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农村居民生活能源碳排放的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32
1
作者 万文玉 赵雪雁 +1 位作者 王伟军 薛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6390-6401,共12页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我国农村居民生活能源消费呈现大幅增长的趋势,成为碳排放增长的新源泉。估算了我国30个省区2001—2013年的农村居民生活能源碳排放,采用碳基尼系数、Arc GIS技术分析了中国省级尺度农村居民生活能源碳排放的时空特...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我国农村居民生活能源消费呈现大幅增长的趋势,成为碳排放增长的新源泉。估算了我国30个省区2001—2013年的农村居民生活能源碳排放,采用碳基尼系数、Arc GIS技术分析了中国省级尺度农村居民生活能源碳排放的时空特征,并利用STIRPAT模型辨明了农村居民生活能源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1—2013年农村居民直接生活能源碳排放量和间接生活能源碳排放量分别增长了7.65%、9.16%。(2)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碳基尼系数呈下降趋势,说明各区域农村居民人均生活能源碳排放量的区域差异总体均呈缩小趋势。(3)2001—2013年间,处于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直接生活能源碳排放高水平地区的空间格局分布相对较为稳定,而对于人均间接生活能源碳排放来说,处于低水平地区的空间格局分布较为稳定。(4)农村人口规模、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青壮年人口比重对农村居民生活能源碳排放量具有促进作用,而农村居民能源消费结构对其具有减缓作用,且北方农村居民生活能源碳排放量明显高于南方。(5)从环境Kuznets曲线假说出发,经济发展是促使我国农村居民生活能源碳排放Kuznets曲线存在拐点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 生活能源 碳排放 时空特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砷碱渣浸出液氧化脱锑试验 被引量:5
2
作者 万文玉 陈伟 +2 位作者 黄顺红 孙建德 李倩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9,共4页
考察了双氧水的加入方式和加入量、反应温度、氧化时间等对砷碱渣浸出液氧化脱锑效果的影响,以及电位与脱锑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常温、反应时间60min、双氧水加入量为原液体积的0.6%(等价于每克锑17.65 mL)、双氧水进料... 考察了双氧水的加入方式和加入量、反应温度、氧化时间等对砷碱渣浸出液氧化脱锑效果的影响,以及电位与脱锑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常温、反应时间60min、双氧水加入量为原液体积的0.6%(等价于每克锑17.65 mL)、双氧水进料时间控制在反应的前1/3时间段、反应终点电位-550^-450mV。脱锑率可达到95%以上,氧化后得到的锑酸钠纯度可达到91.83%,达到市售普通锑酸钠的品质要求。该技术突破了价态调控还原浸出液中锑的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碱渣 氧化脱锑 价态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铅冶炼行业SO_2烟气排放系数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万文玉 唐跃成 +2 位作者 欧阳坤 陈星 李辉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7-90,共4页
对湖南省铅冶炼行业SO_2烟气排放开展了全面的数据调研,分别计算了各工序实际SO_2烟气有组织排放系数及理论排放系数,采用权重值计算得到湖南省铅冶炼行业SO_2烟气综合排放系数,并对该系数与现有可参考的全国污染源排放系数的偏差进行... 对湖南省铅冶炼行业SO_2烟气排放开展了全面的数据调研,分别计算了各工序实际SO_2烟气有组织排放系数及理论排放系数,采用权重值计算得到湖南省铅冶炼行业SO_2烟气综合排放系数,并对该系数与现有可参考的全国污染源排放系数的偏差进行了原因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冶炼 SO2烟气排放 废气排放系数 富氧底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铅冶炼过程铅物质流核算及污染负荷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万文玉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6-69,共4页
对再生铅的脱硫预处理结合短窑熔炼工艺进行全面的数据调研,并对各个工序的铅物质流进行了核算,明确了铅在各种物料中的分配量,并整理成物质流平衡图,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污染负荷的计算和评价。结果表明,铅污染主要来自短窑熔炼工序炉渣... 对再生铅的脱硫预处理结合短窑熔炼工艺进行全面的数据调研,并对各个工序的铅物质流进行了核算,明确了铅在各种物料中的分配量,并整理成物质流平衡图,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污染负荷的计算和评价。结果表明,铅污染主要来自短窑熔炼工序炉渣和铅尘的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铅 铅物质流 污染负荷 短窑熔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久经考验,无可替代 被引量:1
5
作者 万文玉 陈伟 +1 位作者 黄顺红 彭新平 《中国有色冶金》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2-36,共5页
在小型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砷碱渣砷锑分离中试研究,验证水热浸出-价态调控氧化脱锑工艺的可行性,并得到最佳工业生产操作参数:砷碱渣的破碎粒度5mm,浸出温度95℃,一次浸出时间60min,二次浸出时间180min,一次浸出渣的球磨粒... 在小型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砷碱渣砷锑分离中试研究,验证水热浸出-价态调控氧化脱锑工艺的可行性,并得到最佳工业生产操作参数:砷碱渣的破碎粒度5mm,浸出温度95℃,一次浸出时间60min,二次浸出时间180min,一次浸出渣的球磨粒度50目,液固比3:1,双氧水的加入量14‰,总氧化时间60min,双氧水的投加时间20min,氧化温度80℃。在该条件下,砷的浸出率为97.72%,锑的回收率为96.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碱渣 砷锑分离 水热浸出 氧化脱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年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青稞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 被引量:44
6
作者 赵雪雁 王伟军 +1 位作者 万文玉 李花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29-1338,共10页
基于青藏高原及周边106个气象站近50年的平均气温、降水量及日照时数等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青藏高原区1965年以来的气候变化趋势以及青稞生长季及关键生长期的气候变化趋势,并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Arc GIS... 基于青藏高原及周边106个气象站近50年的平均气温、降水量及日照时数等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青藏高原区1965年以来的气候变化趋势以及青稞生长季及关键生长期的气候变化趋势,并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Arc GIS和SPSS技术分析了青藏高原青稞的气候生产潜力及其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了青藏高原近50年气候变化对青稞发育过程和产量的影响机理及各气象要素对青稞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发现:1)近50年来,青藏高原区气温和降水均呈上升趋势(0.53℃?10a?1、7.8 mm?10a?1),且气温上升较显著,降水增加较缓,而日照时数呈波动下降趋势(16.9 h?10a?1);2)青藏高原青稞生长季气温、降水均呈上升趋势(0.4℃?10a?1、7.2 mm?10a?1),但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15 h?10a?1),其中高原北部地区增温幅度较大,而中部地区降水增加显著,高原东北部日照时数下降较为明显;3)青藏高原青稞气候生产潜力总体呈上升趋势(136.7 kg?hm?2?10a?1),其中高原中部增加较显著,高原东南部边缘、青海柴达木北部、西藏西北部呈下降趋势;4)降水、气温均与青稞气候生产潜力呈显著正相关,但日照时数与其呈负相关,其中,降水是影响青稞生长季和关键生长期气候生产潜力最为关键的因素,气温影响次之。基于此,就如何利用青藏高原青稞气候生产潜力的变化特点,为提高该区青稞的实际产量提出了一系列建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气候变化 青稞 气象因子 生长季 生产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锌矿区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20
7
作者 黄顺红 杨伊 +2 位作者 李倩 赵丹 万文玉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6-192,共7页
以湖南某铅锌冶炼厂周边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统计学和多元统计方法,分析土壤中Cd、Pb、As含量和空间分布特征,探究其来源,并对该区域进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Cd、Pb、A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34.78、2 908.27、320.48 mg/kg,远超... 以湖南某铅锌冶炼厂周边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统计学和多元统计方法,分析土壤中Cd、Pb、As含量和空间分布特征,探究其来源,并对该区域进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Cd、Pb、A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34.78、2 908.27、320.48 mg/kg,远超过国家标准限值;从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图可以明显看出:Cd、Pb、As空间分布特征极为类似,在废渣堆场和住宅区污染严重且较集中,污染程度为:废渣堆场>住宅区>闲置区>菜地;各重金属元素间相关性结果表明,3种重金属元素具有同源性,而聚类分析则显示,Cd和As的同源性更近,其主要来源为冶炼厂飘落的烟尘和冲刷上来的湘江底泥;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在该区域除菜地存在一个低值中心外,其余部分均存在极严重的生态风险,尤以废渣堆场生态风险最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空间分布 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年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牧草生产潜力及物候期的影响 被引量:52
8
作者 赵雪雁 万文玉 王伟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32-543,共12页
基于青藏高原及周边107个气象站点1965—2013年逐月气温、降水及日照时数等气象数据,分析了1965年以来青藏高原区的气候变化趋势,并采用MODIS数据、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及GIS技术分析了近50 a青藏高原牧草气候生产潜力及其时空变... 基于青藏高原及周边107个气象站点1965—2013年逐月气温、降水及日照时数等气象数据,分析了1965年以来青藏高原区的气候变化趋势,并采用MODIS数据、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及GIS技术分析了近50 a青藏高原牧草气候生产潜力及其时空变化特征;利用连续22 a的青藏高原牧草生育期观测数据,探讨了牧草生育期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气象因子与牧草主要发育期的关系。结果表明:1)近50 a青藏高原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升温幅度达0.53℃^(10a)^1,降水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增加幅度较小,其倾向率为7.81 mm?(10a)?1;而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其下降幅度为16.94 h^(10a)^1。2)1965—2013年青藏高原牧草气候生产潜力总体呈增加趋势,在空间上,由西北向东南依次增加,青海省北部及南部部分地区气候生产潜力上升幅度较大,而西藏东部上升幅度较小,且南北部地区差异较大。3)牧草返青期、抽穗期及开花期均呈提前趋势,而黄枯期呈现推迟趋势,从而延长了牧草物候期;由东南向西北牧草返青期逐渐推迟,而黄枯期主要出现在一年中的第257~289 d,其空间整体差异不如返青期明显。4)温度和降水均与牧草物候期呈显著正相关,而日照时数与其呈显著负相关,且温度是影响牧草物候期变化的主要因子。利用青藏高原牧草生产潜力及物候期与气候因子的响应规律,可为提高该区牧草的实际产量和保护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提供借鉴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气候变化 草地植被 气候生产潜力 物候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吹脱过程的传质模型 被引量:7
9
作者 万文玉 肖宝清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z1期331-334,共4页
试验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氨吹脱反应器,采用雾化喷头代替了传统的填料,废水经过加压雾化后与上升的气流逆向接触,通过增加接触面积达到提高去除率的目的。对气液传质过程作了合理假设,运用微分学等数学方法,得到氨吹脱过程的传质模型,讨论... 试验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氨吹脱反应器,采用雾化喷头代替了传统的填料,废水经过加压雾化后与上升的气流逆向接触,通过增加接触面积达到提高去除率的目的。对气液传质过程作了合理假设,运用微分学等数学方法,得到氨吹脱过程的传质模型,讨论了模型中参数的影响因素,说明了去除率η随着pH和温度的提高、运行时间的延长、鼓风量的增大而增大,通过试验验证了使用这种新型的氨吹脱反应器来处理含高浓度氨氮的废水,在合适条件下,氨去除率高于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氨塔 吹脱法 含氨氮废水 传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南高原农户对极端天气的适应障碍及适应意向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伟军 赵雪雁 +2 位作者 万文玉 李花 薛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8089-8100,共12页
基于入户调查数据,探讨了甘南高原农户对极端天气的适应障碍,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适应障碍对农户适应意向的影响。结果发现:(1)甘南高原农户面临的规范性障碍最严重,信息技术障碍次之,再次为制度障碍和认知障碍。不同生计... 基于入户调查数据,探讨了甘南高原农户对极端天气的适应障碍,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适应障碍对农户适应意向的影响。结果发现:(1)甘南高原农户面临的规范性障碍最严重,信息技术障碍次之,再次为制度障碍和认知障碍。不同生计农户面临的适应障碍存在差异,其中,纯农户主要面临信息技术障碍,兼业户和非农户则主要面临规范性障碍。(2)纯农户对极端天气的适应意向主要受认知障碍、信息准确性障碍、适应策略选择时机障碍、政策激励障碍和牲畜拥有量的影响,兼业户主要受认知障碍、技术服务障碍、政策激励障碍影响,非农户主要受认知障碍、资源获取性障碍影响。除适应策略选择时机障碍外,其余适应障碍越小,不同生计农户的积极适应意向均越强。最后,提出了解决农户适应障碍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适应障碍 适应意向 极端天气 甘南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喷雾式蒸氨设备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万文玉 肖宝清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7年第6期30-31,20,共3页
试验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蒸氨反应器,创新之处在于采用雾化喷头代替了传统的填料。废水经过加压雾化后与上升的气流逆向接触,通过增加接触面积达到提高去除率的目的。通过试验验证了使用这种新型的蒸氨反应器处理含高浓度氨氮的废水,在温... 试验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蒸氨反应器,创新之处在于采用雾化喷头代替了传统的填料。废水经过加压雾化后与上升的气流逆向接触,通过增加接触面积达到提高去除率的目的。通过试验验证了使用这种新型的蒸氨反应器处理含高浓度氨氮的废水,在温度80℃,pH值11,鼓风量为1.63 m3/min,蒸氨时间为30 min的条件下,能达到高于90%的去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氨塔 吹脱法 氨氮废水 喷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状记忆合金蜂窝结构抗冲击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金矿 万文玉 刘闯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44,共11页
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 SMA)在外载荷作用下可发生伪塑性变形,利用这一特性设计了可重复使用的冲击吸能结构.基于经典的形状记忆合金本构模型,建立了薄壁结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不同类型蜂窝结构在不同冲击速度下的变形模式... 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 SMA)在外载荷作用下可发生伪塑性变形,利用这一特性设计了可重复使用的冲击吸能结构.基于经典的形状记忆合金本构模型,建立了薄壁结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不同类型蜂窝结构在不同冲击速度下的变形模式和能量吸收等动力特性,得到了具有最优能量吸收性能的形状记忆合金结构.此外,对比形状记忆合金和传统金属铝蜂窝结构的吸能性能发现,在不同速度冲击下,不同结构形式的形状记忆合金蜂窝同铝蜂窝在能量吸收方面具有较大差异,最优结构发生改变.该文成果可为形状记忆合金抗冲击蜂窝结构的选型和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记忆合金 蜂窝结构 ABAQUS 变形模式 能量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扁胸(直背)综合征诊断有关问题的商榷 被引量:9
13
作者 陈瑞珍 林怡蔼 +6 位作者 刘陶 林锦涛 贺志华 唐顺清 万文玉 贺志林 王邦嫒 《临床放射学杂志》 1984年第1期24-26,I004,共4页
扁胸综合征又称直背综合征,Rawling于1960年首先提出并命名(1),为胸脊椎变度消失,胸廓前后径扁窄而导致心脏杂时的一种假性心脏病综合征。
关键词 扁胸综合征 X线诊断 心脏杂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领导要重视职业病对工人的危害
14
作者 万文玉 《职业与健康》 CAS 1989年第5期16-16,共1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株洲的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株洲拥有化工、冶炼、机械、建材、电子、轻工、纺织等是湖南较大的工业基地。县级以上的厂矿企业五百五十五家,乡镇企业四万余个。接触各种尘毒的作业工人达二十二万,占全市产业工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株洲的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株洲拥有化工、冶炼、机械、建材、电子、轻工、纺织等是湖南较大的工业基地。县级以上的厂矿企业五百五十五家,乡镇企业四万余个。接触各种尘毒的作业工人达二十二万,占全市产业工人总数的百分之六十三。根据近二年调查统计表明:株洲地区部分国营企业,尤其是乡镇企业的职业病明显增多。株洲现有各类职业病八千余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病防治 尘肺病人 调查统计表 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万 矽肺病人 控制职业病 劳动卫生 尘毒监测 卫生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氯乙烯塑料制品工人肢端溶骨症(附65例临床X线分析)
15
作者 贺志华 万文玉 +2 位作者 唐顺清 黎畅一 李新忠 《职业与健康》 CAS 1992年第1期57-58,共2页
本文对株洲市某塑料厂从事聚氯乙烯塑料制品作业工人137名进行了劳动卫生学调查和系统的健康检查,并对工龄在3年以上的65名工人进了双手、双足X线照片,其中女性22人,发现指、趾末节骨末端有溶骨样等改变者计17人,占受检人数的26.5%,其... 本文对株洲市某塑料厂从事聚氯乙烯塑料制品作业工人137名进行了劳动卫生学调查和系统的健康检查,并对工龄在3年以上的65名工人进了双手、双足X线照片,其中女性22人,发现指、趾末节骨末端有溶骨样等改变者计17人,占受检人数的26.5%,其中工龄在11年以上者14人,占患病人数的84.4%。其主要X线表现可分为: 1、末节指骨末端出现一个弧形的溶骨线。 2、丛状骨质吸收,而呈空泡样改变。 3、末端指(趾)骨一部分骨灰碎裂及穿凿样缺损等。 4、碎骨片接合和愈合,并产生畸形,使指(趾)变得又短又粗。另外分析了非聚氯乙烯接触者86只手及114只足的X线片作为对照组,在对照组中发现4例手指有空泡样改变,但程度轻于接触组,无指冠外形的改变,占对照组总照片中的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工 肢端溶骨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生态脆弱区农户的生计风险识别及应对策略——以甘南高原为例 被引量:31
16
作者 万文玉 赵雪雁 +1 位作者 王伟军 薛冰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9-157,190,共10页
采用参与式农户评估方法,基于入户调查数据,识别了高寒生态脆弱区甘南高原农户面临的主要生计风险与应对策略及其与生计资本之间的关系,并采用二元logistic分析影响农户风险应对策略选择的因素。结果发现:(1)健康、教育、就业和自然风... 采用参与式农户评估方法,基于入户调查数据,识别了高寒生态脆弱区甘南高原农户面临的主要生计风险与应对策略及其与生计资本之间的关系,并采用二元logistic分析影响农户风险应对策略选择的因素。结果发现:(1)健康、教育、就业和自然风险已成为当前甘南高原各类农户面临的主要生计风险,但不同类型农户面临的主要生计风险存在差异。(2)自然风险与自然、物质和社会资本之间的关系较为显著;教育风险与人力、物质和金融资本之间的关系较为显著;就业风险与人力、物质和社会资本之间的关系较为显著;健康风险则与物质、金融和社会资本之间的关系更为显著。(3)"动用储蓄"、"向亲戚朋友借钱"、"减少开支"和"外出打工"是甘南高原农户采取的主要风险应对策略。其中,"动用储蓄"策略主要受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影响;"向亲戚朋友借钱"策略主要受金融资本、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影响;"减少开支"策略主要受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和自然资本的影响,而"外出打工"策略主要受物质资本、金融资本、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南高原 农户 生计风险 生计资本 风险应对策略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居民生活能源碳排放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9
17
作者 万文玉 赵雪雁 王伟军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445-3455,共11页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用能强度逐年增大,城市居民生活能源碳排放日益成为碳排放的新增长点.本文采用Theil指数、空间自相关分析了我国城市居民生活能源碳排放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并利用STIRPAT模型分析了影响城...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用能强度逐年增大,城市居民生活能源碳排放日益成为碳排放的新增长点.本文采用Theil指数、空间自相关分析了我国城市居民生活能源碳排放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并利用STIRPAT模型分析了影响城市居民生活能源碳排放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2001—2012年我国城市居民生活能源碳排放总量及人均生活能源碳排放量均呈增长趋势,其年增长率分别为9.69%、3.29%;2八大经济区域间城市居民人均生活能源碳排放的差异是构成我国城市居民人均生活能源碳排放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其对总差异的贡献率达到了57.90%;3我国城市居民人均生活能源碳排放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2001—2012年间城市居民人均生活能源碳排放的"冷点"区变化较为稳定,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经济区,而"热点"区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和黄河中游经济区;4城市人口规模、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城市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城市居民年龄结构均对城市居民生活能源碳排放量具有加剧作用,而城市居民能源消费结构具有减缓作用,且北方城市居民生活能源碳排放量明显高于南方;5现有样本数据支持环境Kuznets曲线假说,即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生活能源碳排放量存在转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居民 生活能源 碳排放 时空格局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2000—2014年甘南高原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46
18
作者 王伟军 赵雪雁 +2 位作者 万文玉 李花 薛冰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494-2504,共11页
基于2000—2014年MODIS NDVI数据,分析了甘南高原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格局,并结合同期气温、降水数据及物候信息,从不同时空尺度和植被类型分析了甘南高原植被覆盖度的年、月际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甘南高原2000—2014... 基于2000—2014年MODIS NDVI数据,分析了甘南高原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格局,并结合同期气温、降水数据及物候信息,从不同时空尺度和植被类型分析了甘南高原植被覆盖度的年、月际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甘南高原2000—2014年年均温和降水均呈波动上升趋势(0.04℃·a^(-1),4.7 mm·a^(-1)),降水由西南向东北呈递减趋势,年均温由东南向西北呈递减趋势;近15年甘南高原植被覆盖度总体呈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平均植被覆盖度为77.5%,其中,森林覆盖度最高(77.8%),高山亚高山草地覆盖度最低(60.3%);甘南高原植被覆盖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增加速率为0.32%·a^(-1)。其中,坡面草地增加趋势显著,为1.04%·a^(-1),平原草地次之,为0.47%·a^(-1),高山亚高山草甸为0.19%·a^(-1),森林仅为0.10%·a^(-1),而沼泽湿地和高山亚高山草地覆盖度呈下降趋势(-0.03%·a^(-1)、-0.06%·a^(-1));从年际变化来看,植被覆盖度与气温和降水均呈不显著正相关(R=0.45,R=0.21);从不同类型植被来看,高山亚高山草甸、高山亚高山草地、平原草地、坡面草地和沼泽湿地覆盖度受气温影响较大,森林覆盖度受降水影响较大;从月际变化来看,生长季植被覆盖度对降水的滞后效应主要表现在植被生长初期和末期,对气温的滞后效应主要表现在关键生长期,且对降水的滞后效应优于气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南高原 植被覆盖度 气温 降水 时滞效应
原文传递
中国居民健康水平的区域差异:2003-2013 被引量:104
19
作者 赵雪雁 王伟军 万文玉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85-698,共14页
健康不公平作为影响人类发展的核心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基于变异系数、泰勒指数、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空间面板计量模型,本文探讨了2003年以来中国居民健康水平的区域差异、时空变化及其关键影响因素,旨在为政府制定全民健康... 健康不公平作为影响人类发展的核心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基于变异系数、泰勒指数、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空间面板计量模型,本文探讨了2003年以来中国居民健康水平的区域差异、时空变化及其关键影响因素,旨在为政府制定全民健康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发现:(1)2003-2013年,中国居民健康水平提高26.98%,西部增幅高于东、中部,但始终保持着"东—中—西"阶梯式递减态势;(2)中国居民健康水平的区域差异总体呈扩大趋势,其中地带间差异趋于缩小,地带内差异趋于扩大,西部地带内差异扩大尤为显著;(3)居民健康水平的空间分布转为明显的"T"字型格局,并呈"东—中—西"阶梯式及"北—中—南"对称式递减;(4)居民健康水平的空间集聚程度趋于减小,热点区与冷点区均呈收缩态势,且西部形成规模显著的稳定性冷点,东部沿海形成规模显著的稳定性热点;(5)人均GDP、人均公共医疗卫生支出、城市化水平及环境质量等因素对居民健康水平时空变化具有显著影响,随着人均GDP与人均公共医疗卫生支出的增加、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及环境质量的改善,居民健康水平随之提高。未来,还需对居民健康水平的多时域、多尺度及多影响机制等问题开展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 健康水平 区域差异 影响因素 中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