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肌顿抑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程怀兵 严中亚 《河北医药》 CAS 2008年第1期86-87,共2页
关键词 心肌顿抑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生机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 缺血再灌注 心肌功能障碍 心脏移植术后 心内直视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心血管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程怀兵 赵世华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1年第3期240-245,共6页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D)是年轻人突然死亡的常见原因,早期确诊和及时治疗可以有效预防病人猝死。综述了ARVC/D的定义、临床病程、诊断标准,总结了心血管磁共振成像在ARVC/D中的诊断价值,并归纳了ARVC/D的左室受累机制的最新进展。
关键词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心血管磁共振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房间隔缺损的手术治疗(附31例报告)
3
作者 程怀兵 严中亚 +4 位作者 卢中 吴一军 雷虹 孙云 郑理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6期51-52,共2页
对31例中老年(≥40岁)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房缺)患者,在体外循环下行房缺修补术,其中直接缝合21例,Dacron或者心包补片修补10例。结果无手术死亡,术后心功能均有改善。认为在中老年房缺患者应积极手术治疗,同期处理合并症及合理的围手术... 对31例中老年(≥40岁)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房缺)患者,在体外循环下行房缺修补术,其中直接缝合21例,Dacron或者心包补片修补10例。结果无手术死亡,术后心功能均有改善。认为在中老年房缺患者应积极手术治疗,同期处理合并症及合理的围手术期的处理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体外循环 心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3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围术期临床回顾
4
作者 程怀兵 严中亚 +6 位作者 吴一军 卢中 雷虹 孙云 郑理 李建安 王晖 《临床肺科杂志》 2007年第11期1208-1209,共2页
目的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9月~2006年12月153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围术期资料,总结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矫治,术前、术中、术后给予吸氧、静脉注射前列腺素E1、采用膜肺、呼气末正压(PEEP)等。... 目的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9月~2006年12月153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围术期资料,总结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矫治,术前、术中、术后给予吸氧、静脉注射前列腺素E1、采用膜肺、呼气末正压(PEEP)等。结果经积极围手术期处理,全组1例死于右心衰竭,其余病例疗效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正确的术前评估和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嗣手术期处理 肺动脉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的常规心电图及心律失常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许海燕 方丕华 +2 位作者 赵世华 程怀兵 邓晶萍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78-480,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的体表心电图异常改变和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方法选择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103例,对体表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心律失常进行分析。结果 101例(98.1%)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电图异常。窦性心律91例(88.3%),... 目的回顾性分析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的体表心电图异常改变和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方法选择心肌致密化不全患者103例,对体表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心律失常进行分析。结果 101例(98.1%)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电图异常。窦性心律91例(88.3%),持续心房颤动12例(11.7%)。患者多表现P波异常、各种传导阻滞、QRS波起始切迹(类△波)、终末切迹、R波递增不良、异常Q波、ST段下移、T波双向、倒置。患者以室性心律失常多见,室性期前收缩占58.3%,室性心动过速占50.5%,4例发生心室颤动。结论体表心电图是心肌致密化不全的重要异常表现之一,主要特征表现为P波异常、各种传导阻滞、QRS波起始切迹(类△波)、终末切迹、异常Q波及ST-T改变。心律失常类型多样,以室性心律失常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疾病 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心性 血栓栓塞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MRI在评价左心室心尖发育不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李璐 陈秀玉 +6 位作者 程怀兵 崔辰 程赛楠 尹刚 陆敏杰 张岩 赵世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866-1870,共5页
目的 分析左心室心尖发育不良(LVAH)的心脏磁共振(CMR)成像特点。方法 收集7例诊断为LVAH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CMR检查。应用黑血序列观察心脏的形态结构,T1W、T2W及T1W脂肪抑制序列用于评价心肌脂肪浸润,电影序列进行心脏运动及... 目的 分析左心室心尖发育不良(LVAH)的心脏磁共振(CMR)成像特点。方法 收集7例诊断为LVAH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CMR检查。应用黑血序列观察心脏的形态结构,T1W、T2W及T1W脂肪抑制序列用于评价心肌脂肪浸润,电影序列进行心脏运动及功能的评估,对比剂延迟强化序列评价心肌纤维化。对7例患者均进行临床随访。结果 7例LVAH患者左心室呈球形,右心室向左包绕左心室心腔,呈“香蕉”状;左心室乳头肌附着于左心室心尖区域;室间隔向右心室侧凸出,并可见局限性的心尖运动减弱或弥漫性运动减弱,射血分数为(44.10±2.86)%;心尖部正常心肌均被脂肪组织代替。延迟增强扫描显示1例患者室间隔中段可见肌壁间线样强化。7例中,对4例患者成功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43个月,1例患者因心力衰竭入院,余3例患者预后较好。结论 CMR可获得LVAH形态学、运动功能及心脏灌注等多方面信息,可用于LAVH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磁共振成像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立性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的MRI特征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振福 王黎明 +5 位作者 赵世华 于进超 王姝慧 陆敏杰 张岩 程怀兵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3期347-351,共5页
目的:研究经临床综合诊断确诊为孤立性心肌致密化不全(IVNC)的患者,分析MRI特征。方法:利用心脏MRI对30例IVNC患者的左心房、室径线及左心功能进行分析,将左心室划分为17节段,对致密化不全的节段计数,测量左室各节段致密化心肌(C)和非... 目的:研究经临床综合诊断确诊为孤立性心肌致密化不全(IVNC)的患者,分析MRI特征。方法:利用心脏MRI对30例IVNC患者的左心房、室径线及左心功能进行分析,将左心室划分为17节段,对致密化不全的节段计数,测量左室各节段致密化心肌(C)和非致密化心肌(NC)的厚度,计算NC/C比值。并分析延迟增强扫描后左心室各节段心肌的强化特点。22名成人健康者纳入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心脏MRI显示IVNC患者左心房、室扩张,有球形化的趋势〔球形指数(SI)=0.74±0.11〕;左室射血分数(LVEF=32.8±13.6)下降;IVNC患者致密化不全的节段数为9±2。所有IVNC患者的心尖段(第17节段)均受累,其他最常见的受累节段为侧壁中段、心尖段(第16、12、11节段),而室间隔基底段、中段(第2、3、8、9节段)未见受累。IVNC患者最常发生致密化不全的节段其致密化心肌厚度变薄,而不发生及很少发生致密化不全的节段,其致密化心肌厚度与正常对照组对应节段室壁厚度无差别。IVNC患者NC/C比值为3.2±0.8。延迟增强扫描发现11例IVNC患者共68个节段室壁有延迟强化。结论:心脏MRI既能清楚显示左室各节段(尤其是心尖部)的非致密化心肌,又能准确测量NC/C比值,是诊断IVNC的理想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 左室致密化不全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bry病累及心脏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4
8
作者 赵世华 万俊义 +6 位作者 陆敏杰 蒋世良 张岩 程怀兵 尹刚 王红月 李莉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4年第5期348-351,共4页
目的分析和总结Fabry病患者心脏受累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材料与方法经病理证实Fabry病累及心脏的1例男性49岁患者,先后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肾小球滤过率(GFR)测定、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主动脉增强C... 目的分析和总结Fabry病患者心脏受累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材料与方法经病理证实Fabry病累及心脏的1例男性49岁患者,先后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肾小球滤过率(GFR)测定、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主动脉增强CT及磁共振(MRI)检查。结果患者心电图示左心室高电压、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和ST-T改变。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壁普遍增厚,左室流出道梗阻,二尖瓣SAM征(+)。双肾肾小球滤过率(GFR)明显减低,双肾摄取及清除功能明显减低。主动脉增强CT未见夹层等异常征象,双肾动脉未见狭窄。冠状动脉造影未见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性病变。MRI示左心房扩大,左心室心肌肥厚,延迟扫描示室间隔、左心室前壁及下后壁基底段肌壁间异常强化。结论 Fabry病临床表现多样,综合临床病史、其他系统受累症状及MRI多序列成像,有助于该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布里病 α半乳糖苷酶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厚型心肌病高危患者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侯翠红 郝素芳 +5 位作者 程怀兵 浦介麟 任晓庆 陈柯萍 华伟 张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观察肥厚型心肌病(HCM)高危患者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疗效。 方法:系统收集我院2004-01至2013-10期间31例植入ICD的HC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随访包括门诊复诊、ICD程控及电话随访。根据ICD有无正确识别... 目的:观察肥厚型心肌病(HCM)高危患者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疗效。 方法:系统收集我院2004-01至2013-10期间31例植入ICD的HC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随访包括门诊复诊、ICD程控及电话随访。根据ICD有无正确识别及治疗,分析放电的相关性。 结果:31例患者平均年龄(54.9±15.0)岁,病史年限(13.5±11.5)年,植入ICD前出现晕厥或晕前反应26例,经电复律或药物复律22例,心肺复苏生存者3例。有HCM家族史7例,其中一级亲属猝死3例。31例患者最大左心室壁厚度(21.0±5.2)mm,5例有左心室流出道压差现象。ICD一级预防5例,二级预防26例。31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37.9±29.0)个月,随访期间41.9%(13/31)患者在植入ICD后平均2年(0.5年~5年)发生ICD正确治疗事件。ICD正确识别共放电63次,平均2.1次/人,5例发生超速起搏抑制治疗共64次,平均2.0次/人,发生放电事件均为二级预防患者。6.7%患者出现并发症,包括电极移位调整1例,电极感知故障1例。与无放电患者比较,有放电患者的年龄更小、左心室流出道压差及心室颤动发生率更高,复律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放电患者及无放电患者中服用β受体阻滞剂和非二氢吡啶钙拮抗剂的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放电患者中安装单腔ICD与安装双腔ICD的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年轻、既往有晕厥或心室颤动史的HCM患者在服用β受体阻滞剂同时更能从ICD植入中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高危因素 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自由呼吸三维延迟强化序列探测左室瘢痕的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尹刚 赵世华 +3 位作者 陆敏杰 程怀兵 马宁 赵涛 《磁共振成像》 CAS 2011年第3期235-236,共2页
对比剂延迟强化(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LGE)磁共振成像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在冠心病和心肌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快速梯度回波脉冲序列 自由呼吸 瘢痕 左室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心房颤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预后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翟文轩 张天静 +5 位作者 贾玉和 张林峰 朱嘉宝 张瑶 程怀兵 樊晓寒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44-1149,共6页
目的:探讨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是否影响心房颤动(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术的预后。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多导睡眠监测并接受经导管射频消融术的房颤患者498例,SAHS组252例,非SAHS组246... 目的:探讨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是否影响心房颤动(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术的预后。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多导睡眠监测并接受经导管射频消融术的房颤患者498例,SAHS组252例,非SAHS组246例。记录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房颤类型及睡眠呼吸异常类型,随访术后房颤复发情况。结果:24个月的中位随访期内,术后总房颤复发率为33.0%。SAHS组和非SAHS组患者术后房颤复发率分别为30.1%和3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HS组和非SAHS组中,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患者术后房颤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AHS组中低通气型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与非SAHS组患者的房颤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AHS组和非SAHS组中,房颤复发患者和房颤未复发患者的左心房前后径、体重指数(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SAHS不影响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低通气 心房颤动 左心房前后径 经导管射频消融 心房颤动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NP对COPD合并慢性左心衰的诊断及药物治疗指导价值 被引量:6
12
作者 农彦林 郭程香 +1 位作者 程怀兵 王安 《临床肺科杂志》 2014年第3期396-398,共3页
目的探讨入院时BNP水平对COPD合并慢性左心衰(CHF)患者诊断和药物治疗价值的研究。方法收集我院21例COPD合并CHF患者(组A)的临床资料,同时收集21例无CHF的COPD患者作为对照(组B)。分析入院时各项检查参数、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入院时BNP水平对COPD合并慢性左心衰(CHF)患者诊断和药物治疗价值的研究。方法收集我院21例COPD合并CHF患者(组A)的临床资料,同时收集21例无CHF的COPD患者作为对照(组B)。分析入院时各项检查参数、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药物治疗和住院天数之间的关系。结果两组的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分级、肌酐、胆固醇及β受体阻滞剂使用无显著性差异。组A冠心病史、LVEDD、LVEF、入院时BNP、LDL、利尿剂、洋地黄、ACEI或ARB及住院天数与组B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入院时BNP检测对COPD合并CHF诊断有一定价值,可有效指导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英文标准化心电图首要诊断术语中国专家共识
13
作者 中国女医师协会心脏与血管专业委员会 亚洲心律学会 +5 位作者 全国医药技术市场协会远程心脏监护技术专业委员会 《中英文标准化心电图首要诊断术语中国专家共识》编写专家组 杨伟宪 姚焰 樊晓寒 程怀兵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1-145,共5页
心电图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但目前全国心电图诊断术语尚缺乏一致性。《中英文标准化心电图首要诊断术语中国专家共识》参考国际2009版“心电图标准化和解析的建议”的英文首要诊断术语,基于图形描述、病因认识和临床诊断原则,扩增部... 心电图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但目前全国心电图诊断术语尚缺乏一致性。《中英文标准化心电图首要诊断术语中国专家共识》参考国际2009版“心电图标准化和解析的建议”的英文首要诊断术语,基于图形描述、病因认识和临床诊断原则,扩增部分常用首要诊断术语,共确定125条心电图首要诊断术语。本共识的制定为心电图报告的首要诊断术语提供了标准化建议和指导,以期推动心电图报告与国际接轨,促进统一质量管理以及相关人工智能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诊断术语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限制型心肌病和缩窄性心包炎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1
14
作者 程怀兵 赵世华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483-1486,共4页
关键词 限制型心肌病 缩窄性心包炎 影像学诊断 原发性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 世界卫生组织 美国心脏协会 心脏病学会
原文传递
双源CT诊断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伴冠状动脉畸形的价值 被引量:19
15
作者 程召平 赵世华 +6 位作者 程怀兵 陆敏杰 赵斌 王涛 段艳华 武乐斌 王锡明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15-519,共5页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血管成像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伴冠状动脉畸形(CA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12年连续登记行DSCT血管成像检查的615例先心病患者的资料,利用超声诊断结果入选法洛四联症(176例)...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血管成像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伴冠状动脉畸形(CA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12年连续登记行DSCT血管成像检查的615例先心病患者的资料,利用超声诊断结果入选法洛四联症(176例)、右室双出口(72例)或肺动脉闭锁(64例)患者共计312例,其中男170例、女142例,年龄1个月~33岁。分别应用DSCT回顾性(75例)、前瞻性(158例)及大螺距心电门控技术(79例)3种扫描方式行心血管成像。由2名放射科医师采用4分法对CT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同时记录辐射剂量。观察者之间主观评分的一致性通过使用Kappa检验进行评估。DSCT3种扫描方式比较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结果本组先心病所伴CAA的总发病率为8.O%(25/312),法洛四联症、右室双出口及肺动脉闭锁3种类型的先心病发病率,分别为7.9%(14/176)、8.3%(6/72)和7.8%(5/64)。其中,右室流出道前型约占CAA的76.0%(19/25)。本组中仅有9.6%(30/312)的患者冠状动脉未达到诊断标准,2名医师的图像质量评价一致性好(Kappa值为0.72,P〈0.01)。DSCT大螺距、前瞻性及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的中位数(范围)均为3(1~4)分,大螺距的图像质量较其余2种扫描方法差(H=29.1,P〈0.01)。回顾性、前瞻性及大螺距心电门控有效辐射剂量的中位数(范围)分别为1.19(0.52~3.29)、0.51(0.27~2.13)和0.30(0.18~0.62)mSv,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60.0,P〈0.01)。结论DSCT血管成像是诊断复杂先心病伴冠状动脉畸形的重要手段,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低剂量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是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心脏缺损 先天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中国人心脏房室腔内径及左右心室功能正常参数的MRI研究 被引量:37
16
作者 陆敏杰 赵世华 +12 位作者 蒋世良 尹刚 张岩 凌坚 刘琼 韦云青 闫朝武 吕建华 祁晓鸥 程怀兵 马宁 安靖 Renate Jerecic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24-928,共5页
目的使用MRI测量中国正常成人心脏各房室腔内径及心功能参数。方法共269名正常志愿者,无线矢量心电门控下,采用单次激发半傅立叶快速自旋回波与真实稳态自由进动序列,分别获得标准心脏各长轴及短轴切面二维体层及电影图像。由2名医... 目的使用MRI测量中国正常成人心脏各房室腔内径及心功能参数。方法共269名正常志愿者,无线矢量心电门控下,采用单次激发半傅立叶快速自旋回波与真实稳态自由进动序列,分别获得标准心脏各长轴及短轴切面二维体层及电影图像。由2名医师独立分析MRI,分别测量心脏各房室腔径线及心功能后处理分析,获得包括射血分数(EF)、舒张末容积(EDV)、收缩末容积(ESV)及心肌质量(CM)等心功能参数。男性与女性相对应参数做非配对的t检验。结果所有志愿者均完成MR扫描,平均扫描时间(15±3)min。心脏各房室腔主要参数为:左心房前后径(2.87±0.77)cm,右心房径(垂直于房间隔,3.61±0.57)cm,左心室舒张末横径(4.97±0.52)cm,右心室舒张末横径(2.65±0.48)cm,心功能主要参数为:左心室EF(60.62±7.08)%、EDV(128.27±32.16)ml、ESV(46.02±15.72)ml、CM(82.97±24.03)g;右心室EF(47.73±6.50)%、EDV(115.37±26.71)ml、ESV(67.7±21.07)m1、CM(48.24±13.42)g。除左心室ESV(P:0.144)、EDV指数(P:0.714)、ESV指数(P=0.113)、心脏指数(P=0.199)及右心室EF值(P=0.296)和ESV指数(P=0.093)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指标性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RI以其高度的可重复性可获得正常中国人心脏形态与功能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功能 磁共振成像 研究对象
原文传递
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的MRI诊断及与过度小梁化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14
17
作者 赵世华 于进超 +8 位作者 蒋世良 王黎明 陆敏杰 凌坚 张岩 闫朝武 刘琼 程怀兵 李世国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11-715,共5页
目的探讨MRI对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LVNC)的诊断及与过度小梁化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利用心脏MR检查,采用不同成像序列对25例LVNC、39例扩张型心肌病(DCM)、16例主动脉瓣狭窄(AS)、15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R)、19例高血压患者... 目的探讨MRI对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LVNC)的诊断及与过度小梁化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利用心脏MR检查,采用不同成像序列对25例LVNC、39例扩张型心肌病(DCM)、16例主动脉瓣狭窄(AS)、15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R)、19例高血压患者(HT)和22名正常人进行扫描,将左心室划分为17节段,采用方差分析对左心房及心室径线、左心功能及小梁化节段数目、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心脏MRI显示LVNC患者小梁化的节段最多为(10±2)段。所有LVNC患者的心尖段(第17节段)均受累,而其他组心尖段很少受累;其他易受累节段在所有受检者中分布大致相似,即侧壁中远段(第16、12、11节段)是最常见的受累节段,而室间隔近中段(第2、3、8、9节段)均未见受累。致密化不全心肌厚度与致密化心肌厚度比值(NC/C)在LVNC患者最高(3.3±0.6),与其他各组(AS:1.0±0.3,AR:1.0±0.3,HT:0.8±0.1,正常人:0.94-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9.62,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左心室舒张期NC/C比值〉2.5能够鉴别LVNC与DCM,其敏感性为96.0%(24/25),特异性为94.9%(37/39)。在25例LVNC患者中NC/C比值〉2.5的节段数为4.04-2.0,而39例DCM患者中仅8例患者各有1个节段NC/C比值〉2.5。结论MRI是诊断LVNC和鉴别过度小梁化的一个理想方法,诊断LVNC应满足左心室心尖段明显呈致密化不全改变及游离壁中2个或2个以上节段舒张期NC/C比值〉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心肌疾病 磁共振成像 诊断 鉴别
原文传递
肥厚型心肌病伴左心室心尖室壁瘤与单纯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脏磁共振特征及临床预后的比较 被引量:21
18
作者 宋燕燕 陆敏杰 +5 位作者 李璐 崔辰 程怀兵 陈秀玉 尹刚 赵世华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04-208,共5页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伴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患者的心脏磁共振(CMR)成像特征及临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6年12月于阜外医院接受CMR扫描的HCM患者共2028例,其中18例患者诊断为HCM伴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作为HCM伴左心...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伴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患者的心脏磁共振(CMR)成像特征及临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6年12月于阜外医院接受CMR扫描的HCM患者共2028例,其中18例患者诊断为HCM伴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作为HCM伴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组,按照年龄、性别匹配18例单纯HCM患者作为单纯HCM组。分别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MR成像结果,并对入选患者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记录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定义为恶性心律失常事件[包括心脏性猝死、心室扑动/颤动)及心力衰竭事件(包括心脏移植、进展性心力衰竭)。结果HCM伴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组患者有明显家族史的比例较单纯HCM组高[55.6%(10/18)比22.2%(4/18),P=0.04],心电图示ST-T改变和异常Q波的比例亦均较单纯HCM组高(P均<0.01)。HCM伴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组患者CMR测得的左心室舒张末期横径及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均较单纯HCM组高(P均<0.05),延迟强化的量亦显著大于单纯HCM组[(25.26±10.60)%比(15.78±7.33)%,t=3.12,P=0.004],而其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心尖室壁厚度则均较单纯HCM组小[分别为(54.4±10.6)%比(67.5±7.6)%,t=-4.28,P<0.0001及(3.11±1.05)mm比(5.46±1.94)mm,t=-4.49,P<0.0001]。随访时间为(3.46±1.64)年,HCM伴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组18例患者中出现4次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1次心脏性猝死和3次进展性心力衰竭,而单纯HCM组18例患者中仅出现1次进展性心力衰竭。结论HCM伴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患者延迟强化量明显增多且临床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肥厚性 心脏室壁瘤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扩张型心肌病与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临床和磁共振成像特征对比 被引量:17
19
作者 于进超 赵世华 +8 位作者 蒋世良 王黎明 王振福 陆敏杰 凌坚 张岩 闫朝武 刘琼 程怀兵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92-397,共6页
目的 研究扩张型心肌病(DCM)和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LVNC)的临床和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探讨MRI对二者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分析21例经心脏移植证实为DCM患者、25例临床证实为INNC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利用心脏MRI检查,分析两组... 目的 研究扩张型心肌病(DCM)和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LVNC)的临床和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探讨MRI对二者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分析21例经心脏移植证实为DCM患者、25例临床证实为INNC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利用心脏MRI检查,分析两组患者的左心房、室径线及左心功能,将左心室划分为17节段,对左心室致密化不全的节段进行计数,测量左心室各节段非致密化心肌和致密化心肌的厚度,计算非致密化心肌/致密化心肌比值(NC/C比值).结果 DCM患者全部都有胸闷、气短,心电图异常表现.而25例LVNC患者中21例(84%)患者有胸闷、气短、胸痛等症状,4例(16%)无明确症状.22例(88%)LVNC患者存在心电图异常,3例(12%)心电图无异常发现.心脏MRI显示DCM患者左心房、室扩张更明显,更趋向球形化[DCM球形指数(SI)=0.81±0.06,LVNC SI=0.74±0.11].DCM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15.0±5.1)%]较LVNC[(32.7±14.2)%]低.DCM左心室有过度小梁化倾向,但LVNC患者受累节段即致密化不全的节段数(9±1)比DCM受累节段即过度小梁化节段(5±2)多.所有LVNC患者的心尖段(第17节段)均受累,而DCM患者心尖段未见受累.其他易受累节段在两组患者中分布大致相似,即侧壁中段、心尖段(第16、12、11节段)是最常见的受累节段,而室间隔基底段、中段(第2、3、8、9节段)均未见受累.LVNC患者最常发生致密化不全的心肌节段其致密化心肌厚度变薄,与DCM患者对应节段室壁厚度无差别.而不发生或很少发生致密化不全的节段,LVNC患者致密化心肌厚度比DCM患者对应节段厚.LVNC患者致密化不全心肌厚度与致密化心肌厚度比值(NC/C:3.3±0.6)较DCM患者(1.9±0.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CM与LVNC患者临床表现有些类似,心脏MRI能够显示二者在左心形态及功能方面的差别,NC的分布及程度对二者的鉴别有很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扩张型 磁共振成像 左心室致密化不全
原文传递
MRI在限制性心肌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20
作者 赵世华 蒋世良 +9 位作者 程怀兵 陆敏杰 闫朝武 凌坚 张岩 侯波 徐欢 刘琼 李世国 冯敢生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03-907,共5页
目的探讨MRI及对比剂延迟强化在限制性心肌病(RCM)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RCM116例,所有患者均通过病史和临床表现,并结合心电图、X线胸片和超声心动图等进行综合判断。55名正常人被纳入对照组。116例RCM按有无对比剂延迟强化分成... 目的探讨MRI及对比剂延迟强化在限制性心肌病(RCM)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RCM116例,所有患者均通过病史和临床表现,并结合心电图、X线胸片和超声心动图等进行综合判断。55名正常人被纳入对照组。116例RCM按有无对比剂延迟强化分成强化组(35例)和非强化组(81例)。MRI定性分析包括观察室壁运动、房室瓣反流以及对比剂延迟强化等;定量分析包括测定双侧心房和心室大小、室间隔和左心室游离壁厚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6例RCM左心房前后径和左右径、右心房前后径和左右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游离壁厚度以及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大于对照组(P〈0.05),测量值依次为(49.89±13.75)和(28.78±6.31)mm、(83.13±18.07)和(57.71±9.50)mm、(64.66±15.87)和(38.11±6.17)mm、(63.55±16.05)和(41.57±7.90)mm、(13.03±4.27)和(9.80±2.46)mm、(10.19±3.18)和(7.59±2.78)mm、(39.53±7.90)和(36.17±5.88)m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47.81±8.66)mm]与对照组[(48.63±6.26)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尖瓣少量反流50例、中等量反流24例;三尖瓣少量反流32例、中等量以上反流46例。15例左心室弥漫性强化者室壁较厚,其中12例呈粉尘样强化,3例呈花瓣样。20例患者左心室节段性强化以室间隔受累最多(36段),其中左心室心尖部闭塞2例、双室心尖闭塞4例,均表现为心尖部心内膜下条带状强化;14例单纯性左心室节段性强化类型无明显规律。81例非强化组,双侧心房内径(前后径、左右径)明显扩大,室腔不大,室壁不厚。结论MRI是诊断限制性心肌病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限制性 磁共振成像 图像增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