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神经介入穿刺建立专家共识 被引量:10
1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 赵振伟 +4 位作者 陈左权 邓剑平 张涛 于嘉 方伟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37-648,F0003,共13页
血管穿刺是神经介入治疗的第一步,安全有效地建立穿刺,并尽可能避免或减少穿刺相关并发症,是后续神经介入治疗能够顺利完成的基础。以股动脉穿刺建立为代表的不同穿刺部位的选择,既取决于患者具体病变和血管走行特点,也取决于术者个人... 血管穿刺是神经介入治疗的第一步,安全有效地建立穿刺,并尽可能避免或减少穿刺相关并发症,是后续神经介入治疗能够顺利完成的基础。以股动脉穿刺建立为代表的不同穿刺部位的选择,既取决于患者具体病变和血管走行特点,也取决于术者个人偏好和经验。该专家共识概括了常见穿刺血管的临床解剖特点及穿刺操作要点、风险因素、并发症及其防治策略,旨在为神经介入医师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介入 脑血管疾病 血管穿刺 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介入通路建立专家共识 被引量:6
2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 杨斌 +6 位作者 陈刘炜 卢昊 张桂运 张翔 方亦斌 陈左权 赵振伟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93-505,共13页
神经介入通路既是开放手术的入路,也是介入手术的基础,更是保证良好术野和保障手术成功的关键。自神经介入技术应用以来,如何选择最佳入路及快速建立个体化的介入通路,一直是神经介入医师需要面对的富有挑战性的工作。随着介入治疗理念... 神经介入通路既是开放手术的入路,也是介入手术的基础,更是保证良好术野和保障手术成功的关键。自神经介入技术应用以来,如何选择最佳入路及快速建立个体化的介入通路,一直是神经介入医师需要面对的富有挑战性的工作。随着介入治疗理念、技术和器材的不断革新,神经介入涵盖的疾病谱在逐步扩大,对通路建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路建立在冠状动脉介入领域已有了最高等级的循证医学证据,而在神经介入领域中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共同撰写共识,旨在为神经介入通路的建立提供参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操作 脑血管障碍 血管通路装置 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颈内动脉闭塞评估及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7
3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 焦力群 +2 位作者 刘圣 卢光东 王韬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19-432,共14页
随着医疗诊断技术的进步及我国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慢性颈内动脉闭塞(CICAO)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伴有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症状性CICAO患者有较高的再发缺血性卒中的风险,与CICAO慢性缺血相关的认知功能障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目... 随着医疗诊断技术的进步及我国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慢性颈内动脉闭塞(CICAO)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伴有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症状性CICAO患者有较高的再发缺血性卒中的风险,与CICAO慢性缺血相关的认知功能障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目前临床上对于CICAO尚缺乏统一的评估和治疗方案。该专家共识对CICAO相关的最新临床研究进行总结,并结合国内相关领域专家的临床实践经验,对CICAO患者的评估、治疗及围手术期管理提出了针对性意见,以期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流程,提高国内神经病学医师对CICAO患者的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 慢性颈内动脉闭塞 缺血性卒中 影像学评估 治疗 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颅内破裂动脉瘤诊疗指南2021 被引量:188
4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 中国颅内动脉瘤计划研究组 +21 位作者 张鸿祺 杨新健 屈延 贺民 段传志 张彤宇 刘鹏 向思诗 冯华 王天龙 王坤 刘海啸 郭为 李进 田蕊 郭慎全 何旭英 赵兵 王轩 陈周青 吴建梁 麦麦提图尔荪·阿不杜拉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46-574,共29页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壁的局限性病理性扩张,存在破裂倾向。而颅内动脉瘤破裂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蛛网膜下腔出血作为一种对中枢神经系统甚至其他系统造成严重损害的疾病,具有残死率高、临床症状复杂、自然史及转归不...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壁的局限性病理性扩张,存在破裂倾向。而颅内动脉瘤破裂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蛛网膜下腔出血作为一种对中枢神经系统甚至其他系统造成严重损害的疾病,具有残死率高、临床症状复杂、自然史及转归不明确、治疗方式及效果不佳、并发症多样、随访不统一等一系列问题。自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指南发布后,我国先后发布了《中国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治指南2015》《中国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治指南2019》两版指南。破裂颅内动脉瘤(RIA)作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要病因,其相关高质量研究及先进的诊疗技术陆续发布,而我国关于RIA的规范性诊疗仍缺乏推荐,故专家组结合文献、研究和临床经验共同撰写了本指南,旨在对RIA的病因、诊断、治疗、并发症以及随访等内容进行更新与改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破裂颅内动脉瘤 诊断 治疗 并发症 随访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颅内未破裂动脉瘤诊疗指南2021 被引量:129
5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 中国颅内动脉瘤计划研究组 +22 位作者 张鸿祺 杨新健 屈延 贺民 段传志 耿介文 翟晓东 吉喆 向思诗 冯华 王天龙 刘健 朱巍 李文强 米热扎提·吐尔洪 刘海啸 郭为 伍聪 李路莹 梁锐超 曾云辉 郭慎全 何旭英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34-664,共31页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UIA)较为常见,动脉瘤一旦破裂,致死率、致残率高。UIA诊疗过程包括动脉瘤检出、评估破裂风险及治疗获益、治疗策略选择及术后随访等,对UIA的全面了解和精准评估有助于更好地治疗该疾病。2015年美国卒中协会出版了颅内...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UIA)较为常见,动脉瘤一旦破裂,致死率、致残率高。UIA诊疗过程包括动脉瘤检出、评估破裂风险及治疗获益、治疗策略选择及术后随访等,对UIA的全面了解和精准评估有助于更好地治疗该疾病。2015年美国卒中协会出版了颅内未破裂动脉瘤诊疗指南,此后关于UIA的高质量研究及先进的诊疗技术陆续发布,但目前仍缺乏适合中国人群的UIA诊疗指南推荐。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和国家“十三五”中国颅内动脉瘤计划研究组,组织专家制订了《中国颅内未破裂动脉瘤诊疗指南2021》。该指南对UIA的流行病学特点、影像学检查、风险评估、介入治疗、开颅治疗及术后随访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撰写,旨在以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指导我国UIA的规范性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未破裂动脉瘤 影像 风险评估 介入治疗 开颅治疗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影像学判读专家共识 被引量:54
6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 中国颅内动脉瘤计划研究组 +7 位作者 张鸿祺 卢洁 杨新健 吉喆 耿介文 翟晓东 傅璠 樊欣鑫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92-504,共13页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患病率较高,一旦破裂会导致较高致残、致死率的疾病,通过合适的影像学方式检出颅内动脉瘤、进行风险的评估,并精确指导治疗尤为重要。但是,目前尚无颅内动脉瘤影像学判读规范,因此,专家组结合文献、研究和临床经验共同...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患病率较高,一旦破裂会导致较高致残、致死率的疾病,通过合适的影像学方式检出颅内动脉瘤、进行风险的评估,并精确指导治疗尤为重要。但是,目前尚无颅内动脉瘤影像学判读规范,因此,专家组结合文献、研究和临床经验共同撰写了本共识,旨在为动脉瘤的影像学判读规范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影像学判读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影像学评价专家共识 被引量:22
7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 焦力群 +1 位作者 赵振伟 高鹏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75-584,共10页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是中国人群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占缺血性卒中病因学的30%~50%。ICAS精准治疗的前提是精准评价,因此ICAS影像学评估至关重要。当前ICAS影像评价尚缺乏统一标准,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组织有...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是中国人群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占缺血性卒中病因学的30%~50%。ICAS精准治疗的前提是精准评价,因此ICAS影像学评估至关重要。当前ICAS影像评价尚缺乏统一标准,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我国临床实践,反复讨论并达成ICAS影像学评价专家共识,旨在为ICAS的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影像 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管理专家共识(2023) 被引量:36
8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神经重症专家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11 位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 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神经外科危重症学组 王宁 康德智 胡锦 张鸿祺 徐跃峤 石广志 魏俊吉 曲鑫 齐猛 赵浩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6-144,F0003,共20页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外科的常见危重病,致死、致残率高,其临床诊断、治疗涉及脑血管外科、脑血管介入及神经重症多个学科。对于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对动脉瘤进行治疗前后,因原发脑组织损害、继发脑组织缺血、颅...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外科的常见危重病,致死、致残率高,其临床诊断、治疗涉及脑血管外科、脑血管介入及神经重症多个学科。对于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对动脉瘤进行治疗前后,因原发脑组织损害、继发脑组织缺血、颅内压增高以及系统性并发症等,需在围手术期进行神经重症监护治疗。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神经重症专家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神经外科危重症学组组织专家回顾总结近8年来国内外高质量临床研究结果,结合专家临床实践,对《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管理专家共识(2015)》进行了更新与修订,重点聚焦于该疾病造成的脑损害及一系列并发症的神经重症管理,供危重症医学、神经重症、神经内外科、急诊医师参考,以提高我国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围手术期的规范化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 重症管理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动静脉畸形多学科诊疗专家共识 被引量:1
9
作者 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 +5 位作者 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医师协会放射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 洪韬 朱巍 孙时斌 陈光忠 于嘉兴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280-1309,共30页
脑动静脉畸形(BAVM)是一类基因突变导致的难治性脑血管结构异常疾病,目前的治疗措施包括手术切除、介入栓塞以及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三种治疗方式针对不同的病变血管结构各具优势,但受限于病变复杂的血管构筑及其与脑组织密切的解剖关系... 脑动静脉畸形(BAVM)是一类基因突变导致的难治性脑血管结构异常疾病,目前的治疗措施包括手术切除、介入栓塞以及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三种治疗方式针对不同的病变血管结构各具优势,但受限于病变复杂的血管构筑及其与脑组织密切的解剖关系,任何单一治疗措施都无法安全有效地治疗所有BAVM病例。为了更好地规范和指导我国BAVM患者的临床诊疗,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以及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医师协会放射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经共同讨论,制订了本专家共识。经过深入分析国内外循证医学证据,专家组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给出针对BAVM出血预测因素、妊娠期临床风险、影像学诊断措施、临床治疗策略等具体临床诊疗问题的33条推荐意见,以期为全国范围内BAVM诊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脑出血 手术 介入栓塞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原文传递
脊柱脊髓海绵状血管畸形诊疗专家共识 被引量:4
10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 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脊柱肿瘤学组 +6 位作者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脊柱脊髓病学组 张鸿祺 刘忠军 贾文清 任健 王奔 田安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1159-1168,共10页
海绵状血管畸形(CM)或称为海绵状血管瘤,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软组织和骨内。其中脊柱脊髓CM多见于青壮年,致残率高。为了进一步规范脊柱脊髓CM的诊断和治疗问题,专家组根据国际、国内脊柱脊髓CM的诊疗现状制定了《脊柱脊髓海绵状... 海绵状血管畸形(CM)或称为海绵状血管瘤,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软组织和骨内。其中脊柱脊髓CM多见于青壮年,致残率高。为了进一步规范脊柱脊髓CM的诊断和治疗问题,专家组根据国际、国内脊柱脊髓CM的诊疗现状制定了《脊柱脊髓海绵状血管畸形诊疗专家共识》。本共识对脊柱脊髓CM流行病学、遗传背景、自然病程及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及推荐,旨在为临床工作中遇到问题的医护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脊髓 海绵状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畸形 诊断 出血 治疗 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