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倾斜煤层的开采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丁言露 刘飞 樊明 《山西焦煤科技》 2011年第3期46-47,共2页
介绍了急倾斜煤层开采的现状,通过分析急倾斜煤层中可能出现的瓦斯问题、急倾斜煤层开采后岩层的移动以及急倾斜煤层开采分析等问题,论证了煤层的开采是一个综合性较强、影响和制约因素很多的复杂系统。开采急倾斜特厚煤层时利用高效安... 介绍了急倾斜煤层开采的现状,通过分析急倾斜煤层中可能出现的瓦斯问题、急倾斜煤层开采后岩层的移动以及急倾斜煤层开采分析等问题,论证了煤层的开采是一个综合性较强、影响和制约因素很多的复杂系统。开采急倾斜特厚煤层时利用高效安全的机械化采煤方法,在煤层厚度较大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开采方法工效高、工艺简单、掘进巷道少、吨煤费用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倾斜煤层 煤层开采 放顶煤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矿业经济近况及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探讨
2
作者 丁言露 王思文 刘飞 《现代商贸工业》 2011年第6期13-13,共1页
当今矿业经济发展进入突飞猛进的时代,随着矿产资源的开采技术的发展,每年矿产资源开采量快速增加,但是绝大部分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只有坚持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更高效率、高利用率地使用矿产资源。对外方面我国还需要继续... 当今矿业经济发展进入突飞猛进的时代,随着矿产资源的开采技术的发展,每年矿产资源开采量快速增加,但是绝大部分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只有坚持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更高效率、高利用率地使用矿产资源。对外方面我国还需要继续坚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大力发展矿业资源类的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鼓励外商投资矿产资源开发,将会积极引进国外资本、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经济 矿产资源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煤层动静组合诱发冲击地压的机制 被引量:46
3
作者 何江 窦林名 +2 位作者 蔡武 李振雷 丁言露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177-2182,共6页
理论分析了动静组合诱发冲击地压的应力条件和能量转化过程,揭示了动静组合诱发冲击地压机制,数值计算分析了工作面应力分布特征与煤厚之间的关系,采用微震监测数据分析了卸压爆破产生的应力波传播规律,并分析研究了薄煤层动静载特征及... 理论分析了动静组合诱发冲击地压的应力条件和能量转化过程,揭示了动静组合诱发冲击地压机制,数值计算分析了工作面应力分布特征与煤厚之间的关系,采用微震监测数据分析了卸压爆破产生的应力波传播规律,并分析研究了薄煤层动静载特征及诱发冲击地压过程。结果表明:薄煤层工作面应力集中程度较厚煤层高,峰值应力区距离煤壁较近,应力梯度较大;采动动载直接与高应力叠加,且开采导致的应力降以及单位体积煤体释放的弹性变形能远高于厚煤层,在动静组合作用下,薄煤层工作面易于达到动静组合诱发冲击地压的应力和能量条件,显著符合动静组合诱冲机制。最后基于动静载组合诱发薄煤层冲击地压的机制,探讨了薄煤层冲击地压防治原则和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煤层 冲击地压 动静组合 动载 静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区边角煤开采方案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樊明 丁言露 +1 位作者 刘飞 孟庆武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5-87,共3页
通过对采区边角煤开采现状分析,结合工作面地质条件,根据开采后残留的边角煤块段形状,探索了旋转开采、台阶开采、梯形开采、带采煤柱开采、房柱式开采等有针对性的边角煤开采方案,从而形成了边角煤开采的块段布置模式。
关键词 边角煤 开采方案 巷道布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仿真及其自动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5
作者 柴婷婷 丁言露 《制造业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87-89,共3页
本文首先对机器人机器应用领域进行全面的介绍,并且通过分析国内外机器人目前的发展以及分析了国内外机器人仿真的发展及其特点,并展望了国内外机器人仿真技术的发展趋势。同时介绍了机器人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特点,最后提出了机器人自动... 本文首先对机器人机器应用领域进行全面的介绍,并且通过分析国内外机器人目前的发展以及分析了国内外机器人仿真的发展及其特点,并展望了国内外机器人仿真技术的发展趋势。同时介绍了机器人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特点,最后提出了机器人自动化未来的发展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建模 控制 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山压力及岩层控制原理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飞 马华 丁言露 《煤矿现代化》 2011年第1期98-100,共3页
由于矿山开采活动的影响,在硐室周围岩体中形成的和作用在巷硐支护物上的力定义为矿山压力。在矿山压力的作用下,会引起各种力学现象,如岩体变形、破坏、塌落、支护物的变形﹑破坏折损等,以及在岩体中产生的动力现象这些矿山压力显现都... 由于矿山开采活动的影响,在硐室周围岩体中形成的和作用在巷硐支护物上的力定义为矿山压力。在矿山压力的作用下,会引起各种力学现象,如岩体变形、破坏、塌落、支护物的变形﹑破坏折损等,以及在岩体中产生的动力现象这些矿山压力显现都将严重影响矿山企业的采掘活动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压力显现 控制原理 岩层 岩体变形 开采活动 力学现象 经济效益 采掘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类材料松弛特性研究现状分析
7
作者 樊明 丁言露 孟庆武 《煤矿现代化》 2011年第3期41-43,共3页
深井软岩巷道支护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深井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的重要特点是流变性,松弛特性是岩石流变性的重要方面,但是少有研究。基于软岩巷道比例大,支护难等实际问题,加强对岩石松弛特性的研究,可以为深井软岩巷道支护研究提供... 深井软岩巷道支护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深井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的重要特点是流变性,松弛特性是岩石流变性的重要方面,但是少有研究。基于软岩巷道比例大,支护难等实际问题,加强对岩石松弛特性的研究,可以为深井软岩巷道支护研究提供理论依据。这将直接关系到井巷工程的经济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本研究对岩石松弛特性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同时提出岩石松弛特性试验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评价 松弛特性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应变率下岩石破裂与声发射响应特征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冠 井广成 +3 位作者 王常彬 丁言露 刘赛 姚肖肖 《煤炭科技》 2018年第3期29-33,共5页
为揭示冲击倾向性砂岩在不同应变率条件下的损伤演化规律,基于MTS岩石力学试验系统与PAC声发射信号采集系统,试验研究了不同单轴应变率作用下岩石损伤演化与声发射参量响应特征。研究表明,随着加载应变率增加,岩样极限强度明显提升,峰... 为揭示冲击倾向性砂岩在不同应变率条件下的损伤演化规律,基于MTS岩石力学试验系统与PAC声发射信号采集系统,试验研究了不同单轴应变率作用下岩石损伤演化与声发射参量响应特征。研究表明,随着加载应变率增加,岩样极限强度明显提升,峰值强度对应应变值整体降低,达到峰值强度所需时间随应变率呈幂函数减少。应变率与AE累计撞击数、事件数、振铃数之间具有显著的负幂函数关系;相反,应变率越高,微裂隙在发育、扩展过程中所释放的AE平均能量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率 声发射 参量响应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盘式磁流变液阻尼器的简化逆动态模型
9
作者 陈国兵 戴金桥 丁言露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3-376,共4页
针对磁流变液阻尼器高度非线性特性导致的控制难问题,提出一种简化的逆动态模型.该模型可由速度反馈算法或力反馈算法实现,可以用来计算磁流变液的屈服应力或输入电流,使磁流变液阻尼器实时地产生一个阻尼力,并确保该阻尼力达到从各种... 针对磁流变液阻尼器高度非线性特性导致的控制难问题,提出一种简化的逆动态模型.该模型可由速度反馈算法或力反馈算法实现,可以用来计算磁流变液的屈服应力或输入电流,使磁流变液阻尼器实时地产生一个阻尼力,并确保该阻尼力达到从各种优化算法中获得的目标控制力.在此基础上将盘式磁流变液阻尼器应用于力反馈系统中,并将简化逆动态模型用于反馈力控制.为了验证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建立一个力反馈实验系统并进行力跟踪实验,实验结果充分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式阻尼器 磁流变液 简化逆动态模型 力反馈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出口行业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对策
10
作者 霍晓荣 丁言露 刘飞 《经济导刊》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8-99,共2页
分析:基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特定走向,近期乃至较长的一段时期内,人民币汇率走向仍是十分敏感的问题。目前人民币升值压力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多年来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导致外汇储备的急剧增加,这是形成人... 分析:基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特定走向,近期乃至较长的一段时期内,人民币汇率走向仍是十分敏感的问题。目前人民币升值压力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多年来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导致外汇储备的急剧增加,这是形成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最直接和最表面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币升值 进出口行业 影响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气体诱发煤岩动力破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丁言露 岳中琦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43-651,共9页
为了研究高压气体对煤岩材料变形破坏的作用,自主设计并制造了含高压气体煤岩实验装置,通过测量气体泄压作用诱发的煤岩动力破坏现象,研究了高压气体对煤岩材料变形破坏的作用。实验表明,当气体泄压速率小时,煤岩仅会出现轻微变形;当气... 为了研究高压气体对煤岩材料变形破坏的作用,自主设计并制造了含高压气体煤岩实验装置,通过测量气体泄压作用诱发的煤岩动力破坏现象,研究了高压气体对煤岩材料变形破坏的作用。实验表明,当气体泄压速率小时,煤岩仅会出现轻微变形;当气体泄压速率大时,煤岩会产生破裂和破碎现象。同时发现煤岩的破坏程度不仅取决于气体的泄压速率,还取决于孔隙气体的压强。当气体泄压速率和气体压强都达到一定临界值时,煤岩才会发生剧烈破碎。通过气体压强与应变之间的关系,确定了煤岩发生破裂和破碎的临界气体压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泄压 变形 破裂 破碎 临界气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isk evaluation of rock burst through theory of static and dynamic stresses superposition 被引量:29
12
作者 李振雷 窦林名 +3 位作者 王桂峰 蔡武 何江 丁言露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2期676-683,共8页
Rock burst is one of the most catastrophic dynamic hazards in coal mining. A static and dynamic stresses superposition-based(SDSS-based) risk evaluation method of rock burst was proposed to pre-evaluate rock burst ris... Rock burst is one of the most catastrophic dynamic hazards in coal mining. A static and dynamic stresses superposition-based(SDSS-based) risk evaluation method of rock burst was proposed to pre-evaluate rock burst risk. Theoretical basis of this method is the stress criterion incurring rock burst and rock burst risk is evaluated according to the closeness degree of the total stress(due to the superposition of static stress in the coal and dynamic stress induced by tremors) with the critical stress. In addition, risk evaluation criterion of rock burst was established by defining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static stress. Furthermore,the method was used to pre-evaluate rock burst risk degree and prejudge endangered area of an insular longwall face in Nanshan Coal Mine in China. Results show that rock burst risk is moderate at advance extent of 97 m, strong at advance extent of 97-131 m,and extremely strong(i.e. inevitable to occur) when advance extent exceeds 131 m(mining is prohibited in this case). The section of two gateways whose floor abuts 15-3 coal seam is a susceptible area prone to rock burst. Evaluation results were further compared with rock bursts and tremors detected by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Comparis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evaluation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which proves the method's feasi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 burst HAZARD MINING STRESS risk evaluation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chanical genesis of Henan(China) Yima thrust nappe structure 被引量:2
13
作者 蔡武 窦林名 +3 位作者 何江 刘海顺 李振雷 丁言露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7期2857-2865,共9页
Considering the serious coal and rock dynamic disasters around the main slip plane called F16 in the coal mining area) of Henan Yima(China) thrust nappe structure,the mechanical genesis of the Yima thrust nappe struct... Considering the serious coal and rock dynamic disasters around the main slip plane called F16 in the coal mining area) of Henan Yima(China) thrust nappe structure,the mechanical genesis of the Yima thrust nappe structure was studied comprehensively using geomechanics,fault mechanics,elastic mechanics,and Coulomb's law of friction.First,using the centrifugal inertia force of Earth's rotation as a source,a mechanical model of N-S compression superimposed with W-E reverse torsion was established to explain the formation of the early Yima coal basin and Jurassic Yima Group coal measures.Second,an equation for the ultimate stress in the forming stage of F16 was derived using the plastic slip-line field theory and the parabolic Mohr failure criterion.Moreover,the distribution of ultimate stress and the geometr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ault profile were obtained using the field model parameters.Finally,the stress field of F16 and the mechanical genesis of the large-scale reverse thrust sheet were discussed based on elastic mechanics theory and Coulomb's law of fric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ctonic framework of the early Yima coal basin and the formation pattern of Jurassic Yima Group coal measures given by the model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in-situ explorations.The geometr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ault profile obtained by numerical calculation can better reflect the shape of F16 in its forming stage,and the mechanical genesis of the large-scale reverse thrust sheet also concurred with the field situations.Thus,this work can provide a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ies on the genesis of the thrust nappe structure,the mechanism of rock bursts induced by F16,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idual stress field in the Yima mining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chanical genesis thrust nappe structure centrifugal inertia force fault mechanics slip-line field theory Coulomb's law of fri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硬顶板孤岛煤柱工作面冲击特征及机制分析 被引量:28
14
作者 李振雷 窦林名 +3 位作者 王桂峰 蔡武 何江 丁言露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19-524,共6页
利用微震监测及现场冲击记录,对冲击震源、能量、显现区、显现范围及显现形式等进行定位与统计分析,总结冲击特征。通过理论建模与计算,从围岩体结构和应力状态2方面分析孤岛煤柱冲击机制。研究表明:60 m厚基本顶不破断及临空区覆... 利用微震监测及现场冲击记录,对冲击震源、能量、显现区、显现范围及显现形式等进行定位与统计分析,总结冲击特征。通过理论建模与计算,从围岩体结构和应力状态2方面分析孤岛煤柱冲击机制。研究表明:60 m厚基本顶不破断及临空区覆岩“二次”运动使冲击震源均分布在临空区及其边沿;随孤岛面推进,煤体静载应力峰值逐渐增高并接近冲击临界应力,高静载应力与动载应力叠加达到并超过冲击临界应力使冲击频发;两巷靠近设计停采线部分为静载应力峰值区,该段巷道底板距15-3煤0~1 m,使该段巷道成为重复冲击显现区;机道应力高于风道,使机道显现次数多于风道,分别为6次和3次;巷道底板无支护,接近15-3煤,使显现形式主要为底鼓。该分析方法与思路为类似条件下的冲击治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监测 冲击矿压 孤岛面 覆岩运动 底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