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食用菌原生质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从原生质体分离、再生、体细胞杂交及细胞器转移和基因转化等几方面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食用菌原生质体的研究动态和进展。
作者
杨崇林
张鉴铭
机构地区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出处
《细胞生物学杂志》
CSCD
1992年第4期149-153,共5页
Chines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
关键词
食用菌类
原生质体
分类号
S646.01 [农业科学—蔬菜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6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4
参考文献
7
1
张鉴铭,郑玉萍,陈梅英.
美味牛肝菌原生质体再生菌丝的新方式[J]
.云南植物研究,1990,12(4):467-469.
被引量:1
2
杨国良,中国食用菌,1990年,3卷,13页
3
赵明亮,食用菌新技术汇编,1990年
4
张鉴铭,云南植物研究,1989年,11卷,4期,449页
5
Yu M Y,Mircen J 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1987年,3卷,2期,161页
6
彭卫宪,真菌学报,1987年,6卷,3期,184页
7
罗信昌,中国食用菌,1987年,1卷,3页
二级参考文献
2
1
张鉴铭,云南植物研究,1989年,11卷,4期,449页
2
张鉴铭,云南植物研究,1980年,3卷,3期,315页
同被引文献
16
1
张志光,李东屏.
丝状真菌原生质体技术的研究——去壁酶对丝状真菌原生质体形成的影响(Ⅱ)[J]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3,16(2):172-174.
被引量:7
2
郑强,王竞,沈子威,赵南明.
细胞融合技术的新进展[J]
.生物工程学报,1989,5(3):185-190.
被引量:10
3
李成一,路等学,卢洪英,王秉峰.
侧耳与香菇属间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研究[J]
.食用菌学报,1994,1(1):10-16.
被引量:7
4
潘迎捷,陈明杰,汪昭月,马爱民,凌霞芬,贺东梅,冯志勇,伯海英.
单核和同核原生质体技术在食用菌遗传育种上的应用[J]
.食用菌学报,1994,1(2):56-62.
被引量:24
5
赵永昌,张树庭.
食用菌原生质体研究的发展史[J]
.中国食用菌,1995,14(4):3-7.
被引量:17
6
田娟,李玉祥,李惠君.
香菇金针菇远缘亲本原生质体融合及融合子检测[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6,19(3):63-69.
被引量:5
7
李惠君,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8年,11卷,4期,47页
8
马向东,国外食用菌,1993年,2期,40页
9
梁平彦,植物生理学报,1981年,7卷,1期,1页
10
李东屏,张志光,陈作红.
丝状真菌原生质体技术研究(Ⅵ)——高脚小伞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J]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7,20(2):82-86.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3
1
李玉祥,谢涟琪,李惠君.
香菇种间原生质体融合[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7,20(2):58-62.
被引量:2
2
张志光,李东屏,邹寿长,方芳.
丝状真菌原生质体技术的研究(Ⅷ)——渗透压稳定剂对原生质体的影响[J]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8,21(2):67-71.
被引量:12
3
彭卫红,肖在勤,甘炳成.
金针菇转核育种研究[J]
.食用菌学报,2001,8(3):1-5.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
24
1
杨利梅,周国平,袁鹏宇,张曦予,崔凤仙,李宗菊.
食用外共生菌根真菌兰茂牛肝菌Lanmaoa asiatica纯培养条件下不同发育时期的核相[J]
.菌物学报,2020,39(2):335-342.
被引量:6
2
张功,牛艳芳.
蒙古口蘑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研究[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5,34(1):102-105.
被引量:8
3
彭卫红,甘炳成,郑林用,王勇,刘本洪,谭伟,黄忠乾,唐家蓉,肖在勤.
茯苓与凤尾菇目间原生质体融合研究初报[J]
.菌物学报,2005,24(1):42-47.
被引量:10
4
徐进,莫明和,张克勤.
影响捕食线虫真菌原生质体形成的因素分析[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5,27(2):249-253.
被引量:1
5
张功,牛艳芳,吕桂芬.
蒙古口蘑与双孢蘑菇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研究[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5,34(4):475-481.
被引量:6
6
彭卫红,郑林用,甘炳成,黄小琴,郭勇.
灵芝原生质体融合HH系列菌株的选育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2006,19(3):498-501.
被引量:9
7
杨旭芬,应盛华,冯明光.
限制性内切酶介导的玫烟色拟青霉原生质转化体系构建[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6,32(6):606-612.
被引量:5
8
宋冬灵,曾宪贤,吕杰,吕长武,武宝山.
金针菇遗传育种研究进展[J]
.种子,2007,26(5):52-54.
被引量:10
9
李东屏,张志光,陈作红.
丝状真菌原生质体技术研究(Ⅵ)——高脚小伞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J]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7,20(2):82-86.
被引量:12
10
葛衡,张明.
产漆酶疣孢漆斑菌Ws2-6原生质体制备条件的研究[J]
.中国酿造,2009,28(2):53-55.
被引量:2
1
大政正武,王波.
食用菌原生质体及其利用[J]
.国外农学(国外食用菌),1991(1):40-42.
2
朱铭富,张志才,郭守玉.
双孢蘑菇原生质体的制备[J]
.食用菌,1992,14(4):6-7.
被引量:2
3
张贤泽.
大豆原生质体培养[J]
.东北农学院学报,1990,21(3):303-30.
被引量:1
4
张贤泽.
大豆原生质体培养基的研究[J]
.东北农学院学报,1992,23(4):389-393.
5
郑跃玲.
从香菇原生质体克隆到子实体的研究[J]
.中国食用菌,1995,14(5):19-19.
被引量:1
6
贺筱蓉,黄小倩.
链霉菌原生质体的再生[J]
.生物学通报,1998,33(2):40-41.
被引量:4
7
贺筱蓉,黄小倩.
链霉菌原生质体的制备[J]
.生物学通报,1998,33(1):40-41.
被引量:11
8
陈发棣.
观赏植物原生质体研究和应用[J]
.中国花卉园艺,2001(20):30-31.
被引量:1
9
Chana.,C,范君.
影响改进向日葵原生质体克隆的因素[J]
.国外农学(向日葵),1991(2):10-14.
10
陈秀华,张尧忠,徐宁生.
水稻原生质体培养与品种改良[J]
.西南农业学报,1998,11(4):123-125.
被引量:1
细胞生物学杂志
1992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