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缺血性卒中中等血管闭塞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 被引量:1
1
作者 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 +5 位作者 陈康宁 孙瑄 杨明 孙大鹏 李光建 陈林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33-1358,共26页
《急性缺血性卒中中等血管闭塞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是由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组织专家根据近年来血管内治疗急性颅内中等血管闭塞领域研究的新进展和新的循证医学证据进行的分析和总结。此次共识编写涵盖颅内中等血管的定义,中... 《急性缺血性卒中中等血管闭塞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是由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组织专家根据近年来血管内治疗急性颅内中等血管闭塞领域研究的新进展和新的循证医学证据进行的分析和总结。此次共识编写涵盖颅内中等血管的定义,中等血管闭塞的发病率、预后、诊断、静脉/动脉溶栓治疗、血管内治疗以及具体的血管内治疗技术等内容,旨在为从事卒中防治尤其是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护理及康复的相关专业人员和社会工作者,以及政府相关管理机构、卫生事业管理人员、医药企业、卫生保健需求方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治疗 中等血管闭塞 缺血性卒中 专家共识 证据 推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始发表现为轻型卒中的急性大血管闭塞的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 被引量:8
2
作者 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 陈康宁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12期1429-1449,共21页
《始发表现为轻型卒中的急性大血管闭塞的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是由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组织专家根据近年来始发表现为轻型卒中的急性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研究的新进展和新的循证医学证据进行的总结和分析。本专家共识涵... 《始发表现为轻型卒中的急性大血管闭塞的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是由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组织专家根据近年来始发表现为轻型卒中的急性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研究的新进展和新的循证医学证据进行的总结和分析。本专家共识涵盖轻型卒中的定义,始发表现为轻型卒中的急性大血管闭塞的静脉溶栓治疗和血管内治疗等内容,旨在为从事卒中防治尤其是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护理及康复的相关专业人员和社会工作者,以及政府相关管理机构、卫生事业管理人员、医药企业、卫生保健需求方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卒中 急性大血管闭塞 血管内治疗 专家共识 证据 推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23 被引量:159
3
作者 中国学会 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 +2 位作者 华预防医学会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介入学组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6期684-711,共28页
卒中是致残和致死的主要疾病之一,急性缺血性卒中约占全部卒中的80%。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开通阻塞血管,挽救缺血半暗带。目前被证实有效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血管再通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静脉rt-PA溶栓[1-3]。对静脉溶栓随... 卒中是致残和致死的主要疾病之一,急性缺血性卒中约占全部卒中的80%。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开通阻塞血管,挽救缺血半暗带。目前被证实有效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血管再通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静脉rt-PA溶栓[1-3]。对静脉溶栓随机对照试验(random control trial,RCT)的荟萃分析证实发病4.5 h内静脉rt-PA溶栓有明确获益,而且溶栓时间越早,获益越大[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 大血管闭塞 血管内治疗 机械取栓 时间窗 桥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动脉起始部狭窄血管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被引量:2
4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 +4 位作者 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 刘建民 杨鹏飞 邢鹏飞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73-982,共10页
椎动脉起始部狭窄(VAOS)是椎动脉狭窄最常见的类型,将导致后循环系统供血减少或继发椎-基底动脉栓塞,产生一系列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的临床表现。目前关于VAOS治疗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相对较少,其治疗经验主要来自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颈... 椎动脉起始部狭窄(VAOS)是椎动脉狭窄最常见的类型,将导致后循环系统供血减少或继发椎-基底动脉栓塞,产生一系列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的临床表现。目前关于VAOS治疗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相对较少,其治疗经验主要来自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颈动脉狭窄等疾病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血运重建等。血管内介入治疗因其操作简便、创伤小、安全性高等优势,逐渐成为VAOS的首选血运重建策略。但该技术临床应用中仍存在手术指征不明确、手术策略不一致等不足,故本共识结合最新临床研究成果和专家意见,在VAOS术前评估、围手术期管理、血管内介入治疗策略、并发症防治及术后随访内容等方面提出如下意见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起始部 狭窄 血运重建 血管内介入治疗 药物洗脱支架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经桡动脉入路神经介入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12
5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 +8 位作者 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 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 刘建民 李佑祥 施海彬 方亦斌 李强 赵瑞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80-989,共10页
经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ccess, TRA)是指以桡动脉为目标血管, 穿刺置管建立血管内通路的方法。TRA最早于1989年由Campeau等首次报道被应用于冠状动脉(以下简称冠脉)造影;1993年, Kiemeneij等成功实施TRA经皮冠脉介入治疗[1]。因TRA... 经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ccess, TRA)是指以桡动脉为目标血管, 穿刺置管建立血管内通路的方法。TRA最早于1989年由Campeau等首次报道被应用于冠状动脉(以下简称冠脉)造影;1993年, Kiemeneij等成功实施TRA经皮冠脉介入治疗[1]。因TRA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且患者在术后无需卧床制动, 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少卧床相关并发症和护理工作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2], 其在冠脉介入诊疗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2018年, 欧洲心脏病学会联合欧洲心胸外科协会(ESC/EACTS)推荐将TRA作为冠脉诊疗的首选入路[3];2021年, 《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协会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指南》也推荐将TRA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或稳定缺血性心脏病的血管内治疗中[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心脏协会 心血管造影 血管内治疗 心胸外科 介入诊疗 欧洲心脏病学会 护理工作量 缺血性心脏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