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脑脊液中的P型淋巴细胞
出处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114-115,共2页
Clinical Journal of Medical Officers
参考文献3
-
1冯方波,唐军民,刘平,周飞,郑梅荣,唐岩.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脊液细胞学改变与临床的关系[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7,30(1):7-9. 被引量:9
-
2冯方波,周飞,刘平,胡友吉,唐军民,唐岩.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脊液T、B细胞标记及IgG合成率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6,6(6):323-324. 被引量:4
-
3周飞,刘平,李立青,胡友吉,冯方波.精神分裂症脑脊液细胞产生IL—6的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8,8(1):20-21.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9
-
1张厉生,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4年,17卷,152页
-
2臧德馨,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80年,4卷,204页
-
3粟秀初,实用脑脊液细胞学彩色图谱(第2版),1989年,18页
-
4冯方波,免疫学快报,1988年,8卷,40页
-
5冯方波,中华医学杂志,1987年,67卷,603页
-
6侯熙德,南京医学院学报,1985年,3卷,232页
-
7侯熙德,临床脑脊液细胞学,1985年,43页
-
8候熙德,周善仁.临床脑脊液细胞学[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
9方家驹,徐文桢.多发性硬化症的实验诊断:脑脊液的免疫学和生物化学测定[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1985,23(2):5-10. 被引量:1
共引文献13
-
1刘素芳,贾福军.精神分裂症细胞因子的网络作用[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4,10(2):148-149. 被引量:2
-
2郑梅荣,冯方波,刘平,李兵,郭静.精神分裂症患者表达CR1分子数量及其基因多态性变化[J].美国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4,6(1):1-3.
-
3王惠利,李黎,胡淑芳,张保练,高永利.分裂样精神病发展趋向监测方法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1999,7(2):172-173.
-
4郭静,邱锦云,王晓玲,冯方波.精神分裂症循环免疫复合物定量及解离组分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9):4556-4558. 被引量:2
-
5冯方波,李立青,周飞.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脊液TNF检测[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9,9(6):324-325. 被引量:3
-
6郭静,邱锦云,王晓玲,冯方波.精神分裂症患者Ig/C_3双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检测及意义[J].西南国防医药,2011,21(8):829-831. 被引量:2
-
7李立青,陈爱亮,冯方波.精神分裂症B细胞的EB病毒转化及培养[J].临床军医杂志,2001,29(1):18-19. 被引量:1
-
8徐文英,刁琨圃.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脊液细胞学对照研究[J].四川精神卫生,2001,14(4):193-195.
-
9李恒芬,张晓曼,焦新彩.白介素—6与精神分裂症[J].中原精神医学学刊,2001,7(4):242-244.
-
10李恒芬,张晓曼.精神分裂症白介素-6研究进展[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2,2(3):185-185. 被引量:1
-
1葛贵杰,袁崇友,刘杰,李志武,刘世红,李昆,贾耕云.精神分裂症84例幻觉临床分析[J].中原精神医学学刊,2000,6(3):166-168.
-
2焦公凯,林节.儿童精神分裂症的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5,5(6):332-334. 被引量:6
-
3甘景梨,张万恒,等.精神分裂症的抑郁与自杀行为[J].河北精神卫生,1998,11(3):143-145.
-
4李茜,陈兴东,段满林.急性脑缺血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3,26(6):654-657. 被引量:8
-
5黄子丽.精神分裂症合并烧伤的临床护理[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11,23(3):208-209.
-
6王献,屈宝华,陈品,齐进兴.癫痫与T淋巴细胞亚群、TNFα 、IL-2关系的探讨[J].现代康复,2001,5(2):78-79. 被引量:1
-
7王献,陈品,屈宝华,齐进兴.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TNFα的变化[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9(1):100-102. 被引量:3
-
8陈斌.重症肌无力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33(4):519-521. 被引量:8
-
9李静.重症肌无力的治疗进展[J].中国疗养医学,2012,21(11):999-1001. 被引量:3
-
10王娟,胡茂荣,刘芳,赵靖平.精神分裂症认知损害和临床症状与脑白质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3,22(5):478-480.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