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茶园蜘蛛优势种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控制效应
被引量: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室内及田间控制观察和大田系统观察结果表明:白斑猎蛛、花腹纽蛛、警戒蝇豹、棕管巢蛛、褶管巢蛛对假眼小绿叶蝉均有较大捕食控制潜能,在叶蝉较大密度范围内,日捕食量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大笼控制四种蜘蛛的捕食增长率均以10~20头为最高,达61.9%。
作者
张觉晚
王沅江
机构地区
湖南省茶叶研究所
出处
《茶叶通讯》
1992年第3期8-10,34,共4页
Journal of Tea Communication
关键词
茶树
蜘蛛
优势种
假眼小绿叶蝉
天敌利用
分类号
S435.71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S47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156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153
参考文献
1
1
祁彪,祁少莽,游树立,王东明,徐宗敬,秦守明.
几种蜘蛛对褐稻虱捕食功能反应的初步研究[J]
.植物保护学报,1990,17(1):29-34.
被引量:11
共引文献
10
1
刘汉才,曾青兰.
八斑球腹蛛的生物学特性[J]
.咸宁师专学报,2001,21(6):94-96.
2
佘宇平,陶滔,扈克明.
蓝翠蛛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捕食功能反应[J]
.植物保护,1996,22(2):9-11.
被引量:10
3
仇广灿,孙广仲,成晓松,胡健,成长庚,赵阳.
稻田蜘蛛消长动态及其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J]
.昆虫知识,1999,36(6):321-322.
被引量:3
4
关秀敏,孙绪艮.
捕食性昆虫螨类及蜘蛛的捕食作用[J]
.中国森林病虫,2002,21(4):37-40.
被引量:6
5
吴进才,姜永厚,杨国庆,邱慧敏,刘井兰,王洪全.
田间蜘蛛集团对飞虱的每日捕食量与室内、盆栽水稻的捕食作用比较[J]
.生态学报,2002,22(8):1266-1274.
被引量:12
6
叶正襄,秦厚国,黄荣华.
拟水狼蛛对白背飞虱的捕食功能反应[J]
.江西农业学报,1991,3(1):56-61.
被引量:3
7
林华峰,陶方玲.
拟水狼蛛不同状态对白背飞虱捕食功能反应模型的研究[J]
.安徽农学院学报,1992,19(1):61-67.
被引量:2
8
孙佳琦,王光华,任应党,陈琴,白耀宇.
温度变化对休耕期冬水田天敌捕食猎物的影响及天敌耐冷性分析[J]
.生态学报,2022,42(7):2943-2961.
被引量:3
9
汤进龙,吴进才.
特征根回归法在稻田捕食性天敌捕食量分析中的应用[J]
.应用生态学报,2002,13(12):1592-1594.
被引量:1
10
李锴铭,刘求清,陈婧.
白额巨蟹蛛对蟑螂捕食作用的研究[J]
.生物学通报,2004,39(6):55-56.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56
1
任菊仕,王沅江.
茶小绿叶蝉防治指标研究初报[J]
.茶叶通讯,1989(3):45-46.
被引量:2
2
王庆森,吴光远,曾明森,余素红.
苦参素防治茶树主要害虫的效果[J]
.武夷科学,2002,18(1):191-195.
被引量:20
3
张觉晚,王沅江,任菊仕.
假眼小绿叶蝉的生态控制与合理用药[J]
.茶叶科学,1992,12(2):139-144.
被引量:16
4
朱建国,况荣平,扈克明,陶滔,朱启忠.
茶小绿叶蝉在不同茶树品种上的生长发育、生殖及空间分布[J]
.Zoological Research,1993,14(3):241-245.
被引量:7
5
林雄毅.
0.3%印楝素EC防治茶小绿叶蝉药效试验[J]
.江西植保,2004,27(3):106-107.
被引量:4
6
高景林,赵冬香,陈宗懋.
白斑猎蛛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捕食作用[J]
.热带作物学报,2004,25(3):72-74.
被引量:20
7
张觉晚,孙少华.
兰岭茶厂生态调控茶园害虫——天敌种群数量消长调查分析[J]
.茶叶通讯,2004,31(4):8-10.
被引量:2
8
刘明炎.
武大绿洲丫丫防治茶小绿叶蝉药效试验[J]
.茶叶通讯,2004,31(4):27-28.
被引量:3
9
陈银方,宋昌琪,刘文炜.
中国茶园蜘蛛调查和保护研究综述[J]
.浙江农业科学,2004,45(6):343-345.
被引量:17
10
汪云刚,凌光云,陈玫,王琳.
胜邦生物杀虫剂防治茶蚜、茶小绿叶蝉试验初报[J]
.福建茶叶,2004,27(4):4-4.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9
1
张觉晚,王沅江.
合理用药生态控制茶小绿叶蝉主要措施与评价[J]
.生态学杂志,1994,13(5):13-17.
被引量:15
2
黄安平,周清琼,贺益娥.
茶小绿叶蝉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
.茶叶通讯,2006,33(2):10-13.
被引量:19
3
张觉晚.
捕食小绿叶蝉的茶园蜘蛛种群动态研究[J]
.茶叶通讯,1996,23(2):21-23.
被引量:17
4
高宇,孙晓玲,金珊,张正群,边磊,罗宗秀,陈宗懋.
我国茶园蜘蛛生态学研究进展[J]
.茶叶科学,2012,32(2):160-166.
被引量:15
5
赵冬香,陈宗懋,程家安.
茶小绿叶蝉优势种的归属[J]
.茶叶科学,2000,20(2):101-104.
被引量:57
6
王庆森,王定锋,吴光远.
我国茶树假眼小绿叶蝉研究进展[J]
.福建农业学报,2013,28(6):615-623.
被引量:36
7
王定锋,刘丰静,李慧玲,周维,曾明森,王庆森,吴光远.
宁德市低海拔茶园蜘蛛群落结构及发生动态[J]
.茶叶科学,2013,33(5):457-464.
被引量:9
8
赵宸,张凯,张露,吴毅,陈希.
假眼小绿叶蝉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
.现代园艺,2015,38(20):61-62.
被引量:2
9
毕守东,张书平,余燕,王振兴,李尚,邹运鼎.
安徽省茶园假眼小绿叶蝉优势种天敌的评判[J]
.植物保护学报,2019,46(4):910-917.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153
1
刘亚兵,王敏,胡伊然,蒲璐璐,张小琴.
生态茶园蜘蛛网结构模型的建立与评价[J]
.贵茶,2023(1):59-69.
2
杜相革,杨东鹏,黄正恩,王立忠,董民.
有机管理措施对有机茶园害虫和天敌种群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04,20(4):78-79.
被引量:7
3
侯柏华,谭济才,张润杰.
茶园害虫生态控制若干问题的探讨[J]
.生态科学,2004,23(3):261-264.
被引量:16
4
高景林,赵冬香,陈宗懋.
白斑猎蛛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捕食作用[J]
.热带作物学报,2004,25(3):72-74.
被引量:20
5
张觉晚.
茶园虫病草生态控制原理与措施[J]
.茶叶通讯,2005,32(2):19-22.
被引量:2
6
付建玉,韩宝瑜.
茶小绿叶蝉优势种的归属的分子依据[J]
.科技通报,2005,21(5):549-552.
被引量:19
7
张觉晚.
保护利用自然天敌 控制茶园害虫[J]
.广东茶业,2005(5):9-11.
8
韩宝瑜.
有机、无公害和普通茶园蜘蛛群落组成及动态差异[J]
.蛛形学报,2005,14(2):104-107.
被引量:28
9
张觉晚.
茶园病虫草害无公害防治[J]
.茶业通报,2005,27(4):163-164.
被引量:2
10
黄安平,周清琼,贺益娥.
茶小绿叶蝉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
.茶叶通讯,2006,33(2):10-13.
被引量:19
1
戴轩.
茶树害虫天敌发生规律的研究[J]
.贵州茶叶,1994,22(3):21-24.
被引量:1
2
李伟群,邓国荣,黎家福.
蔗田早期害虫天敌保护利用试验初报[J]
.甘蔗糖业,1989(2):25-28.
被引量:1
3
张觉晚.
捕食叶蝉的茶园蜘蛛优势类群及其优势种[J]
.茶叶通讯,1993(1):17-19.
被引量:13
4
刘荆,李庆端,赵桂东.
稻田回旱轮作对病虫草害的控制效应[J]
.江苏农业科学,1991,19(2):33-34.
被引量:2
5
戴轩.
茶园蜘蛛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研究[J]
.贵州茶叶,1998,26(2):15-17.
被引量:3
6
陈银方.
浙江省山地茶园蜘蛛研究初报[J]
.生物防治通报,1992,8(2):68-71.
被引量:15
7
祁彪.
稻田蜘蛛消长动态及其对稻飞虱控制效应的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1990,18(4):29-32.
被引量:3
8
李定旭,刘绍友.
麦田食蚜天敌对麦长管蚜控制效应的研究[J]
.植物保护,1992,18(1):16-17.
被引量:5
9
李茜,方平.
农药使用中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农业,2001(7):34-34.
10
祁彪,秦守明.
粉锈宁对杂交稻后期病害控制效应研究及其实践[J]
.中国农学通报,1990,6(5):21-24.
茶叶通讯
1992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