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德国古典哲学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德国古典哲学作为一个整体所体现的批判精神、革命精神、创新精神和发展精神,构成了德国古典哲学精神。它既是哲学的历史精神,又是哲学的时代精神,贯穿于德国古典哲学之中,同时也对后来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受其直接的影响,它不仅具有理论来源的价值,而且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
温纯如
机构地区
安徽大学哲学系
出处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0-76,共7页
Studies on Marxism
关键词
德国
古典哲学精神
马克思主义哲学
批判精神
革命精神
创新精神
发展精神
分类号
B0-0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B516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2237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10
1
Woorterbuch der Philosophischen Begriffe, vierte volllg neubearbeitete Auflage, Band I,S.304. RINSEN BOOK CO./KYOTO 1984.ISBN4-653-01054-4.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568、567页.
3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下卷[M].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466页.
4
[德]亨利希·海涅.《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M].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第114页.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586页.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459页.
7
[俄]A·B·古雷加.《德国古典哲学新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300页.
8
.《列宁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16页.
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第1版.第86页.
10
.《列宁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86页.
共引文献
2237
1
屈永华.
宪政视野中的清末报刊与报律[J]
.法学评论,2004,22(4):115-121.
被引量:4
2
张奎良.
三维境界的合一:马克思言说的共产主义[J]
.社会科学战线,2004(4):33-39.
被引量:15
3
于桂芝.
劳动和休闲的哲学基础——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再认识[J]
.社会科学战线,2004(4):235-237.
被引量:7
4
顾智明.
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眼光”[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3):23-27.
5
赖金良.
实然之“人”与应然之“人”——关于“人”的概念的语用语义分析[J]
.人文杂志,2004(4):16-23.
被引量:4
6
刘日明.
马克思的法哲学批判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
.人文杂志,2004(4):38-44.
被引量:1
7
马长山.
法律的“人本精神”与依法治理[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10(4):35-42.
被引量:22
8
陈其人.
东西方经济发展同中有异的历史哲学——王亚南教授对经济史方法论的贡献[J]
.中国经济问题,2004(4):71-80.
被引量:1
9
乔耀章.
重构政府经济基础——对转变政府职能问题的深度思考[J]
.浙江学刊,2004(4):16-26.
被引量:8
10
张文喜.
历史唯物主义岂能谋取神学的支持——对洛维特《世界历史与救赎历史》的批评[J]
.学术月刊,2004,36(7):14-20.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7
1
梁志学,徐友渔,黄裕生,高全喜,薛华,谢地坤,沈真.
费希特《自然法权基础》座谈纪要[J]
.博览群书,2005(5):4-26.
被引量:5
2
唐正东.
马克思哲学理性中的社会主义思想渊源[J]
.江苏社会科学,1998(5):89-93.
被引量:2
3
沈真,梁志学.
费希特与马克思[J]
.中国社会科学,1995(6):119-129.
被引量:5
4
陈曙光.
方法论革命:马克思科学解答人学“核心问题”的关键[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4):77-81.
被引量:2
5
阿提拉.《费尔巴哈与青年马克思》,沈真编.《马克思恩格斯早期哲学思想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第21页.
6
恩格斯.《德国农民战争》序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德国古典哲学》,商务印书馆,1962,第34页.
7
陈爱华.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黑格尔思辨方法的批判性解读[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3):50-59.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3
1
崔文奎.
费希特政治哲学对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影响[J]
.政治学研究,2010(2):41-49.
被引量:1
2
崔文奎.
马克思与费希特先验的规范主义方法论[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1):95-104.
被引量:2
3
罗泽荣.
马克思文化批判思想的理论渊源探析[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38(5):41-4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4
1
王若光,孙庆祝,刘旻航.
民俗体育研究的方法论探索[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3,28(3):224-228.
被引量:11
2
王荔.
费希特法权哲学的独创性及其当代启示[J]
.兰州学刊,2013(1):5-12.
被引量:1
3
刘维兰.
马克思文化批判思想及其当代启示[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43(2):26-30.
4
崔文奎,张晓峰.
费希特“外化”思想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影响[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4(4):74-81.
被引量:3
1
李庆宝.
德国古典哲学精神及其现实意义[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6,10(2):31-33.
2
高清海.
人的类生命、类本性与“类哲学”[J]
.东北史地,1997(2):5-14.
被引量:25
3
邢贲思.
具有创新意义的社会发展精神特性研究——《社会发展精神特性论》序[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3):110-112.
4
陈作飞.
从人性论看先秦儒学的非宗教色彩——兼和印度初期佛教比较[J]
.滁州学院学报,2000,2(3):12-14.
5
司小平,李杰伟,段国兰.
浅谈恩格斯对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贡献及现实意义——学习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札记[J]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01(2):47-48.
6
魏士国.
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的家国情怀——深圳发展精神探究[J]
.改革与开放,2016(5):35-36.
7
施忠连,李俊霞.
美国当代社会思潮与儒家观念[J]
.孔子研究,1997(1):112-119.
8
田建国.
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社会发展精神特性研究——评《社会发展精神特性论》[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5):111-112.
9
陈子飞,王官成.
生态伦理精神探微[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25(3):115-120.
被引量:2
10
雷鸣.
弘扬“甘肃精神”是清水跨越式发展的不竭动力[J]
.发展,2008(4):46-47.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4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