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床旁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度氯氮平中毒19例 被引量:13
1
作者 丁国娟 章云涛 方强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45-545,共1页
关键词 床旁血液灌流 治疗 急性重度氯氮平中毒 对症支持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脓毒症效果探讨 被引量:27
2
作者 丁国娟 吕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00-1303,共4页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参附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清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MIP-2)、降钙素原(PC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绍兴市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参附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清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MIP-2)、降钙素原(PC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绍兴市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参照2008年国际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序贯器官功能障碍评分(SOFA)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肺损伤评分(Murray评分)、血流动力学〔红细胞沉降率(ESR)、纤维蛋白原(Fib)、低切变率下全血黏度(nbl)、高切变率下全血黏度(nbh)〕、MIP-2、PCT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SOFA及APACHEⅡ、Murra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OFA及APACHEⅡ、Murray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ESR、Fib、nbl和nb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ESR、Fib、nbl和nbh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MIP-2和P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IP-2和PCT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2/34),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3/3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6,P=0.642)。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脓毒症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促进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血必净注射液 参附注射液 趋化因子CXCL2 降钙素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至急诊科时间间隔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7
3
作者 丁国娟 金春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548-1551,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至急诊科时间间隔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0月绍兴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 08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到送至急诊科的时间间隔将患者分为早送至急诊科(≤3 h)组和...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至急诊科时间间隔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0月绍兴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 08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到送至急诊科的时间间隔将患者分为早送至急诊科(≤3 h)组和晚送至急诊科(>3 h)组。比较两组年龄、性别、并发症、发病地点、送至急诊科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送至急诊科途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患者发病到送至急诊科的时间间隔进行分析。结果 88例(8.1%)接受溶栓治疗,均属于早送至急诊科组患者。早送至急诊科组患者与晚送至急诊科组患者的糖尿病发生率,心房颤动发生率、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率、送至急诊科途径、送至急诊科时NIHSS评分,手臂、腿部和脸部无力发生率,手臂、腿部和脸部麻木发生率,头晕发生率、视觉异常发生率、精神状态改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心房颤动、送至急诊科途径、送至急诊科时NIHSS评分、精神状态改变是患者发病到送至急诊科的时间间隔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采用急诊120不仅可以帮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尽早送至急诊科,而且还可有效地促进溶栓治疗,缩短了发病到治疗的时间,值得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医疗服务 卒中 溶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356例院前昏迷原因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丁国娟 俞士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20期1707-1708,共2页
关键词 昏迷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力性热射病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2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丁国娟 任疆 陈亚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19期59-61,68,共4页
目的探讨劳力性热射病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绍兴市人民医院2010年6月~2013年9月收治的29例劳力性热射病致MOD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14例,好转组15例。采用APACHEⅡ评分系... 目的探讨劳力性热射病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绍兴市人民医院2010年6月~2013年9月收治的29例劳力性热射病致MOD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14例,好转组15例。采用APACHEⅡ评分系统对疾病严重程度进行评分比较。结果①热射病并发MODS患者中,脑和肺最常被累及,分别为100.0%和96.6%。②24 h内死亡原因主要为顽固性休克,24 h后死亡原因主要为多脏器功能衰竭。治愈11例,4例遗有意识障碍,生活不能自理。③死亡组患者起病后来诊时间为1.0~3.5 h,平均(2.50±0.68)h,好转组起病后来诊时间为0.5~3.0 h,平均(1.65±0.60)h,好转组明显短于死亡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入院时APACHEⅡ评分,死亡组为24~37分,平均(28.9±4.1)分,好转组为20~31分,平均(24.7±3.2)分,死亡组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好转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5)。④死亡组患者深昏迷、并发休克的比例[71.4%(10/14)、100.0%(14/14)]明显高于好转组[13.3%(2/15)、60.0%(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温≥40.5℃、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结论劳力性热射病致MODS者病死率高,及早识别、及时救治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射病 多脏器功能障碍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中暑致多脏器功能障碍临床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丁国娟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2年第8期713-715,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中暑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的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绍兴市人民医院2009年6月~2011年8月收治的29例重症中暑致MOD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9例患者死亡14例,其中10例(71.4%)在人院24h内死亡。治愈11例;4例遗有意... 目的探讨重症中暑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的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绍兴市人民医院2009年6月~2011年8月收治的29例重症中暑致MOD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9例患者死亡14例,其中10例(71.4%)在人院24h内死亡。治愈11例;4例遗有意识障碍,生活不能自理。24h内死亡原因主要为顽固性休克,24h后死亡原因主要为多脏器功能衰竭。重症中暑并发MODS患者中,脑和呼吸系统最常被累及,分别为100%和96.6%。死亡组中伴深昏迷、休克比例明显高于好转组。结论重症中暑致MODS者死亡率高,及早识别、及时救治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中暑 多脏器功能障碍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脓毒症患者血清脂多糖结合蛋白及其受体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章云涛 丁国娟 方强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8-81,共4页
目的观察重症脓毒症患者血清脂多糖结合蛋白(LBP)及其受体CD 14(CD 14)的变化,探讨两者与重症脓毒症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 ISA)测定41例重症脓毒症患者发病后不同时间血清LBP和可溶性CD 14(sCD 14)浓度以及... 目的观察重症脓毒症患者血清脂多糖结合蛋白(LBP)及其受体CD 14(CD 14)的变化,探讨两者与重症脓毒症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 ISA)测定41例重症脓毒症患者发病后不同时间血清LBP和可溶性CD 14(sCD 14)浓度以及发病后24 h内血清前降钙素(PCT)和内毒素(LPS)浓度,并且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重症脓毒症患者发病后各时间点血清LBP和sCD 14水平较正常对照均显著升高(P均<0.01);死亡组患者各时间点血清LBP水平与存活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而sCD 14则均较存活组显著升高(P均<0.05)。血清LBP水平与PCT、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无显著相关性,与LPS呈显著正相关;而sCD 14与PCT、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与LPS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重症脓毒症患者血清LBP和sCD 14浓度均显著升高,LBP仅反映机体急性炎症反应,而不能作为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而sCD 14升高程度可提示预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脓毒症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脂多糖结合蛋白 可溶性脂多糖受体CDl4 前降钙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脓毒血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张宇 丁国娟 陈亚涛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4年第6期728-730,共3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脓毒血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6例脓毒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给予乌司他丁。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测其淋巴细胞亚群和TNF-α、IL-10...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脓毒血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6例脓毒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给予乌司他丁。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测其淋巴细胞亚群和TNF-α、IL-10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CD3+、CD4+、CD8+水平,CD4+/CD8+比值以及TNF-α和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3+、CD4+水平及CD4+/CD8+比值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但两组患者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及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有效改善脓毒血症患者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脓毒血症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吡格雷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8和9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宇虹 丁国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24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8和9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将7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予以控制颅内压、血压及血糖、阿司匹林抗凝、营养脑细胞等...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8和9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将7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予以控制颅内压、血压及血糖、阿司匹林抗凝、营养脑细胞等基础治疗。氯吡格雷组加用氯吡格雷75 mg,1次/d,连用4周。对照组除不使用氯吡格雷外余同氯吡格雷组。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血清MMP-3、8和9水平[(51.16±17.15)、(19.76±5.17)、(502.64±76.41)、(38.45±17.24)、(15.24±3.07)、(384.02±65.14)μg/L]均较治疗前[(70.17±19.12)、(25.17±7.45)、(621.59±113.67)、(71.54±20.15)、(24.71±8.15)、(627.63±98.72)μg/L]明显下降(t=2.37、2.17、2.12、3.16、2.87、2.90,P<0.01或P<0.05),且氯吡格雷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t=2.21、2.14、2.17,P<0.05);同时氯吡格雷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χ2=6.44,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作用机制与其降低血清MMP-3、8和9水平、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缺血性脑卒中 基质金属蛋白酶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防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42例疗效评价 被引量:11
10
作者 严震行 丁国娟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9期57-59,62,共4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防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同期收治的8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及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每天1次,每次剂量100 mg;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口服肠溶...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防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同期收治的8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及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每天1次,每次剂量100 mg;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的同时,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每天1次,每次20 mg,两组均以1个月为1疗程。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记录患者在服药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口腔出血、脑出血、皮疹等。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0%(29/42);观察组总有效率达88.1%(37/42),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比较,观察组的TG、TC及LDL-C等指标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血脂水平改善程度不明显;观察组42例中急性脑梗死2例(4.8%),低于对照组的5例(11.9%)。结论阿托伐他汀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上具有疗效突出、安全性高等优点,并能够显著改善血脂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预防 缺血性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节苷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S100B蛋白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宇虹 丁国娟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34期66-67,70,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B蛋白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以降压、降脂、减轻脑水肿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加用神经节苷脂针60m...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B蛋白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以降压、降脂、减轻脑水肿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加用神经节苷脂针60mg静滴,每日1次。对照组加用孢磷胆碱钠针500mg静滴,每日1次,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血清NSE和S100B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比对照组的80.0%明显上升;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发生不良反应3例和5例,症状较轻。结论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良好的疗效,安全性较好,作用与降低血清NSE和S100B蛋白水平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神经节苷脂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S100B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容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严震行 吴承龙 丁国娟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19期6-9,共4页
目的分析扩容疗法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预后改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17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登记薄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标准... 目的分析扩容疗法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预后改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17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登记薄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标准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氯化钠注射液,观察组应用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注射液进行扩容,对比两组及其各亚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入院时、出院时、出院3个月及短期和长期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短期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低灌注状态者出院时、短期改善、出院3个月、长期改善神经功能均优于对照组低灌注状态者(P<0.05).结论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扩容疗法适用于大动脉粥样硬化低灌注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短期和长期神经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容疗法 中分子羟乙基淀粉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梁的质量控制和外观缺陷处理探讨 被引量:3
13
作者 丁国娟 《山西建筑》 2009年第19期229-230,共2页
通过对某T梁及预制台座基本情况的介绍,总结出施工前期发现的质量缺陷,重点对麻面、蜂窝、收缩裂缝、白斑、黑斑、空鼓等外观缺陷的产生原因、预防措施及修补方法作了论述,经施工实践,该工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 预制T梁 施工 外观缺陷 预防措施 修补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英语教学应重视学生学习风格的个体差异 被引量:1
14
作者 丁国娟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121-123,共3页
运用学习风格测量表对学习者个体差异研究领域中大学生英语学习风格进行测量,并针对三种具有不同风格的学习者:视觉型学习者、听觉型学习者、触觉型学习者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学习策略,同时为大学英语教师提供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个体差异 学习风格测量 学习策略 教学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应用能力的互联网教育实践案例分析
15
作者 丁国娟 《集成电路应用》 2022年第1期278-279,共2页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教学资源日益丰富,阐述对教学内容和策略的重新审视,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计算机语料库的可存取性,探讨语料库中收录的语言信息提供真实素材和新的视角。
关键词 计算机语料库 教学资源 语言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危重症患者家属需求调查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园园 丁国娟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32期5-7,11,共4页
目的 调查急诊危重症患者家属的需求现状,以期为临床优质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2013年1~3月,在我院急诊抢救室和急诊监护室发放调查问卷,对“病危”以及“病重”急诊患者家属的需求情况进行调查.结 果不同婚姻状况家属的需求状况不同(P<... 目的 调查急诊危重症患者家属的需求现状,以期为临床优质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2013年1~3月,在我院急诊抢救室和急诊监护室发放调查问卷,对“病危”以及“病重”急诊患者家属的需求情况进行调查.结 果不同婚姻状况家属的需求状况不同(P<0.01),未婚者需求得分更高,不同文化程度和家庭人均月收入的家属对自身舒适需求不同;不同职业的家属对病情保证需求不同;与患者的关系不同对获取信息的需求不同(P均<0.05);患者身体越好,则对需求的满足状况越高(P<0.01).结论 家属对病情保证的需求最迫切,而对需求的满足程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患者 急诊 家属 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酶谱测定与多发伤严重程度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传春 丁国娟 赵晖 《现代实用医学》 2011年第6期641-642,共2页
目的探讨多发伤患者血清肌钙蛋白和心肌酶改变与多发伤严重程度的关联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多发伤患者73例为研究组,按创伤危重评分(ISS)评分分为轻、中、重组;健康体检者18例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4组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MB(... 目的探讨多发伤患者血清肌钙蛋白和心肌酶改变与多发伤严重程度的关联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多发伤患者73例为研究组,按创伤危重评分(ISS)评分分为轻、中、重组;健康体检者18例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4组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MB(CK-MB)、乳酸脱氢酶(LDH)、-羟丁酸脱氢酶(HBDH)浓度和血清肌钙蛋白阳性率情况。结果轻度创伤组、中度创伤组及重度创伤组住院时间、输血量及病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轻度创伤组、中度创伤组、重度创伤组与对照组相比,CK、CKMB、HBDH、LDH浓度及肌钙蛋白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CK、CKMB、HBDH、LDH浓度及肌钙蛋白阳性率与多发伤损伤严重度成正相关(=0.41、0.52、0.47、0.49、0.63,均<0.05)。结论多发伤患者存在心肌功能损伤,其程度与多发伤严重程度相关,临床治疗应增加心肌保护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肌钙蛋白 心肌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性介质检测在诊断严重多发伤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传春 丁国娟 俞仕梅 《现代实用医学》 2012年第4期411-413,共3页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炎性介质水平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对重度创伤组37例,中度创伤组29例,轻度创伤组27例和对照组3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量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炎性介质水平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对重度创伤组37例,中度创伤组29例,轻度创伤组27例和对照组3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量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采用免疫比浊法测量C-反应蛋白(CRP);采用化学发光法测量胰岛素(INS)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测量CD4+,CD8+水平。结果 (1)轻、中、重度创伤组与对照组在入组第1天的比较中发现,IL-6、IL-10、TNF-、CRP、INS、CD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2)对重度创伤组第1、3、7天的比较中发现,IL-6、IL-10、TNF-、CRP、IN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3)IL-6、IL-10、TNF-、CRP、INS与损伤严重度评分(ISS)成正相关(=0.31,0.45,0.36,0.48,0.41,均<0.05),CD4+与ISS成负相关(=-0.38,<0.05)。结论多发伤患者炎性介质和淋巴细胞存在分泌紊乱,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监测炎性介质水平,协助评估疾病预后,调整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炎性介质 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医院药库管理
19
作者 何君杰 丁国娟 《卫生经济研究》 2003年第8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医院 药库管理 药品采购 采购计划 药品发放 药品入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急诊科开展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情况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斌 金文扬 +11 位作者 刘宏 王弋 吴德军 贺鹤群 曹伟中 林华 陈玉熹 黄明伟 嵇朝晖 丁国娟 张茂 调查协作组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1年第12期1045-1050,共6页
目的调查浙江省县区级及以上的综合性医院急诊科开展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的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性研究,由浙江省急诊医学质量控制中心发起,组织专家制定调查表,纳入浙江省县区级第一人民医院及以上的综合性公立医院,调查内容包... 目的调查浙江省县区级及以上的综合性医院急诊科开展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的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性研究,由浙江省急诊医学质量控制中心发起,组织专家制定调查表,纳入浙江省县区级第一人民医院及以上的综合性公立医院,调查内容包含医院的概况、ECMO配置情况、全院及急诊科ECMO开展情况,以及在开展ECMO时遇到的困难及对质控、培训的态度和要求。通过省、地市、县区三级急诊质控网络落实调查表的发放与回收、核对。结果(1)最终纳入全省11个地市的114家医院,占目标医院总数的94.2%;54家医院(47.4%)开展ECMO,其中34家(29.8%)能独立开展;25家医院的急诊科(21.9%)开展ECMO,其中17家(14.9%)能独立开展。(2)2019年全省急诊科开展128例ECMO(占全省总数669例的19.1%),其中省级医院为53例(占41.4%),其次为台州市(30例,23.4%)、嘉兴市(12例,9.4%)。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V ECMO)26例(20.3%),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 ECMO)102例(79.7%),含体外心肺复苏(ECPR)65例(50.8%),V-A ECMO及ECPR的比例高于全省(79.7%vs.68.5%,P=0.011;50.8%vs.19.1%,P<0.05)。(3)急诊科开展ECMO的成功撤机率为51.6%,患者存活率为38.3%,与2020年世界总体的ECMO标化撤机率(51.5%,P=1.000)、患者存活率(39.4%,P=0.8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93.8%和95.5%的调查对象认为ECMO对医院、学科发展和危重患者救治的作用大或很大;83.9%和83.0%的医院对ECMO的培训、质控有需求。结论ECMO技术在浙江省县区级及以上医院的急诊科有一定的开展,但地区间的差异较大;ECMO在急诊主要用于循环支持和心肺复苏(CPR);需要进一步加强急诊ECMO的培训与质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ECMO) 应用 急诊科 调查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