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突变负荷在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预测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万凌(综述) 朱宇熹(审校) 《现代医药卫生》 2020年第12期1834-1837,共4页
恶性肿瘤是全球排名前3的死因之一[1],给人类的生存带来极大威胁,且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增长,2018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约1810万人,死亡病例约910万人[2]。恶性肿瘤的治疗是全球关注的重点与难点。恶性肿瘤治疗包括传统的手术切除、化疗... 恶性肿瘤是全球排名前3的死因之一[1],给人类的生存带来极大威胁,且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增长,2018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约1810万人,死亡病例约910万人[2]。恶性肿瘤的治疗是全球关注的重点与难点。恶性肿瘤治疗包括传统的手术切除、化疗及放疗,为肿瘤治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经过手术,放、化疗后的部分恶性肿瘤患者仍会出现进展。随着精准医学的进展,对分子层面的进一步探究,分子靶向药物开始应用于临床,为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方式,但靶向治疗的耐药性仍无法避免[3],一代络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敏感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仅能增加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9~11个月,随后患者仍会出现肿瘤进展,故新的治疗方式仍有待研究。免疫治疗近年来发展迅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给恶性肿瘤治疗带来了新的选择[4],但仍缺乏全面、有效的ICIs疗效预测标志物来准确筛选ICIs获益人群。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肿瘤突变负荷(TMB)有望成为新的免疫疗效预测标志物,本文拟对TMB作为ICIs疗效预测标志物的机制、有效性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免疫治疗 肿瘤突变负荷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