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叶天士治湿法则探讨
被引量:
8
Discussion on the therapeutic principles of expelling dampness of YE Tian-sh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不仅善治温热病 ,且对湿邪致病的治疗也有许多精辟的见解。在湿邪和热邪的关系中 ,重视祛除湿邪 ;针对湿邪和气机的相互影响 ,注重宣畅气机 ,宗气化则湿化 ;根据湿邪侵犯的部位 ,分三焦论治 ;由湿邪与阳气的关系 ,着重顾护阳气。其治法思想对当今湿热证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
刘林
机构地区
湖北中医学院温病教研室
出处
《中医药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2-3,共2页
Acta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关键词
叶天士
治则
湿邪
温热病
中医药疗法
分类号
R254.22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91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45
同被引文献
91
1
王乐平,蒋之昂.
“治中焦如衡”与湿热证治浅析[J]
.内蒙古中医药,2000,19(S1):96-97.
被引量:5
2
任存霞.
试论《伤寒论》和温病学对湿邪的论治[J]
.光明中医,2004,19(4):10-11.
被引量:6
3
张正昭.
论《伤寒论》中的湿热证[J]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4,11(1):7-9.
被引量:4
4
陈宁.
李东垣升阳除湿法探微[J]
.四川中医,1994,12(4):5-6.
被引量:2
5
李金梅,李晨,刘淑茹.
柏子仁治疗老年人便秘[J]
.山东中医杂志,2005,24(1):46-46.
被引量:11
6
余江毅,熊宁宁,余承惠.
慢性肾病瘀血与湿热病理的临床和实验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1995,22(2):91-92.
被引量:63
7
乔新,谷雨.
120例膀胱湿热证时辰用药疗效观察[J]
.上海中医药杂志,1996,30(7):12-13.
被引量:2
8
胡鹏,张利,邓中甲.
半夏功效发展的历史沿革[J]
.中医药学刊,2006,24(2):359-360.
被引量:7
9
冯兰玲.
糖尿病湿秘治验[J]
.山东中医杂志,2006,25(4):281-281.
被引量:4
10
张晔.
湿温病气分湿热证治则与禁忌[J]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4):418-418.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8
1
王志高,李赛美.
湿热证理论及临床研究进展[J]
.甘肃中医,2006,19(9):4-7.
被引量:8
2
刘铁钢,于河,赵岩松,谷晓红.
叶天士温病理论研究概述[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1):85-87.
被引量:7
3
赫雨薇,姜树民.
姜树民教授“给湿邪以出路”治疗脾胃病[J]
.吉林中医药,2016,36(12):1205-1207.
被引量:6
4
马小兵,刘力,樊振,马梁,张成明,刘永刚.
叶天士治湿用药规律聚类研究[J]
.中医药导报,2017,23(8):62-64.
被引量:2
5
王仕奇,韦姗姗,陈文慧.
祛湿法源流探赜[J]
.江苏中医药,2019,51(10):70-73.
被引量:4
6
李萌,于靖文,王少丽,刘震.
基于数据挖掘的《临证指南医案》便秘用药规律[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0(16):3430-3434.
被引量:6
7
魏稚力,简胜男,沈涛.
“治湿辅以活血”刍议[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2,28(3):468-471.
被引量:7
8
田裕豪,张庆祥.
张庆祥应用柴平汤治疗湿热型胸痹经验[J]
.吉林中医药,2019,0(10):1275-1278.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45
1
江文涛,王家平.
浅谈湿邪在中焦脾胃病中的重要地位[J]
.新疆中医药,2022,40(6):81-83.
被引量:1
2
胡金亮,吴瑞红.
基于复杂网络社团分析开展叶天士温病医案症药规律的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1,23(9):3210-3216.
被引量:3
3
曹长峰,刘庆阳.
糖尿病从湿热论治临证体会[J]
.河南中医,2008,28(9):50-50.
被引量:11
4
唐芸,王洪琦.
广东地区湿热证候易感性成因分析[J]
.中医药导报,2009,15(3):14-16.
被引量:28
5
黄李平,吕军影,阙铁生,黄耀全,严明.
加味平胃散对消化不良湿热蕴脾证黄腻苔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9,26(2):232-234.
被引量:3
6
莫润田,曾勇,苏济深,王树标.
三仁汤对“欲病”人群症状改善情况研究[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4):544-545.
7
郭广林,何景静,吴美凤.
探讨60例老年性消化不良予补中益气汤的临床疗效[J]
.中国卫生产业,2012,9(13):167-167.
被引量:6
8
张晨光,封光男,吴京涛,刘绍辉,王海,李月廷.
利胆汤对慢性胆囊炎湿热证舌苔的影响及临床观察[J]
.医学综述,2012,18(24):4254-4255.
被引量:5
9
李响,张军峰,杨亚平.
舌苔形成的微生态学机制探讨[J]
.辽宁中医杂志,2014,41(6):1102-1106.
被引量:23
10
马思佳,刘佳其,赵玉强.
浅谈刘完素学术思想对于后世温病学派形成的影响[J]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17(6):156-156.
1
龚学忠.
吴鞠通“气化则湿化”理论对肾脏病湿热证治疗的启示[J]
.浙江中医杂志,2002,37(11):463-463.
被引量:2
2
李淑霞,王思农(指导).
从湿论治小儿腹泻[J]
.中医儿科杂志,2008(1):7-8.
被引量:5
3
范瑛.
泥鳅药膳方[J]
.东方食疗与保健,2009(6):51-51.
4
丁元庆.
论痹证当重除湿[J]
.光明中医,2001,16(1):23-25.
被引量:7
5
谭张奎,陶春晖.
浅探《金匮要略》中湿病的治法[J]
.现代养生,2016,0(12):194-194.
6
熊彦红,丁舸.
试论理气药在方剂中的配伍意义[J]
.江西中医药,2003,34(1):42-43.
被引量:1
7
春天感冒喝补气养生汤[J]
.健康必读(健康新语),2013(4):23-23.
8
郑秀丽.
论治湿不治气非其治也[J]
.亚太传统医药,2013,9(7):76-77.
被引量:15
9
贾青梅,何婉玲,刘舒音.
糖尿病从湿论治之浅见[J]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4,20(2):10-10.
被引量:5
10
王彦晖.
三仁汤在多种湿热病中的运用[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34(2):296-298.
被引量:3
中医药学报
2004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