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不同产量水平下郑单18号不同种植密度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
3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研究不同地力水平下郑单 18号玉米密度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关系 ,结果表明 :在中等肥力水平下 ,郑单 18号适宜密度为 5 2 5万株 /hm2 ,不同密度主要通过影响千粒重来影响产量 ;在高肥力水平下 ,郑单 18号适宜密度为 6 2 5万株 /hm2 。
作者
张新
王振华
宋中立
张明友
王金召
机构地区
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
商丘农业学校
郑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出处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4年第2期86-87,91,共3页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基金
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项目
关键词
郑单18号品种
种植密度
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玉米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309
同被引文献
301
引证文献
30
二级引证文献
252
参考文献
5
1
杜天庆,郝建平,杨锦忠,刘秀红.
特早熟夏播玉米密度与经济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关系[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0,20(1):9-12.
被引量:10
2
佟屏亚,程延年.
玉米密度与产量因素关系的研究[J]
.北京农业科学,1995,13(1):23-25.
被引量:152
3
杨世民,廖尔华,袁继超,陶永清,李代玺.
玉米密度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关系的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0,18(4):322-324.
被引量:175
4
莫惠栋 梁之材.种植密度和作物产量—产量和密度关系及其分析[J].作物学报,1980,6(2):65-75.
5
牟志勇.
玉米不同移栽密度对产量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04,12(z1):78-78.
被引量:21
二级参考文献
4
1
李学杰.
早熟夏玉米高产生育性状的探讨[J]
.山东农业科学,1995,27(6):7-8.
被引量:1
2
王鹏文,戴俊英,赵桂坤,刘鹏飞.
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玉米科学,1996,4(4):43-46.
被引量:140
3
梁嘉陵.
丘陵区川谷地玉米最佳群体结构模式的研究[J]
.玉米科学,1996,4(4):54-56.
被引量:7
4
侯旭光,冯勇.
玉米种植密度若干问题的分析[J]
.内蒙古农业科技,1992(6):22-23.
被引量:28
共引文献
309
1
张慧,钱欣,高英波,薛艳芳,王庆成,刘开昌,李宗新.
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夏玉米产量和冠层特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20,0(4):23-29.
被引量:6
2
苏义臣,苏桂华,孟令聪,孙志超.
不同密度下去留分蘖处理对玉米产量的影响[J]
.东北农业科学,2023,48(6):10-14.
被引量:1
3
赵阳佳,王晔,张震东,南张杰,谢皓,李润枝.
种植密度与施氮量对春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东北农业科学,2020,45(1):17-20.
被引量:14
4
郭斌,王友德,赵新俊.
美国玉米种DK743引种高产群体结构初探[J]
.玉米科学,2004,12(z2):9-10.
被引量:1
5
周波,胡学安,魏良明,薛华政,吴国强,黄凌.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新品种郑单136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8,10(S1):107-110.
被引量:3
6
范秀玲,李凤海,史振声,王志斌,张飞.
玉米偏垄宽窄行种植方式的增产作用和生理特性研究[J]
.玉米科学,2010,18(1):108-111.
被引量:33
7
高亚男,曹庆军,韩海飞,崔金虎,王洪预.
不同行距对春玉米产量和光合速率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10,18(2):73-76.
被引量:31
8
徐艳荣,孙发明,焦仁海,侯宗运,刘兴二,刘武仁.
不同品种的边际效应对玉米产量影响分析[J]
.玉米科学,2010,18(2):85-87.
被引量:8
9
李凤海,史振声,张世煌,王志斌,王宏伟,吕香玲,朱敏,刘红军.
对辽宁省玉米种植密度偏稀问题的研究与思考[J]
.玉米科学,2010,18(3):113-116.
被引量:41
10
杨克军.
密度对青贮玉米龙辐单208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4,16(3):8-10.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301
1
张修金,蔡建.
玉米专用调节剂玉黄金在夏玉米上的应用效果[J]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6).
被引量:6
2
程明芳,黄绍文,金继运,高继明,李春茂.
肥料施用对小麦和玉米产量及钾素含量的影响[J]
.河北农业科学,2006,10(4):40-43.
被引量:9
3
牟志勇.
玉米不同移栽密度对产量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04,12(z1):78-78.
被引量:21
4
王庆成,刘开昌.
山东夏玉米高产栽培理论与实践[J]
.玉米科学,2004,12(z2):60-62.
被引量:35
5
周文伟,李桂芝,李俊杰,宋万友,张豫成.
不同类型玉米杂交种对密度的反应评价[J]
.玉米科学,2004,12(z2):63-65.
被引量:30
6
刘武仁,刘凤成,冯艳春,郑金玉,罗洋,邱贵春,蔡洪岩.
玉米不同密度的生理指标研究[J]
.玉米科学,2004,12(z2):82-83.
被引量:60
7
赵化春,韩萍.
玉米栽培的适宜密度问题[J]
.玉米科学,2001,9(z1):34-38.
被引量:89
8
路海东,薛吉全,马国胜,邰书静.
不同类型饲用玉米高产栽培密度研究[J]
.玉米科学,2005,13(z1):124-127.
被引量:23
9
任禾,李月英,韩成伟,朱平.
吉林省玉米增产潜力分析[J]
.玉米科学,2010,18(6):148-152.
被引量:5
10
邵世芳,吴琴燕.
酶磨法处理玉米秸秆的糖化发酵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2011,23(5):157-159.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30
1
张明友,张新,王振华,张前进,王金召,马巧云.
郑单22玉米不同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0):166-168.
被引量:22
2
田志刚,田俊芹,李林英,曹治彦,张耀辉.
邢抗6号玉米适宜种植密度研究[J]
.河北农业科学,2006,10(3):19-21.
被引量:3
3
王金召,贾耀军,乔旭,张明友,王成荣.
种植密度与郑单22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393-6393.
被引量:29
4
郭银巧,李存东,赵传德.
玉米适宜密度与播种量确定动态知识模型[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28(5):610-613.
被引量:7
5
张明友,王金召,王健,别海.
种植密度对玉米新品种郑农7278产量性状的影响[J]
.农业科技通讯,2008(6):73-74.
被引量:1
6
陈传永,侯玉虹,李刚,朱平,董志强,赵明.
密植高产条件下玉米植株可溶性糖含量及其产量关系分析[J]
.玉米科学,2008,16(4):77-81.
被引量:10
7
王向阳,雷晓兵,卫勇强,梁晓伟,李林,陈润玲.
黄淮海地区夏玉米换代品种洛玉4号适宜种植密度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3):152-156.
被引量:12
8
刘战东,肖俊夫,南纪琴,冯跃华.
种植密度对夏玉米形态指标、耗水量及产量的影响[J]
.节水灌溉,2010(9):8-10.
被引量:14
9
赵燕.
我国玉米高产栽培农艺措施研究进展[J]
.现代农业科技,2010(23):46-50.
被引量:25
10
闻禄,胡美静,李晓花,李穗萍,苏毅,王兆富.
密度和海拔对云端21产量及生物学性状的影响[J]
.耕作与栽培,2011,31(2):32-33.
二级引证文献
252
1
常海霞,郭红亮,刘永忠,李万星,曹晋军,靳鲲鹏,李丹.
不同行距配比对玉米光合生理指标及茎秆特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20(17):16-20.
被引量:7
2
刘玲,王春虎,殷亚超,荆李梅,崔林林,牛红艳.
不同密度对玉米新品种百玉2号产量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2013,52(2):272-274.
被引量:1
3
杨利华,张丽华,杨世丽,马瑞昆,张全国.
不同株高玉米品种部分群体质量指标对种植密度的反应[J]
.华北农学报,2007,22(6):139-146.
被引量:34
4
胡文军.
杂交玉米三千一号不同移栽密度对产量的影响[J]
.农技服务,2008,25(2):58-59.
被引量:1
5
张明友,王金召,王健,别海.
种植密度对玉米新品种郑农7278产量性状的影响[J]
.农业科技通讯,2008(6):73-74.
被引量:1
6
梁晔,周开强,刘小卫,娄林,成荣芳,王启文.
黔单19号在桐梓县种植密度试验初报[J]
.农技服务,2008,25(6):12-12.
被引量:4
7
路海东,薛吉全,马国胜.
夏玉米不同群体的受光态势和光合特性研究[J]
.玉米科学,2008,16(4):100-104.
被引量:21
8
王同朝,马超,杜园园,张华元,卫丽.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新品种豫单998产量的影响[J]
.贵州农业科学,2008,36(6):45-46.
被引量:10
9
侯玉虹,陈传永,郭志强,侯立白,张宾,赵明.
春玉米不同产量群体叶面积指数动态特征与生态因子资源量的分配特点[J]
.应用生态学报,2009,20(1):135-142.
被引量:49
10
张朝阳,张勇.
黔单16号不同移栽密度对产量的影响[J]
.耕作与栽培,2008,28(6):37-37.
被引量:1
1
张新,王振华,王懿波,王永普.
国审高淀粉优质专用玉米新品种郑单18号的选育[J]
.河南农业科学,2002,31(1):8-8.
被引量:4
2
王振华,张新.
高淀粉玉米新品种郑单18号[J]
.河北农业科技,2002(12):16-16.
被引量:1
3
薛华政.
高淀粉玉米新品种:郑单18号[J]
.农村农业农民(下半月),2011(6):49-49.
4
玉米新品种:郑单18号[J]
.农村农业农民(下半月),2010(5):47-47.
5
王振华,张新河南省农科院粮食所.
高淀粉玉米新品种郑单18号[J]
.河南科技,2002,21(5X):9-9.
6
玉米新品种郑单18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J]
.现代种业,2003(2):41-41.
7
玉米新品种——郑单18号[J]
.现代种业,2004(2):48-48.
8
振华,张新.
高淀粉玉米——郑单18号[J]
.农村农业农民,2002(2):17-17.
9
名优新特[J]
.农村科技开发,2004(2):38-40.
10
赵宗科,谈宏斌.
高产淀粉玉米新品种郑单18号栽培技术要点[J]
.现代种业,2002(3):45-45.
中国农学通报
2004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