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教育技术之技、艺、道
被引量: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教育技术之技、之艺、之道 ,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淀与密切深刻的关联度。文章首先对技、艺、道的“源”和“流”作了系统的探索 ;之后 ,分别就教育技术之技、教育技术之艺、教育技术之道作了较为深刻的探讨。旨在正确构建教育技术的技术观。
作者
马周周
机构地区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
出处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2-18,共7页
E-education Research
关键词
教育技术
技
艺
道
技术观
美学观
哲学观
分类号
G40-057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32
同被引文献
96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61
参考文献
4
1
邓杰,冯锐.
强化实践,丰厚素养,鼓励创新——努力探索教育技术人才培养新模式[J]
.电化教育研究,2003,24(10):21-22.
被引量:18
2
桑新民.
技术—教育—人的发展(上)——现代教育技术学的哲学基础初探[J]
.电化教育研究,1999,20(2):3-7.
被引量:116
3
[美]巴巴拉·西尔斯著 乌美娜译.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
4
李龙.教育过程设计[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
二级参考文献
3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2.第203页.
2
黄荣怀 曾兰芳 余冠仕.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简析[Z].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院,..
3
杨叔子.科学与人文交融是培养高级人才的必由之路[Z].华中科技大学,..
共引文献
132
1
邵世禄,魏宏安,杨小平.
关于《机械制图》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与实践[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8(4):72-76.
2
李晓飞,姜波.
浅谈Flash教学中的技艺结合[J]
.电脑知识与技术(过刊),2007(14).
被引量:3
3
孙伟霞.
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影响的社会学分析[J]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2(2):18-21.
4
刘家春.
教育技术的三个层面[J]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02(2):12-16.
5
冯茂岩,蒋兰芝.
论信息技术发展对传统教育理念的冲击[J]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2):40-43.
被引量:2
6
冯丽英,赵玉.
面向职业教育的教育技术专业人才技能培养探讨[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25(3):88-90.
被引量:4
7
郑旭东.
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及其理论结构[J]
.电化教育研究,2004,25(8):23-27.
被引量:29
8
范姣莲.
教育技术理论及实践的检讨与思辨[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4,16(3):47-50.
9
李康.
现代远程教育若干理论之评述[J]
.中国远程教育,2004(09S):11-14.
被引量:28
10
陈小燕.
计算机基础教学刍议[J]
.电脑知识与技术(认证考试),2004(10M):89-90.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96
1
方国清.
简论“和合”的中国武术[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19(1):126-128.
被引量:11
2
马周周.
美国教育技术转向的重要启示[J]
.电化教育研究,2009,30(3):31-33.
被引量:3
3
姚阳,徐泉永.
浅谈武术运动的艺术美[J]
.搏击(武术科学),2007,4(12):24-25.
被引量:2
4
陈卫平.
角色认知的概念与功能初探[J]
.社会科学研究,1994(1):106-111.
被引量:81
5
陈雁杨.
中国武术的意象理论[J]
.体育文化导刊,2004(8):43-45.
被引量:6
6
惠连晓,郑旭东.
走向后现代主义的教育技术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04(9):15-18.
被引量:7
7
王岗,唐衍平.
竞技武术套路中的“形”、“意”审美分析[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28(6):70-74.
被引量:35
8
马周周.
教育技术之“象”[J]
.电化教育研究,2005,26(4):16-21.
被引量:2
9
目睹教育技术学十年之十大怪状(上)[J]
.中小学电教(综合),2005(4):73-76.
被引量:10
10
Observer.
目睹教育技术学十年之十大怪状(下)[J]
.中小学电教(综合),2005(5):78-80.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0
1
陈列尊,张登玉.
庄子技道观对教育技术的启迪与反思[J]
.现代教育技术,2009,19(4):18-21.
被引量:5
2
庄惠阳.
论中国教育技术学理论的单极化与独立化[J]
.电化教育研究,2012,33(12):19-26.
被引量:1
3
蔡利敏,梁石云,王岗.
中国武术“技、艺、道”之辩[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40(6):127-133.
被引量:15
4
张道鑫,王岗.
论中国武术的“意”[J]
.体育学刊,2018,25(1):28-33.
被引量:20
5
周明星,王子成.
论技艺劳育的三重逻辑[J]
.职教论坛,2020(8):27-37.
被引量:9
6
马红梅.
庄子“技道观”下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路径研究[J]
.内蒙古电大学刊,2021(2):76-79.
被引量:1
7
姜淑云.
基于“技、艺、道”融合理念的中职机械专业课堂教学探索[J]
.教师,2022(4):120-122.
被引量:1
8
赵佳丽.
教研员角色认同与建构:基于社会网络空间的视域[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20):33-36.
被引量:3
9
朱怡璇.
传统文化短视频中华美学精神的传承与现代性转化[J]
.中国电视,2023(3):22-28.
被引量:7
10
高涵,李嘉丽.
"技艺道"一体:乡村卓越职教师资素质特征[J]
.江苏教育,2017(52):32-36.
二级引证文献
61
1
殷乐,杨默涵.
短视频与文化:始于“以物出物”,臻于“开物成务”[J]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3(4):113-120.
2
苑文静,张再林.
武术“由技及道”的身体现象学考察——从梅洛-庞蒂的身体图式概念出发[J]
.体育与科学,2020,0(1):58-63.
被引量:14
3
丁昊阳,苏健蛟.
中国武术文化现象:一种由巧至美而雅的身体符号标识[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3,46(8):133-143.
被引量:2
4
张震.
传统武术“技道并建”的功夫哲学诠释[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0,43(2):60-70.
被引量:18
5
庄惠阳.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模型及其功用[J]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4,14(2):17-29.
被引量:1
6
高伟.
茶道在中国武术民族传统文化中的融入思路[J]
.福建茶叶,2018,40(4):391-391.
被引量:3
7
张道鑫,沙艳文,王岗.
中国武术“道”之诠释[J]
.体育科学,2018,38(6):84-90.
被引量:27
8
李丽,张再林.
中国武术“以意释气”的身体哲学解读[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8,37(6):138-144.
被引量:7
9
陈保学,王美杰,胡昌领.
中国武术生命美学历程及其新时代使命研究[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9,38(1):136-144.
被引量:12
10
姜国钧,黄卓.
庄子的科技思想及其对当代科技教育的启示[J]
.大学教育科学,2019,0(2):93-98.
1
王如.
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的美育思想--兼述其美学观[J]
.重庆陶研文史,2014(2):55-57.
被引量:1
2
王阳.
音乐在美育中的作用[J]
.吉林教育(教研),2009(2):110-110.
3
李星良.
美的理想与美的教育[J]
.高校理论战线,2000(4):61-64.
4
张香君.
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观对现代音乐教育的启示[J]
.黄河之声(科教创新版),2009(12):80-81.
5
刘育莲.
立足课堂,将美育进行到底[J]
.小学时代(教师),2010(2):37-37.
6
赵崇德,杨桂梅,赵蓓.
课堂教学的美学观[J]
.卫生职业教育,1997,0(4):21-22.
7
李洪珍.
语文教师要加强审美修养[J]
.当代教育科学,1989(1):31-36.
8
李健,翁再红.
自身的合法化:论蔡元培美育的理论基石[J]
.新疆社科论坛,2004(4):11-13.
9
杨正先.
论托尔斯泰的美学观[J]
.昆明学院学报,1993,24(1):44-50.
10
杨玉琪.
课堂教学艺术琐谈[J]
.现代企业教育,1999,0(7):46-46.
电化教育研究
2004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