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晚期三阴性乳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4版) 被引量:4
1
作者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中国抗癌协会国际医疗交流分会 +3 位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乳腺癌学组 袁芃 徐兵河 岳健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71-480,共10页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2020年GLOBOCAN流行病学数据显示,乳腺癌首次超过肺癌成为全球第一高发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相较于欧美人群,中国女性患者的乳腺癌发病率相对较低,但是随着近年来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等...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2020年GLOBOCAN流行病学数据显示,乳腺癌首次超过肺癌成为全球第一高发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相较于欧美人群,中国女性患者的乳腺癌发病率相对较低,但是随着近年来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等,中国人群乳腺癌发病逐年增加。中国2020年年龄标化的乳腺癌发病率达到39.1/10万,新发乳腺癌达41.6万例,占全球每年新发乳腺癌总人数的18.4%。乳腺癌防治工作也日益严峻,其中,三阴性乳腺癌作为一种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的乳腺癌亚型,由于以往缺乏明确的治疗靶点,近年来治疗进展缓慢。尤其是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由于治疗手段相对有限,有待进一步优化治疗建议。因此,在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国际医疗交流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乳腺癌学组的倡导下,中国乳腺癌各学科诊疗专家组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证据、治疗理念和经验,制定了中国晚期三阴性乳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4版),旨在优化中国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精准治疗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晚期三阴性乳腺癌 诊断 治疗 指南
原文传递
中国乳腺癌抗体药物偶联物安全性管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13
2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乳腺癌学组 中国抗癌协会国际医疗交流分会 +2 位作者 袁芃 徐兵河 徐玲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13-927,共15页
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将单克隆抗体的选择性与有效载荷的细胞杀伤特性合二为一,通过靶向化疗的方式将细胞毒性药物释放至肿瘤,是一类相对新颖的具有高度靶向性的抗癌生物制剂。在乳腺癌领域中,ADC改变了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以及三... 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将单克隆抗体的选择性与有效载荷的细胞杀伤特性合二为一,通过靶向化疗的方式将细胞毒性药物释放至肿瘤,是一类相对新颖的具有高度靶向性的抗癌生物制剂。在乳腺癌领域中,ADC改变了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以及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格局。目前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3种ADC有乳腺癌适应证,分别为恩美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 deruxtecan和戈沙妥珠单抗,其中恩美曲妥珠单抗和戈沙妥珠单抗也在中国获得批准上市。鉴于ADC涉及抗体、细胞毒性制剂、连接子以及偶联过程,因此导致了ADC不良反应的独特性及其类别内安全谱的异质性。接受恩美曲妥珠单抗治疗的患者需特别关注血小板减少、肝不良反应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Trastuzumab deruxtecan治疗期间应关注中性粒细胞减少、间质性肺疾病或非感染性肺炎以及LVEF降低的风险;戈沙妥珠单抗治疗常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同时需密切监测腹泻。ADC总体上安全性良好,剂量调整和(或)对症支持治疗为有效的管理方式。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乳腺癌学组和中国抗癌协会国际医疗交流分会组织专家共同制定了中国乳腺癌抗体药物偶联物安全性管理专家共识,旨在为临床肿瘤医师提供ADC相关不良反应或不良事件的早期识别、定期评估、及时管理以及随访监测的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抗体药物偶联物 药物不良反应 共识
原文传递
晚期乳腺癌基因检测热点问题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 被引量:7
3
作者 中国抗癌协会国际医疗与交流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乳腺癌学组 +2 位作者 袁芃 徐兵河 康一坤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0-67,共8页
晚期乳腺癌预后较差,疾病特征复杂,后线解救治疗较为困难,但是通过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部分患者可以实现长期带瘤生存,获得较好的生存质量。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检测技术的飞速发展,晚期乳腺癌相关研究不断深入,治疗手段不断丰... 晚期乳腺癌预后较差,疾病特征复杂,后线解救治疗较为困难,但是通过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部分患者可以实现长期带瘤生存,获得较好的生存质量。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检测技术的飞速发展,晚期乳腺癌相关研究不断深入,治疗手段不断丰富,基因靶向治疗使晚期乳腺癌患者生存期显著延长。基因检测是分子分型诊断、遗传风险预测、疗效监测、耐药提示以及治疗方案选择的重要手段,对晚期乳腺癌患者的分子病理诊断、靶向药物选择以及治疗模式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共识专家委员会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归纳晚期乳腺癌基因检测的热点问题,深入探讨晚期乳腺癌基因检测的适用人群和临床意义、不同分子分型患者的检测基因和分子标志物、循环肿瘤DNA、全外显子基因检测的应用,总结规范二代测序技术在临床中使用的注意事项,指导临床医师合理应用基因检测,为晚期乳腺癌患者提供更全面的基因检测信息,从而制定更精准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基因检测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晚期乳腺癌二代测序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版)
4
作者 中国抗癌协会国际医疗与交流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乳腺癌学组 +2 位作者 袁芃 徐兵河 帅优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27-1135,共9页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2020年,全球新发乳腺癌病例约226万,占所有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的11.7%。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检测技术的飞速发展,晚期乳腺癌相关研究不断深入,治疗手段也不断丰富。基...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2020年,全球新发乳腺癌病例约226万,占所有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的11.7%。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检测技术的飞速发展,晚期乳腺癌相关研究不断深入,治疗手段也不断丰富。基因靶向治疗显著延长了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分子病理诊断、靶向药物选择以及治疗模式优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文献及临床研究的发展,中国抗癌协会国际医疗与交流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组织专家制定了《晚期乳腺癌二代测序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版)》,相较于《晚期乳腺癌基因检测热点问题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2024版共识采用了新的循证医学证据,旨在为晚期乳腺癌患者提供更全面的基因检测信息,从而制定更精准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晚期 基因检测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铂类药物晚期乳腺癌应用专家共识(2020版) 被引量:9
5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乳腺癌学组 袁芃 +1 位作者 徐兵河 康一坤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7-175,共9页
乳腺癌是全球范围内女性最常见、致死人数最多的恶性肿瘤,社会负担巨大。目前,化疗仍是晚期乳腺癌最重要的治疗方式之一,其中铂类药物是乳腺癌化疗的常用药物。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乳腺癌学组组织相关专家,基于循证医学证据,深入... 乳腺癌是全球范围内女性最常见、致死人数最多的恶性肿瘤,社会负担巨大。目前,化疗仍是晚期乳腺癌最重要的治疗方式之一,其中铂类药物是乳腺癌化疗的常用药物。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乳腺癌学组组织相关专家,基于循证医学证据,深入探讨晚期乳腺癌中铂类药物的临床应用,针对其临床适宜阶段、方案、疗效、不良反应提出合理建议,以指导临床医师合理用药,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晚期 铂类药物 临床应用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铂类药物晚期乳腺癌应用专家共识(2020版) 被引量:6
6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乳腺癌学组 袁芃 +1 位作者 徐兵河 康一坤 《中国综合临床》 2021年第2期97-105,共9页
乳腺癌是全球范围内女性最常见、致死人数最多的恶性肿瘤,社会负担巨大。目前,化疗仍是晚期乳腺癌最重要的治疗方式之一,其中铂类药物是乳腺癌化疗的常用药物。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乳腺癌学组组织相关专家,基于循证医学证据,深入... 乳腺癌是全球范围内女性最常见、致死人数最多的恶性肿瘤,社会负担巨大。目前,化疗仍是晚期乳腺癌最重要的治疗方式之一,其中铂类药物是乳腺癌化疗的常用药物。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乳腺癌学组组织相关专家,基于循证医学证据,深入探讨晚期乳腺癌中铂类药物的临床应用,针对其临床适宜阶段、方案、疗效、不良反应提出合理建议,以指导临床医师合理用药,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晚期 铂类药物 临床应用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乳腺癌铂类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版) 被引量:1
7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乳腺癌学组 袁芃 徐兵河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18-1031,共14页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我国女性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严重危害女性的健康。目前,通过综合治疗手段的应用,乳腺癌已成为疗效较好的实体肿瘤之一。铂类药物在恶性肿瘤中应用广泛,是乳腺癌常用且有效的化疗药物之...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我国女性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严重危害女性的健康。目前,通过综合治疗手段的应用,乳腺癌已成为疗效较好的实体肿瘤之一。铂类药物在恶性肿瘤中应用广泛,是乳腺癌常用且有效的化疗药物之一。为规范铂类药物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乳腺癌学组组织相关专家,在《铂类药物晚期乳腺癌应用专家共识(2020版)》基础上,根据国内外乳腺癌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对铂类药物在乳腺癌临床使用的适宜范围、应用方案、疗效分析及不良反应处理等方面进行充分讨论和更新,增加了铂类药物在早期乳腺癌临床使用的适宜范围、应用方案、疗效分析及不良反应处理等方面内容,制定《乳腺癌铂类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版)》,以指导临床医师合理用药,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铂类药物 临床应用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骨改良药物用于恶性肿瘤骨转移治疗的安全性共识(2024版) 被引量:2
8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乳腺癌学组 中国抗癌协会国际医疗交流分会 +2 位作者 袁芃 徐兵河 王雪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37-645,共9页
骨改良药物是一类缓解因骨转移引起的疼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高钙血症等一系列骨相关事件药物的总称,目前包括双膦酸盐和RANKL抑制剂。由于骨改良药物广泛应用,其药物的不良反应逐渐增多,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国医师协会肿瘤... 骨改良药物是一类缓解因骨转移引起的疼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高钙血症等一系列骨相关事件药物的总称,目前包括双膦酸盐和RANKL抑制剂。由于骨改良药物广泛应用,其药物的不良反应逐渐增多,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乳腺癌学组和中国抗癌协会国际医疗交流分会组织相关专家,基于循证医学证据,聚焦晚期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治疗,探讨骨改良药物不良反应的管理并形成共识。共识在我国2021年版的《骨改良药物安全性管理专家共识》基础上增加了骨改良药物相关颌骨坏死的定义,补充了更多骨改良药物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总结了近年临床医师在实践中对不良反应处理的诊疗经验,最终经过专家组成员深入探讨提出合理建议,以指导临床医师对骨改良药物的安全性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骨转移 骨改良药物 不良反应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低表达乳腺癌临床诊疗共识(2022版) 被引量:14
9
作者 中国抗癌协会国际医疗与交流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乳腺癌学组 +2 位作者 袁芃 徐兵河 王雪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88-1295,共8页
近年来,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低表达乳腺癌的治疗成为乳腺癌诊疗的热点问题。随着抗体药物偶联物在HER-2低表达乳腺癌患者疗效的确立,HER-2低表达或成为乳腺癌新的靶向治疗亚型。规范诊疗是保证相关疗效的前提,为了更好地规范HER-... 近年来,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低表达乳腺癌的治疗成为乳腺癌诊疗的热点问题。随着抗体药物偶联物在HER-2低表达乳腺癌患者疗效的确立,HER-2低表达或成为乳腺癌新的靶向治疗亚型。规范诊疗是保证相关疗效的前提,为了更好地规范HER-2低表达乳腺癌临床合理诊疗,中国抗癌协会国际医疗与交流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乳腺癌学组参考国内外最新临床研究以及近年来发表的重要参考文献,结合中国病理科医师和肿瘤科医师的临床经验,经专家组讨论后形成HER-2低表达乳腺癌临床诊疗共识,以期加深临床肿瘤医师对HER-2低表达乳腺癌的认识,推进临床决策的精准化,达到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最终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低表达 抗体偶联药物
原文传递
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乳腺癌超说明书用药专家共识 被引量:9
10
作者 中国抗癌协会国际医疗与交流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乳腺癌学组 +1 位作者 袁芃 徐兵河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23-530,共8页
乳腺癌是全世界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晚期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20%。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以化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为主,但经多线治疗后患者容易对药物产生耐药,特别是三阴性晚期乳腺癌。肿瘤血管生成学说认为阻断血管生成可以抑... 乳腺癌是全世界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晚期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20%。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以化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为主,但经多线治疗后患者容易对药物产生耐药,特别是三阴性晚期乳腺癌。肿瘤血管生成学说认为阻断血管生成可以抑制肿瘤生长和迁移。抗血管生成类药物主要包括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的生物大分子药物以及小分子VEGFR抑制剂。血管生成在乳腺癌生长和转移扩散中发挥关键作用,因此,抗血管生成治疗在晚期乳腺癌中也具有临床潜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20年颁布的《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指出,在尚无更好治疗手段等特殊情况下,医疗机构应当对说明书中未明确、但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药品用法进行管理。共识撰写专家组根据国内外乳腺癌研究进展,整理国内外已发表的文献及国际学术大会报道,进行分析、讨论和总结,对小分子抗血管靶向药用于晚期乳腺癌治疗的数据进行汇总,制定了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晚期乳腺癌超说明书用药专家共识,仅供临床医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抗血管生成药物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早期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多基因检测应用专家共识 被引量:7
11
作者 中国抗癌协会国际医疗与交流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乳腺癌学组 +1 位作者 袁芃 徐兵河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4-59,共6页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早期(Ⅰ~Ⅱ期)乳腺癌占比为73.1%。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决策制定的主要依据为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但其对于治疗疗效及预后的判断存在一定不足。多基因检测通过检测特定基因的表达水平,对不同患者的预...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早期(Ⅰ~Ⅱ期)乳腺癌占比为73.1%。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决策制定的主要依据为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但其对于治疗疗效及预后的判断存在一定不足。多基因检测通过检测特定基因的表达水平,对不同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并预测疗效,从而指导乳腺癌辅助化疗、放疗及内分泌治疗的决策。共识专家组根据多基因检测工具的特点、验证结果及工具可及性,并结合临床实践,针对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早期乳腺癌,将Oncotype Dx^(®)(21个基因)、MammaPrint^(®)(70个基因)、RecurIndex^(®)(28个基因)以及Breast Cancer Index^(®)(7个基因)的结果判读及临床应用进行说明,并对各工具的开发和验证过程进行简要介绍。共识有助于指导和规范多基因检测工具的临床运用,进一步提高早期乳腺癌精准化治疗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多基因检测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早期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多基因检测应用专家共识(2023版) 被引量:2
12
作者 中国抗癌协会国际医疗与交流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乳腺癌学组 +1 位作者 袁芃 徐兵河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63-870,共8页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绝大多数为早期乳腺癌。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决策的制定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但仅依据于临床病理特征对于疗效及预后判断存在一定不足。多基因检测工具通过检测特定基因的表达水平,对不同患者...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绝大多数为早期乳腺癌。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决策的制定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但仅依据于临床病理特征对于疗效及预后判断存在一定不足。多基因检测工具通过检测特定基因的表达水平,对不同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并预测疗效,从而指导乳腺癌辅助化疗、放疗及内分泌治疗决策。共识专家组根据多基因检测工具的特点、验证结果及工具可及性,并结合临床实践,针对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早期乳腺癌,将Oncotype Dx■(21基因)、Mammaprint■(70基因)、Recurlndex■(28基因)、EndoPredict■(12基因)以及Breast Cancer Index■(BCI,7基因)的结果判读及临床应用进行说明,并对各工具的开发和验证过程进行简要介绍。希望通过共识,能够有助于指导和规范多基因检测工具的临床运用,进一步提高早期乳腺癌的精准化治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早期 多基因检测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骨改良药物安全性管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15
13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乳腺癌学组 中国抗癌协会国际医疗交流分会 +2 位作者 袁芃 徐兵河 王雪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22-628,共7页
骨改良药物目前包括双膦酸盐和地舒单抗,是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高钙血症和骨质疏松的主要药物。由于骨改良药物广泛应用,其药物的不良反应逐渐增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乳腺癌学组和中国抗癌协会国际医疗交... 骨改良药物目前包括双膦酸盐和地舒单抗,是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高钙血症和骨质疏松的主要药物。由于骨改良药物广泛应用,其药物的不良反应逐渐增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乳腺癌学组和中国抗癌协会国际医疗交流分会组织相关专家,基于循证医学证据,深入探讨骨改良药物不良反应的管理,并提出合理建议,以指导临床医师提高对骨改良药物的安全性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骨转移 骨改良药物 不良反应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