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农村婚嫁模式在生育率下降中的作用
被引量:
27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经验显示中国农村不同的婚嫁模式有刺激或抑制生育率增长的作用。本研究证实了这一点,并揭示了招赘婚嫁模式导致生育率持续下降和嫁娶婚嫁模式促成生育率增长的全过程及其内在机理。文章因此认为通过变革婚嫁模式来继续降低农村较高的出生率应是中国世纪之交人口控制策略的优选方案,提出了在短期内大范围地实现婚嫁模式变革的可行措施。
作者
严梅福
石人炳
机构地区
湖北大学教管系人口学专业
出处
《中国人口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2-38,共7页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 Science
关键词
中国
婚嫁模式
生育率
人口控制
农村人口
嫁娶模式
招赘模式
分类号
C924.2 [社会学—人口学]
D669.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58
引证文献
27
二级引证文献
198
同被引文献
358
1
谢永飞,刘衍军.
流动人口的生育意愿及其变迁——以广州市流动人口为例[J]
.人口与经济,2007(1):54-57.
被引量:29
2
李永采.
论对偶婚从夫居形态及在家庭史上的地位[J]
.历史研究,1989(6):122-136.
被引量:4
3
乔晓春.
关于21世纪中国生育政策研究的思考[J]
.人口研究,1999,23(2):1-9.
被引量:46
4
王国强.
对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思考[J]
.人口研究,1999,23(3):1-6.
被引量:11
5
郅玉玲.
浙江省城镇家庭代际互助关系的调查分析[J]
.人口研究,1999,23(6):63-66.
被引量:12
6
李树茁,马科斯.费尔德曼.
中国农村男孩偏好文化的传播和演化:背景与主要研究结果[J]
.人口与经济,1999(S1):7-18.
被引量:22
7
李南,马科斯.费尔德曼,什瑞帕德.图加普卡.
男孩偏好和出生性别比[J]
.人口与经济,1999(S1):19-26.
被引量:12
8
李树茁,马科斯.费尔德曼,李南,朱楚珠.
陕西省略阳县和三原县男孩偏好文化传播调查[J]
.人口与经济,1999(S1):35-47.
被引量:5
9
李树茁,马科斯.费尔德曼,李南.
略阳县招赘婚姻的文化传播研究[J]
.人口与经济,1999(S1):65-75.
被引量:3
10
李树茁,马科斯.费尔德曼,李南.
中国农村招赘式婚姻决定因素的比较研究[J]
.人口与经济,1999(S1):76-84.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7
1
李树茁,马科斯.费尔德曼.
中国农村男孩偏好文化的传播和演化:背景与主要研究结果[J]
.人口与经济,1999(S1):7-18.
被引量:22
2
李树茁,马科斯.费尔德曼,李南.
略阳县招赘婚姻的文化传播研究[J]
.人口与经济,1999(S1):65-75.
被引量:3
3
李树茁,马科斯.费尔德曼,李南.
中国农村招赘式婚姻决定因素的比较研究[J]
.人口与经济,1999(S1):76-84.
被引量:2
4
叶文振.
学术的活力在于创新——世纪之交的自我反思和前瞻[J]
.东南学术,1999(4):112-120.
5
严梅福.
变革婚居模式 降低出生性别比──以湖北省为例[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6(5):97-101.
被引量:15
6
姚远.
不应忽视生育文化中的习俗问题[J]
.南方人口,1999,14(4):29-33.
被引量:3
7
庄渝霞.
国内生育决策理论研究脉络及评述[J]
.科学发展,2009(3):80-86.
被引量:10
8
靳小怡,李树茁,费尔德曼.
婚姻形式与生育水平:对中国农村三个县的考察[J]
.人口与经济,2004(5):54-59.
被引量:3
9
李树茁,马可斯·W·费尔德曼,李南.
中国农村招赘式婚姻决定因素的比较研究[J]
.中国人口科学,1999(5):19-28.
被引量:15
10
高莉娟,魏星河,李立娥.
生育性别偏好国内研究十年回顾及社会性别视角的探讨[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5,17(6):51-55.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198
1
刘文楷.
生育文化中生育性别偏好现状分析[J]
.知识经济,2008(10):80-81.
2
靳小怡,李树茁,费尔德曼.
婚姻形式与男孩偏好:对中国农村三个县的考察[J]
.人口研究,2004,28(5):55-63.
被引量:14
3
李树茁,Marcus W.Feldman.
略阳县两类招赘婚姻类型的决定因素研究[J]
.人口研究,2002,26(1):59-66.
被引量:4
4
李炜.
中俄两国人口生育文化观念浅析[J]
.人口研究,2001,25(3):55-60.
被引量:2
5
路阳.
乡村文化对生育心理的影响──河北省丰宁县上庙村的调查分析[J]
.南方人口,2001,16(1):28-32.
被引量:3
6
辜胜阻,陈来.
城镇化效应与生育性别偏好[J]
.中国人口科学,2005(3):30-37.
被引量:38
7
张爱婷.
市场经济下人口问题研究述评[J]
.商业时代,2005(27):13-14.
8
黄应绘.
确保2010年出生婴儿性别比趋向正常的对策研究[J]
.西北人口,2005,26(6):37-39.
9
陆莹.
论实现广西人口性别结构的和谐发展[J]
.桂海论丛,2005,21(6):55-57.
被引量:3
10
王文卿,潘绥铭.
男孩偏好的再考察[J]
.社会学研究,2005(6):165-193.
被引量:43
1
严梅福.
婚嫁模式影响妇女生育性别偏好的实验研究[J]
.中国人口科学,1995(5):11-16.
被引量:37
2
严梅福.
变革婚居模式 降低出生性别比──以湖北省为例[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6(5):97-101.
被引量:15
3
盛亦男.
“男孩偏好”的家族制度影响研究[J]
.南方人口,2012,27(4):8-15.
被引量:12
4
姚远.
不应忽视生育文化中的习俗问题[J]
.南方人口,1999,14(4):29-33.
被引量:3
5
冯燕.
浅谈在社区文化建设方面的措施和建议[J]
.科技咨询导报,2007(6):162-162.
被引量:8
6
王太典.
我要铆足劲生男孩[J]
.成长,2006(7):43-44.
7
陈默.
遗嘱中的奥妙[J]
.学生·家长·社会(上),2013(8):64-64.
8
寇英.
母亲[J]
.美文(上半月),2013(7):75-79.
9
冯积贤.
裕固族人口性别比分析现状·原因·对策[J]
.西北人口,1996,17(4):38-39.
被引量:1
10
平平.
招赘减缓当前性别比例失衡[J]
.党建文汇(上半月),2005(2):27-27.
中国人口科学
1996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