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曲中产阿魏酸酯酶菌株的筛选及其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童文华 乔磊 +5 位作者 李佳伟 杨莹 黄志久 乔宗伟 黄丹 罗惠波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71-181,共11页
目的从浓香型白酒大曲中分离筛选出一株产阿魏酸酯酶的菌株。方法将大曲样品中筛选出的11株菌进行划线纯化培养,进一步挑选出产阿魏酸酯酶酶活较强的菌株并鉴定,分析其安全性及生物学特性,最后对发酵产酶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得到一株产... 目的从浓香型白酒大曲中分离筛选出一株产阿魏酸酯酶的菌株。方法将大曲样品中筛选出的11株菌进行划线纯化培养,进一步挑选出产阿魏酸酯酶酶活较强的菌株并鉴定,分析其安全性及生物学特性,最后对发酵产酶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得到一株产阿魏酸酯酶酶活较强的菌株为L-7,经鉴定为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经毒力基因检测、有害代谢产物实验结果均为阴性;生物学特性研究实验结果为:在16 h时生物量达到最大,耐最低pH为4,最高为11,NaCl质量分数为8%的条件下仍能生长,耐受最高的乙醇体积分数为13%;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且有耐乙醇、耐盐、广泛的pH耐受性等优良性能。通过发酵产酶条件优化,该菌株产阿魏酸酯酶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为6%体积分数、培养温度32℃、转速160r/min、培养时间96 h;此时该菌株产阿魏酸酯酶的酶活为(44.68±0.05)U/L,较优化前提高了57.05%。结论本研究结果可为产阿魏酸酯酶的菌株筛选提供参考,且筛选所得屎肠球菌在提高浓香型白酒及其他发酵食品中阿魏酸含量及风味具有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曲 阿魏酸酯酶 屎肠球菌 安全性评价 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破碎度高粱的蒸煮香气成分差异性分析
2
作者 熊蓉 喻康杰 +3 位作者 杜勇 李亚军 乔宗伟 马懿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5期178-183,共6页
为研究不同破碎度对高粱蒸煮香气成分的影响,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extraction,SD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ry,GC⁃MS)法对3个品种糯高粱(红缨子、宜糯红、泸州糯红)和2个品种粳高粱... 为研究不同破碎度对高粱蒸煮香气成分的影响,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extraction,SD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ry,GC⁃MS)法对3个品种糯高粱(红缨子、宜糯红、泸州糯红)和2个品种粳高粱(澳洲红、矮吨粱王)在整粒(A组)、破碎过10目筛(B组)、破碎过16目筛(C组)下的蒸煮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并对不同破碎度的高粱的浸料度和糊化度作出比较。结果表明,在A、B、C 3种破碎度下,5种酿酒高粱经SDE结合GC⁃MS检测到的香味物质数量分别是宜糯红56、64种和108种,红缨子54、58种和105种,澳洲红20、26种和61种,矮吨粱王21、28种和63种,泸州糯红53、59种和106种。B组较A组香气成分数量平均增加19.26%,C组较B组增加97.81%,5个品种高粱增长趋势呈现一致性,破碎后过16目筛的香气成分明显增多,随着破碎度的增加,挥发性香气成分的种类数和醛、醇、酮、杂环类等重要香气成分占比也随之升高,在蒸煮过程中,浸料度、糊化度也与破碎度成正比,说明较高破碎度对酿酒高粱的蒸煮香气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破碎度 蒸煮 香气成分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酒醅的微生物区系分析 被引量:77
3
作者 乔宗伟 张文学 +2 位作者 张丽莺 张其圣 岳元媛 《酿酒》 CAS 2005年第1期18-22,共5页
为了比较准确地把握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酒醅微生物区系的多样性及消长规律 ,以全兴酒厂正常生产窖池为试验窖 ,采用特制取样器跟踪发酵过程取样 ,对窖池酒醅中不同空间位置的微生物区系进行了动态分析 ,初步弄清了浓香型白酒窖池酒醅... 为了比较准确地把握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酒醅微生物区系的多样性及消长规律 ,以全兴酒厂正常生产窖池为试验窖 ,采用特制取样器跟踪发酵过程取样 ,对窖池酒醅中不同空间位置的微生物区系进行了动态分析 ,初步弄清了浓香型白酒窖池酒醅不同层面、不同区域微生物数量的分布及变化趋势 ,并通过形态、生理学特性的分析比较以及 16SrDNA、18SrDNA序列分析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发酵过程 微生物区系 微生物类群 酒厂 微生物数量 分类鉴定 消长规律 序列分析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糟醅微生物分离培养基的选择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乔宗伟 张文学 +3 位作者 张丽莺 胡承 门芸 王忠彦 《酿酒科技》 2004年第6期30-32,共3页
选择了多种分别针对细菌、霉菌、酵母菌等微生物的培养基,对中国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糟醅微生物区系的消长情况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YPD培养基、抗菌素淀粉培养基分别对糟醅中细菌、酵母菌和霉菌具有较好的... 选择了多种分别针对细菌、霉菌、酵母菌等微生物的培养基,对中国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糟醅微生物区系的消长情况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YPD培养基、抗菌素淀粉培养基分别对糟醅中细菌、酵母菌和霉菌具有较好的分离培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分离培养基 选择 浓香型白酒 窖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糟醅中真菌菌群的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61
5
作者 张文学 乔宗伟 +1 位作者 胡承 王忠彦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7-101,共5页
为了弄清中国浓香型白酒发酵糟醅真菌微生物优势菌群的系统发育规律,对不同发酵时间糟醅样品的微生物18S rDNA进行了PCR克隆分析和同源性比较。研究发现糟醅中心样品以Issatchenkia、Talaromyces、Aspergillus和Eurotium等4属的真菌为... 为了弄清中国浓香型白酒发酵糟醅真菌微生物优势菌群的系统发育规律,对不同发酵时间糟醅样品的微生物18S rDNA进行了PCR克隆分析和同源性比较。研究发现糟醅中心样品以Issatchenkia、Talaromyces、Aspergillus和Eurotium等4属的真菌为主要优势菌,分别占全部真菌DNA克隆数的28.6%、16.9%、14.3%、26.0%;Issatchen-kia属酵母菌主要出现在发酵前中期,Talaromyces属霉菌主要出现在发酵前期且在发酵过程中保持一定数量的存在,Aspergillus属霉菌则从发酵中期开始数量逐渐增多,Eurotium属霉菌在发酵中后期在数量上占有绝对多数。主要优势真菌的菌群变化及生物学特征说明其代谢活动与浓香型白酒糟醅发酵中大分子物质的降解及白酒风味物质的形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窖池糟醅 PCR 生物多样性 真菌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技术对浓香型白酒糟醅细菌菌群的解析 被引量:61
6
作者 张文学 乔宗伟 +1 位作者 胡承 王忠彦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2-87,共6页
为探索中国浓香型白酒发酵糟醅中细菌类微生物区系的形成和演变规律,通过发酵全过程跟踪取样和借助PCR扩增技术,对窖池中心糟醅样品进行了DGGE分析和16SrDNA同源性比较。研究发现,发酵初期表现出明显的微生物多样性分布,共检出Erwinia、... 为探索中国浓香型白酒发酵糟醅中细菌类微生物区系的形成和演变规律,通过发酵全过程跟踪取样和借助PCR扩增技术,对窖池中心糟醅样品进行了DGGE分析和16SrDNA同源性比较。研究发现,发酵初期表现出明显的微生物多样性分布,共检出Erwinia、Kozakia、Acetobacter、Bacillus、Staphylococcus、Lactobacillus、Granulicatella、Arthrobacter、Microbacterium、Shewanella、Clostridium以及未分类Clostridiales等11个以上的细菌分类属;随着发酵的进行,Lactobacillus属细菌成为主要优势菌,检出的有效克隆达到全部克隆的56.1%,并全部为Lac.Acetotolerans(98%)菌株。主要细菌菌群的数量分布及变化趋势揭示,在浓香型白酒糟醅发酵过程中,Lactobacillus属细菌可能充当着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窖池糟醅 PCR 生物多样性 细菌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浓香型白酒窖池微生态研究进展 被引量:66
7
作者 张文学 乔宗伟 +4 位作者 向文良 张丽莺 胡承 王忠彦 胡永松 《酿酒》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1-35,共5页
对浓香型白酒在中国白酒工业中的地位及窖池发酵生产技术做了简单介绍 ,对中国浓香型白酒窖池微生态的基本概念、研究现状。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中国 窖池 发酵 生产技术 微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窖池糟醅原核微生物区系的分类研究 被引量:31
8
作者 张文学 向文良 +2 位作者 乔宗伟 胡承 王忠彦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22-25,共4页
为了探讨中国传统白酒窖池糟醅中的原核微生物区系的构成及变化,运用PCR扩增技术和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等方法测定糟醅中原核微生物的16SrDNA基因全序列,根据与基因数据库中相似菌群16SrDNA序列的同源性,分析窖池糟醅中原核微生物的... 为了探讨中国传统白酒窖池糟醅中的原核微生物区系的构成及变化,运用PCR扩增技术和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等方法测定糟醅中原核微生物的16SrDNA基因全序列,根据与基因数据库中相似菌群16SrDNA序列的同源性,分析窖池糟醅中原核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和区系分布。结果发现,发酵60d的浓香型白酒糟醅中,真细菌主要分为6个菌群:低G+Cmol%革兰氏阳性菌、高G+Cmol%革兰氏阳性放线菌群、革兰氏阴性拟杆菌群、革兰氏阴性变形杆菌群、革兰氏阳性纤毛菌群和TM7门,其中β-变形杆菌群约占窖池糟醅中原核微生物的80%;古菌主要为产甲烷古细菌,包括Methanoculleus群和Methanospirillum群。通过不同窖池的比较分析得出,微生物的多样性与窖池微生态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窖池糟醅 原核微生物 16S RDNA序列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曲霉工程菌TR12循环转化酒精废液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向文良 张文学 +1 位作者 乔宗伟 胡承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6-29,共4页
在含固体残渣 8%的酒精废液中 ,加入尿素 2g/L、玉米浆 2mL/L ,经接种白曲霉基因工程菌TR1 2菌株 ,在 32℃摇床培养 70h后 ,可获得含糖化酶 2 4 6U/mL和耐酸性α 淀粉酶 1 3 42U/mL的转化液。转化液直接循环利用于无蒸煮酒精发酵配料工... 在含固体残渣 8%的酒精废液中 ,加入尿素 2g/L、玉米浆 2mL/L ,经接种白曲霉基因工程菌TR1 2菌株 ,在 32℃摇床培养 70h后 ,可获得含糖化酶 2 4 6U/mL和耐酸性α 淀粉酶 1 3 42U/mL的转化液。转化液直接循环利用于无蒸煮酒精发酵配料工序 ,不仅不影响酒精生产的产量和质量 ,而且能有效地减轻环境污染压力 ,节约水资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废液 微生物转化 转化液回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麸醋醋醅中产酸、产蛋白酶葡萄球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优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童文华 王书琴 +4 位作者 杨莹 黄志久 黄丹 罗惠波 乔宗伟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7-153,共7页
为提高食醋风味,该研究采用透明圈法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从麸醋醋醅中分离筛选既产酸又产蛋白酶的菌株,采用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鉴定,对菌株安全性、最适生长条件及产蛋白酶条件进行考察,并将其应用于固态发酵食醋。结果... 为提高食醋风味,该研究采用透明圈法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从麸醋醋醅中分离筛选既产酸又产蛋白酶的菌株,采用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鉴定,对菌株安全性、最适生长条件及产蛋白酶条件进行考察,并将其应用于固态发酵食醋。结果表明,筛选出一株既产酸又产蛋白酶的菌株(编号为D-6),将其鉴定为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无致病性;最适生长条件为培养温度37℃,pH 5.5,乙醇体积分数0.5%,葡萄糖含量3%;最佳产蛋白酶条件为:培养温度36℃,接种量4%,培养时间41 h。在此优化条件下,蛋白酶活性为36.12 U/g,与优化前相比提高了49.25%;将其应用于固态发酵食醋,总酸、氨基酸态氮、乙酸及乳酸含量均增加,其含量分别为0.95 mmol/10 g、0.21 g/100 g、182.2 mg/L、1472.6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麸醋醋醅 乙酸 乳酸 蛋白酶 筛选 鉴定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魏酸对CT-26的细胞凋亡和细胞自噬相关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杉彬 赵东 +5 位作者 栾春光 乔宗伟 郑佳 张强 冯政 王德良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67-371,共5页
为了深入明晰酚酸类物质阿魏酸的具体功能机理,以其对CT-26细胞自噬、凋亡、细胞增殖和迁移为评价手段,考察阿魏酸对细胞生理活性的影响,阐明酚酸类物质阿魏酸具体作用机理,为中草药中有效成分阿魏酸的具体功效提供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 为了深入明晰酚酸类物质阿魏酸的具体功能机理,以其对CT-26细胞自噬、凋亡、细胞增殖和迁移为评价手段,考察阿魏酸对细胞生理活性的影响,阐明酚酸类物质阿魏酸具体作用机理,为中草药中有效成分阿魏酸的具体功效提供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研究中采用不同浓度梯度的阿魏酸处理CT-26细胞,考察阿魏酸对CT-26细胞生理活性的影响。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阿魏酸能够抑制CT-26细胞的增殖、提高细胞自噬水平,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CT-26细胞的迁移能力。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阿魏酸通过促进凋亡通路上游的caspase3蛋白剪切为Cleaved caspase3,进而调控凋亡关键蛋白Bcl-2和BCL2-Associated X蛋白(Bax)的比值,最终促进了结肠癌细胞凋亡,以此保护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阿魏酸可通过促进细胞自噬并调控凋亡通路Bcl-2来抑制细胞活性,进而促进细胞凋亡。研究结果为明确中草药中有效成分阿魏酸的生物活性物质作用提供了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魏酸 CT-26细胞 细胞自噬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他霉素及1-MCP对李子贮藏期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熊蓉 贾振华 +4 位作者 李东 马懿 邓孟胜 乔宗伟 雷雨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67-73,共7页
为探究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和纳他霉素(natamycin,Nata)两种不同作用机制的保鲜剂处理对李子贮藏期品质的影响,以三华李为试验材料,研究室温条件下,李子果实分别通过空白处理(CK)、500 mg/kg纳他霉素保鲜纸板处理(... 为探究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和纳他霉素(natamycin,Nata)两种不同作用机制的保鲜剂处理对李子贮藏期品质的影响,以三华李为试验材料,研究室温条件下,李子果实分别通过空白处理(CK)、500 mg/kg纳他霉素保鲜纸板处理(Nata)、5 μL/L 1-MCP熏蒸处理(1-MCP)、两种保鲜剂复合处理(Nata&1-MCP),对李果贮藏期间各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并分析。结果表明,与CK组相比,处理组的失重率、腐烂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丙二醛以及感官品质在贮藏中后期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3个处理组间的失重率、可滴定酸含量、感官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Nata&1-MCP组对抑制腐烂率的升高、延缓硬度下降和丙二醛含量增加的效果显著优于Nata和1-MCP两个处理组(P<0.05)。综上所述,Nata和1-MCP两种保鲜剂均能延缓李子贮藏期的品质劣变,且Nata&1-MCP处理对各品质指标的保持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他霉素 1-甲基环丙烯 李子 贮藏保鲜 品质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MT定量蛋白质组学解析Rummeliibacillus suwonensis 3B-1生长及己酸代谢机制
13
作者 陈晓松 刘超杰 +3 位作者 郑佳 乔宗伟 罗惠波 邹伟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5-145,共11页
【目的】从蛋白水平阐明水源拉梅尔芽孢杆菌(Rummeliibacillus suwonensis)的生长及己酸代谢机理,为水源拉梅尔芽孢杆菌的基因工程改造提供一定技术基础。【方法】以R.suwonensis 3B-1为研究对象,应用串联质谱标签(tandem mass tags,TMT... 【目的】从蛋白水平阐明水源拉梅尔芽孢杆菌(Rummeliibacillus suwonensis)的生长及己酸代谢机理,为水源拉梅尔芽孢杆菌的基因工程改造提供一定技术基础。【方法】以R.suwonensis 3B-1为研究对象,应用串联质谱标签(tandem mass tags,TMT)蛋白组学技术对该菌在好氧与厌氧条件下的差异表达蛋白(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s,DEPs)进行挖掘,并对鉴定到的DEPs进行亚细胞定位、GO功能富集、KEGG信号通路注释、蛋白相互作用等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从比较组中共鉴定获得810个DEPs,其中上调蛋白423个,下调蛋白387个,亚细胞定位到6个条目上,主要涉及细胞质蛋白,细胞膜蛋白和细胞壁等蛋白。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肽的生物合成、翻译和肽代谢过程等生物学过程;核糖体的结构组成和结构分子活性等分子功能;核糖体和核糖核蛋白复合物等细胞组分发生了显著变化。810个DEPs注释到113条KEGG信号通路,主要涉及辅因子生物合成,双组分系统,磷酸戊糖代谢,糖酵解/糖异生,以及氧化磷酸化等信号通路。苯丙氨酸-tRNA连接酶β亚基和核黄素生物合成蛋白RibD在蛋白互作网络中关联度最高。【结论】厌氧条件下,糖酵解途径中丙酮酸脱氢酶和丙酮酸激酶表达下调,氨基酸代谢和生物素蛋白连接酶等辅因子相关蛋白表达均呈现下调,表明该菌适合在好氧环境中生长。己酸合成方面,酰基辅酶A硫酯酶的表达量显著上调,同时,糖酵解/糖异生途径、三羧酸循环和磷酸戊糖途径为己酸合成提供了充足的前体物质和还原当量,共同促进了己酸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T蛋白质组学 Rummeliibacillus suwonensis 己酸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大曲中产阿魏酸酯酶菌株的筛选及发酵优化
14
作者 童文华 李依芸 +4 位作者 黄志久 杜萍 黄丹 罗惠波 乔宗伟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3期187-195,共9页
为提高在白酒酿造过程中阿魏酸(ferulic acid,FA)的含量,该研究从浓香型白酒大曲中筛选到一株耐高温产阿魏酸酯酶(ferulic acid esterase,FAE)的菌株,经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通过对pH值、... 为提高在白酒酿造过程中阿魏酸(ferulic acid,FA)的含量,该研究从浓香型白酒大曲中筛选到一株耐高温产阿魏酸酯酶(ferulic acid esterase,FAE)的菌株,经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通过对pH值、温度、碳源、氮源、诱导物5个发酵条件进行单因素试验和对3个主要影响因子进行响应面试验设计,对该菌株进行液态发酵培养基优化,结果表明该菌株产阿魏酸酯酶优化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浓度30 g/L、酵母提取物添加量60 g/L、粉碎的麦麸添加量30 g/L、KCl 0.05 g/L、MgSO_(4)·7H_(2)O 0.05 g/L、K_(2)HPO_(4)0.10 g/L,pH6.0。在此优化培养基条件下该菌株摇瓶发酵的最大酶活力可达73.5 U/L,与优化前得到的酶活力25.5 U/L相比,提升约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魏酸酯酶 浓香型白酒 假单胞菌 单因素试验 响应面试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丢糟酿酒复合发酵剂的应用开发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方晓璞 张文学 +3 位作者 张其圣 岳元媛 赵东 乔宗伟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5-57,共3页
针对目前白酒丢糟利用中存在的转化效率低、酒质较差等不足,通过对新型麸曲与新型大曲的研发和不同配比的探讨,得到能高效降解丢糟的复合发酵剂,其组成是新型麸曲:新型大曲=1:5。采用复合发酵剂,使丢糟中的淀粉利用率和酒精收率达到42.4... 针对目前白酒丢糟利用中存在的转化效率低、酒质较差等不足,通过对新型麸曲与新型大曲的研发和不同配比的探讨,得到能高效降解丢糟的复合发酵剂,其组成是新型麸曲:新型大曲=1:5。采用复合发酵剂,使丢糟中的淀粉利用率和酒精收率达到42.4%和19.8%,同时还可以得到较高质量的丢糟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发酵剂 麸曲 新型大曲 丢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白酒金三角浓香型白酒产区气候独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唐亚 周永奎 +9 位作者 乔宗伟 李文洪 李红 赵曦琳 刘本洪 杨齐寿 张岭江 杜双韬 徐致和 杨基智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13年第6期60-67,79,共9页
四川南部在中国白酒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自然环境条件是这一地区能够生产优质白酒的基础,本文研究了四川重要白酒产地与全国其它地区产酒地的气候特征。结果显示,四川南部全年的大气温度较高,湿度大,风速小,特别是在白酒主要生... 四川南部在中国白酒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自然环境条件是这一地区能够生产优质白酒的基础,本文研究了四川重要白酒产地与全国其它地区产酒地的气候特征。结果显示,四川南部全年的大气温度较高,湿度大,风速小,特别是在白酒主要生产季节,其气温比其它偏北或者纬度偏低的地区高,而在白酒度夏季节,川南地区与其它地区的气温差异较小。温暖、降雨量适中、湿润、日照少、风小是川南地区独特的气候特征,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是生产浓香型白酒不可复制的自然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金三角 浓香型白酒 气候 环境 独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azachstania属酵母在浓香型白酒糟醅中的分布特征及发酵功能 被引量:10
17
作者 游玲 周荣清 +3 位作者 谭壹 王涛 乔宗伟 赵东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8-116,共9页
为了解Kazachstania属酵母在浓香型白酒糟醅中的生长特征及发酵功能。采用高通量测序法在五粮液发酵糟醅中检测到属于K.turicensis的52个OTU及属于K.humilis的7个OTU,并分别分离到63株K.turicensis及30株K.humilis菌株用于研究其固态发... 为了解Kazachstania属酵母在浓香型白酒糟醅中的生长特征及发酵功能。采用高通量测序法在五粮液发酵糟醅中检测到属于K.turicensis的52个OTU及属于K.humilis的7个OTU,并分别分离到63株K.turicensis及30株K.humilis菌株用于研究其固态发酵功能。研究发现,K.turicensis及K.humilis主要活跃在0-24 d的主发酵期内,K.turicensis是浓香型白酒主发酵期的主要优势酵母;K.turicensis产有机酸量显著高于K.humilis,但二者在产乙醇及利用糖方面存在菌株水平的差异,K.turicensis酵母的平均乙醇产量为4.94 mL/100 g,K.humilis酵母的平均乙醇产量为5.67 mL/100 g,1株K.humilis酵母菌株的乙醇产量高达11.11 mL/100 g;K.turicensis及K.humilis发酵粮食主要产异戊醇、乙酸异戊酯、糠醇、β-苯乙醇、高级脂肪酸乙酯等风味物质,K.humilis酵母的异戊醇、糠醇、β-苯乙醇产量显著高于K.turicensis酵母,而乙酸、C10以上高级脂肪酸乙酯产量显著低于K.turicensis酵母。结果表明,Kazachstania属酵母是浓香型白酒糟醅微环境的标志性酵母种属之一,对浓香型白酒风味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Kazachstania酵母 分布 发酵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粮液产地气候环境的独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赵曦琳 周永奎 +9 位作者 乔宗伟 李红 李文洪 刘本洪 杨齐寿 张岭江 杜双韬 徐致和 杨基智 唐亚 《酿酒》 CAS 2013年第5期5-10,共6页
四川宜宾在中国白酒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是这一地区能够生产优质白酒的基础,白酒是一个最能发挥这一区域自然环境条件而且特色突出的产业。研究了四川重要白酒产地的气候特征。结果显示,四川宜宾与川西平原... 四川宜宾在中国白酒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是这一地区能够生产优质白酒的基础,白酒是一个最能发挥这一区域自然环境条件而且特色突出的产业。研究了四川重要白酒产地的气候特征。结果显示,四川宜宾与川西平原产酒地区一样,全年的大气湿度高,但其气温明显高于川西地区,特别是在白酒主要生产季节,其气温比川西地区高数度,而在白酒度夏季节,与川西地区的气温差异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气候 独特性 相对湿度 度夏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酒尾回收利用蒸馏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袁华伟 王连 +5 位作者 王鑫 郑佳 安明哲 乔宗伟 梁露 李治中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133-139,共7页
为高效利用浓香型白酒酒尾,采用风味物质分析结合感官品评研究蒸馏方式及条件,再将馏出液应用于原酒的勾调,利用色谱分析结合电子鼻、电子舌检测、感官品评等多维评价手段研究馏出液的添加量。结果表明,减压蒸馏适合酒尾中酒分和香味物... 为高效利用浓香型白酒酒尾,采用风味物质分析结合感官品评研究蒸馏方式及条件,再将馏出液应用于原酒的勾调,利用色谱分析结合电子鼻、电子舌检测、感官品评等多维评价手段研究馏出液的添加量。结果表明,减压蒸馏适合酒尾中酒分和香味物质的回收,适宜的蒸馏条件为80℃、0.025 MPa、120 r/min,馏出液取量为40%。乙醇全部馏出,酒精度为46.82%vol;乳酸未被蒸馏出。与酒尾相比,馏出液中乳酸乙酯、乙酸含量明显降低,异戊醛、丁酸、异丁醇和异戊醇含量略有下降,其余风味物质含量略有增加。馏出液添加量≤7%时,特征香气、风味特征和整体风格与原酒相比无明显差别,酒体的味觉呈现效果较佳。减压蒸馏极大地提高了浓香型白酒酒尾的利用率,可为酒尾中酒分和香味物质成分的回收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酒尾 减压蒸馏 回收 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粮液大曲中嗜热红曲霉的筛选及初步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唐圣云 崔小亮 +4 位作者 王戎 乔宗伟 刘多涛 张霞 葛隐 《酿酒科技》 2015年第3期23-26,共4页
从五粮液大曲中筛选到1株嗜热产红色素霉菌,通过理化性能测定,形态分析,该株菌为一种嗜热红曲霉,命名为MH-1。该菌生长温度范围35 60℃,最适生长温度45℃。最适pH值为5,最低可耐受的pH值为3,酯化酶活可高达280 U。
关键词 微生物 红曲霉 筛选 酯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