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合多特征脑电评估孤独症儿童 被引量:5
1
作者 赵杰 靳亚娟 +3 位作者 张志明 万灵燕 李小俚 康健楠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50-558,共9页
孤独症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性脑疾病,其早期发现和精确诊断非常重要。从54名孤独症和50名正常儿童的脑电信号中提取功率谱、熵、双谱相干性以及相干性等多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并对每组特征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组间差异;为提高分类性能... 孤独症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性脑疾病,其早期发现和精确诊断非常重要。从54名孤独症和50名正常儿童的脑电信号中提取功率谱、熵、双谱相干性以及相干性等多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并对每组特征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组间差异;为提高分类性能,提出融合多特征脑电进行分析,进一步采用最大相关最小冗余算法进行特征选择,最后利用支持向量机建立分类模型。结果显示,用单一特征分类,得到的分类准确率为72%,灵敏度为73.94%,特异性为67.74%,F1分数为69.74%,因此单一特征所建立的分类模型性能较差;在融合多特征进行分类时,选择前25个特征建立模型,具有较高的分类精度(93.45%±0.79%),此时灵敏度为91.73%±0.42%,特异性为94.01%±0.36%,F1分数为92.54%±0.31%,且AUC达到0.96,相比单一特征分类模型具有良好的性能。研究结果可以为孤独症的辅助诊断提供科学客观依据,为孤独症儿童后期康复提供可靠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脑电信号 融合 机器学习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静息状态下脑电微状态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锁良 万灵燕 +3 位作者 张志明 康健楠 李小俚 庞姣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53-661,共9页
利用微状态分析方法,在静息状态下的脑电图(EEG)尺度上探究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儿童与正常儿童(TD)在脑机制上的差异。根据Cartool中的准则和不同微状态类别的数目对于被试者EEG数据的解释程度,确定微状态类别的数目为4;使用原子化与凝... 利用微状态分析方法,在静息状态下的脑电图(EEG)尺度上探究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儿童与正常儿童(TD)在脑机制上的差异。根据Cartool中的准则和不同微状态类别的数目对于被试者EEG数据的解释程度,确定微状态类别的数目为4;使用原子化与凝聚层次聚类算法,分割出个人水平和组水平上的微状态类别,分别标记为微状态A、B、C和D。然后根据这4类微状态的地形图和EEG数据各时间点的GEV相关性,将数据拟合回EEG数据,最终得到微状态时间序列,提取时域上的参数特征,比较ASD组和TD组的差异。选取的时间参数为平均持续时间、发生频率、时间覆盖率和转移概率,并通过计算马尔可夫模型的方法探究微状态序列的独立性。结果表明,在ASD组vs TD组中表现有统计差异(P<0.05)的微状态时间参数有:持续时间(A:0.110±0.013 vs 0.180±0.048,C:0.140±0.024 vs 0.220±0.067,D:0.130±0.050 vs 0.190±0.037,单位:s)、时间覆盖率(A:22.0±5.4 vs 27.0±7.2,B:27.0±4.7 vs 18.0±5.5,单位:%)、发生频率(A:1.93±0.52 vs 1.55±0.22,B:2.08±0.46 vs 1.39±0.32,C:2.10±0.49 vs 1.47±0.30,D:1.78±0.19 vs 1.27±0.27,单位:次/s),且卡方检验不支持微状态类别之间在时间序列上是独立的零假设(P<0.01),提示微状态类别之间存在依赖性以及信息共享性。本研究为自闭症的评估提供了客观指标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态脑电 自闭症谱系障碍微状态 自闭症谱系障碍 原子化与凝聚层次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萎缩性胃炎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胃癌组织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朱志坚 马志杰 +4 位作者 曹伟 张东娇 李元平 万灵燕 王爱民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79-481,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正常胃黏膜、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及胃癌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65例胃癌组织和35例癌旁胃组织(距癌灶5cm以上)及50例慢...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正常胃黏膜、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及胃癌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65例胃癌组织和35例癌旁胃组织(距癌灶5cm以上)及5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标本中VEGF的表达,分析其过度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正常胃黏膜、萎缩性胃炎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及胃癌中,VEGF主要为胞质染色,过度表达率分别为5.7%、36.0%、55.4%;与正常胃黏膜组织比较,VEGF在萎缩性胃炎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及胃癌组织中过度表达率明显增加(P=0.001);胃癌组织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过度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胃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程度与胃癌的侵犯深度、TNM分期明显相关(P=0.017).结论 VEGF可能参与了胃黏膜由慢性炎症、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向胃癌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萎缩性胃炎 胃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子宫内膜息肉73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马毓梅 万灵燕 +2 位作者 李晓冬 张祥宏 张杰英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90-293,共4页
目的探讨绝经前、后子宫内膜息肉(EP)的病理特征及其与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可能关系。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06年12月至2007年8月73例经病理证实的宫腔镜直视下电切的EP标本,常规石蜡切片,行HE染色、Masson染色和p53、Ki67蛋白免... 目的探讨绝经前、后子宫内膜息肉(EP)的病理特征及其与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可能关系。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06年12月至2007年8月73例经病理证实的宫腔镜直视下电切的EP标本,常规石蜡切片,行HE染色、Masson染色和p53、Ki67蛋白免疫组化染色(ElivisionTM plus两步法)。对照组选取同期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16例,正常分泌期内膜9例,老年性萎缩内膜9例。对两组标本予以观察。结果 (1)绝经前、后EP腺体形态不同,间质变化类似。(2)绝经后和绝经前分泌型EP均Ki-67阴性表达;绝经前增殖型EP Ki-67标记指数低于正常增生期内膜(P=0.000),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8)。(3)p53弱阳性表达于各型EP,表达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5);在增殖型EP与绝经后EP,可见部分腺上皮p53蛋白阳性表达强度增高。p53阳性表达率增殖型EP与增生期内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3),分泌型EP较增殖型EP低(P=0.018),绝经后EP明显高于老年萎缩内膜(P=0.009)。结论 (1)厚壁血管的形成可能与EP发生的关系密切。(2)不同组织类型EP的发生机制可能不同,增殖型EP和绝经后EP组织内部分p53表达增强腺体有可能成为EP癌变的起始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息肉 MASSON染色 KI-67 P53 免疫组织化学 纤维化
原文传递
Mina53蛋白在结肠腺瘤及结肠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朱志坚 李元平 +3 位作者 马志杰 张志伟 万灵燕 王爱民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94-296,共3页
目的检测Mina53蛋白在结肠腺瘤及结肠癌组织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收集结肠腺瘤共90例,其中包括管状腺瘤30例,管状绒毛状腺瘤30例,绒毛状腺瘤30例;结肠癌组织60例和癌旁正常组织6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Mina5... 目的检测Mina53蛋白在结肠腺瘤及结肠癌组织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收集结肠腺瘤共90例,其中包括管状腺瘤30例,管状绒毛状腺瘤30例,绒毛状腺瘤30例;结肠癌组织60例和癌旁正常组织6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Mina53蛋白的表达,同时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组织中Mina53 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Mina53在结肠正常黏膜、结肠不同类型腺瘤、结肠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0.0%、35.6%、68.3%(P=0.000);在管状腺瘤、混合性腺瘤、绒毛状腺瘤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6.7%、33.3%、50.0%(P=0.001);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Mina53在正常结直肠黏膜、管状腺瘤、混合性腺瘤、绒毛状腺瘤及结肠癌组织中依次增高,其表达量分别为9.016 8±0.720 3、31.788 5±3.681 6、43.121 4±4.937 8、45.963 4±4.313 7、49.900 5±6.131 1(P=0.016)。 结论结肠癌中Mina53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各型腺瘤和正常黏膜组织,提示Mina53蛋白在结肠癌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腺瘤 结肠癌 免疫组织化学 MINA53
原文传递
西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合并结肠腺瘤性息肉内镜治疗后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高丽华 朱亚军 +2 位作者 袁春晖 曹伟 万灵燕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1073-1075,共3页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结肠腺瘤性息肉内镜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8例口服降糖药物[除外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治疗的T2DM合并结肠腺瘤性息肉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结肠腺瘤性息肉内镜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8例口服降糖药物[除外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治疗的T2DM合并结肠腺瘤性息肉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原治疗方案加用西格列汀;对照组按原治疗方案增加药物剂量或联合(除DPP-4抑制剂外)降糖药物治疗,观察各组血糖、结肠息肉再发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FPG、2hPG、HbAI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半年、第1、2年两组息肉再发率及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格列汀可以有效降低血糖,并不增加结肠腺瘤性息肉术后患者的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治疗应用 糖尿病 2型/并发症/药物疗法 腺瘤息肉病 结肠/治疗 内窥镜检查
原文传递
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2在结直肠腺瘤及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汪景坤 李洵 +4 位作者 曹伟 付晓霞 贾树杰 万灵燕 王爱民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72-674,共3页
目的检测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2(MCM2)在正常结直肠黏膜、不同病理类型的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探讨它们在预示结直肠腺瘤恶变的作用。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检测MCM2在80例结... 目的检测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2(MCM2)在正常结直肠黏膜、不同病理类型的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探讨它们在预示结直肠腺瘤恶变的作用。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检测MCM2在80例结直肠腺瘤、60例结直肠癌以及6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MCM2在正常肠黏膜组、结直肠腺瘤组、结直肠癌组中表达之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7%、55.0%、80.0%;在管状腺瘤、混合性腺瘤、绒毛状腺瘤中表达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2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0%、65.0%、75.0%;FQ-PCR显示MCM2特性性扩增,MCM2在正常结直肠黏膜、结直肠管状腺瘤、结直肠混合性腺瘤、结直肠绒毛状腺瘤及结直肠癌组织中依次增高,其表达量分别为1.187±0.323、4.126±1.339、9.577±0.838、22.150±4.077、48.020±4.811,F=55.512,P=0.029。SNK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任两组间总体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MCM2与结直肠腺瘤的恶变及结直肠癌的发生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腺瘤 结直肠癌 免疫组织化学 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2
原文传递
基于递归定量分析方法的孤独症儿童脑电信号特征提取与分类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赵杰 张志明 +2 位作者 万灵燕 李小俚 康健楠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63-670,共8页
提取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者脑电(EEG)信号特征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递归定量分析(RQA)方法探索ASD儿童和正常发育(TD)儿童EEG信号非线性特征差异。运用RQA方法提取受试者各脑区EEG信号递归率(RR)、确定性(DET... 提取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者脑电(EEG)信号特征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递归定量分析(RQA)方法探索ASD儿童和正常发育(TD)儿童EEG信号非线性特征差异。运用RQA方法提取受试者各脑区EEG信号递归率(RR)、确定性(DET)、平均对角线长度(LADL)非线性特征,并结合支持向量机对ASD儿童和TD儿童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全脑区(包括:顶叶、额叶、枕叶、颞叶),当选取RR、DET、LADL三个特征组合时,得到84%的最大分类准确率,对应敏感性为76%,特异性为92%,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75;对于顶额叶区(包括:顶叶、额叶),当RR、DET、LADL三个特征组合时,得到最大分类准确率为82%,对应敏感性为72%,特异性为92%,AUC值为0.781。研究结果表明,RQA方法提取EEG信号的RR、DET、LADL特征能成为区分ASD儿童和TD儿童的客观指标,并结合机器学习方法能为ASD临床诊断提供辅助评价指标,同时,ASD儿童和TD儿童EEG信号的RR、DET、LADL特征差异在顶额叶区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根据脑区所承担的功能来分析ASD儿童临床特征,为今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脑电图 递归图 递归定量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