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肝豆状核变性临床误诊24例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目的:对肝豆状核变性24例临床误诊进行分析方法:24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男16例,女8例,年龄4- 27岁,平均16.3岁)分析找出误诊原因. 结果:24例患者中均有误诊,起病至确诊时间为6 mo-18 a. 结论:肝豆状核变性临床容易误诊.
作者
周兰
孙桂华
黄小让
宋鸿
机构地区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消化内科
出处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232-233,共2页
World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ology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误诊
诊断
误诊原因
分类号
R742.4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42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2
1
许月芳,范玉新,余龙,江萤,杨任民,韩咏竹,崔映宇,任明山,赵寿元.
PCR直接测序在Wilson病基因第8外显子检出一个突变热点[J]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1998,15(5):284-287.
被引量:28
2
王丽娟,梁秀龄,刘焯霖.
应用PCR-SSCP技术检测肝豆状核变性基因突变及多态[J]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7,30(1):8-11.
被引量:18
二级参考文献
4
1
李洵华,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94年,11卷,372页
2
蔡良琬,基因工程技术在基础与临床医学中的应用,1991年,121页
3
范玉新,Chin Med J,1997年,110卷,11期,887页
4
王丽娟,梁秀龄,刘焯霖.
应用PCR-SSCP技术检测肝豆状核变性基因突变及多态[J]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7,30(1):8-11.
被引量:18
共引文献
42
1
范玉新,余龙,江萤,许月芳,杨任民,韩咏竹,崔映宇,任明山,赵寿元.
Identification of a mutation hotspot in exon 8 of Wilson disease gene by cycle sequencing[J]
.Chinese Medical Journal,2000(2):76-78.
被引量:2
2
张华军,鲍远程.
肝豆状核变性基因外显子突变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2004,10(8):484-485.
被引量:2
3
严永兴,程楠,洪铭范,胡纪源,韩咏竹,杨任民.
中国人WD基因12号外显子突变研究[J]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4,12(4):248-250.
被引量:2
4
林豪杰,李乃忠,董强,汪昕,左伋.
45例国人Wilson病基因第8外显子突变热区检测和序列分析[J]
.复旦学报(医学版),2003,30(3):196-199.
5
严永兴,程楠,洪铭范,胡纪源,韩咏竹,杨任民.
中国人Wilson病WD基因12号外显子突变研究[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5,13(1):39-41.
被引量:2
6
杨树平,蒋建霞,林琳,赵志泉,张小勇,孙茂华.
Wilson病合并急性白血病1例[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5,13(11):1370-1371.
7
韩娟.
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表型与ATP7B基因第8外显子突变的关系[J]
.罕少疾病杂志,2006,13(2):16-19.
被引量:1
8
周红平,饶兆英,钟建明,段荣,张晓珍.
江西籍肝豆状核变性第八外显子突变的研究[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29(11):1023-1024.
9
罗开忠,杨旭,童德军,何纲,易露茜.
湖南地区肝豆状核变性基因突变热区的序列检测与分析[J]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12):920-923.
被引量:8
10
毕伟,朱丽红,程楠,王训,胡纪源,杨任民.
中国人Wilson病ATP7B基因启动子区的研究[J]
.安徽医学,2008,29(1):4-7.
同被引文献
4
1
Eve A, Roberts/Michael L, Schilsky. A practice guideline on wilson disease. Heapatology, 2003,37 (6) :421.
2
蒋雨平.
要提高我国肝豆状核变性病的诊断水平[J]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11):641-641.
被引量:16
3
胡纪源,吕达平,王共强,何光远,程楠,王训,洪铭范,杨任民.
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误诊研究[J]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11):642-644.
被引量:82
4
赵鹏,张本恕.
肝豆状核变性临床诊断指标的评价[J]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4,12(2):145-146.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1
1
郑春华,张洪球.
肝豆状核变性53例临床分析[J]
.浙江实用医学,2009,14(4):309-30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姜海燕.
肝豆状核变性二次司法鉴定误诊1例并文献复习[J]
.中国乡村医药,2016,23(3):59-59.
1
桀骜.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血、尿β_2-微球蛋白水平的检测分析[J]
.新医学,2010,41(7):461-462.
被引量:3
2
王建英.
西宁地区肝豆状核变性18例临床分析[J]
.高原医学杂志,2008,18(4):37-38.
3
龚晓彬.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血清铜蓝蛋白检测的临床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6):100-101.
被引量:3
4
陈玺,何存才,肖延风.
反复溶血性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误诊分析[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15):1836-1837.
5
田沂,杨旭,蒋永芳.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肝功能及肝脏病理分析[J]
.中华消化杂志,2007,27(12):817-819.
被引量:2
6
张荣信,杨文明,汪美霞.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及中医治疗[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4(3):262-264.
被引量:5
7
韩明,刘保群,徐建洋,孙传英.
45例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分析[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13):1900-1901.
被引量:2
8
黄彩云,尤长乐,赖亚栋.
肝豆状核变性15例临床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9):99-100.
被引量:3
9
张靖,王金萍,王佳佳,伍宏兵.
应用改良Simpson法评价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胆囊收缩功能[J]
.实用肝脏病杂志,2014,17(4):388-391.
被引量:1
10
刘桂芝,张东锋,张岩,孙华.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改变(附60例报告)[J]
.山东医药,2013,53(8):69-71.
被引量:5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4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