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丝素蛋白作为口腔组织再生屏障材料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郑雨欣 丁榆德 +1 位作者 陈枫 杨帆 《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69-74,共6页
丝素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调控的降解率、合适的机械强度与可载药的特性,已逐渐成为口腔组织再生的新兴屏障材料。该文通过分析、总结丝素蛋白作为屏障材料在口腔组织再生研究的相关文献,并对其目前应用的局限性和未来的发展趋... 丝素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调控的降解率、合适的机械强度与可载药的特性,已逐渐成为口腔组织再生的新兴屏障材料。该文通过分析、总结丝素蛋白作为屏障材料在口腔组织再生研究的相关文献,并对其目前应用的局限性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旨在为该领域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素蛋白 引导组织再生 引导骨组织再生 屏障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及氯化锂诱导毛囊干细胞定向分化中的信号通路 被引量:6
2
作者 杨斌 邓立欢 +3 位作者 李秉航 吴小莹 丁榆德 董雪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19期3060-3068,共9页
背景:毛囊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受到自身基因及外来信号的共同作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毛囊毛发发育中起重要作用,但详细机制尚未明确。目的:探讨在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及氯化锂干预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人毛囊干细胞向毛囊乳突... 背景:毛囊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受到自身基因及外来信号的共同作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毛囊毛发发育中起重要作用,但详细机制尚未明确。目的:探讨在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及氯化锂干预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人毛囊干细胞向毛囊乳突细胞或表皮细胞定向分化中的作用及与其他信号分子的相互关系。方法:获取毛囊隆突区干细胞进行培养,检测其生长曲线,观察1×106 L-1、1×107 L-1、1×108 L-1和1×109 L-1培养的毛囊干细胞在不同时间点的增殖效应;使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对毛囊干细胞及其分化细胞进行鉴定。分别以0,0.5,1.5,10,25 mmol/L氯化锂及0,10,25,50,100μg/L角质细胞生长因子诱导毛囊干细胞分化,对比各组细胞的增殖效应,探索促毛囊干细胞分化的最佳氯化锂及角质细胞生长因子浓度。使用RT-PCR检测未处理对照组、10 mmol/L氯化锂组和10μg/L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组干预后3,5,7,9 d细胞的β-catenin、APC、GSK-3β、Axin和Lef1的mRNA转录水平。结果与结论:分离培养的毛囊干细胞在体外经多次传代后仍具有很强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随氯化锂浓度升高,细胞增殖效应减弱;而随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组质量浓度增高细胞增殖能力增强。含有氯化锂的K-SFM条件培养基中毛囊干细胞形态改变明显,各组间有明显差别,氯化锂>10 mmol/L时分化比例高,β-catenin表达量增高;而含有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SFM条件培养基中毛囊干细胞向表皮细胞分化,β-catenin变化不明显。提示氯化锂在促毛囊干细胞分化中,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降解复合物重要成分GSK-3β的表达下降,促使β-catenin在细胞浆表达增加并转入核内,增加靶基因转录,促使毛囊干细胞向毛囊细胞方向分化。氯化锂>10 mmol/L是促毛囊干细胞分化的最佳浓度,但增殖效应减弱。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可促进毛囊干细胞向表皮分化,可促进毛囊干细胞增殖和迁移,促进创面再上皮化及创面愈合。氯化锂和角质细胞生长因子促毛囊干细胞定向分化的作用机制可能为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使β-catenin表达改变,从而激活Wnt信号通路中Lef介导相关靶基因的转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诱导 毛囊干细胞 氯化锂 角质细胞生长因子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侧颜面肌增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丁榆德 李秉航 +1 位作者 倪健 杨斌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7年第4期232-233,共2页
半侧颜面肌增生(Hemifacial myohyperplasia,HMH)是一类仅涉及半侧颜面部肌肉软组织增生畸形的疾病。由于该病稀发,国内外文献并未对其进行详细阐述。本文从当前的研究现状出发,对半侧颜面肌增生的分类历史、可能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半侧颜面肌增生(Hemifacial myohyperplasia,HMH)是一类仅涉及半侧颜面部肌肉软组织增生畸形的疾病。由于该病稀发,国内外文献并未对其进行详细阐述。本文从当前的研究现状出发,对半侧颜面肌增生的分类历史、可能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组织学检查、临床诊断以及治疗进行了文献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侧颜面肌增生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数字化扫描及测量技术在下颌前突畸形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丁榆德 杨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2992-2999,共8页
背景:下颌前突畸形经典的正颌外科修复方案包括术前的头影测量,取模,面弓转移,模型外科,制做牙合板等过程,其流程繁琐复杂且往往容易存在偏差,修复后的难以预估更是一直困扰医生与患者沟通时的一大难题。目的:对近年来数字化三维扫描技... 背景:下颌前突畸形经典的正颌外科修复方案包括术前的头影测量,取模,面弓转移,模型外科,制做牙合板等过程,其流程繁琐复杂且往往容易存在偏差,修复后的难以预估更是一直困扰医生与患者沟通时的一大难题。目的:对近年来数字化三维扫描技术在下颌前突畸形临床诊治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阐述其原理、应用及优缺点,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方法:于2015年9月以"三维扫描,骨性Ⅲ类,正颌,下颌前突"为中文关键词,以"three-dimensional scanning,class Ⅲ,orthognathic,mandibular prognathism"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万方医学网和PubMed数据库,筛选有关三维扫描技术在下颌前突畸形诊治中的应用文章48篇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三维扫描技术在对下颌前突畸形患者修复前的诊治具有较传统测量技术所不具备的高精确度、耗时短的特点,并能直接实时采集捕捉物体的三维几何形状,进行体表器官解剖形态建模,采集、测量体表生物信息数据,为修复后的评估以及随访提供了可靠的监测方法。与CT相比,三维扫描技术无法显示扫描物的内部结构,无法分离软硬组织层次,因而在临床使用中需根据数据需求合理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三维扫描 骨性Ⅲ类 正颌 下颌前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柰酚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对口腔癌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吴骞 丁榆德 程刚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045-3049,共5页
目的:分析山柰酚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对口腔癌KB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的影响。方法:设终浓度为25、50、100 mmol/L的山柰酚药液作为药物处理组,以0 mmol/L作为空白对照组,CCK⁃8法检测口腔癌KB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细... 目的:分析山柰酚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对口腔癌KB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的影响。方法:设终浓度为25、50、100 mmol/L的山柰酚药液作为药物处理组,以0 mmol/L作为空白对照组,CCK⁃8法检测口腔癌KB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周期情况,Transwell小室分析山柰酚对口腔癌KB细胞侵袭与迁移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cleaved Caspase⁃3、Bax)及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人口腔癌KB细胞经25、50、100 mmol/L山柰酚药液处理24、48、72 h后,细胞抑制率随处理时间和山柰酚浓度的增加而升高,表现为浓度及时间依赖性。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山柰酚各浓度组细胞侵袭数、迁移数、S期比例、Bcl⁃2蛋白表达及PI3K、Akt磷酸化水平均显著降低,G_(0)/G_(1)期比例、凋亡率及cleaved Caspase⁃3、Bax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山柰酚可显著抑制口腔癌KB细胞增殖,降低细胞侵袭与迁移数,其作用机制可能和降低PI3K/Akt信号通路磷酸化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山柰酚 PI3K/AKT信号通路 凋亡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基微球在口腔组织病损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华俊 丁榆德 杨帆 《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1期92-96,共5页
壳聚糖基微球是以壳聚糖为主要材料,通过微球加工技术得到的具有特殊结构的微粒。它具有良好的缓控释药物能力,可提供支架作用,在口腔临床治疗中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但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尚未应用于临床。该文就目前国内外对于壳聚糖... 壳聚糖基微球是以壳聚糖为主要材料,通过微球加工技术得到的具有特殊结构的微粒。它具有良好的缓控释药物能力,可提供支架作用,在口腔临床治疗中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但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尚未应用于临床。该文就目前国内外对于壳聚糖基微球在口腔颌骨组织缺损、牙周病损、牙体牙髓病变及神经组织损伤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后续研究及最终实现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基微球 载药 缓释 口腔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骨髓单个核细胞构建组织工程骨的体外实验研究
7
作者 尹宏宇 丁榆德 +1 位作者 刘广鹏 曹谊林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6年第2期94-97,共4页
目的探索组织工程骨(Tissue Engineered Bone,TEB)的即刻构建方案,以符合临床骨缺损即刻修复的要求。方法分离获取Beagle犬骨髓单个核细胞(Canine 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cBMNCs)。将密度为30×10~6 cells/mL的cBMNCs... 目的探索组织工程骨(Tissue Engineered Bone,TEB)的即刻构建方案,以符合临床骨缺损即刻修复的要求。方法分离获取Beagle犬骨髓单个核细胞(Canine 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cBMNCs)。将密度为30×10~6 cells/mL的cBMNCs复合部分脱钙骨(Partially demineralized bone matrix,pDBM)即刻构建TEB。对即刻构建的TEB进行体外培养和成骨检测。结果在成骨诱导的体外培养环境下,即刻构建的TEB具有一定的细胞活性和成骨能力。结论即刻构建的TEB可直接回植,以满足体内即刻骨缺损修复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骨 骨髓单个核细胞 骨髓基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锡类散在治疗干槽症中的疗效观察
8
作者 王权炳 程刚 +1 位作者 高金星 丁榆德 《现代实用医学》 2018年第10期1356-1358,共3页
目的观察锡类散在治疗拔牙术后干槽症中的疗效。方法将78例术后干槽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彻底清洗干槽症牙槽窝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锡类散加碘仿纱条填塞牙槽窝,对照组采用常规碘仿砂条填塞。观察两组术后24、48、72 h疼痛评分及... 目的观察锡类散在治疗拔牙术后干槽症中的疗效。方法将78例术后干槽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彻底清洗干槽症牙槽窝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锡类散加碘仿纱条填塞牙槽窝,对照组采用常规碘仿砂条填塞。观察两组术后24、48、72 h疼痛评分及第7天创面肉芽组织在牙槽窝内的覆盖情况;术后第2、4周的牙槽窝愈合厚度及术后第4、12周牙槽窝CT值。结果两组术后24及48 h疼痛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但两组术后72 h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7 d拆除碘仿纱条后,观察组肉芽组织覆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术后第2、4周牙槽窝愈合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第4周牙槽窝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第12周牙槽窝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锡类散能有效降低干槽症处理术后的疼痛程度,并能促进创口愈合和肉芽组织生长,促进早期骨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槽症 锡类散 骨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牵引成骨术矫治半侧颜面短小畸形 被引量:7
9
作者 丁榆德 杨斌 +2 位作者 倪健 李秉航 曹谊林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1-165,共5页
目的探讨在下颌牵引成骨术中应用矢状劈开截骨术式治疗半侧颜面短小畸形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对7例半侧颜面短小畸形患者术前进行数字化三维模拟,设计手术方案,标明下颌神经管与牙胚的位置。术中应用矢状劈... 目的探讨在下颌牵引成骨术中应用矢状劈开截骨术式治疗半侧颜面短小畸形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对7例半侧颜面短小畸形患者术前进行数字化三维模拟,设计手术方案,标明下颌神经管与牙胚的位置。术中应用矢状劈开截骨术式结合内置式牵引成骨,避开下牙槽神经血管柬和恒牙胚,术中安置稳妥牵引器后,即刻开始牵引延长2~4mm,术后3—5d即开始牵引延长,每天延长1—2mm,直到完成模拟设计的预期下颌升支延长效果。术后对7例患者进行随访,复查CT,进行三维重建,测量健、患侧下颌升支长度,并对术前和术后各测量数据进行比较。结果7例患者术后均快速牵引,下颌骨延长7~20mm,平均14.6mm,术后患者面部垂直方向的对称性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骀平面较术前趋于水平,未发生神经及牙胚损伤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7~32个月,平均22个月,外观及咬合功能基本正常,术后患侧下颌升支长度比术前明显增加。结论应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行牵引成骨术,能加快牵引速率,缩短疗程,可保证牵引完成后下颌升支宽度能保持甚至增宽,厚度有所增加,并发症少,能有效矫治半侧颜面短小畸形的颌骨不对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侧颜面短小综合征 下颌骨 截骨术 骨生成 牵张
原文传递
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改良牵引成骨术整复半侧颜面短小畸形及疗效评估 被引量:9
10
作者 杨斌 李秉航 +2 位作者 丁榆德 倪健 黄庆华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708-712,共5页
目的探讨在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应用结合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的改良内置式牵引成骨技术,治疗半侧颜面短小畸形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术前进行数字化手术模拟,明确下颌神经管与恒牙胚的位置,设计截骨线及牵引器固定位置。术中根据方... 目的探讨在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应用结合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的改良内置式牵引成骨技术,治疗半侧颜面短小畸形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术前进行数字化手术模拟,明确下颌神经管与恒牙胚的位置,设计截骨线及牵引器固定位置。术中根据方案,采用改良的截骨术式进行截骨,即刻进行牵引,术后进行快速牵引,直至达到预期的延长效果。术后复查CT,进行面部三维重建和软组织三维扫描,测量健、患侧骨组织及软组织数据,并对手术前后各测量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10例患者术后面部垂直方向的对称性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牙平面较术前趋于水平,未发生神经及牙胚损伤等并发症;外观及咬功能基本正常,术后患侧下颌升支长度及厚度比术前明显增加,骨组织及软组织对称性改善明显。结论应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行牵引成骨的方法,能提高手术安全性,避免损伤神经及牙胚,并且能加快牵引速率,缩短疗程,并发症较少,能够安全有效地矫治半侧颜面短小畸形的颌骨不对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侧颜面短小畸形 矢状劈开截骨术 牵引成骨 计算机辅助设计 数字化3D打印
原文传递
老年颊癌患者临近组织瓣修复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丁榆德 王连飞 +4 位作者 苏奎玮 王权炳 吴骞 高金星 程刚 《重庆医学》 CAS 2020年第21期3561-3564,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颏下动脉岛状皮瓣与颊脂肪垫瓣修复重建老年颊癌患者术后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9年1月浙江省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老年口腔颊部鳞状细胞癌患者36例,其中使用颏下动脉岛状皮瓣(SAIF)修复重建术后颊部... 目的探讨应用颏下动脉岛状皮瓣与颊脂肪垫瓣修复重建老年颊癌患者术后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9年1月浙江省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老年口腔颊部鳞状细胞癌患者36例,其中使用颏下动脉岛状皮瓣(SAIF)修复重建术后颊部软组织缺损20例(SAIF组),采用邻近颊脂肪垫瓣修复重建术后颊部软组织缺损16例(颊脂肪垫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皮瓣成功率、复发率、术后张口受限与术后生存质量等情况。结果SAIF组术后成活19例(95.00%),复发2例(10.00%),张口受限2例(10.00%),术后生存质量总评分(740.95±23.60)分;颊脂肪垫组术后成活15例(93.75%),复发1例(6.25%),张口受限3例(18.75%),术后生存质量总评分为(756.13±20.32)分。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颊癌患者SAIF与颊脂肪垫瓣均能较好的修复重建软组织缺损,并提高老年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颏下动脉岛状皮瓣 颊脂肪垫 颊癌 软组织缺损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下颌骨骨折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丁榆德 王权柄 +2 位作者 吴骞 程刚 高金星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0年第15期2804-2806,共3页
目的探讨下颌骨骨折患儿的骨折特点以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月浙江省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22例下颌骨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骨折原因、骨折分类等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对采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后患儿的术... 目的探讨下颌骨骨折患儿的骨折特点以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月浙江省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22例下颌骨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骨折原因、骨折分类等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对采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后患儿的术后疗效进行评价。结果22例髁状突骨折患儿中,因运动外伤造成的比例最高(59.10%);对于颏部部位的骨折采用手术治疗,对于儿童的髁状突骨折部位则采用保守治疗的方式,最后皆能获得良好的咬合关系和满意的张口度变化,治疗的有效性为95.45%。两种治疗方式术后张口度变化效果显效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3,P=0.974)。结论根据不同类型的儿童下颌骨骨折,选择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或两者结合的方式皆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下颌骨骨折 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 回顾性研究
原文传递
手术优先模式治疗AngleⅢ类牙颌畸形185例临床回顾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杨斌 王怀良 +11 位作者 丁榆德 李秉航 倪健 陈丽丹 席理 黄庆华 双琨 张智勇 滕利 归来 孙晓梅 祁佐良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22-431,共10页
目的探索手术优先模式正颌正畸联合序列治疗AngleⅢ类牙颌畸形的临床效果。 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就诊的185例Angle Ⅲ类牙颌畸形病例,根据X线头影测量结果及面型特征分为3种类型。①Ⅰ型:下颌前突或偏突畸形;②Ⅱ型:... 目的探索手术优先模式正颌正畸联合序列治疗AngleⅢ类牙颌畸形的临床效果。 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就诊的185例Angle Ⅲ类牙颌畸形病例,根据X线头影测量结果及面型特征分为3种类型。①Ⅰ型:下颌前突或偏突畸形;②Ⅱ型:上颌后缩并下颌前突畸形;③Ⅲ型:磨牙轻度近中错FDA1、前牙対刃或轻度反FDA1、或前牙覆FDA1覆盖正常但面中部轻度凹陷。全部采用先正颌、后正畸的治疗模式,术前应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模拟设计,针对不同类型选择手术方式。Ⅰ型采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式; Ⅱ型采用Le Fort Ⅰ上颌截骨同期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式; Ⅲ型采用下颌根尖下截骨术式配合上颌前牙正畸或同期行梨状孔四周生物材料植入充填术。术后2周所有患者均行术后快速正畸治疗6~12个月。分析患者术前、术后7 d、正畸完成后的X线片标记点测量数据。 结果所有患者整体疗程时间缩短,容貌面型显著改善,咬合关系恢复正常,咀嚼功能及颞颌关节功能良好。未出现重度感染、骨质不愈合等严重并发症。术中骨折6例(3.24%),即刻钛板固定;下牙槽血管神经束损伤2例(1.1%);术后暂时性开颌19例(10%),经术后颌间牵引1个月消除。其X线头影测量结果显示:经正颌正畸联合治疗,硬、软组织测量指标恢复到正常范围内。手术优先模式治疗后的颌骨、牙齿咬合关系的稳定性与传统常规正颌外科模式相近,在术后6个月以上的随访中,SNB角、ANB角平均复发率约为22%、19.8%,复发角度小于2°。 结论先手术后正畸的手术优先治疗模式可以作为多数Angle Ⅲ类牙颌畸形的治疗方法,但要注意适应证和手术术式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优先模式 安氏Ⅲ类错[牙合] 下颌前突 矢状劈开截骨术 勒福Ⅰ型截骨术
原文传递
手术优先模式根尖下截骨术联合正畸治疗双颌前突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7
14
作者 杨斌 王怀良 +4 位作者 李秉航 倪健 丁榆德 孙晓梅 滕利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06-412,共7页
目的探讨在手术优先模式下,采用正颌根尖下截骨术联合术后正畸治疗成人骨性双颌前突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对22例成人双颌前突患者,应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手术模拟以及模型外科设计,制作咬合导板,术中对上、下颌分别... 目的探讨在手术优先模式下,采用正颌根尖下截骨术联合术后正畸治疗成人骨性双颌前突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对22例成人双颌前突患者,应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手术模拟以及模型外科设计,制作咬合导板,术中对上、下颌分别行根尖下截骨术,为患者建立暂时性咬合关系;术后2周进行快速正畸。对所有病例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以上的头颅定位侧位片19个软硬组织项目进行测量对比研究,对所得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22例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骨坏死、感染,术后咬合关系良好,未发现前牙变色和牙髓坏死等并发症。随访6-12个月,平均(7.8±3.4)个月,所有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矫正效果,对面部侧貌满意。硬组织和软组织测量值均发生明显变化,上切牙内收(-10.5±4.9) mm,下切牙内收(-8.0±6.9) mm,上、下唇显著后移;SNA角由(82.5±2.8)°减少到(77.9±2.3)°,SNB角由(79.1±5.4)°减少到(74.6±3.8)°,上、下唇突度明显减小;上、下唇突点到审美平面的距离分别由(2.7±2.7) mm和(5.2±4.0) mm减少到(0.5±3.2) mm和(1.4±2.7) mm,面部侧貌轮廓显著改善。结论手术优先模式的根尖下截骨联合术后正畸,可有效地矫治成人双颌前突,获得正常的咬合关系和满意的面部侧貌轮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尖下截骨术 外科口腔正畸学 双颌前突 头影测量分析
原文传递
浮动额骨瓣颅眶截骨联合倒U形眼眶截骨矫治颅缝早闭伴眶距增宽症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斌 倪健 +5 位作者 李秉航 丁榆德 董雪 吴小莹 王怀良 席理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17-20,共4页
目的 为矫治先天性颅缝早闭伴发眶距增宽症严重复杂畸形,探索使用新的截骨术式,以期达到简化手术、提高安全性、减少手术次数、减少并发症的目的.方法 对颅缝早闭伴眶距增宽症患者,采用浮动额骨瓣截骨前移、颅缝释放、倒U形眼眶截骨改... 目的 为矫治先天性颅缝早闭伴发眶距增宽症严重复杂畸形,探索使用新的截骨术式,以期达到简化手术、提高安全性、减少手术次数、减少并发症的目的.方法 对颅缝早闭伴眶距增宽症患者,采用浮动额骨瓣截骨前移、颅缝释放、倒U形眼眶截骨改良术式予以整复.结果 术后患者早闭的颅缝得以松解,颅眶形态显著改善,眶内侧壁间距缩窄至正常范围.随访患者颅眶形态和智力发育与同龄正常儿童相仿.结论 浮动额骨瓣颅骨截骨联合倒U形眼眶截骨手术,可安全有效地矫治颅缝早闭伴眶距增宽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距过宽 颅缝早闭 倒U形截骨 额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