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58-60,共3页
Science & Technology Review
参考文献6
1 李华.葡萄酒的香气[J] .酿酒,1990,17(5):5-9. 被引量:6
2 李华.葡萄酒的地理标志及其保护[J] .葡萄栽培与酿酒,1990(2):31-35. 被引量:5
3 李华.论我国葡萄酒产业系统及其标准化建设[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1999,(9):36-38.
4 李华.地理标志与西部开发[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综合版),2000,(28):37-40.
5 李华.世界贸易组织(WTO)与葡萄和葡萄酒行业[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4):94-96. 被引量:1
6 王华 李华.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与产品的地理标志及其保护[A]..见我国高产优质高效农业问题研究[C].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164-167.
二级参考文献3
1 Tinlot R. Activites de l'Office International de la Vigne et duVin concernant la protection internationale des indications geographiques[J].Bulletin de l'OIV,1994,(67):759~760,457~467.
2 李华.中国的原产地域产品与葡萄酒的地理标志及其保护[C].第二届葡萄与葡萄酒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
3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C].1999.
共引文献10
1 王咏梅,王显苏,王均光,杨立英,王照科.葡萄酒地理标志的立法[J]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08(3):60-62.
2 许丽珠,吴钟玲,罗曼妮.葡萄酒中干浸出物的状况调查[J] .科技信息,2011(1). 被引量:4
3 李华.中国葡萄酒的原产地域产品命名系统[J] .酿酒,2000,27(6):30-33. 被引量:8
4 李华.我国的原产地域产品与葡萄酒的地理标志及其保护[J]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01(2):9-12. 被引量:7
5 李甲贵,沈忠勋.葡萄酒企业的经营风险与风险防范[J]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01(3):24-27. 被引量:2
6 王凤梅,马利兵.非酿酒酵母在发酵过程中的代谢产物对葡萄酒质量的影响[J] .中国酿造,2016,35(12):12-17. 被引量:14
7 罗建华,刘俊,都振江,郜成军,赵森林,赵小川.河北怀来葡萄酒产业现状与质量调查[J]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20(4):62-67. 被引量:2
8 孔彩琳,许引虎,黄杰,冯林,严忻怡,陶永胜.酿酒酵母多糖对葡萄酒果香酯类物质水解呈香的表观基质效应[J] .中国农业科学,2023,56(6):1168-1176. 被引量:6
9 宫英振,王颉,李长文,张伟.苹果酒的香气(综述)[J] .酿酒科技,2003(3):68-70. 被引量:6
10 宫英振,王颉,李长文,张伟.苹果酒香气的论述[J] .酿酒,2004,31(3):54-56.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140
1 徐铭志,任国玉.近40年中国气候生长期的变化[J] .应用气象学报,2004,15(3):306-312. 被引量:101
2 王忠敏.论中国标准化管理三阶段[J] .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4(4):9-12. 被引量:7
3 项殿芳,朱京涛,吴学仁,王海骄,申艳红.不同叶幕结构对赤霞珠葡萄生长发育的影响[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4,18(2):45-50. 被引量:14
4 罗国光.关于葡萄气候区划指标问题的探讨[J] .河北林业科技,2004(5):61-63. 被引量:45
5 李甲贵,侯军岐.加入WTO后我国酿酒葡萄基地建设的战略思考[J] .酿酒科技,2005(1):99-102. 被引量:3
6 王正平,刘榆,刘效义,彭治铭,蒋廉勤.宁夏地区葡萄晚霜冻害调查报告[J]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04(6):29-31. 被引量:11
7 何维勋,冯玉香,夏满强.解冻速率对作物霜冻害的影响[J] .应用气象学报,1993,4(4):440-445. 被引量:20
8 翟衡.法国葡萄主产区葡萄品种酒种区域化特性研究之四:卢瓦河及中部地区葡萄品种与酒种[J] .酿酒科技,1994(1):46-47. 被引量:3
9 傅志民.茶叶感官审评存在的不足和改进建议[J] .中国茶叶加工,2005(1):16-17. 被引量:22
10 刘栩.茶叶感官审评的误差控制[J] .中国茶叶,2005,27(2):25-26.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13
1 王照科,李华.食品地理标志与商标的本质区别[J] .食品科技,2006,31(4):4-8. 被引量:3
2 唐文龙.如何酿造葡萄酒的“中国个性”[J] .酿酒科技,2006(12):120-122.
3 李华,王照科.地理标志食品安全监管研究[J] .食品科学,2007,28(1):373-376. 被引量:6
4 张国华.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化[J] .中华商标,2007(6):54-56.
5 张国华.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化[J] .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7(7):14-16. 被引量:3
6 李华,王华,游杰,火兴三,王耀祺.近45年霜冻指标变化对我国酿酒葡萄产区的影响[J] .科技导报,2007,25(15):16-22. 被引量:18
7 李华,王华,房玉林,火兴三.我国葡萄栽培气候区划研究(Ⅰ)[J] .科技导报,2007,25(18):63-68. 被引量:57
8 李华,赖侃宁,陶永胜,王华.葡萄白粉菌有性世代闭囊壳的显微结构观测[J] .科技导报,2007,25(23):51-54. 被引量:1
9 郭志刚,刘天明,赵长增,王慧,谢荣.甘肃天然优良酵母菌株的发酵特性评价[J] .中国酿造,2008,27(6):19-22. 被引量:10
10 于永明,杨永平.喷淋防霜系统在葡萄园应用效果初报[J] .甘肃农业,2010(9):92-92.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120
1 张振文,陈武.新疆玛纳斯河流域葡萄霜冻发生规律研究[J] .北方园艺,2011(7):24-26. 被引量:12
2 周丽,杨伟志,王长柱,李新岗.新疆红枣优生区研究[J] .果树学报,2015,32(3):453-459. 被引量:32
3 李华,赖侃宁,陶永胜,王华.葡萄白粉菌有性世代闭囊壳的显微结构观测[J] .科技导报,2007,25(23):51-54. 被引量:1
4 王咏梅,王显苏,王均光,杨立英,王照科.葡萄酒地理标志的立法[J]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08(3):60-62.
5 王景宏,杨智青,吴祥,丁海荣,臧慧,徐文华.盐城市葡萄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J] .江西农业学报,2008,20(10):41-44. 被引量:12
6 王景宏,杨智青,丁海荣,徐文华,顾克余,杨华.江苏沿海地区鲜食葡萄避雨栽培关键技术[J] .江苏农业科学,2008,36(6):160-162. 被引量:10
7 王宝亮,王海波,刘凤之,刘绍成.北方地区葡萄建园和幼树管理技术[J] .辽宁农业科学,2008(6):50-53. 被引量:2
8 杨平,王海燕.食品安全及其与施肥的关系[J]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3):49-55. 被引量:3
9 李华,孟军.陕西省酿酒葡萄气候区划指标及气候分区研究[J] .科技导报,2009,27(6):78-83. 被引量:21
10 吴广臣,赵志磊,陈桥,王继坤.原产地食品保护现状与对策[J] .食品科技,2009,34(5):274-276.
1 郑成思.WTO中的商标与地理标志(一)[J] .中华商标,1996(6):4-6.
2 中国葡萄酒之怪现状[J] .世界博览,2012(3):12-12.
3 刘昌玺.中国葡萄酒如何实施名牌战略[J] .国际食品,1998(2):4-7.
4 陈祖尧.注册商标的种类和地理标志的保护[J] .上海工商,2002(6):61-61.
5 钱景华.“淄博陶瓷”获省10大地理标志示范商标[J] .山东陶瓷,2013,36(2):48-48.
6 潘江业,刘静华.地理标志及其国际保护[J] .山东对外经贸,1997(6):24-26. 被引量:1
7 张志云.我国邮政行业标准体系范围的探讨[J] .邮政管理与技术,1994(5):7-8.
8 美日欧贸易保护:假“绿色”的名义[J] .齐鲁质量,2002(12):19-20.
9 王莉.提高吉林省地理标志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策略研究[J] .中国商界:上半月,2012(3):103-103.
10 商务部要求完善餐饮业标准体系[J] .标准生活,2010(4):78-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