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8篇文章
< 1 2 9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动改善抑郁症的分子机制综述
1
作者 王荷絮 于晶 《湖北体育科技》 2025年第1期79-83,118,共6页
目的从神经递质调节、神经可塑性、免疫调节、内分泌调节、抗氧化作用、炎症途径调节和激素调节等多个方面综述运动对抑郁症的分子机制,以期为抑郁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深入的理解和更有效的策略。方法本综述基于文献数据库进行文献检... 目的从神经递质调节、神经可塑性、免疫调节、内分泌调节、抗氧化作用、炎症途径调节和激素调节等多个方面综述运动对抑郁症的分子机制,以期为抑郁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深入的理解和更有效的策略。方法本综述基于文献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并分析当前有关领域的研究动态及成果,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参考。结果运动能够调节神经递质的水平、神经营养因子水平、调节免疫反应,影响T细胞的活化状态和细胞因子的产生、调节HPA轴的活性,降低应激水平、降低机体的氧化应激水平、调节TLRs和NF-κB的活性、降低炎症介质的释放,进而减轻抑郁症的症状。结论通过调节神经递质、免疫功能、促进神经可塑性、影响内分泌系统、抗氧化作用、调节炎症途径以及激素水平等多个途径,运动能够显著改善抑郁症的症状。这些机制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但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深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炎症因子 神经递质 运动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有氧运动干预神经发育障碍儿童研究可视化分析
2
作者 李虹瑶 于晶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5年第2期197-200,共4页
目的:对有氧运动干预神经发育障碍儿童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揭示该研究领域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方法:基于Web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检索2004年1月一2024年12月收录的有关有氧运动干预神经发育障碍儿童研究的相关文献,共纳入92... 目的:对有氧运动干预神经发育障碍儿童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揭示该研究领域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方法:基于Web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检索2004年1月一2024年12月收录的有关有氧运动干预神经发育障碍儿童研究的相关文献,共纳入92篇文献,采用CiteSpace 6.3R1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近年来,该领域发文量总体呈上升态势;University of Granada(格兰纳达大学)构成的研究合作群对该领域的研究最多;children(儿童)physical activity(身体活动)、aerobic fitness(有氧锻炼)、exercise(锻炼)、aerobicexercise(有氧锻炼)等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结论:在遗传因素、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下,神经发育障碍儿童的非药物治疗干预手段的发展愈发重要,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扩大样本量,加强多中心、多层级的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运动 神经发育障碍 计量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效性激励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及神经功能的影响分析
3
作者 于晶 王冰然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36期178-181,共4页
目的:观察时效性激励护理干预对脑梗死(CI)患者负性情绪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4年2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87例CI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干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观察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 目的:观察时效性激励护理干预对脑梗死(CI)患者负性情绪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4年2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87例CI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干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观察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时效性激励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负性情绪、神经功能及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干预3个月后,两组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中的紧张、悲伤评分均下降,且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下降,且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脑血管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_(s))、平均血流速度(V_(m))均上升,且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上升幅度更大(P<0.05)。结论:时效性激励护理干预可减轻CI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其脑血流动力学参数,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时效性激励护理干预 负性情绪 神经功能 脑血流动力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WOA-SA-Elman神经网络的短期风电功率预测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吉成 朱玺瑞 于晶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150,共8页
由于风力发电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使其短期功率的预测工作十分困难,而神经网络模型依靠其强大的自学习能力在风电功率预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神经网络预测精度受初始权重影响较大,且易出现过拟合的问题。为此构建一种基于改进鲸鱼算... 由于风力发电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使其短期功率的预测工作十分困难,而神经网络模型依靠其强大的自学习能力在风电功率预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神经网络预测精度受初始权重影响较大,且易出现过拟合的问题。为此构建一种基于改进鲸鱼算法和模拟退火组合优化的Elman神经网络短期风电功率预测模型,模型首先利用改进鲸鱼算法结合模拟退火策略获得高质量神经网络初始权值,接着引入正则化损失函数防止其过拟合,最后以西班牙瓦伦西亚某风电场陆上短期风电功率为研究对象,将该算法与BP、LSTM、Elman、WOA-Elman、IWOA-Elman 5种神经网络算法进行算法性能测试对比,结果表明IWOA-SA-Elman神经网络模型预测误差最小,验证了该算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 ELMAN神经网络 预测 模拟退火 鲸鱼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留学生神经内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黄硕 张萌 +5 位作者 张维嘉 王玲 冯一丹 于晶 郭庆峰 姚丽芬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17期83-86,共4页
目的 探究讲授式教学法(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联合翻转课堂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临床实习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 目的 探究讲授式教学法(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联合翻转课堂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临床实习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年制临床医学毕业实习阶段留学生共80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4组,每组20人,分别采用4种不同教学模式进行神经内科实习教学:1组采用LBL教学法;2组采用PBL教学法;3组采用LBL联合PBL教学法;4组采用LBL+PBL+慕课联合翻转课堂。课后向每名同学发放调查问卷以此了解学生的满意情况,实习结束以后对4组学生进行理论和临床技能综合考试。以评估留学生的临床知识掌握能力、临床技能操作能力、临床病例分析能力。结果 第4组学生临床知识掌握能力、临床技能操作能力、临床病例分析能力均高于其他3组留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第4组学生在专业知识涵盖满意度、临床思维培养满意度、教学体验满意度3个方面评分高于其他3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留学生临床实习教学中采用LBL+PBL+MOOC联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效果显著,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及临床知识掌握能力、临床技能操作能力、临床病例分析能力,提升整体教学效果和教学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学生 临床实习 教学模式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 慕课 讲授式教学法 神经内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联合血尿酸对急性脑梗死并发血管性痴呆的预测价值
6
作者 黄雪 何欣颖 +4 位作者 罗晓桐 李莹 纪玉婷 宗东琦 于晶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11期1347-1351,共5页
目的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联合血尿酸对急性脑梗死并发血管性痴呆(VD)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47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依据是否并发VD,分成VD组和无VD(nVD)组。比较2组人口学资料、临... 目的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联合血尿酸对急性脑梗死并发血管性痴呆(VD)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47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依据是否并发VD,分成VD组和无VD(nVD)组。比较2组人口学资料、临床相关资料和血清Lp-PLA2、血尿酸水平,多因素Logistic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VD的危险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Lp-PLA2、血尿酸以及二者联合对急性脑梗死并发VD的预测价值。结果VD组年龄、高血压患病率、总胆固醇(TC)、Lp-PLA2[(192.38±40.16)μg/L比(148.27±35.02)μg/L]、血尿酸[(349.27±56.94)μmol/L比(293.50±48.26)μmol/L]均明显高于nVD组(P<0.05)。年龄(OR=2.017)、高血压(OR=1.381)、血清Lp-PLA2(OR=1.379)、血尿酸(OR=1.673)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V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Lp-PLA2、血尿酸预测急性脑梗死并发VD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85、0.734,界值为176.52μg/L、328.40μmol/L。二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846(95%CI:0.737~0.955),明显高于血尿酸单独预测(P<0.05)。结论Lp-PLA2、血尿酸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VD的危险因素,二者联合对急性脑梗死并发VD具有较好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血管性痴呆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血尿酸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Xene纳米颗粒Ti_(3)C_(2)T_(X)与光热效应促进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
7
作者 李美运 刘森 +5 位作者 陈开元 施灵 宋美陈 曹家洪 武艳 于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8期6052-6060,共9页
背景:MXene纳米颗粒具备出色的亲水性、生物相容性和抗菌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创面、肿瘤、神经修复和心血管等治疗领域,目前尚不清楚MXene纳米颗粒对糖尿病创面愈合的作用。目的:考察MXene纳米颗粒Ti_(3)C_(2)T_(x)的体外抗氧化、抗炎和... 背景:MXene纳米颗粒具备出色的亲水性、生物相容性和抗菌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创面、肿瘤、神经修复和心血管等治疗领域,目前尚不清楚MXene纳米颗粒对糖尿病创面愈合的作用。目的:考察MXene纳米颗粒Ti_(3)C_(2)T_(x)的体外抗氧化、抗炎和光热抗菌活性,以及对糖尿病小鼠创面的修复效果。方法:①体外实验:采用MTT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Ti_(3)C_(2)T_(x)对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的毒性作用。将NIH-3T3细胞暴露在H_(2)O_(2)中,采用MTT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Ti_(3)C_(2)T_(x)对NIH-3T3细胞的保护作用。将NIH-3T3细胞暴露在H_(2)O_(2)中,分析光照(或不光照)处理下Ti_(3)C_(2)T_(x)(20μg/mL)对NIH-3T3细胞活性氧生成的影响。将RAW264.7巨噬细胞分3组处理:对照组、脂多糖组与脂多糖+Ti_(3)C_(2)T_(x)组,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细胞中特定基因(CD86、白细胞介素6、CD206、精氨酸酶1)的表达。将大肠杆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分3组处理:对照组、Ti_(3)C_(2)T_(x)组、Ti_(3)C_(2)T_(x)光照组,利用平板菌落计数法计算细菌存活率。②体内实验: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构建ICR小鼠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在小鼠背部建立全层皮肤缺损创面,随机分3组干预:对照组(n=6)、Ti_(3)C_(2)T_(x)组(n=6)和Ti_(3)C_(2)T_(x)光照组(n=6),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干预后第7天进行创面组织CD31、CD206免疫组化染色,干预后第7,14天进行创面组织苏木精-伊红与Masson染色。将Ti_(3)C_(2)T_(x)溶液注射至ICR小鼠皮下,在光照(或非光照)后,通过血生化检测分析Ti_(3)C_(2)T_(x)对小鼠的毒性作用。结果与结论:①体外实验:Ti_(3)C_(2)T_(x)质量浓度在5-160μg/mL范围内对NIH-3T3细胞无毒性作用,在质量浓度20μg/mL时可增加NIH-3T3细胞存活率。10-80μg/mL的Ti_(3)C_(2)T_(x)可显著提升H_(2)O_(2)干预下的NIH-3T3细胞存活率。Ti_(3)C_(2)T_(x)可显著抑制H_(2)O_(2)干预下NIH-3T3细胞活性氧的生成,光照处理可进一步提升Ti_(3)C_(2)T_(x)抑制活性氧生成的作用。Ti_(3)C_(2)T_(x)能够有效抑制由脂多糖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促进细胞向具有抗炎特性的M2型巨噬细胞转化。Ti_(3)C_(2)T_(x)与Ti_(3)C_(2)T_(x)光照均可显著抑制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并且Ti_(3)C_(2)T_(x)光照的抑制效果更显著。②体内实验:创面大体与组织学分析显示,Ti_(3)C_(2)T_(x)与Ti_(3)C_(2)T_(x)光照均可促进糖尿病小鼠创面的愈合,并且Ti_(3)C_(2)T_(x)光照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Ti_(3)C_(2)T_(x)与Ti_(3)C_(2)T_(x)光照均可抑制糖尿病创面的炎症反应并促进血管的生成,并且Ti_(3)C_(2)T_(x)光照的作用更显著。血生化检测结果显示,Ti_(3)C_(2)T_(x)与光照对小鼠无明显毒性作用。③结果表明,Ti_(3)C_(2)T_(x)借助独特的光热效应能够高效地展现抗氧化、抗炎和抗菌特性,促进糖尿病小鼠创面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_(3)C_(2)T_(X) MXene纳米颗粒 糖尿病创面 抗氧化 抗炎 抗菌 工程化创面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茶树杂交F_(1)代主要生化成分遗传多样性分析
8
作者 刘子涵 姚林 +6 位作者 彭律文 段继华 谢念祠 于晶 陈宇宏 雷雨 周跃斌 《茶叶通讯》 2025年第1期26-33,共8页
为深入解析不同茶树品种杂交F_(1)代生化成分的遗传多样性,筛选优异茶树种质资源,为特异茶树资源的发掘利用及茶树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物质基础。以38个杂交F_(1)代茶树新品系为试验对象,基于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研究其主要... 为深入解析不同茶树品种杂交F_(1)代生化成分的遗传多样性,筛选优异茶树种质资源,为特异茶树资源的发掘利用及茶树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物质基础。以38个杂交F_(1)代茶树新品系为试验对象,基于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研究其主要生化成分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不同茶树品种杂交F_(1)代生化成分呈现显著的差异性和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2个性状的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96,变异系数为5.21%~50.21%,平均变异系数为24.40%;各生化成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酚氨比和茶多酚、表儿茶素(EC)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茶多酚和水浸出物、没食子儿茶素(DL-C)和表儿茶素(E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氨基酸和茶多酚、氨基酸和酚氨比、氨基酸和ECG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72.492%。可将38个杂交F_(1)代划分为两个类群。其中第一类群包含20份资源,以较高氨基酸含量和酚氨比为主要特征,适制绿茶;第二类群包含18份资源,其显著特点为较高的水浸出物含量、儿茶素总量以及高茶多酚含量、高酚氨比,红绿茶兼制。筛选出24份高茶多酚资源、6份高咖啡碱资源和1份高氨基酸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杂交 F_(1)代 遗传多样性 生化成分 特异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态靶辨治”理论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临证诊疗思路 被引量:1
9
作者 程斯文 于晶 +5 位作者 闫淼 陈锦英 聂维辰 李坤 许圣贤 陈锐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5期509-513,共5页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内分泌系统常见病,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发病率较高。单纯依靠传统中医学的辨证论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往往只能改善症状。仝小林院士提出“态靶辨治”理论,此方略对于本病的治疗亦大有可为。通过中医思维四诊合参,借...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内分泌系统常见病,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发病率较高。单纯依靠传统中医学的辨证论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往往只能改善症状。仝小林院士提出“态靶辨治”理论,此方略对于本病的治疗亦大有可为。通过中医思维四诊合参,借助临床指标对疾病进行诊断,“郁、火、虚”三态定位疾病阶段,病靶、症靶、标靶合参精准辨证论治,并通过归纳核心病因病机,审查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郁态”之“因态”,兼顾“虚态”之“果态”,以确定理法方药量,病证合参,态靶结合,不仅能够改善临床症状,同时兼顾疾病本身的治疗,以达到扶正固本、标本同治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态靶辨治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临证诊疗 仝小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助剂对水稻飞防药剂的减量增效作用
10
作者 钟玉琪 戴长庚 +5 位作者 龚佑辉 于晶 程益宇 韩永强 陈友平 侯茂林 《广西植保》 2025年第1期10-18,共9页
在广西桂林市、湖南衡阳市和江西宜春市3地设置农药剂量(100%和70%推荐剂量)与助剂(添加和不添加)组合飞防施药的处理,以不添加助剂背负喷雾器施药以及清水喷施作为对照,测定了一种非离子表面活性飞防助剂KAO ADJUVANT—A200对200g/L氯... 在广西桂林市、湖南衡阳市和江西宜春市3地设置农药剂量(100%和70%推荐剂量)与助剂(添加和不添加)组合飞防施药的处理,以不添加助剂背负喷雾器施药以及清水喷施作为对照,测定了一种非离子表面活性飞防助剂KAO ADJUVANT—A200对200g/L氯虫苯甲酰胺SC防治二化螟、60%烯啶虫胺WP防治稻飞虱和75%肟菌·戊唑醇WG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效果。结果表明,飞防助剂对3种药剂均有减量增效作用,主要与其增强药剂的抗蒸发性能和湿润性能有关。研究结果提示,飞防作业时可将这3种药剂剂量减量30%后与药液总体积2%的KAOADJUVANT-A200助剂混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防助剂 二化螟 稻飞虱 水稻纹枯病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数据合规的匿名通用流程与风险评估方法
11
作者 袁煜琳 袁曙光 +1 位作者 于晶 陈驰 《信息网络安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55-1870,共16页
个人隐私泄露是当前数据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匿名技术通过对个人信息去标识化以降低隐私泄露的风险,但是不恰当的匿名处理流程会影响匿名结果,并且匿名数据仍存在一定程度的重识别风险。随着国内对数据安全流通监管的加强,如何面向数... 个人隐私泄露是当前数据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匿名技术通过对个人信息去标识化以降低隐私泄露的风险,但是不恰当的匿名处理流程会影响匿名结果,并且匿名数据仍存在一定程度的重识别风险。随着国内对数据安全流通监管的加强,如何面向数据合规,制定匿名流程,评估数据风险,对个人信息共享有重要意义。以往的匿名风险评估大多通过攻击模型判定安全性,忽视了匿名流程中的风险以及匿名数据的合规性。因此,文章提出一个匿名通用流程,并在此基础上,聚焦数据的安全性和合规性展开风险评估。安全性评估围绕流程风险和数据重识别风险提出配套的评估方法以及指标体系。合规性评估归纳现有标准并提出可量化的合规要求,在评估安全性的同时完成合规判定。文章设计匿名流程的仿真实验,验证了匿名通用流程的可行性,并通过模拟不同的风险场景,验证了风险评估方法可有效发现潜在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合规 匿名通用流程 匿名风险评估 流程风险 重识别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围型肺黏液表皮样癌1例
12
作者 高佳瑶 燕晶晶 +2 位作者 龙泓 于晶 伍建林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6期179-180,共2页
患者男性,58岁。因“检查发现双肺多发结节10余年,复查增大3个月”为主诉入院。10年来患者规律复查胸部CT,结节未见明显变化,3个月前于外院复查胸部CT发现右肺下叶结节增大。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发热,无咳嗽咳痰,无咯血,无胸闷气短,无呼... 患者男性,58岁。因“检查发现双肺多发结节10余年,复查增大3个月”为主诉入院。10年来患者规律复查胸部CT,结节未见明显变化,3个月前于外院复查胸部CT发现右肺下叶结节增大。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发热,无咳嗽咳痰,无咯血,无胸闷气短,无呼吸困难,体重无明显变化。饮酒30年,吸烟30余年。实验室检查:癌胚抗原6.78 ng/ml(正常值:0~5 n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黏液表皮样癌 周围型 影像学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来源黄芩产量及质量性状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8
13
作者 于晶 陈君 +3 位作者 肖新月 朱兴华 杨世林 程惠珍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91-494,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来源黄芩产量性状及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结合方差、相关及质量分析进行研究。结果:不同来源黄芩在产量和质量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来自山东平邑的产量较高,黄芩苷和汉黄芩苷的含量也较高,属于... 目的:比较不同来源黄芩产量性状及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结合方差、相关及质量分析进行研究。结果:不同来源黄芩在产量和质量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来自山东平邑的产量较高,黄芩苷和汉黄芩苷的含量也较高,属于优良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 质量性状 有效成分 随机区组 质量分析 汉黄芩苷 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地区冬小麦东农冬麦1号越冬前的生理生化特性 被引量:65
14
作者 于晶 张林 +4 位作者 崔红 张永侠 苍晶 郝再彬 李卓夫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019-2025,共7页
在北方寒地田间自然条件下,于越冬前不同时期(不同气温)分别对抗寒冬小麦品种东农冬麦1号(返青率大于85%)和非抗寒品种济麦22(返青率小于1%)的叶片、分蘖节和根取样,测定其与抗寒相关的一些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东农冬麦1号的可溶性... 在北方寒地田间自然条件下,于越冬前不同时期(不同气温)分别对抗寒冬小麦品种东农冬麦1号(返青率大于85%)和非抗寒品种济麦22(返青率小于1%)的叶片、分蘖节和根取样,测定其与抗寒相关的一些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东农冬麦1号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脯氨酸、叶绿素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高于济麦22;组织含水量、相对电导率均低于济麦22,说明东农冬麦1号的抗寒适应性强于济麦22。分蘖节储备抗寒物质的能力最强,是小麦安全越冬中起重要作用的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农冬麦1号 抗寒性 生理生化特性 寒地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ABA对寒地冬小麦东农冬麦1号幼苗生长及抗冷性的影响 被引量:50
15
作者 于晶 张林 +4 位作者 苍晶 王兴 周子珊 郝再彬 李卓夫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83-887,共5页
为给高寒地区冬小麦返青率的提高提供依据,以抗寒品种东农冬麦1号为试验材料,在添加ABA(浓度分别为0、10^-4、10^-5、10^-6、10^-7mol/L)的琼脂(3%)培养基上暗培养(温度2-4℃,培养盒倾斜45°角),第11天分别调查胚芽和根... 为给高寒地区冬小麦返青率的提高提供依据,以抗寒品种东农冬麦1号为试验材料,在添加ABA(浓度分别为0、10^-4、10^-5、10^-6、10^-7mol/L)的琼脂(3%)培养基上暗培养(温度2-4℃,培养盒倾斜45°角),第11天分别调查胚芽和根系生长状况,研究了外源ABA对冬小麦幼苗生长及抗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ABA对小麦的抗冷性有很大影响,低浓度的ABA可以促进低温下小麦的生长,提高其抗冷性,而高浓度则抑制生长。ABA提高小麦抗冷性的最适浓度为10^-7mol/L。苗期低温下,ABA可以提高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SOD活性,降低膜透性。根浸ABA对提高幼苗抗冷效果要强于叶喷AB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外源ABA 幼苗生长 抗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下不同抗寒性冬小麦叶片组织结构比较 被引量:21
16
作者 于晶 周子珊 +2 位作者 牟永潮 张永侠 苍晶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11,共5页
以强抗寒冬小麦品种东农冬麦1号和弱抗寒冬小麦品种济麦22为试材,应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对不同低温下(5℃和-15℃)两个冬小麦品种的叶片显微、超微结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5℃和-15℃低温下,东农冬麦1号和济麦22叶片的显微... 以强抗寒冬小麦品种东农冬麦1号和弱抗寒冬小麦品种济麦22为试材,应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对不同低温下(5℃和-15℃)两个冬小麦品种的叶片显微、超微结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5℃和-15℃低温下,东农冬麦1号和济麦22叶片的显微结构无明显差异,但超微结构差异较显著。东农冬麦1号类囊体基粒片层和基质片层跺叠整齐,沿叶绿体的长轴方向平行排列,而济麦22叶绿体内的类囊体排列方向无规则,与叶绿体长轴形成各种角度。在-15℃时,两个品种叶肉细胞的线粒体皆肿胀呈圆形,嵴的结构模糊,且济麦22有个别线粒体嵴消失现象。该研究结果可为冬小麦抗寒种质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抗寒性 显微结构 超微结构 叶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抗寒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17
作者 于晶 张林 +2 位作者 苍晶 郝再彬 王多佳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123-127,共5页
抗寒力强是冬小麦能够在严寒地区生长的一个关键因素。由于温度低,积温不够,一般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土地利用率低,因此提高冬小麦的抗寒性对农业,特别是高寒地区农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综述了冬小麦抗寒性的最新研究进展,包... 抗寒力强是冬小麦能够在严寒地区生长的一个关键因素。由于温度低,积温不够,一般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土地利用率低,因此提高冬小麦的抗寒性对农业,特别是高寒地区农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综述了冬小麦抗寒性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抗寒性的影响因素研究、抗寒性机制研究、抗寒性育种及栽培研究等情况,提出了我国在冬小麦抗寒性研究中的不足及解决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东农冬麦1号 抗寒性 抗寒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酮类化合物的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55
18
作者 于晶 郝再彬 +1 位作者 苍晶 王多佳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125-130,共6页
黄酮类化合物是植物经光合作用产生的,以2-苯基色原酮为母核的一类低分子天然物质,在母核上连接有羟基、羟氧基等结构不同的黄酮,具有抗氧化活性。文章综述了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大小与其结构的关系和测定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性的方法。
关键词 黄酮类化合物 抗氧化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安达断陷营城组火山岩岩相的地震识别 被引量:12
19
作者 于晶 刘大锰 +1 位作者 文瑞霞 金圣爱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95-604,共10页
安达断陷营城组的火山岩岩相分为火山通道相、爆发相、溢流相、次火山岩相和火山—沉积相,每种火山岩岩相的地震特征各不相同。根据各种岩相的地震反射特征,逐条测线解释出火山岩相,结合相干体技术和振幅属性预测了安达断陷内研究区的... 安达断陷营城组的火山岩岩相分为火山通道相、爆发相、溢流相、次火山岩相和火山—沉积相,每种火山岩岩相的地震特征各不相同。根据各种岩相的地震反射特征,逐条测线解释出火山岩相,结合相干体技术和振幅属性预测了安达断陷内研究区的火山岩岩相分布,圈出3个爆发相发育区。据此讨论了地震识别方法在识别火山岩岩相和火山岩储层物性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岩相 剖面特征 相干体技术 地震识别 安达断陷 松辽盆地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源黄芩的过氧化物同工酶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于晶 陈君 +2 位作者 徐荣 杨世林 程惠珍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47-649,共3页
目的:利用过氧化物同工酶技术探讨黄芩不同种源之间的亲缘关系。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技术对不同种源黄芩过氧化物同工酶进行研究,并用spss分析软件对谱带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黄芩不同种源的过氧化物同工酶谱带存在... 目的:利用过氧化物同工酶技术探讨黄芩不同种源之间的亲缘关系。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技术对不同种源黄芩过氧化物同工酶进行研究,并用spss分析软件对谱带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黄芩不同种源的过氧化物同工酶谱带存在不同程度差异,其中酶带⑤为黄芩在过氧化物同工酶谱上的特征酶带。黄芩不同种源被聚为三种类型,其相似系数多数在0.818-1.000之间。结论:利用过氧化物同工酶谱带聚类分析,可为不同种源黄芩的划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种源 过氧化物同工酶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