题”解析[J]
.中国社会科学,2006(1):85-95.
被引量:70
5
方亚飞.
艾滋病问题的社会属性与遏制策略[J]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6,8(1):73-74.
6
Pan Suiming,Huang Yingying,Li Dun,Huang Jue(Translated ).
Analyses of the "Problem" of AIDS in China[J]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2006,27(4):27-39.
被引量:1
7
张宁,周松林,尹明章.
学界有关艾滋病传播研究的回顾——以社会学、民族学的视角为例[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3):64-68.
被引量:1
8
张宁.
社会科学研究与艾滋病传播——以中国大陆学界为中心[J]
.青海民族研究,2007,18(4):77-82.
被引量:1
9
秦广强,张娟娟.
艾滋病歧视、排斥及消解策略研究——基于艾滋病感染者所处社会环境类型的比较分析[J]
.青年探索,2008(3):23-27.
被引量:7
10
倪玉霞,刘敏.
艾滋病人违法问题现状及解决方法初探[J]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8(5):68-71.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189
1
周海涵.
人际维系与群体构建:“艾滋人群”线上社区的情感交往[J]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21(3):159-177.
2
胡雨濛,邱子君.
网络志愿者的利他实践——以艾滋病虚拟社区为例[J]
.新媒体研究,2023,9(1):35-41.
被引量:1
3
洪佩,邓泉洋,费梅苹.
文化分类与制度区隔:社会边缘群体污名形成的双重逻辑[J]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2021(1):50-72.
被引量:1
4
谢忠华,杨小媚.
涉“艾”者违法犯罪法律规制探析[J]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0(4):53-57.
被引量:2
5
臧春鹏,汪宁.
抗病毒治疗在阻断艾滋病传播流行中的作用[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5(8):2343-2346.
被引量:18
6
易信.
职业特征、艾滋病知识和性风险意识:来自流动人口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
.中国农村观察,2012(3):78-86.
7
裴劲松,高琼,聂宁宁.
我国艾滋病人的医疗保障问题研究及对策分析[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28(S1):85-87.
被引量:4
8
王谨.
农村艾滋病患者日常人际交往中的社会排斥研究——以河南省ZQ村的调查为例[J]
.消费导刊,2009(6):30-31.
被引量:2
9
林栩栩.
广州市海珠区桑拿按摩从业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J]
.中国健康教育,2006,22(2):123-125.
被引量:1
10
姜爱林.
论艾滋病宣传教育的政策依据与基本内容[J]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06(1):93-96.
1
张树林,岳亚飞.
乙肝疫苗应用的社会学问题[J]
.医学与哲学,1993,14(10):46-47.
2
王平.
如何过简单生活[J]
.教育家,2011(6):63-63.
3
蔻唯.
性生活为何能治疗感冒[J]
.工会博览,2011(4):62-62.
4
食盐要买公盐[J]
.家庭科技,2002(2):10-10.
5
浙江为传染病感染者建专项电子档案[J]
.兰台世界(上旬),2010(3):48-48.
6
郝玉明,陈玉珍.
非瓣膜病性房颤与中风[J]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1,9(4):255-255.
7
郭蓉娟,熊航.
糖尿病,不可小觑[J]
.新天地,2013(11):46-51.
8
朱东山,杨维中,王建军.
间日疟长潜伏期研究进展[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8,29(1):81-84.
被引量:4
9
庞晓霞,吴修蓉,郭淑荣.
“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赋予护理的任务[J]
.现代康复,1997,1(6):450-450.
10
储洁印.
强化生态安全法律保障 确保人类生命健康[J]
.前进论坛,2010(1):31-32.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03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