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度和饵料密度对栉孔扇贝稚贝滤水率的影响 被引量:25
1
作者 杜美荣 方建光 +4 位作者 葛长字 毛玉泽 于守团 燕敬平 李锋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4-78,共5页
采用静水法研究了恒定温度(24±0.5℃)、饵料密度(3.0×104cell/ml)、不同盐度(20、25、30和35)和恒定温度(24℃±0.5℃)、盐度30、不同饵料密度梯度(3.0×104、4.5×104和6.0×104cell/ml)对栉孔扇贝稚贝(壳长... 采用静水法研究了恒定温度(24±0.5℃)、饵料密度(3.0×104cell/ml)、不同盐度(20、25、30和35)和恒定温度(24℃±0.5℃)、盐度30、不同饵料密度梯度(3.0×104、4.5×104和6.0×104cell/ml)对栉孔扇贝稚贝(壳长1.177~2.017mm)滤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栉孔扇贝稚贝的滤水率(FRS)开始随着盐度的升高而升高,在25~30之间存在最大值,然后随盐度的升高而下降,与盐度(S)间的相关关系为FRS=-30.893S2+1691.5S-19610(r=0.847,以整体干重计算)或FRS=-0.022S2+1.2236S-14.522(r=0.928,以个体数量计),通过公式推算在盐度27.8时FRS达到最大值,为3.54L/g.dw.h(2.49×10-3L/h.ind);投饵密度(Q)对栉孔扇贝稚贝的滤水率(FRQ)有显著影响(P<0.05),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为FRQ=-0.0693Q2+0.6484Q-1.0835(r=0.722),其变化趋势亦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抛物线趋势,推算金藻密度为4.7×104cell/ml时滤水率最大,为0.43×10-3L/h.i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稚贝 滤水率 盐度 饵料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和接种密度下亚心形扁藻增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锋 葛长字 +2 位作者 方建光 毛玉泽 于守团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1-66,共6页
在自然变温和水浴恒温的条件下。用3种接种密度培养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 formis,以研究其增殖形式。结果表明,较高接种密度时,扁藻密度始终较高且较早进入平稳期;接种密度相同,恒温下较早进入平稳期。但就所能达到的最大密... 在自然变温和水浴恒温的条件下。用3种接种密度培养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 formis,以研究其增殖形式。结果表明,较高接种密度时,扁藻密度始终较高且较早进入平稳期;接种密度相同,恒温下较早进入平稳期。但就所能达到的最大密度而言,变温培养时更高;低密度接种的比生长速率最大,而中等接种密度下的比生长速率最稳定;培养时的比生长速率较高,且比较稳定;增殖模型所反映的和观测结果一致。随着接种密度增加,依赖于初始种群密度的参数a减少,环境容量增加而瞬时增殖速度下降。模型也反映出在相同接种密度条件下,变温培养的环境容量大于恒温培养;恒温时的微藻瞬时增长速度要大于变温时。就(N_t)/(N_0)而言,在变温下培养扁藻,各处理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恒温培养时各处理间的差异显著;低密度接种时,变温和恒温条件下的(N_t)/(N_0)具有显著差异,而在中密度接种和高密度接种时,两种温度条件下的(N_t)/(N_0)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接种密度 比生长速率 增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菲律宾蛤仔高密度育苗技术 被引量:8
3
作者 刘慧 方建光 +2 位作者 朱建新 李筠 于守团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8-33,共6页
设计和制造了可以大规模应用于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等经济贝类苗种生产的高密度幼体培育系统、高密度稚贝培养系统,并建立了与之相配套的贝类育苗新工艺。克服了传统育苗方式占地面积大、生产效率低、种苗质量和产量不... 设计和制造了可以大规模应用于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等经济贝类苗种生产的高密度幼体培育系统、高密度稚贝培养系统,并建立了与之相配套的贝类育苗新工艺。克服了传统育苗方式占地面积大、生产效率低、种苗质量和产量不稳定的弱点,具有低消耗、高质量和高效益的突出特点,是贝类育苗工艺的变革。利用这一育苗技术,可以充分发挥高密度、集约化生产的优势,通过对苗种培育过程中水质、饵料和环境条件的全面控制,消除或减少敌害生物的影响,提高幼体的抗逆能力,从而杜绝抗生素的使用;在降低育苗生产的环境污染同时,向养殖户提供健康、优质的贝类苗种,是一种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的水产苗种培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 高密度幼虫培育器 稚贝高密度培育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栉孔扇贝春季升温育苗与保苗技术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杜美荣 方建光 +4 位作者 毛玉泽 王昭萍 燕敬平 葛长字 于守团 《南方水产》 2009年第2期40-44,共5页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在中国海水养殖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目前苗种来源仍多采用半人工采苗的方法,苗种数量和质量均无法保证,已经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2007年2~6月,笔者在红岛蛤原良种有限公司进行了春季升温育苗试验,采取...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在中国海水养殖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目前苗种来源仍多采用半人工采苗的方法,苗种数量和质量均无法保证,已经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2007年2~6月,笔者在红岛蛤原良种有限公司进行了春季升温育苗试验,采取在自然水温很低的情况下(6.9℃),逐步升温促熟,经过23d室内亲贝暂养,在52m3水体中共培养出库稚贝(壳长719.58±65.74μm)12.8×106粒,保苗后壳长4.923mm×5.661mm稚贝8.3×106粒。此次出库稚贝的中间培育采用改造后的虾池(5.33hm2),在虾池中打桩拉浮绠,每隔1.5m悬挂浮球一个,吊养保苗袋,虾池中水温适宜,饵料生物丰富,提高了稚贝成活率,平均保苗率高达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春苗 虾池 保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栉孔扇贝秋季苗种培育、生长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王玲玲 方建光 +1 位作者 毛玉泽 于守团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0-65,共6页
2004年9月20日~2005年5月9日,在红岛蛤原良种开发有限公司贝类育苗场进行了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秋季苗种培育及其生长特性的研究。2004年11月中旬得到的壳高约0.1cm的秋季苗种2.2×106粒,在育苗池中暂养,12月份当水温降到8℃... 2004年9月20日~2005年5月9日,在红岛蛤原良种开发有限公司贝类育苗场进行了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秋季苗种培育及其生长特性的研究。2004年11月中旬得到的壳高约0.1cm的秋季苗种2.2×106粒,在育苗池中暂养,12月份当水温降到8℃左右时移秋季苗种到保温效果比较好的藻类培育池中培养,苗种可安全过冬。次年5月当海区水温回升到10℃左右时将该苗种移到海上养殖区。2005年5~12月,通过对秋季苗种进行定点采样调查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扇贝壳高的特定生长率SGR(%/d)在0.22±0.30~3.18±0.41之间,壳高与壳长的关系式为L=0.8101H-0.076,壳高、壳长与体重的关系式分别为W=0.1521H2.6268,W=03625L2.2191,成活率(%)在85±2.45~97.2±2.0之间。5~12月栉孔扇贝没有出现大量死亡现象,顺利地度过了夏季高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 秋季苗种 生长 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气在几种饵料单细胞藻二级培养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李锋 毛玉泽 +3 位作者 于守团 杜美荣 叶乃好 方建光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94-99,共6页
采用实验与生产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充气条件下几种饵料单胞藻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充气能大幅度提高4种饵料单胞藻的生长速度。在充气条件下,新月菱形藻、金藻3011、3012和扁藻的最大培养密度分别为2.957×107,1.7×107,2.355&#... 采用实验与生产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充气条件下几种饵料单胞藻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充气能大幅度提高4种饵料单胞藻的生长速度。在充气条件下,新月菱形藻、金藻3011、3012和扁藻的最大培养密度分别为2.957×107,1.7×107,2.355×107和3.5×106细胞/mL,分别是对照组最大培养密度的3.2倍,6.5倍,4.1倍和5倍;实验组(充气)与对照组(不充气)在细胞数目、特定生长率(SGR)、相对生长率(RGR)和绝对生长率(AGR)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二级充气培养的藻液可以直接扩种到大池进行生产培养,能有效延长生长时间,显著提高生产培养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胞藻 充气培养 生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规则盐度脉冲对许氏平鲉氨氮、磷排泄的影响
7
作者 侯晓飞 宋协法 +3 位作者 葛长字 毛玉泽 于守团 叶乃好 《渔业现代化》 2008年第2期19-23,共5页
在静水系统中,骤然改变水体盐度,形成盐度脉冲;研究许氏平鲉Sebastodes fuscescens(Houttuyn)经历该脉冲后其氨氮、活性磷酸盐排泄的情况。结果表明,盐度改变后,许氏平鲉的氨氮排泄率比正常盐度(30)下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升高趋势;当盐度... 在静水系统中,骤然改变水体盐度,形成盐度脉冲;研究许氏平鲉Sebastodes fuscescens(Houttuyn)经历该脉冲后其氨氮、活性磷酸盐排泄的情况。结果表明,盐度改变后,许氏平鲉的氨氮排泄率比正常盐度(30)下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升高趋势;当盐度由30降为25和20时,随着体重增加,氨氮排泄率先增大,后又减小;当盐度由30上升为35时,氨氮排泄率随体重增加而呈下降趋势。盐度改变后,许氏平鲉的活性磷酸盐排泄率随体重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同一体重下,盐度由30降至20时,活性磷酸盐的排泄率最大;盐度由30升至35时,磷的排泄率最小。方差分析表明,盐度脉冲对许氏平鲉氨氮排泄率有显著的影响(P<0.05),对活性磷酸盐排泄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该研究对于鱼类养殖的水质管理、养殖场的布设等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度脉冲 许氏平蚰 氨氮 排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鳟养殖技术
8
作者 刘瑜 郝小星 +2 位作者 徐彩虹 于志新 于守团 《渔业现代化》 2004年第4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金鳟 虹鳟 池塘养殖 饵料选择 日常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菲律宾蛤仔升温人工育苗技术 被引量:1
9
作者 于守团 刘清信 毛玉泽 《齐鲁渔业》 2008年第2期6-8,共3页
菲律宾蛤[Rudltapes philipinarum(Adams et Reeve)]俗称花蛤,广泛分布我国南北沿海,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蛋白质含量为7.4%,是人们非常喜食的埋栖型贝类之一。其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养殖周期短,养殖工艺简单,便于掌握。... 菲律宾蛤[Rudltapes philipinarum(Adams et Reeve)]俗称花蛤,广泛分布我国南北沿海,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蛋白质含量为7.4%,是人们非常喜食的埋栖型贝类之一。其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养殖周期短,养殖工艺简单,便于掌握。但随着养殖规模的快速发展,自然苗种资源已远远不能满足养殖生产需求,特别是我国北方地区,天然苗种资源已近乎绝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人工育苗技术 升温 养殖周期 苗种资源 蛋白质含量 营养丰富 生长速度
原文传递
不同环境对海蜇螅状幼体足囊繁殖和横裂生殖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于守团 刘清信 《齐鲁渔业》 2008年第1期4-7,共4页
研究了不同温度,光照条件对海蜇螅状体生长及足囊繁殖和横裂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营养和环境条件有利于海蜇蟪状体足囊繁殖,2组实验中螅状幼体出现横裂的个数均随实验天数的增加有增长趋势。2组实验最后的横裂率分别达到83.33%和... 研究了不同温度,光照条件对海蜇螅状体生长及足囊繁殖和横裂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营养和环境条件有利于海蜇蟪状体足囊繁殖,2组实验中螅状幼体出现横裂的个数均随实验天数的增加有增长趋势。2组实验最后的横裂率分别达到83.33%和87.50%;形成4~6个碟状体的螅状幼体在Ⅰ、Ⅱ组中所占比例均在50%左右;Ⅰ组横裂过程经历时间集中在4~6天,Ⅱ组横裂过程经历时间多为2~4天。横裂释放完毕之后在最后一个裂节下方的亲本螅状体再生的触手数目可基本确定为8个,由8触手到16触手的转变过程中长势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螅状幼体 足囊 横裂生殖 萌发率
原文传递
菲律宾蛤仔室内工厂化育苗试验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艳慧 于守团 朱建新 《齐鲁渔业》 2006年第3期2-6,共5页
2005年5月在青岛红岛蛤原良种开发有限公司进行了室内自动控温条件下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 育苗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影响其性腺发育的因素和死亡高峰期的形成原因、对策。除此之外,还对菲律宾蛤仔浮游期... 2005年5月在青岛红岛蛤原良种开发有限公司进行了室内自动控温条件下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 育苗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影响其性腺发育的因素和死亡高峰期的形成原因、对策。除此之外,还对菲律宾蛤仔浮游期和附着期的生长速率进行了比较,并对浮游期不同培育密度对生长、成活率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利用室内工厂化育苗技术,可以充分发挥高密度生产的优势,通过对苗种培育过程中水质、饵料和环境条件的全面控制,消除或减少敌害生物的影响,提高幼体的抗逆能力,从而杜绝抗生素的使用;在降低育苗生产环境污染的同时,向养殖户提供健康、优质的贝类苗种,是一种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的水产苗种培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生长速率 工厂化育苗 苗种培育模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