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荧光”蚕品种雌雄荧光色素的定性及相对量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于振诚 石瑞常 +3 位作者 顾寅钰 张凤林 横山岳 田村泰盛 《蚕业科学》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51-156,共6页
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和纸上色层分析法 ,对家蚕“荧光”品种雌雄幼虫和茧层的荧光色素进行了定性和相对量分析。结果表明 :构成雌雄茧层荧光色素的种类无显著差异 ,雌雄茧荧光色不同的原因是组成茧荧光色的各种荧光色素相对量不同 ;茧层... 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和纸上色层分析法 ,对家蚕“荧光”品种雌雄幼虫和茧层的荧光色素进行了定性和相对量分析。结果表明 :构成雌雄茧层荧光色素的种类无显著差异 ,雌雄茧荧光色不同的原因是组成茧荧光色的各种荧光色素相对量不同 ;茧层中的一种Rf值为 0 77的黄荧光色素 ,在熟蚕丝腺中没有检出 ,说明营茧过程中有新的荧光物质形成或有较大的变化 ;5龄幼虫不同发育时期 ,雌雄各荧光色素的相对量不同 ,以荧光黄色素为例 ,雄性随日龄的增加其相对量不断增加 ,而雌性则以 5龄 96h为最高 ,其后逐渐下降 ;雌性幼虫肠壁组织中的Rf值为0 19和 0 5 9的两种明黄色荧光色素 ,雄性幼虫和雌性幼虫的其它组织中没有检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量分析 家蚕 荧光色素 性别差异 荧光品种 定性分析 伴性原理 雌性 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茧色判性蚕品种荧光色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于振诚 刘敬全 +3 位作者 李道义 段兆祥 刘永军 顾寅钰 《蚕业科学》 CAS CSCD 1997年第1期64-64,共1页
关键词 品种 荧光色素 荧光茧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茧色判性蚕品种雌雄幼虫荧光色素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于振诚 顾寅钰 +1 位作者 张风林 石瑞常 《蚕业科学》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23-124,共2页
关键词 荧光萤色判性蚕品种 雌雄幼虫 荧光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茧色性连锁家蚕品种的荧光色素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于振诚 顾寅钰 +2 位作者 聂磊 李化秀 牟志美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3-227,共5页
用紫外光谱分析和纸上色层分析法,对荧光茧色性连锁家蚕品种“荧光”的荧光色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茧层的荧光色素来源于中部丝腺,中部丝腺的荧光色素来源于血液,丝腺对荧光色素没有选择吸收功能;5龄4 d后雌雄蚕血液荧光色出现差异,... 用紫外光谱分析和纸上色层分析法,对荧光茧色性连锁家蚕品种“荧光”的荧光色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茧层的荧光色素来源于中部丝腺,中部丝腺的荧光色素来源于血液,丝腺对荧光色素没有选择吸收功能;5龄4 d后雌雄蚕血液荧光色出现差异,丝腺则在5 d后产生差异;雌雄茧的荧光色主要由4种荧光色素构成,色素种类无差异,造成雌雄荧光茧色差异的原因是各种色素的含量不同;5龄4 d后,随日龄的增加,雄蚕血液的黄色荧光随之加深,而雌蚕中肠的黄色荧光不断加深。雌性中肠对黄荧光色素的透过性低下,可能是造成雌雄荧光色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荧光色素 性连锁品种 色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荧光茧色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于振诚 于乃胜 牟志美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4-89,共6页
从家蚕荧光茧色品种选育、荧光茧色遗传学研究、荧光色素研究和荧光茧色与蚕茧解舒、蚕茧质量关系研究等方面,总结了家蚕荧光茧色及荧光色素的研究现状,探讨了进一步研究家蚕荧光茧色及荧光色素的实用意义。
关键词 家蚕 荧光茧色 荧光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激素类似物对柞蚕滞育蛹活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于振诚 李道义 +3 位作者 张风林 段兆祥 刘敬全 顾寅钰 《蚕业科学》 CAS CSCD 1998年第1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昆虫激素类似物 柞蚕 滞育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荧光茧色判性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于振诚 段兆祥 +2 位作者 顾寅钰 张风林 李道义 《北方蚕业》 1999年第1期14-15,共2页
关键词 家蚕 荧光茧色 判性性状 遗传学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唑类化合物富民利对家蚕增丝效果的研究
8
作者 于振诚 谭智达 +1 位作者 段兆祥 李道义 《蚕业科学》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30-131,共2页
咪唑类化合物富民利对家蚕增丝效果的研究于振诚,谭智达,段兆祥,李道义(山东省蚕业研究所)咪唑类化合物能影响蚕的内分泌[1],并因使用时期的不同,而起到不同的生理作用[2、3]。本实验是从生产实用角度出发,利用咪唑类化... 咪唑类化合物富民利对家蚕增丝效果的研究于振诚,谭智达,段兆祥,李道义(山东省蚕业研究所)咪唑类化合物能影响蚕的内分泌[1],并因使用时期的不同,而起到不同的生理作用[2、3]。本实验是从生产实用角度出发,利用咪唑类化合物富民刊,添食家蚕五龄幼虫,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唑类化合物 富民利 家蚕 增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茧色判性蚕品种雌雄间荧光色素差异研究
9
作者 于振诚 刘敬全 +3 位作者 李道义 段兆祥 刘永军 顾寅钰 《山东农业科学》 1997年第5期10-11,共2页
荧光茧色判性蚕品种雌雄间荧光色素差异研究于振诚刘敬全李道义段兆祥刘永军顾寅钰(山东省蚕业研究所烟台264002)家蚕的荧光茧色因系统、品种及性别而有差异〔1〕。根据茧色与性别的相关性,经历代定向选培,已育成荧光茧色判... 荧光茧色判性蚕品种雌雄间荧光色素差异研究于振诚刘敬全李道义段兆祥刘永军顾寅钰(山东省蚕业研究所烟台264002)家蚕的荧光茧色因系统、品种及性别而有差异〔1〕。根据茧色与性别的相关性,经历代定向选培,已育成荧光茧色判性蚕品种〔2,3〕。本研究主要对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品种 雌雄间荧光色素 性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蚕品种雌雄荧光色素来源及代谢差异
10
作者 于振诚 顾寅钰 +1 位作者 张风林 李化秀 《山东农业科学》 2007年第1期102-104,共3页
对“荧光”蚕品种雌雄荧光色素来源及代谢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茧层的荧光色素来源于中部绢丝腺,存在于丝胶中。中部绢丝腺的荧光色素直接来源于血液,绢丝腺对荧光色素无选择吸收和透过功能。血液、绢丝腺和茧层的荧光色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对“荧光”蚕品种雌雄荧光色素来源及代谢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茧层的荧光色素来源于中部绢丝腺,存在于丝胶中。中部绢丝腺的荧光色素直接来源于血液,绢丝腺对荧光色素无选择吸收和透过功能。血液、绢丝腺和茧层的荧光色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形成雌雄荧光色素的种类,血液、绢丝腺为4种,茧层为5种,无差异。造成雌雄荧光色不同的原因是各色素的含量不同。茧层中一种Rf值为0.77的紫荧光色素,在血液和中部绢丝腺中均未检出。5龄雌雄蚕4日龄后,随日龄的增加,雄性血液的荧光黄色随之加深,而雌性中肠的荧光黄色不再加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蚕品种 色素来源 雌雄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精母细胞融合的初步研究
11
作者 于振诚 河野博道 黄色俊一 《蚕业科学》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00-104,共5页
为探讨家蚕外源基因导入法,开辟育种新途径,对家蚕精母细胞融合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获取大量精母细胞的精巢摘出最适时期是四龄第2、3日。(2)精母细胞最适的生理盐水浓度是1.3%—1.4%。(3)利用微型振荡器的机械分离法,能... 为探讨家蚕外源基因导入法,开辟育种新途径,对家蚕精母细胞融合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获取大量精母细胞的精巢摘出最适时期是四龄第2、3日。(2)精母细胞最适的生理盐水浓度是1.3%—1.4%。(3)利用微型振荡器的机械分离法,能有效地将精母细胞分离,其最适作用时间为10秒胶原酶对精母细胞的分离无论皮囊存在与否均无作用。(4)利用生理盐水的低渗处理可使邻接的精母细胞融合,但不能使完全分离的精母细胞融合。(5)聚乙二醇处理可使完全分离的精母细胞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精母细胞 细胞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判性蚕品种雌雄不同发育时期及组织器官的荧光色观察
12
作者 于振诚 顾寅钰 +1 位作者 李化秀 李智峰 《中国蚕业》 2007年第1期18-20,共3页
对“荧光”蚕品种雌雄幼虫不同发育时期、组织器官荧光色观察结果表明:雌雄各组织器官荧光色出现显著差异是在5龄6d后;体液、绢丝腺与蚕茧的荧光色,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中肠的荧光色与蚕体、体液、绢丝腺及茧层的荧光色具有相反的变... 对“荧光”蚕品种雌雄幼虫不同发育时期、组织器官荧光色观察结果表明:雌雄各组织器官荧光色出现显著差异是在5龄6d后;体液、绢丝腺与蚕茧的荧光色,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中肠的荧光色与蚕体、体液、绢丝腺及茧层的荧光色具有相反的变化趋势。对其相应的乙醇提取液的紫外吸收光谱分析认为:雌雄各日龄蚕在255-400nm波段紫外吸收上不存在差异,紫外吸收曲线具有很好的吻合性;从样本浓度的调节上看,在量上有一定差异,而质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蚕品种 荧光色 光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蛹虫草菌株栽培蚕蛹虫草的形态性状及活性成分含量比较 被引量:23
13
作者 施新琴 顾寅钰 +4 位作者 李化秀 郭光 朱红 乔鹏 于振诚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4-139,共6页
选择5株蛹虫草菌株感染家蚕5龄第3天幼虫生产蚕蛹虫草,通过观察检测蚕蛹虫草的形态性状及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测定虫草素和腺苷的含量,为筛选高产优质蛹虫草菌株提供依据。不同菌株栽培生产的蚕蛹虫草的外观形状、生长状况... 选择5株蛹虫草菌株感染家蚕5龄第3天幼虫生产蚕蛹虫草,通过观察检测蚕蛹虫草的形态性状及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测定虫草素和腺苷的含量,为筛选高产优质蛹虫草菌株提供依据。不同菌株栽培生产的蚕蛹虫草的外观形状、生长状况以及活性成分含量均有明显差异:1-Y菌株栽培的蚕蛹虫草整体形状较接近于野生的冬虫夏草,MS菌株栽培的蚕蛹虫草子座形状较佳,17-3菌株栽培的蚕蛹虫草僵虫体形状较佳;1-1菌株栽培的蚕蛹虫草总质量和僵虫体质量均最高,干质量分别达到1.460 g和1.170 g;MS菌株栽培的蚕蛹虫草子座总数量、子座总长度及子座质量占虫草总质量的比率等指标均极显著高于其他菌株(P<0.01),分别达15.100根、44.877 cm和41.357%;1-Y菌株栽培的蚕蛹虫草整体所含虫草素最高,达8.92 mg/g,MS菌株栽培的蚕蛹虫草整体所含腺苷最高,达2.22 mg/g,并且5株供试菌株栽培的蚕蛹虫草僵虫体中的虫草素含量均高于子座,而子座中的腺苷含量均高于僵虫体。研究结果表明,蛹虫草菌株是影响人工栽培蚕蛹虫草形态性状及活性成分含量的重要因素,初步认为1-Y菌株和MS菌株具有较高的生产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菌株 蚕蛹虫草 形状 虫草素 腺苷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柞蚕雄蛾浓缩液对肝细胞的保护和对高脂血症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14
14
作者 邹德庆 郑淑湘 +3 位作者 阮怀军 于振诚 范作卿 张维东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32-536,共5页
为探讨柞蚕雄蛾浓缩液的保健和医用价值,分别就柞蚕雄蛾浓缩液对小鼠的保肝降酶作用和对半胱氨酸所致大鼠高脂血症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该浓缩液可明显降低四氯化碳中毒小鼠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水平,因而能减少肝细胞变性、坏死... 为探讨柞蚕雄蛾浓缩液的保健和医用价值,分别就柞蚕雄蛾浓缩液对小鼠的保肝降酶作用和对半胱氨酸所致大鼠高脂血症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该浓缩液可明显降低四氯化碳中毒小鼠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水平,因而能减少肝细胞变性、坏死的程度和范围,对受损伤的肝组织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可明显减轻肝组织脂肪样变性及降低由半胱氨酸所致高脂血症大鼠血清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浓度,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浓度,因而对于高脂血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雄蛾浓缩液 动物实验 肝细胞 谷丙转氨酶 高脂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荧光茧色判性蚕品种荧光、春玉的育成及其一代杂交种的选配 被引量:23
15
作者 刘敬全 于振诚 +2 位作者 崔玉梅 于德玲 段兆祥 《蚕业科学》 CAS CSCD 1996年第3期155-159,共5页
用3650A紫外线进行荧光选茧,定向交配,运用原种自系分离及杂交育种等方法育成荧光茧色判性蚕品种荧光、春玉,其蚕茧在紫外线下,雌茧和雄茧分别呈现白色和黄色荧光,准确率达100%和95%;对荧光茧色判性蚕品种荧光×... 用3650A紫外线进行荧光选茧,定向交配,运用原种自系分离及杂交育种等方法育成荧光茧色判性蚕品种荧光、春玉,其蚕茧在紫外线下,雌茧和雄茧分别呈现白色和黄色荧光,准确率达100%和95%;对荧光茧色判性蚕品种荧光×春玉,进行了5省联合鉴定,主要经济性状优良,达到实用化蚕品种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荧光茧色判性 荧光 春玉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工工艺条件对桑叶茶中1-脱氧野尻霉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范作卿 王娜 +4 位作者 朱琳 邹德庆 施新琴 于振诚 郭光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62-1067,共6页
桑叶茶中的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rimycin,DNJ)是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功能性成分之一,研究基本加工工艺条件以及杀青方法和处理时间、炒干时间等因素对制作桑叶绿茶中DNJ含量的影响,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桑叶绿茶中的DN... 桑叶茶中的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rimycin,DNJ)是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功能性成分之一,研究基本加工工艺条件以及杀青方法和处理时间、炒干时间等因素对制作桑叶绿茶中DNJ含量的影响,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桑叶绿茶中的DNJ含量。采用微波加热、蒸汽加热和滚筒加热杀青,均可以使桑叶茶中的DNJ含量提高80%左右(P<0.05)。其中,采用微波杀青(1 350 W)150 s,蒸汽杀青2 min,滚筒杀青(255℃)30 s,桑叶茶中的DNJ含量均可达到最高值。后续加工工艺中,揉捻和曲毫流程对桑叶茶中的DNJ含量无显著影响;在125℃加热炒干提香处理15 min后,桑叶茶中DNJ的含量达到最大值,但250℃加热炒干提香15 min,对桑叶茶中DNJ的破坏较大。试验结果表明:杀青方式及加工时间、加工温度等都会导致桑叶茶中DNJ的含量发生变化,应采用适宜的加工方式、加工温度及加工时间,以保证桑叶茶中DNJ含量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茶 1-脱氧野尻霉素 杀青 加工温度 加工时间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虫剂呋喃虫酰肼对家蚕的毒性试验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云芝 刘文光 +6 位作者 衣葵花 刘惠芬 胡自江 王向誉 聂磊 韩学博 于振诚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3-186,共4页
呋喃虫酰肼是具有类似蜕皮激素作用的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为了明确呋喃虫酰肼用于大田害虫防治后对农业生态环境中家蚕安全性的影响,进行了该杀虫剂对家蚕的毒性试验。结果表明,50-1 000 mg/L呋喃虫酰肼药液对家蚕3龄幼虫无熏蒸毒... 呋喃虫酰肼是具有类似蜕皮激素作用的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为了明确呋喃虫酰肼用于大田害虫防治后对农业生态环境中家蚕安全性的影响,进行了该杀虫剂对家蚕的毒性试验。结果表明,50-1 000 mg/L呋喃虫酰肼药液对家蚕3龄幼虫无熏蒸毒性,但有一定触杀毒性和强烈的胃毒作用。采用食下毒叶法添食呋喃虫酰肼药剂,对2龄起蚕的48 h LC50值为142.095μg/L;对4龄起蚕6 h、24 h的LC50值分别为1.284 mg/L、0.274 mg/L;对5龄起蚕的6 h、24 h的LC50值分别为9.180 mg/L、1.431 mg/L。用LC10以下浓度的呋喃虫酰肼药液给3龄、4龄家蚕幼虫添食后,幼虫未出现蜕皮症状,熟蚕的上蔟时间也未改变。桑树喷洒100 mg/L呋喃虫酰肼药液至湿润,喷药后68 d时采摘桑叶连续24 h饲喂5龄起蚕仍会导致其全部中毒,头胸部出现与眠蚕相似的三角区,部分中毒幼虫的表皮剥落。由于呋喃虫酰肼对家蚕具有强烈的胃毒作用,且在桑叶中的残效期很长,因此该杀虫剂不能用于蚕区及周围的大田与森林害虫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剂 呋喃虫酰肼 家蚕 毒性 残效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健性优质多丝量春用家蚕新品种0547×0548的育成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凤林 周丽霞 +7 位作者 王安皆 聂磊 王娜 华丽峰 郭光 李智峰 娄齐年 于振诚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7-63,共7页
以茧丝优质、高产和体质强健为育种目标,采用杂交育种和系统选育的方法,育成了适合山东省等北方蚕区优质原料茧生产的春用家蚕新品种0547、0548,并组配一代杂交组合0547×0548。新品种杂交组合在北方蚕业科研协作区的实验室联合鉴... 以茧丝优质、高产和体质强健为育种目标,采用杂交育种和系统选育的方法,育成了适合山东省等北方蚕区优质原料茧生产的春用家蚕新品种0547、0548,并组配一代杂交组合0547×0548。新品种杂交组合在北方蚕业科研协作区的实验室联合鉴定试验中表现出强健好养、产茧量高、茧丝品质优的特点:蚕卵孵化好,幼虫发育齐一、眠起快齐、上蔟齐涌,蚕体粗壮,虫蛹率96.22%;茧型大且匀整,万蚕收茧量、万蚕茧层量、万蚕产丝量、全茧量、茧层量分别比对照杂交组合菁松×皓月提高4.90%、11.29%、9.63%、4.24%、9.46%,茧层率25.41%,鲜毛茧出丝率20.47%,茧丝长1 346.6 m,解舒丝长1 033.1 m,洁净94.19分,均优于菁松×皓月,达到了缫制高品位生丝的要求。新品种已通过北方蚕业科研协作区家蚕品种审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品种 0547 0548 产茧量 茧丝品质 健康性 杂交育种 系统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mageJ图像处理技术检测家蚕一代杂交种的良卵数和良卵率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安皆 娄齐年 +4 位作者 周丽霞 张凤林 聂磊 王娜 于振诚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02-706,共5页
家蚕一代杂交种的良卵数、良卵率是蚕种品质检验的2项重要指标。为了提高检验效率,利用ImageJ图像处理软件建立检测家蚕一代杂交种良卵数、良卵率的新方法。分别利用这种图像处理方法和人工计数方法检测12个家蚕品种的蚕卵样本每克蚕卵... 家蚕一代杂交种的良卵数、良卵率是蚕种品质检验的2项重要指标。为了提高检验效率,利用ImageJ图像处理软件建立检测家蚕一代杂交种良卵数、良卵率的新方法。分别利用这种图像处理方法和人工计数方法检测12个家蚕品种的蚕卵样本每克蚕卵的良卵数、总卵数,采用新方法检测获得的结果数据的相对误差均<1%。对2种方法获取的每克蚕卵良卵数、总卵数数据进行t测验,其t值均小于t0.05(22)=2.074,说明2种检测方法获取的检测结果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利用2种检测方法对每克蚕卵良卵数、总卵数的检测结果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9、0.9982,2种检测方法获得的结果数据间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与人工计数检测方法相比,采用ImageJ图像处理技术的检测方法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可用于生产上家蚕一代杂交种的良卵数、良卵率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一代杂交种 质量检验 良卵数 良卵率 ImageJ图像处理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柞蚕雄蛾浓缩液生产的部分工艺条件改进与产品质量检测 被引量:4
20
作者 邹德庆 范作卿 +4 位作者 李智峰 郭光 聂磊 宋洪燕 于振诚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42-948,共7页
以初羽化、未交尾的柞蚕雄蛾为原料,采用低温负压浓缩技术生产柞蚕雄蛾浓缩液,通过改进粗制柞蚕雄蛾浓缩液离心去杂质、去脂肪工艺流程中的离心时间、离心速度、离心温度等条件因素,改善柞蚕雄蛾浓缩液产品的感官性状。试验结果表明,粗... 以初羽化、未交尾的柞蚕雄蛾为原料,采用低温负压浓缩技术生产柞蚕雄蛾浓缩液,通过改进粗制柞蚕雄蛾浓缩液离心去杂质、去脂肪工艺流程中的离心时间、离心速度、离心温度等条件因素,改善柞蚕雄蛾浓缩液产品的感官性状。试验结果表明,粗制柞蚕雄蛾浓缩液在-5℃低温下,以4 500~5 000 r/min离心15 min,可在保证营养与活性成分含量的基础上,去除杂质和部分脂肪。采用改进后的工艺生产的柞蚕雄蛾浓缩液清澈透明,不浑浊,感观品质好,脂肪质量分数由原来的0.30%降低到0.09%,可延长产品的保质期。该项生产工艺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2009 1 0016120.X),生产的柞蚕雄蛾浓缩液可直接加工成产品服用或用于勾兑蚕蛾酒及饮料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雄蛾 低温负压抽提 工艺条件 浓缩液 感观品质 脂肪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