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五四”:是“文艺复兴”还是“启蒙运动”?——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性质的对话
被引量:8
出处
《社会科学论坛》
2003年第11期69-77,共9页
Tribune of Social Sciences
同被引文献94
-
1陈旭麓.论“中体西用”[J].历史研究,1982(5):39-55. 被引量:40
-
2谭桂林.论中国现代文学的漂泊母题[J].中国社会科学,1998(2):161-174. 被引量:33
-
3刘再复,林岗.“五四”文化革命与人的现代化[J].文艺研究,1988(3):40-54. 被引量:6
-
4钱理群.试论五四时期“人的觉醒”[J].文学评论,1989(3):5-16. 被引量:58
-
5张宝明.新文化元典与现代性的偏执:五四启蒙精神与“内圣外王”思维的吊诡[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7(4):70-74. 被引量:4
-
6蒋承勇.西方文学“人”的母题的现代转型——兼论对五四新文学的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2004(6):150-161. 被引量:6
-
7许苏民.思想史探究:把握时代思潮变迁中"活的灵魂"[J].学术月刊,2004,36(12):9-13. 被引量:4
-
8邬春立.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空间性——兼与张光芒先生商榷[J].理论学刊,2005(6):116-119. 被引量:1
-
9张宝明.重新改写还是重新打造——关于建立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学科体系的思考[J].天津社会科学,2005(4):122-127. 被引量:6
-
10陈思和.试论“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先锋性[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7(6):1-17. 被引量:51
引证文献8
-
1赵斌,王达敏.中国小说现代转型中的空间“流动性”[J].江西社会科学,2022,42(12):103-110.
-
2张宝明.人文学:文学史与思想史关系的再诠释[J].文学评论,2008(2):162-168. 被引量:4
-
3罗红.时代变迁与五四新文化运动[J].黑龙江史志,2008(7):12-13.
-
4张宝明.思与言:中国近代思想文本中的文学修辞[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5(2):118-124. 被引量:2
-
5张宝明.两种理性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走向[J].中共党史研究,2015(12):113-125.
-
6张宝明.百年回眸:“五四”双重气质再寻绎——以文艺复兴与文化启蒙两大谱系为主体的“运动”解析[J].天津社会科学,2019(3):150-160.
-
7赵斌.中国小说现代转型中的个人自由时间叙事[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3(5):61-70.
-
8张宝明.启蒙,启蒙:启蒙的两难——我为什么不是一个道德形而上主义者[J].河南社会科学,2004,12(2):65-6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7
-
1李翰.古典文学没有“思想”?——与张宝明先生商榷[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6(5):116-126.
-
2张剑.理论执迷与传播困境:革命话语的内在悖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1(3):152-157.
-
3张宝明,李帅.立人·立德·立国:五四新文化的运动逻辑[J].中州学刊,2019(7):120-125. 被引量:1
-
4方维保.鲁迅与阿Q形象新解读——以堂吉诃德的二重极化为视角[J].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1(4):105-115. 被引量:2
-
5时胜勋.从人文学到后人文学:当代中国文论的精神价值拓展[J].社会科学,2022(12):30-38.
-
6杨华丽.文学史与思想史:暖昧原因及其出路[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3(1):83-91.
-
7杨明亮.修辞在电视新闻写作中的运用[J].电视指南,2017,0(16):229-229.
-
1毛霞.五四运动史若干问题研究综述[J].青春岁月,2011,0(14):306-306.
-
2干春松.花落春仍在[J].读书,1999,0(9):73-77.
-
3屈建军.洋务运动性质的再评说[J].西安航空学院学报,1994,24(1):43-47.
-
4本刊编辑部.语言学家周钟灵逝世[J].中国语文,1994(3):196-196.
-
5郑永福.戊戌维新运动性质的再认识[J].史学月刊,1998(4):9-11. 被引量:1
-
6凌君.许结:只有初中一年正规学历的博士生导师[J].现代交际(社交商圈),2003(7):46-47.
-
7戚其章.义和团皇权主义试探[J].北方论丛,1981,0(3):80-85.
-
8王洪岳.评张光芒新著《启蒙论》[J].山东社会科学,2003(1):160-160.
-
9霍维洮.同治年间甘肃回族反清运动性质再认识[J].近代史研究,1990(4):49-63. 被引量:7
-
10张铨.如何评估五四运动性质[J].史林,1989(1):27-31.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