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学科专业壁垒 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
被引量:30
出处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0-41,共2页
China Higher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180
-
1吕又付,刘代飞,肖俊兵,陈荐,李传常.储能本科专业及学科建设进展研究[J].科教导刊,2022(29):38-40. 被引量:1
-
2无.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19(9):26-30. 被引量:164
-
3陈奇成,董楠航,于洋,姜铁骝.储能学科复合型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实践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S01):24-27. 被引量:5
-
4席奂,兰剑,何雅玲.学科交叉视角下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S01):21-23. 被引量:9
-
5何雅玲,陶文铨,郑庆华,兰剑,王秋旺,别朝红,徐忠锋.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建设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S01):14-16. 被引量:7
-
6王祥锋,秦江,陈绍文,帅永,姜宝成.新型研发机构框架下储能专业协同育人机制探索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S01):185-187. 被引量:4
-
7戴青华,丁永前,陈卫,姚雪霞,薛金林.新工科新农科背景下农业院校工程类专业跨学科人才培养[J].高等农业教育,2021(4):84-87. 被引量:14
-
8赵泽宽,吴成钊.我国工程教育改革问题初探[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1):87-90. 被引量:4
-
9母小勇,谢安邦,阎光才.论构建我国21世纪高等教育创新课程体系之理念[J].教育研究,1999,20(11):15-20. 被引量:51
-
10成仓.国内几所理工科大学实行学分制经验概要[J].高等教育研究,1985,6(4):50-52. 被引量:2
引证文献30
-
1戴青华,丁永前,陈卫,姚雪霞,薛金林.新工科新农科背景下农业院校工程类专业跨学科人才培养[J].高等农业教育,2021(4):84-87. 被引量:14
-
2覃利.论教学型高校学科建设的途径[J].池州师专学报,2004,18(5):95-98. 被引量:4
-
3覃利.论教学型高校学科建设工作[J].高教探索,2005(2):62-64. 被引量:15
-
4周文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2(3):311-314. 被引量:14
-
5代浩云.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浅探[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5(5):19-21. 被引量:1
-
6郑庆柱.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学以致用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1):11-12.
-
7胡迎春.论计算机专业跨学科教育改革的必要性[J].科技咨询导报,2007(27):221-221. 被引量:3
-
8李莉.我国大学辅修与双学位制改革的回顾与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9(1):60-62. 被引量:44
-
9周文化,李忠海,陈淑华,钟海雁.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学期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5):213-213. 被引量:1
-
10沈虹,李菲,耿素花.浅析大学辅修与双学位制度在高校实施的几点思考[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9):11-11.
二级引证文献188
-
1苏新宁,杨国立.我国情报学学科建设研究进展[J].情报学进展,2020(1):1-38. 被引量:16
-
2杨淑玲.现代教育技术专业跨学科培养模式研究[J].科教导刊,2023(34):64-66. 被引量:1
-
3戚江涛,裴明昊,彭慧杰,坎杂,蒙贺伟.基于科研团队的工科类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J].科教导刊,2023(1):45-47. 被引量:3
-
4邹宽,王博.内涵式发展视域下工科院校精准化就业指导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导刊,2022(36):143-145.
-
5谷可灿,田东林.农业院校新文科专业人才供求分析[J].大视野,2022(4):32-37.
-
6高珊.综合性大学双学士学位项目的实践和启示[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19):18-21. 被引量:2
-
7张胡,李树青,丁晓蔚,胡桓.面向数据科学的情报学学科研究方法及学科教育内容设计[J].图书与情报,2021(5):115-122. 被引量:8
-
8夏晨曦,杨雪梅,李文哲,张寰,王艳锦,茹光明,张勤,张晓兵,张志萍,孙勇,张全国.新农科背景下农业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探索与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2022(5):66-73. 被引量:6
-
9关宁.高校外语辅修专业管理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0(12):80-81. 被引量:1
-
10徐炜.高校英语专业双学位教育分析与研究——以浙江农林大学英语双学位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3):23-24. 被引量:1
-
1明小渠,刘黎.四川大学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8):21-21. 被引量:3
-
2潘琰,郭飞君.对高校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4(17):50-51. 被引量:5
-
3崔建芳,崔艳丽,芦笙.浅议跨学科人才培养——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4(53):48-49. 被引量:2
-
4宁占英.创新人才培养与高校学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02(7):44-46. 被引量:10
-
5帅小兵.试论制约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因素[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0(36):31-31.
-
6胡甲刚.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分析[J].高等理科教育,2005(1):111-116. 被引量:4
-
7郭安沁,周铭.要重视跨学科人才培养[J].山西科技,1994,9(1):23-24.
-
8钱宁.跨学科人才培养中的思维训练——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27(4):151-154.
-
9刘志宏,高源,窦继惠.跨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才智,2014,0(30):99-99. 被引量:1
-
10李豫黔.从知识失业现象分析构筑文科专业壁垒的价值[J].教学研究,2010,33(4):17-21. 被引量: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