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与选择
被引量:
10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新中国建国40年来,为发展经济,实现生产力均衡配置和消灭区域差别,我们选择了区域经济平衡发展战略。改革开放后,我国区域政策一改过去单纯的“劫富济贫”、“为平衡而平衡”的思想,开始实施区域非均衡的发展战略,从近10年的实践来看,这种战略要明显优于原有的平衡发展战略,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甚至失误。我认为非均衡协调发展才是今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正确选择。
作者
张文合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系
出处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0期71-76,共6页
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发展战略
中国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147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99
参考文献
4
1
刘再兴.
在治理整顿中调整产业政策与空间政策[J]
.经济问题,1989(6):6-10.
被引量:2
2
张文合.
区域经济成长理论及其实践[J]
.地域研究与开发,1988,7(3):20-23.
被引量:7
3
杨仲伟,陈开国,裴长洪.
区域决战 全国稳定——经济改革与发展战略的新思路[J]
.经济研究,1988,23(1):43-50.
被引量:3
4
陆大道.我国区域开发的宏观战略[J]地理学报,1987(02).
共引文献
9
1
袁中金,谢心安.
论区域开发的基础理论[J]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20(4):82-87.
2
张文合.
我国生产力布局的回顾分析与前景决策[J]
.生产力研究,1989(1):40-44.
3
张文合.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0,10(4):52-56.
4
魏后凯.
新中国60年区域发展思潮的变革与展望[J]
.河南社会科学,2009,17(4):8-11.
被引量:16
5
何丹,李晶.
2009年以来中国区域发展规划及政策评述[J]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3):36-40.
被引量:8
6
许可双,杨犇,何丹.
地域生产综合体和新区域主义的比较研究:基于区域规划实践视角[J]
.上海城市规划,2013(6):94-97.
被引量:3
7
敬松,余丽.
大城市郊县土地生态开发的内涵和思路探讨[J]
.生态经济,2003,19(A10):56-58.
被引量:6
8
郭晶.
“十四五”时期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驱动体系构建[J]
.西南金融,2022(10):31-42.
被引量:5
9
姜汝祥.
我国宏观经济格局中的区域问题[J]
.经济问题探索,1993(1):4-6.
同被引文献
147
1
李剑林.
基于发展观演变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及空间格局调整[J]
.经济地理,2007,27(6):896-899.
被引量:23
2
林建华,任保平.
主体功能区建设:西部生态环境重建的新模式选择[J]
.生态经济,2009,25(2):169-171.
被引量:15
3
刘应杰.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新格局[J]
.区域经济评论,2013(1):49-52.
被引量:7
4
权衡.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理论研究述评[J]
.中国社会科学,1997(6):44-51.
被引量:27
5
惠中.
建国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及思考[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999(6):37-44.
被引量:6
6
黄宗智.
略论农村社会经济史研究方法:以长江三角洲和华北平原为例[J]
.中国经济史研究,1991(3):89-94.
被引量:11
7
陈家泽.
梯度推移和发展极—增长点理论研究[J]
.经济研究,1987,22(3):33-39.
被引量:11
8
王学典.
从偏重方法到史论并重——40年代中后期中国历史科学的动向之一[J]
.文史哲,1991(3):32-38.
被引量:7
9
谢元鲁.
秦汉到隋唐四川盆地经济区的能量与信息交换[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17(2):74-83.
被引量:6
10
孔繁.
胡适对清代“朴学”方法的总结和评价[J]
.文史哲,1989(3):51-56.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0
1
周民良.
中国地区工业发展战略的演变与前瞻[J]
.开发研究,2009(5):1-8.
被引量:3
2
贾霄锋,许营.
社会转型加快时期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探析[J]
.青海民族研究,2013,24(1):49-53.
被引量:6
3
尹帅.
泰尔指数下的江苏省内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研究[J]
.西安外事学院学报,2013,9(4):34-37.
4
平惠敏.
中国西部地区农村制度变迁特征分析[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7(3):61-66.
被引量:2
5
谢里,吴诗丽,樊君欢.
中国区域发展战略演变与驱动因素研究[J]
.人文地理,2015,30(2):103-109.
被引量:7
6
郭源园,李莉.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进展的文献计量分析[J]
.现代城市研究,2016,31(1):83-89.
被引量:3
7
齐向炜,贺城.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回顾与展望[J]
.经济资料译丛,2024(1):52-67.
8
李国平,李具恒.
梯度理论创新与西部开发的战略选择[J]
.中国软科学,2003(4):128-131.
被引量:8
9
王新霞,李具恒.
西部开发新模式:基于梯度理论的扩展分析[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1(6):112-117.
被引量:4
10
吴承明.
中国经济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J]
.中国经济史研究,1992(1):1-21.
被引量:66
二级引证文献
99
1
李伯重.
一部“后浪推前浪”的城市史研究力作——读周琳《商旅安否——清代重庆的市场、商人与商业制度》[J]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22(1):101-105.
2
林展,陈志武.
量化历史与新史学——量化历史研究的步骤和作为新史学的价值[J]
.史学理论研究,2021(1):51-64.
被引量:17
3
李伯重.
深入认识中国近代化历史的窗口——读梁晨《民国大学教职员工生活水平与社会结构研究——以清华为中心》[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52-56.
被引量:1
4
王雪芹,戚伟,刘盛和.
中国小城镇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关因素[J]
.地理研究,2020,0(2):319-336.
被引量:40
5
徐斌.
因袭与突破——评《中国经济史纲要》[J]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8(3):168-173.
6
李伯重.
迎接我国的第二次“新世纪,新史学”[J]
.中国史研究,2005(S1):139-142.
被引量:2
7
陈支平.
区域研究的两难抉择[J]
.中国史研究,2005(S1):41-52.
被引量:11
8
尹振涛.
经济史学研究范式探索——兼评杜恂诚《金融制度变迁史的中外比较》[J]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8(4):162-164.
9
张晓明.
黄宗智的经济史学观初探[J]
.传承,2009,0(10):106-107.
10
李伯重.
历史上的经济革命与经济史的研究方法[J]
.中国社会科学,2001(6):171-185.
被引量:40
1
蒋清海.
对我国区域经济关系的分析与思考[J]
.中州学刊,1990(1):8-13.
被引量:1
2
吴敬华.
关于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几个问题[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7,18(5):29-32.
3
吴晓路.
中国特色区域经济新发展[J]
.中外企业家,2013(6S):29-29.
被引量:1
4
胡宝民.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态势[J]
.工业技术经济,1992(4):3-4.
5
魏后凯.
跨世纪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制度创新[J]
.财经问题研究,1998(12):3-8.
被引量:18
6
张可云.
论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几个基本问题[J]
.开发研究,1997(5):30-32.
被引量:14
7
张峰.
1997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若干趋势[J]
.上海经济研究,1997,9(3):56-59.
8
刘春丽,谢军占.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兼论西北区域经济发展问题[J]
.陕西经贸学院学报,1997(1):17-21.
9
王心见.
利用外资与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J]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学报,1997(2):26-31.
10
魏后凯.
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与政策选择[J]
.开发研究,1994(3):16-18.
被引量:1
经济研究
1989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