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从虚拟仪器的概念、演变与发展、构成、特点等方面介绍了虚拟仪器(VI)和它在医药仪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出处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4年第4期79-79,共1页
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参考文献7
-
1李国厚,冯启高.虚拟仪器技术及其开发与应用[J].自动化仪表,2002,23(7):4-6. 被引量:26
-
2王承,何志伟,许东芹.虚拟仪器——现代仪器发展的新阶段[J].测控技术,2001,20(10):9-11. 被引量:33
-
3魏相华,张士文,赵继敏.虚拟仪器(VI)的发展现状和前景[J].工业控制计算机,2001,14(3):1-2. 被引量:20
-
4王瑞林.虚拟仪器在我国的应用前景[J].新疆大学学报(理工版),2001,18(1):27-30. 被引量:8
-
5韩文.虚拟仪器技术在发电机组启动试验中的应用[J].华东电力,2000,28(10):56-57. 被引量:2
-
6路林吉,谢萍.虚拟仪器讲座 第六讲 虚拟仪器的应用[J].电子技术(上海),2000,27(6):48-50. 被引量:7
-
7虞惠华,俞承芳.虚拟仪器(VI)——计算机在仪器领域中的应用[J].半导体技术,1997,13(5):50-53. 被引量:14
二级参考文献19
-
1章玉鉴,张立人.PC仪器系统软件的研究与设计[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1989,3(3):16-21. 被引量:3
-
2马嘉.LabVIEW-一种全新的仪器开发系统[M].北京:电子测量技术,1995..
-
3[1]Measurenment and Automation Catalogue National In struments, 1999
-
4Johnson G W. LabVIEW POWER Programming.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1998.
-
5Measurement mad Automation Catalogue 1999. Nntional Instruments, 1999.
-
6王晓霞,孙健,夏士智.虚拟仪器、仪表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J].计算机自动测量与控制,1997,5(4):29-31. 被引量:12
-
7沙占友,马洪涛,高俊岭,唱春来.VXI总线仪器系统[J].计算机自动测量与控制,1998,6(4):2-4. 被引量:9
-
8王兰省,李振海.虚拟仪器系统开发技术[J].测控技术,1999,18(4):58-60. 被引量:22
-
9潘莹玉,莫付江,高泽民.虚拟仪器及其在电力行业的应用[J].电力系统通信,1999(2):11-14. 被引量:12
-
10陈敏,杨乐平.基于C语言的虚拟仪器系统开发[J].测控技术,1999,18(9):49-51. 被引量:4
共引文献100
-
1雷霖,王厚军,周文建,童玲.现代测试技术实验平台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5,3(z1):19-21. 被引量:3
-
2武一民,韩亚平,崔根群.基于虚拟仪器的车辆振动测量分析[J].仪器仪表学报,2006,27(z1):419-420. 被引量:6
-
3崔海青,李天伟,李伟,蒋东方.电罗经专用虚拟数字示波器开发应用[J].舰船电子工程,2008,28(12):123-126. 被引量:1
-
4李文攀.虚拟仪器技术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J].南北桥,2009(3).
-
5雷霖,袁琴,童玲,王厚军.基于虚拟仪器的网络化测控实验技术[J].测试技术学报,2004,18(z5):97-100.
-
6张振海,方蜀州,韩振海.基于VC++和MATLAB混合编程的虚拟仪器技术[J].固体火箭技术,2004,27(1):84-86. 被引量:2
-
7廖兵该,孙军,龚元明,朱建新.车辆控制器VMS硬件在环仿真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机电一体化,2004,10(4):80-84. 被引量:2
-
8刘道玉,迟毅林.基于PC的虚拟仪器及其技术研究[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04,23(4):42-45. 被引量:10
-
9于绍娜,李冶,蔡学森,杨智君.动态链接库技术在虚拟仪器开发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40(20):114-115. 被引量:8
-
10华丽,李文彬,朱守林.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森林近地表自然风模拟研究[J].森林工程,2005,21(1):7-8.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22
-
1冯君,郭彦伸,陆颖,郭宗儒.PPAR激动剂的定向设计、虚拟筛选及合成[J].化学学报,2004,62(16):1544-1550. 被引量:14
-
2乔园园,林少凡.虚拟组合化学分子库的程序设计、实现与应用[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4,21(5):721-724. 被引量:7
-
3章承继,李炜,仇缀百.化合物类药性的虚拟判断方法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4,39(9):644-647. 被引量:2
-
4邱学军.灰色聚类关联分析法及其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5,15(1):15-21. 被引量:14
-
5杨建,曲克服,杜宁,高法良.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消肿止痛涂膜的临床疗效[J].中国骨伤,1995,8(3):28-28. 被引量:2
-
6孙奕,王景明.模糊数学在淫羊藿免疫药理学研究中的应用[J].数理医药学杂志,1998,11(4):350-351. 被引量:13
-
7莫长塞,王英.虚拟化与中国医药产业研究开发策略[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7(1):61-63. 被引量:4
-
8陈海峰,荔建锋,姚建华,袁身刚,郑崇直.虚拟活性化合物的自动生成[J].化学学报,2000,58(5):529-532. 被引量:3
-
9沈文英,陈铭华,胡明辉.中药黄芪元素谱的灰色关联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9(6):813-819. 被引量:10
-
10李秀昌,周喆,王文龙.中药复方药物研究中的数学方法概述[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1,17(1):62-63.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7
-
1史磊,曹思思.基于利水功效组群药物的中药药性规律研究[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4,38(4):10-13. 被引量:2
-
2尚尔鑫,段金廒,唐于平.基于计算模拟的中药及方剂量效关系研究方法概述[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S1):120-123. 被引量:8
-
3董强,廖彬,叶少珍.骨性关节炎中药有效成分分子关键部位的辨识[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4):515-520.
-
4马瑞娟,苗明三.一种中药药效的多指标评价新方法——综合权重法[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1,22(5):569-572. 被引量:49
-
5苗晋鑫,苗明三.组分中药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思考[J].中医学报,2012,27(9):1116-1119. 被引量:9
-
6王晓燕.中药药性物质基础研究中数学建模思路探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5):337-339. 被引量:7
-
7颜亭玉,王惠川.畜禽中药添加剂药效评价模型初探[J].农学学报,2015,5(1):77-79.
-
1吴健.XENIX的演变与发展[J].中国计算机用户,1991(1):53-55.
-
2田绵石.新一代数据中心架构及其智能监控系统的研究与探讨[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4,23(7):34-38. 被引量:6
-
3贾凯.呼叫中心的技术演变与发展趋势[J].金融电子化,2001(6):16-21. 被引量:1
-
4成奇明,吕晓东,胡晓林,肖松,马月欣,刘森.医学信号虚拟仪器的研制[J].医疗保健器具(医疗器械版),1998(6):128-129.
-
5李润启.加密技术演变与发展[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3):211-212. 被引量:3
-
6付蝶.浅谈网络计算的演变与发展[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6(5):68-70.
-
7岳付强,刘仲义,马奎林,伍迪.浅析网络计算模式的演变与发展[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9(2):93-96.
-
8杨一鹤.医药设备管理思路的新探讨[J].大众科技,2005,7(7):156-157.
-
9许娇.语料库的演变与发展及其对英语教学的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2):108-108.
-
10何涌.专家系统找准维修'关键点'[J].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2007,19(2):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