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对第三产业发展带动我国就业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
9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通过国际比较,本文对我国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的特点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表明,我国第三产业对劳动力保持了较强的吸收能力并且其吸收劳动力的潜力很大,但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的速度缓慢;今后我国的劳动力将主要转向第三产业,而传统的商贸餐饮业和新兴的服务行业是吸纳劳动力的主要行业。
作者
魏作磊
机构地区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出处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0-85,共6页
Finance & Trade Economics
关键词
第三产业
就业
劳动力
分类号
F71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98
同被引文献
733
引证文献
95
二级引证文献
569
参考文献
9
1
.《国际统计年鉴2002》[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年版.第54页..
2
西蒙·库兹涅茨.《各国的经济增长》[M].商务印书馆,1999..
3
[英]威廉·配第.《政治算术》[M].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
4
[美]西蒙·库兹涅茨.《各国的经济增长》[M].商务印书馆,1999年12月..
5
[美]H·钱纳里 S·鲁宾逊 M·赛尔奎因.《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三联书店上海分店出版,1989年版..
6
郭克莎.
我国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及政策研究[J]
.管理世界,1999,15(5):73-83.
被引量:87
7
Clark,M. A. Colin, The Conditions of Economic Progress. Mac-millian Co. Ltd, London, 1960.
8
OECD, Service Statistics on Value Added and Employment 2000, http://www, oecd. org.
9
Syrquin, M. and H.B. Chenery, Three Decades of Industrialization. The World Bank Review, Vol. 3, pp1523, http :// www. geocities.
二级参考文献
17
1
刘伟.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12..
2
西蒙·库兹涅茨.各国的经济增长[M].商务印书馆,1985..
3
H.钱纳里 吴奇译.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上海三联书店,1989..
4
H.钱纳里.发展的格局[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
5
中国统计年鉴,1998年
6
刘国光,1999 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1998年
7
郭克莎,工业增长质量研究,1998年
8
国际统计年鉴,1996年
9
刘伟主笔,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研究,1995年
10
李京文,走向21 世纪的中国经济,1995年
共引文献
98
1
张凌波.
选择主导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朝阳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查与思考[J]
.现代商业,2008(2).
2
汤学兵.
中部地区服务业增长对工业发展的影响分析[J]
.区域经济评论,2013(3):41-46.
被引量:3
3
周震虹,王晓国,谌立平.
西方产业结构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发展[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33(4):96-100.
被引量:8
4
郝希亮,王聪.
兰州就业结构演变及变动趋势研究[J]
.开发研究,2013(6):61-64.
5
郑建荣,汪斌.
制度与产业结构变动关系研究述评[J]
.浙江社会科学,2001(5):33-37.
被引量:3
6
蒲艳萍.
产业结构变动对就业增长影响及国际比较[J]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5,25(2):64-69.
被引量:30
7
居占杰.
关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思考[J]
.社会科学家,2000,15(6):56-59.
被引量:1
8
伦蕊.
工业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的基本测评[J]
.江苏社会科学,2005(2):69-74.
被引量:25
9
李小平,朱钟棣.
中国工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基于分行业面板数据的研究[J]
.管理世界,2005,21(4):56-64.
被引量:246
10
王磊.
产业结构调整的国际比对[J]
.世界经济研究,2005(6):4-10.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733
1
耿德伟.
基于招聘大数据的就业形势分析研究[J]
.中国物价,2020,0(3):3-6.
被引量:3
2
平新乔,魏军锋.
中国汽车工业的市场规模和企业数量研究[J]
.经济研究,2001,36(11):52-62.
被引量:33
3
王强.
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人口城市化[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4(S1):228-230.
被引量:2
4
裘雨明.
第三产业就业结构变迁与就业弹性实证分析[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4):28-32.
被引量:8
5
苏雪串.
产业结构升级与居民收入分配[J]
.商业研究,2002(22):78-81.
被引量:28
6
李文明.
从紧的货币政策对我国就业的影响[J]
.科技经济市场,2008(10):75-76.
被引量:2
7
俞国梅.
GDP与三次产业就业人数的统计分析[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2):49-51.
被引量:5
8
黎鹏.
区际产业的互补性整合与协同发展研究——理论依据、实践需求和方法论思路[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1(5):46-50.
被引量:5
9
赵进文,邢天才,熊磊.
我国保险消费的经济增长效应[J]
.经济研究,2010,45(S1):39-50.
被引量:39
10
李竞能.
21世纪上半叶中国人口增长乡─城迁移与就业压力[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5):66-75.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95
1
王志宏,王冲,牛文庆.
矿业城市劳动力就业状况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S2):174-177.
被引量:1
2
王珊娜.
北京市服务业就业效应及区域分布研究[J]
.商,2012(15):180-181.
3
郝希亮,王聪.
兰州就业结构演变及变动趋势研究[J]
.开发研究,2013(6):61-64.
4
蒲艳萍.
产业结构变动对就业增长影响及国际比较[J]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5,25(2):64-69.
被引量:30
5
曾国平,曹跃群.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第三产业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实证研究[J]
.华东经济管理,2005,19(2):30-33.
被引量:18
6
蒲艳萍.
第三产业发展带动我国就业增长的实证分析[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31-37.
被引量:39
7
刘书瀚,刘小军.
近年国内服务经济理论与应用研究综述[J]
.天津商学院学报,2005,25(2):6-11.
被引量:6
8
郑吉昌,夏晴.
论民营资本与服务业的发展[J]
.经济学动态,2005(5):65-67.
被引量:1
9
元方,苏青,杨凌,支海波.
西安市第三产业就业的实证分析[J]
.科技导报,2005,23(7):56-59.
被引量:2
10
蒲艳萍,蒲勇健.
三次产业与中国就业:增长趋势及国际比较[J]
.生产力研究,2005(6):184-186.
被引量:14
二级引证文献
569
1
程恋军,罗琳.
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就业效应及影响因素研究——以锦州市为例[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7-14.
被引量:1
2
蒋海曦,徐明,张明明.
中国农业资本有机构成的绩效测算[J]
.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2020(1):29-46.
被引量:1
3
张廷海,苏胜男.
生产性服务业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效应分析——基于长三角城市群的实证分析[J]
.大连大学学报,2022,43(6):65-73.
4
刘强.
中国产业结构变动与就业水平的实证研究[J]
.统计与信息论坛,2007,22(1):108-112.
被引量:11
5
李惠玲,朱永杰.
北京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弹性与关联分析[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30(S1):67-68.
被引量:10
6
张莹,唐保庆.
中国发展金融服务业外包的战略思考——来自国际经验的启示[J]
.江苏商论,2009(2):80-82.
被引量:2
7
曾国平,李燕清,陈朋真.
西部地区服务业发展的就业促进效应研究:重庆例证[J]
.经济问题探索,2009(2):92-96.
被引量:4
8
原毅军,逯笑微.
服务业比重持续增长的原因分析[J]
.经济论坛,2009(6):23-27.
9
陈文芳.
基础条件视角下的福建服务业发展[J]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3):23-26.
10
孙靓.
区域就业结构对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影响的实证分析[J]
.商业时代,2012(22):131-133.
被引量:1
1
赵冬梅,冯伟,代允会.
依靠低碳产业发展带动"低碳保定"建设[J]
.中国商界,2011(2).
2
邬雪芬.
浙江省第三产业发展带动劳动就业增长的实证分析[J]
.浙江统计,2004(8):10-12.
3
蒲艳萍.
第三产业发展带动我国就业增长的实证分析[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31-37.
被引量:39
4
何徐兴,李晓锋,高泽伟,汪瑜婷.
第三产业发展带动成都市就业增长的实证分析[J]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2(4):32-35.
5
申笑梅.
我国旅游业发展与第三产业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基于中国1997-2012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2(2):72-76.
被引量:5
6
张翊.
第三产业发展与就业增长关系的研究[J]
.山东社会科学,2016(S1):198-199.
被引量:2
7
马贵刚,梁栋.
构建国际旅游岛粮油市场新体系[J]
.今日海南,2010(10):40-41.
8
中共成都市成华区委党校课题组,何徐兴,李晓锋,高泽伟,汪瑜婷.
第三产业发展带动成都市就业增长的实证分析[J]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2,20(5):59-62.
9
任凤仙.
旅游资源调研报告——小龙虾节事旅游对潜江旅游业的影响[J]
.当代旅游(下旬刊),2013(12):9-10.
10
李杰.
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口美兰区产业发展[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9(5):19-22.
被引量:1
财贸经济
2004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